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剥内扎结合弧形切口皮桥游离术治疗环状混合痔临床观察

李敏;唐学贵;吴至久

关键词:痔, 外科手术, 临床观察
摘要:为探讨外剥内扎结合弧形切口皮桥游离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将12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采用外剥内扎结合弧形切口皮桥游离术,对照组60例采用外剥内扎术.结果显示,两组疗效、疗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的肛门水肿、肛门狭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外剥内扎结合弧形切口皮桥游离术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直肠癌102例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为探讨直肠癌手术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分析2000~2006年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102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找出预防措施.结果显示,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102例术后并发症:腹部切口感染率4.9%(5/102),会阴部切口感染率22.0%(13/59),肠梗阻发生率2.0%(2/102),单腔造口狭窄及造口周围疝发生率均为3.4%(2/59,2/59),吻合口漏发生率4.7%(2/43),造口坏死回缩及造口出血发生率均为1.7%(1/59,1/59),输尿管损伤及骶前静脉大出血发生率均为1.0%(1/102,1/102),结果表明,针对每一种并发症分析原因,逐一提出预防措施.

    作者:李梅岭;何洪芹;王文进;於太斌;赵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28例临床观察

    为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手术的I临床应用价值,对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28例(腹腔镜组)、开腹直肠癌根治术34例(开腹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12±24)min和(182±29)min(P>0.05);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56±51)ml和(345±63)ml(P<0.05);恢复肠道功能的时间分别为(3.5±1.3)d和(6.2±2.1)d(P<0.05).两组在肠段切除长度、肿块至下切缘距离和淋巴结清扫范围方面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果表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安全,经济,创伤小,恢复快.

    作者:杨铁峥;林瑞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结肠净水疗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临床观察

    为观察结肠净水疗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将单纯慢传输型便秘3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例用结肠净水疗法治疗,对照组15例用西沙必利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66.7%.对照组总有效率66.6%(P>0.05),但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多于治疗组.结果表明,结肠净水疗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与传统西沙必利口服治疗疗效无明显差异,但不良反应较少,对患者影响较小.

    作者:陈倚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等离子低温消除技术在肛肠手术中的应用观察

    为观察等离子低温消除技术在肛肠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将同期收治的肛肠病手术患者随机分成等离子刀手术组50例(治疗组)和传统手术组50例(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少.结果表明,等离子低温消除技术在肛肠手术中能有效地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

    作者:郭茂华;王心吉;熊勇;黄新全;陈兰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HCPT治疗肛肠疾病的临床应用

    HCPT 是采用高频电容场治疗肛肠病的物理疗法,临床上应用10余年.笔者现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朝阳;夏航校;毛宽荣;冯玉琨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地奥司明片在痔术后的应用

    地奥司明片是一种静脉亲和性药物,通过增加静脉张力、促进淋巴液回流和改善微循环,有效迅速地缓解痔水肿和出血,在术后恢复及减少复发方面疗效可靠.我院对各种类型及各期痔患者160例术后采用口服地奥司明片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舒渊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肛肠病术后并发肛门直肠狭窄16例

    肛门直肠狭窄是肛肠病术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因部位不同可分为肛门狭窄和直肠狭窄.2005~2007年笔者收治肛肠病术后并发肛门直肠狭窄16例.经治疗后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丁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外剥内扎术加母痔区基底硬化治疗环状混合痔654例

    近年我科采用外剥内扎术加母痔区基底硬化治疗654例环状混合痔,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中男482例,女172例;年龄18~83岁,平均41.5岁;病程2~30年,平均10年.所有病例均属Ⅲ期环状混合痔.

    作者:王永芳;蔺旭英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肛周脓肿脓毒血症的防治体会

    我科1997~2008年收治肛周脓肿患者2 339例,其中伴有不同程度的脓毒血症581例,现将防治体会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81例中,男302例,女279例;年龄11~76岁;病程2~30d.轻度脓毒血症556例,严重脓毒血症21例,脓毒性休克4例.原发疾病主要为坐骨直肠窝脓肿、黏膜下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直肠后深间隙脓肿.所有病例均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或一次性根治术.

    作者:高原;马富明;莫日根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苦参汤用于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观察

    为探讨苦参汤用于混合痔术后熏洗坐浴促进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和优点,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30例混合痔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5例术后使用苦参汤,对照组65例术后使用1:5 000PP液.结果显示,随访5~10个月(平均7.2个月),治疗组患者在用药前后症状、体征变化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使用苦参汤熏洗坐浴对混合痔术后创面各种症状改善程度明显.苦参汤是促进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有效可靠的药物.

    作者:张孟林;谢守勇;李万铮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双料喉风散双氧水在肛瘘患者术后换药的效果观察

    双料喉风散临床多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证.近年笔者对60例肛瘘患者采用双料喉风散双氧水术后换药,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志远;刘美湘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2008年全国主要医学期刊肛肠文献题录

    作者:董菲菲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经肛门手术治疗直肠腺瘤20例临床分析

    为探讨经肛门局部切除治疗直肠腺瘤的适应症及优缺点,总结了20例距肛门1~10cm直肠腺瘤行肛门局部切除治疗及术后随访结果.20 例腺瘤切除彻底,近期无局部复发征象.结果表明,对于病变位于低位直肠的患者,只要符合适应症,则局部切除术既可以达到根治术的疗效,又能保留正常的排便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损伤小、显露好、操作简便、病灶清除彻底等优点.

    作者:谭群英;张金恩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消痔灵预防混合痔术后水肿30例临床观察

    混合痔是肛肠科常见病之一,传统方法采用单纯手术治疗,术后常易造成皮桥水肿.笔者近年对混合痔采用手术加消痔灵注射法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瑞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射频治疗仪配合消痔灵治疗痔326例

    我科采用射频治疗仪结合消痔灵治疗内痔、外痔、混合痔、环状混合痔32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326例中,男189例,女137例;年龄18~75岁;病程5个月至20年.Ⅲ期内痔75例,Ⅳ期内痔36例,外痔78例,混合痔103例,环状混合痔34例.

    作者:杜国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侧方内括约肌切断加扩肛治疗陈旧性肛裂46例

    近年来笔者采用侧方内括约肌切断术加扩肛治疗陈旧性肛裂4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30例,女16例;年龄18~62岁;病程2~15年.裂口位于肛管后位32例,前位14例.

    作者:朱春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PPH治疗直肠前突43例临床观察

    为了探讨PPH在直肠前突中的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43例直肠前突患者经PPH治疗后的观察结果.结果显示,肛门坠胀、排便不畅等l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有效率100%.结果表明,PPH治疗直肠前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具有住院时间短、痛苦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杨祥胜;贺冬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闭合性直肠肛管损伤21例临床分析

    为了总结直肠肛管损伤的诊断指标和处理措施,回顾性分析21例直肠肛管损伤病例确诊方法和治疗措施.结果显示,本组治愈20例,死亡1例.结果表明,尽早诊断并采取合理的手术方法,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康新年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十全大补汤减轻大肠癌化疗副作用的临床观察

    探讨十全大补汤在减轻大肠癌患者化疗副作用中的效果.对照组按综合治疗计划予以规则化疗及常规止呕药物,试验组白化疗结束后第1天开始口服十全大补汤,至化疗后1周结束.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精神、体力、食欲、睡眠等明显优于对照组,腹部不适、恶心、便秘等症状发生率也较低.结果表明,中药配合化疗能减轻化疗的全身毒副作用,提高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患者继续接受治疗的信心.

    作者:杨向东;陈小朝;赵向东;岳朝池;陈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无瘤技术效果观察

    通过对比分析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中的无瘤技术,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中无瘤技术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将2004年5月至2006年1月80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开腹组40例,腹腔镜组4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肿瘤分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切除标本系膜完整性、切缘阴性率、腹腔冲洗液及吻合口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切口种植率等.结果显示,两组在淋巴结清扫数目、切除标本系膜完整性、切缘阴性率、腹腔冲洗液及吻合口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切口种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遵循无瘤技术操作是安全的手术.

    作者:叶平江;应晓江;沈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