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肛肠病术后应用康复新液促进创面愈合的临床观察

常为伟;杨会举;陈淑君;刘佃温

关键词:康复新液, 创面愈合, 创面水肿, 临床观察
摘要:为观察肛肠病术后应用康复新液促进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将120例肛肠病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治疗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加用康复新液,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创缘水肿差异.结果显示,治疗组刨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创面水肿临床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康复新液对肛肠病术后创面有良好的促进愈合和降低水肿作用.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苦参汤用于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观察

    为探讨苦参汤用于混合痔术后熏洗坐浴促进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和优点,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30例混合痔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5例术后使用苦参汤,对照组65例术后使用1:5 000PP液.结果显示,随访5~10个月(平均7.2个月),治疗组患者在用药前后症状、体征变化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使用苦参汤熏洗坐浴对混合痔术后创面各种症状改善程度明显.苦参汤是促进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有效可靠的药物.

    作者:张孟林;谢守勇;李万铮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射频治疗仪配合消痔灵治疗痔326例

    我科采用射频治疗仪结合消痔灵治疗内痔、外痔、混合痔、环状混合痔32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326例中,男189例,女137例;年龄18~75岁;病程5个月至20年.Ⅲ期内痔75例,Ⅳ期内痔36例,外痔78例,混合痔103例,环状混合痔34例.

    作者:杜国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PPH治疗混合痔合并直肠黏膜内脱垂34例临床观察

    为探讨PPH治疗混合痔合并直肠黏膜内脱垂的可行性,采用国产吻合器治疗混合痔合并直肠黏膜内脱垂34例.结果显示,本组治愈率100%.术后发生肛门轻度疼痛3例,下腹部疼痛2例,尿潴留2例.平均住院6d,无肛门失禁、吻合口狭窄发生.结果表明,PPH治疗混合痔合并直肠黏膜内脱垂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痛苦小,并发症少及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杜士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经肛门手术治疗直肠腺瘤20例临床分析

    为探讨经肛门局部切除治疗直肠腺瘤的适应症及优缺点,总结了20例距肛门1~10cm直肠腺瘤行肛门局部切除治疗及术后随访结果.20 例腺瘤切除彻底,近期无局部复发征象.结果表明,对于病变位于低位直肠的患者,只要符合适应症,则局部切除术既可以达到根治术的疗效,又能保留正常的排便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损伤小、显露好、操作简便、病灶清除彻底等优点.

    作者:谭群英;张金恩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骶尾藏毛窦8例

    藏毛窦是一种临床少见病,一般在青春旺盛期发病,特别是男性体毛多的患者好发.我院2006~2007年共收治8例藏毛窦,现总结如下.

    作者:卢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外剥内扎加消痔灵亚甲蓝注射治疗重度混合痔86例

    重度混合痔包括多发性混合痔、环状混合痔及嵌顿性混合痔,临床上一般多采用环切术,并发症较多且常有后遗症.近年我院采用外剥内扎法加1:1 消痔灵、亚甲蓝注射治疗重度混合痔86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剡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28例临床观察

    为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手术的I临床应用价值,对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28例(腹腔镜组)、开腹直肠癌根治术34例(开腹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12±24)min和(182±29)min(P>0.05);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56±51)ml和(345±63)ml(P<0.05);恢复肠道功能的时间分别为(3.5±1.3)d和(6.2±2.1)d(P<0.05).两组在肠段切除长度、肿块至下切缘距离和淋巴结清扫范围方面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果表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安全,经济,创伤小,恢复快.

    作者:杨铁峥;林瑞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直肠类癌误诊为肛乳头瘤1例

    患者女,47岁.以排便时肛门肿物脱出1个月人院.专科检查:齿状线上有一约1.5cm×1.5cm×1.5cm粉白色带蒂广基、质地略韧的瘤结节.临床诊断为肛乳头瘤,行肿物切除术.病理检查:组织1.5cm×1.5cm×1.5cm,表面光滑,淡黄色,质韧.镜下所见肠黏膜上皮下腺样及团状、条索状排列的瘤细胞,细胞小,多角形,核圆形,位于细胞中央,核分裂相少见.免疫组化:Syn(++),NSE(++),CgA(++).病理诊断为直肠类癌.

    作者:刘斐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外剥内扎结合弧形切口皮桥游离术治疗环状混合痔临床观察

    为探讨外剥内扎结合弧形切口皮桥游离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将12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采用外剥内扎结合弧形切口皮桥游离术,对照组60例采用外剥内扎术.结果显示,两组疗效、疗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的肛门水肿、肛门狭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外剥内扎结合弧形切口皮桥游离术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作者:李敏;唐学贵;吴至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直肠类癌23例临床病理分析

    为探讨类癌病理学特点及临床表现,回顾性分析23例直肠类癌活检的病理学特点及临床资料.结果显示,23例直肠类癌位于肛门3~10cm.其中8例内镜下诊断为息肉,8例光镜下诊断为类癌,15例加做神经内分泌标记物诊断为类癌.结果表明,直肠类癌常位于黏膜下,体积小,临床易误诊为息肉.类癌的确诊依赖于常规病理与免疫组化技术,早期结肠镜检查并及时送检有利于提高类癌的确诊率.

    作者:夏小丽;闵晓红;袁静萍;毛永荣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肛肠病术后应用康复新液促进创面愈合的临床观察

    为观察肛肠病术后应用康复新液促进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将120例肛肠病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治疗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加用康复新液,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创缘水肿差异.结果显示,治疗组刨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创面水肿临床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康复新液对肛肠病术后创面有良好的促进愈合和降低水肿作用.

    作者:常为伟;杨会举;陈淑君;刘佃温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肛周脓肿脓毒血症的防治体会

    我科1997~2008年收治肛周脓肿患者2 339例,其中伴有不同程度的脓毒血症581例,现将防治体会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81例中,男302例,女279例;年龄11~76岁;病程2~30d.轻度脓毒血症556例,严重脓毒血症21例,脓毒性休克4例.原发疾病主要为坐骨直肠窝脓肿、黏膜下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直肠后深间隙脓肿.所有病例均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或一次性根治术.

    作者:高原;马富明;莫日根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结肠净水疗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临床观察

    为观察结肠净水疗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将单纯慢传输型便秘3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例用结肠净水疗法治疗,对照组15例用西沙必利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66.7%.对照组总有效率66.6%(P>0.05),但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多于治疗组.结果表明,结肠净水疗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与传统西沙必利口服治疗疗效无明显差异,但不良反应较少,对患者影响较小.

    作者:陈倚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善宁联合理气宽肠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68例疗效观察

    为观察善宁联合理气宽肠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将68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全部采用善宁与理气宽肠汤并配合西医常规保守治疗.结果显示,保守治疗成功66例(占97%),通过手术治疗解除梗阻2例(占3%).结果表明,善宁联合理气宽肠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治愈率明显提高,住院时问缩短,费用降低.

    作者:刘天学;王永臻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复合术式治疗重度完全性直肠脱垂1例

    患者女,44岁.因肛门有异物脱出3年就医于我科.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肛门异物脱出,脱出物不能自行还纳,伴便下鲜血,量不多,无肛门痛,未行诊治.此后脱出物逐渐增大,每遇劳累及久站均脱出,便下鲜血量逐渐增多,并间断出现大小便失禁.既往史:10年前曾有腰椎压缩性骨折史,近3年直肠脱垂后出现大小便失禁.6年前出现右侧近坐骨结节处有一溃口,后渐出现骶尾部及左侧近坐骨结节处相继溃口,有分泌物溢出.

    作者:蔡碧波;张霓;张振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耳穴点按疗法治疗肛门疾病术后尿潴留51例

    尿潴留是肛门疾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我科自2005年3月采用耳穴点按疗法治疗肛门疾病术后尿潴留5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1例中,男39例,女12例;年龄21~69岁,平均41.2岁.行混合痔外剥内扎加内痔硬化术28例,肛瘘切开引流术12例.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7例,肛裂切除术4例.本组患者术后膀胱充盈,6~10h不能自行排尿.经热敷、冲洗会阴及听流水声等诱导排尿,均未收效.

    作者:陈娟;孙晓理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电子结肠镜检查6375例结果分析

    为探讨电子结肠镜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对患有各种肛肠疾病症状的6375例患者进行结肠镜检查.其中男3562例,女2 813例;年龄16~98岁,平均58.5岁,共发现结直肠疾病3 021例,占47.4%.其中结直肠癌1 117例,占17.52%;结肠息肉1 035 例,占16.23%;炎症性肠病713例,占11.18%,结肠黑变病156例,占5.2%.结果表明,电子结肠镜检查可以进行早期结直肠癌的筛选,进行结直肠肿瘤的早期干预,能够提高结直肠疾病的诊断率,提高结直肠肿瘤的治愈率.

    作者:李相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十全大补汤减轻大肠癌化疗副作用的临床观察

    探讨十全大补汤在减轻大肠癌患者化疗副作用中的效果.对照组按综合治疗计划予以规则化疗及常规止呕药物,试验组白化疗结束后第1天开始口服十全大补汤,至化疗后1周结束.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精神、体力、食欲、睡眠等明显优于对照组,腹部不适、恶心、便秘等症状发生率也较低.结果表明,中药配合化疗能减轻化疗的全身毒副作用,提高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患者继续接受治疗的信心.

    作者:杨向东;陈小朝;赵向东;岳朝池;陈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地奥司明片在痔术后的应用

    地奥司明片是一种静脉亲和性药物,通过增加静脉张力、促进淋巴液回流和改善微循环,有效迅速地缓解痔水肿和出血,在术后恢复及减少复发方面疗效可靠.我院对各种类型及各期痔患者160例术后采用口服地奥司明片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舒渊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直肠癌102例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为探讨直肠癌手术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分析2000~2006年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102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找出预防措施.结果显示,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102例术后并发症:腹部切口感染率4.9%(5/102),会阴部切口感染率22.0%(13/59),肠梗阻发生率2.0%(2/102),单腔造口狭窄及造口周围疝发生率均为3.4%(2/59,2/59),吻合口漏发生率4.7%(2/43),造口坏死回缩及造口出血发生率均为1.7%(1/59,1/59),输尿管损伤及骶前静脉大出血发生率均为1.0%(1/102,1/102),结果表明,针对每一种并发症分析原因,逐一提出预防措施.

    作者:李梅岭;何洪芹;王文进;於太斌;赵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