学术投稿

肛周脓肿病原菌的分布及药敏性分析

姜华

关键词:肛周脓肿, 病原菌, 药敏试验
摘要:为探查肛周脓肿致病病原菌种类,提高治疗效果,将就诊的560例肛周脓肿病人脓液进行细菌培养,分离后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占75.0%,其次为变形杆菌占6.4%.链球菌占5.0%.金黄色葡萄球菌、微球菌各占3.8%,粘质沙雷菌1.6%.表皮葡萄球菌1.3%,杰尔沟维肠杆菌1.1%.棒状杆菌0.9%,佛劳地枸橼酸杆菌、施氏假单胞菌各占0.5%,腐生葡萄球菌0.2%;其中81例为两种菌株混合感染.在常见抗生索药敏试验中,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链球菌、微球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唑林及环丙沙星敏感;而金黄色葡萄球菌、粘质沙雷菌均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敏感,而大多数菌株对青霉素、新诺明/甲氧苄啶(SMZ/TMP)、氨苄西林、苯唑青霉素抗药.结果表明,大肠埃希菌为肛周脓肿的主要致病菌.致病菌耐药逐渐增多,治疗时需注意致病菌种类而选用有效抗生素.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盆底隧道解剖学及其临床意义

    盆底隧道(pelvic floor tunnel)是指肛管、阴道、尿道三者共同通过的肌性管道而言,它除了对上述器官起支持作用外,还对排便、排尿及分娩活动有精细的调节功能.

    作者:张东铭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改良Block手术治疗直肠前突型便秘

    为探讨改良Block修补术治疗直肠前突型便秘的治疗效果和手术适应症,将68例直肠前突璎便秘病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6例采用改良Block修补术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经典Block修补术治疗,观察两组病例的术后并发症、治愈时间、排便情况、术后肛门外形有无畸形、术后复发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7.2%(35/36),其中治愈率为72.2%(26/36).显效率为13.9%(5/36),有效率为11.1%(4/3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4%(27/32),其中治愈率为53.1%(17/32),显效率为9.4%(3/32),有效率为21.9%(7/32).两组手术治愈率和显效率,试验组(86.1%)显著优于对照组(62.5%)(P<0.05).术后随访0.5~3年,试验组未见便秘复发,对照组有4例便秘复发.结果表明,试验组改良Block修补术具有如下优点:(1)手术适应症较Block修补术范围广,各型商肠前突型便秘均可采用改良Block修补术治疗.(2)治疗效果好.复发率低.(3)术野显露清楚,操作简便.(4)术中切开肛门后方皮肤、黏膜、内外括约肌至耻骨直肠肌,愈合后可使肛门口向后移位,重建肛管直肠角.(5)各种不同原因引起便秘的疾病可同时手术处理,肛门狭窄者可采用改良Block修补术.

    作者:倪士昌;左志贵;徐昶;宋华羽;陈绍棋;李激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杜氏分段钳夹内注外剥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观察

    为了探讨杜氏分段钳夹内注外剥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以解决环状混合痔术后疼痛、出血、刨口延迟愈合和影响肛门功能等问题.采用杜氏分段钳夹内注外剥术治疗的1 80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传统的内注外剥术治疗的1 80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术后创口疼痛、出血,创口愈合时间、肛门皮赘存留及复发情况进行比较分 析.结果表明,观察组在愈合时间、术后疼痛发生率、出血发生率、皮赘存留率等方面优于对照组.

    作者:杜宗浩;杜韦静;管文超;吴俊明;钟怡;邓红添;杜克义;李一兵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肛周脓肿病原菌的分布及药敏性分析

    为探查肛周脓肿致病病原菌种类,提高治疗效果,将就诊的560例肛周脓肿病人脓液进行细菌培养,分离后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占75.0%,其次为变形杆菌占6.4%.链球菌占5.0%.金黄色葡萄球菌、微球菌各占3.8%,粘质沙雷菌1.6%.表皮葡萄球菌1.3%,杰尔沟维肠杆菌1.1%.棒状杆菌0.9%,佛劳地枸橼酸杆菌、施氏假单胞菌各占0.5%,腐生葡萄球菌0.2%;其中81例为两种菌株混合感染.在常见抗生索药敏试验中,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链球菌、微球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唑林及环丙沙星敏感;而金黄色葡萄球菌、粘质沙雷菌均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敏感,而大多数菌株对青霉素、新诺明/甲氧苄啶(SMZ/TMP)、氨苄西林、苯唑青霉素抗药.结果表明,大肠埃希菌为肛周脓肿的主要致病菌.致病菌耐药逐渐增多,治疗时需注意致病菌种类而选用有效抗生素.

    作者:姜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抗生素相关性肠炎合并中毒性巨结肠6例

    为探讨抗生素相关性肠炎合并中毒性巨结肠的诊治,回顾性分析6例抗生素相关性肠炎合并中毒性巨结肠的临床资料.3例治愈患者中有2例经大剂量生长抑素治疗,3例治疗无效行手术治疗,其中1例行坏死结肠切除,2例行结肠造口,均死亡.结果表明,大剂量生长抑素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肠炎合并中毒性巨结肠有效,手术治疗死亡率较高.

    作者:于周满;张彤;李元龙;张增强;王奂生;张佃良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敬告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内口切开瘘管主道内端挂线术治疗高位肛瘘

    高位肛瘘是指瘘管超越肛管直肠环以上者,是肛肠外科较为难处理的疾病之一.如何从真正意义上减少复发、保护肛门括约肌、保持肛门形态和功能的完整性,是肛肠外科医生面临的难题.

    作者:梅笑玲;王立柱;李殿伟;邸爱婷;黄乃健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两种术式治疗环状混合痔效果比较

    为了比较治疗环状混合痔V形外剥内扎术中保留皮桥(对照组)与不保留皮桥术式(治疗组)的疗效,将289例环状混合痔分成两组,治疗组173例.对照组116例.结果显示,两组均临床治愈.治疗组术后创面愈合平整,肛门功能良好,无黏膜外翻及肛门狭窄等后遗症,总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所用术式不保留皮桥,操作简单,疗效确切,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满意.

    作者:唐旭;李存玺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复方锡类散保留灌肠为主治疗结核性肠炎1例

    肠结核是由人型结核杆菌或牛型结核杆菌侵犯肠道引起的慢性特异性感染.我院采用以复方锡类散保留灌肠为主治疗结核性肠炎1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明;辛健;辛显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PPH治疗直肠前突65例疗效观察

    为探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PH)治疗直肠前突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回顾性分析65例(PPH组)直肠前突采用PPH治疗的患者,并与同期63例(对照组)常规手术治疗患者作对照,对照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治愈率相当,但PPH组手术费用、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较对照组少(P<0.05).结果表明,PPH治疗直肠前突简单有效、并发症少.

    作者:吴发萍;林丽妍;张光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特大粪石嵌塞1例

    患者女,32岁.因排便困难2年,加重30d入院.无明显诱因出现排便困难,14~15d一行,水样便,持续7~8d,无出血,腹痛、腹胀,便后稍减.

    作者:姜丽莎;王立柱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混合痔术后留置软质排气管的临床观察

    本文从混合痔术后护理的角度,研究混合痔切除术后留置软质排气管预防和缓解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性,并对混合痔切除术后66例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怡;陈金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混合痔中医证型的病理学研究

    为探讨不同证型混合痔的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雌激素受体(ER)之间的表达情况及中医证型分类的病理学基础,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60例混合痔组织与正常肠黏膜组织中的MVD、VEGF及ER的表达.结果表明.痔组织的MVD、VEGF水平高于正常肠黏膜组织(P<0.05);两组ER水平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痔组织各分型间MVD、VEGF、ER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结果表明,MVD、VEGF水平升高会促进痔的形成,但痔的形成与ER阳性表达无明显相关性;MVD、VEGF、ER阳性表达与痔的中医分型没有相关性.

    作者:冯艳;赵虹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痔的危害、预防和护理

    痔是肛门直肠底部及肛门黏膜的静脉丛发生曲张而形成的柔软的静脉团,根据痔所在的部位不同分为3种,即内痔、外痔、混合痔.

    作者:黄玉红;季艳霞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小长Ⅴ形切口外剥内扎加内注治疗Ⅲ期混合痔

    我们采用小长Ⅴ形切口外剥内扎加内注治疗Ⅲ期混合痔5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30例,女26例;年龄25~67岁,平均44岁.

    作者:赵印;原有全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患者的护理

    尿潴留是肛肠疾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原因较多,防治及护理方法也多种多样.现将125例肛肠病术后发生尿潴留患者的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作者:李瑞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润肠汤加味治疗肠燥便结型肛裂176例

    我院使用<证治准绳>润肠汤加味治疗肠燥便结型肛裂患者176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82例,女94例;年龄15~82岁;病程2周至3年.

    作者:高春波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PPH加血栓剥除术Ⅰ期治疗急性环状嵌顿痔26例分析

    为探讨急性环状嵌顿痔I期手术治愈的可行性及更为完善的治疗方法,采取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加血栓剥除术治疗急性环状嵌顿痔26例,全部治愈,平均手术时间35min,平均住院时间5d,术后无大出血、肛门狭窄、肛门失禁等并发症.随访3~18个月,无复发.结果表明,以PPH加血栓剥除术I期治疗急性环状嵌顿痔,创伤小,痛苦少,疗程短,疗效佳,安全可行.

    作者:边屯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拖出式低位吻合术在特殊情况下的应用价值

    为探讨拖出式低位吻合术在特殊情况下的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1995~2004年32例拖出式低位吻合术的临床资料,中位随访期61个月(3~108个月).其中严重直肠损伤6例,直肠癌Dixon术后严重肠吻合口漏2例,直肠血管瘤1例,幼年性大肠息肉病2例,经多次手术未治愈的巨结肠病5例,Hartmann手术后造口回纳术5例,家族性大肠腺瘤性息肉病3例,大肠广泛炎性息肉伴大出血1例,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伴梗阻切除造口术后造口回纳1例,直肠癌伴陈旧性会阴Ⅲ度裂伤1例,直肠巨大绒毛状腺瘤5例.结果显示,拖出式低位吻合术术后并发症少,术后6个月肛门功能恢复满意(Ⅰ级29例,Ⅱ级3例).结果表明,拖出式低位吻合术在特殊情况下应用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术式.

    作者:孙睛;蔡秀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伤性小肠破裂的护理

    我们收治外伤性小肠破裂20例,经及时手术治疗及术后护理,均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8例,女2例;年龄14~72岁,30岁以下16例,占80%.

    作者:裴建忠;杨永丽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