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著;刘丽娟;尹俊
为观察国产重复使用吻合器行PPH与强生吻合器行PPH治疗Ⅲ、Ⅳ期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将60例混合痔患者应用国产重复使用吻合器行PPH为治疗组.以2003年田素礼等[1]发表的使用强生吻合器行PPH(64例)与外剥内扎术(60例)的疗效对比组分别为对照A、B组,将其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A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疼痛持续时间、恢复正常工作生活时间、肛门失禁、并发症、术后复发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上述几方面均优于对照B组(P<0.01,P<0.05).结果表明,国产重复使用吻合器行PPH与强生吻合器行PPH同样较之传统手术均有明显优势,且安全、有效,较之使用强生吻合器节省费用.
作者:郑德三;支毅德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为探讨血栓痔发病与T淋巴细胞活化及释放的Th1/Th2细胞因子失衡状态的关系,对32例血栓痔(实验组)和30例健康人(对照组)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PMA诱导培养后,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D3+标记T细胞内白细胞介素-4(IL-4)和干扰素-γ(IFN-γ)含量和CD8 标记T细胞内IL-4和IFN-γ的含量,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估计Th1/Th2细胞的漂移状态.结果显示,实验组的IL-4和IFN-γ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且实验组IL-4+含量高于IFN-γ含量(P<0.05).结果表明,血栓痔病人发病时,体内的T淋巴细胞免疫系统被激活,且以Th2细胞为主,这种Th1/Th2细胞因子失衡可能在血栓痔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赵义瑞;李伟;李敬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我科采用低位切开高位挂线的手术方法治疗复杂性肛瘘4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38例,女8例;低位复杂性肛瘘34例,高位复杂性肛瘘12例.外口少2个,多6个.
作者:冯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为探讨在肠镜检查中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将120例行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A组单纯给予丙泊酚静脉注射,B组先静脉注射芬太尼后静脉注射丙泊酚,C组先静脉注射布托啡诺后静脉注射丙泊酚,对MAP、HR、SpO2变化,术后清醒时间,丙泊酚的用药总量及术后不良反应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显示,C组明显优于A、B两组.结果表明,小剂量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用于肠镜检查,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率较低,在临床上应用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胡丽梅;章玲宾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为观察手术结合中药内服、外用治疗内痔的临床效果,对148例内痔采用痔上动脉高位结扎固定术、内痔结扎辅以中药内服、外洗坐浴和速效消炎生肌膏外敷.结果显示,148例患者一次性治愈,术后无出血、疼痛、感染,肛门功能正常.结果表明,痔上动脉高位结扎固定术配合中药内服、外用治疗内痔效果明显,疗程短.无并发症.
作者:杨全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近年来,我们治疗复发性肛瘘50例,现将其治疗报告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3例,女7例;年龄18~71岁,平均(39±11)岁;病程1个月至20年.低位单纯性肛瘘3例(6%),高位复杂性肛瘘47例(94%),其中合并肛周脓肿5例.外院手术复发者46例,本院手术复发者4例.
作者:王正亮;朱钢;苗春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2006~2008年,我们对6例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进行系统的排便功能训练,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例,女2例;年龄40~60岁;病程3个月至1年.术前均经直肠指诊.于纤维结肠镜下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确诊.本组全部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大便失禁,无便意.
作者:史亚萍;刘维海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笔者采用针刺配合中药四逆散合增液汤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112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37例,女75例;年龄27~81岁,平均53.4岁;病程1个月至10年,平均5年.合并肠梗阻便秘8例,合并溃疡性结肠炎5例.主要症状及体征:每周大便少于.2次,无便意.部分病例可见消瘦、腹胀甚至贫血等症状,结肠运输试验示72h内排出标志物少于80%.
作者:李殿环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为评价罗哌卡因在肛肠科局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将200例混合痔,肛乳头瘤、肛裂、肛瘘、肛周脓肿手术患者(ASA Ⅰ~Ⅱ级)分为两组.随机选择使用0.2%罗哌卡因(16士2)ml或者0.5%利多卡因(16±2)ml进行局部麻醉,测量感觉神经阻滞时间、感觉神经恢复时间、手术后镇痛时间.结果显示,两组感觉神经阻滞时间无明显差异,感觉恢复时间,罗哌卡因组优于利多卡因组(P<0.05);手术后镇痛时间,罗派卡因较利多卡因有明显延长(P<0.01);罗哌卡因5例、利多卡因32例出现轻度不良反应.结果表明,罗哌卡因有局麻镇痛双重效应,具有起效快、麻醉效果好、持续时间长、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作者:李银山;谢川;李海亮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自血病治疗以化疗为主,由于化疗药物的霉副作用,使患者的免疫力降低,容易并发各种感染.肛周脓肿就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2006~2008年,我们采用切开引流术治疗白血病化疗并发肛周脓肿12例,经积极治疗和护理,除1例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凤云;宋述灵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病人手术前后的心理安慰问题,在医学界特别是在心理学界历来是被高度重视的.本文就肛肠疾病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安慰浅析如下.
作者:李明;范继河;辛显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指光敏剂在氧分子参与下被可见光激发,使氧分子激活成为活性氧自由基,选择性破坏靶组织,是近年来研究和发展的一种无创治疗新技术,用于治疗尖锐湿疣具有有效、安全、复发率低的特点.现就.PDT在治疗尖锐湿疣中的应用作以下综述.
作者:王松挺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近年来,笔者采用多切口浮线引流术治疗肛周多间隙瘘管性脓肿3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4例,女22例;年龄16~73岁,平均42岁;病程5d至2个月,平均13d.后蹄铁型脓肿21例,前蹄铁型脓肿8例,皮下脓肿合并黏膜下脓肿4例,皮下脓肿3例.
作者:赵改枝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为了提高环状混合痔的手术疗效.随机将120例环状混合痔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行保留肛垫悬吊结扎外剥加后位切开扩肛术,对照组行内扎外剥加后位切开扩肛术,观察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术后疼痛.肛缘水肿,肛门漏液、漏气、狭窄,创口愈合时间,治愈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保留肛垫悬吊结扎外剥加后位切开扩肛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优于传统手术方法.
作者:袁坤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为探讨综合应用切扎注射术,即外切内扎前位U形皮瓣缝合内扎内切悬吊加消痔灵注射术治疗女性环状混合痔的疗效,以此术式治疗女性环状混合痔70例(治疗组),与外切内扎术治疗70例(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均近期治愈,均未发生肛门狭窄.治疗组无术后脱线期大出血,术后肛缘水肿1例(1.4%),随访2~3年无再发;对照组术后脱线期大出血6例(8.6%),术后肛缘水肿23例(32.9%),再发9例(12.9%).结果表明,此术式治疗女性环状混合痔.并发症少,远期疗效佳.
作者:高有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为探讨吻合器切除闭合术治疗混合痔的并发症及防治对策,回顾性分析应用该术式治疗的混合痔400例临床资料,其中Ⅱ期内痔71例.Ⅲ期内痔261例.Ⅳ期内痔68例.术后近期并发症:吻合口出血102例(22.5%),肛乳头肥大35例(8.8%),疼痛40例(10.0%),吻合钉残留27例(6.8%),肛周脓肿2例(0.5%),残留皮赘25例(6.3%).并发症全部治愈.总结了并发症的防治对策.
作者:孙晓敏;柯玮;刘锡昭;倪吉凯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为比较Ruiyun式可吸人式套扎器痔上黏膜套扎术(RPH)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Ⅲ度脱垂痔的手术效果,将78例Ⅲ度脱垂痔分成R组(RPH)42例和P组(PPH)36例,分别采用RPH和PPH.术后观察7d,并随访1~3个月.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手术完成后痔核脱垂情况、创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结果显示,平均手术时间R组明显优于P组(P<0.001).术后肛门坠胀R组明显轻于P组.术后晚期出血R组多于P组.尿潴留、术后脱垂状态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RPH治疗Ⅲ度脱垂痔具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司徒光伟;周珞华;吕警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随着社会老龄化,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以及饮食习惯等改变,便秘已成为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老年患者更应引起注意.本文对79例老年便秘患者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静;聂敏;李春雨 刊期: 2010年第03期
高位肛瘘因其管道走向复杂,内口位置穿越外括约肌深部以上,病变范围较广,所以诊断和治疗困难.现将祖国医学和现代医学对高位肛瘘的诊治介绍如下.
作者:张小芹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我院曾遇到肛肠病手术后晕厥13例,现就其治疗与护理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3例,女10例;年龄23~70岁.手术时间30~70min.病因:13例中,9例能量摄入不足,4例体位性低血压.
作者:张秀莉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