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世伟;陆岸英
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PID)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慢性炎症[1].常为急性盆腔炎未彻底治疗,在患者体质较差的情况下,急性盆腔炎的病程迁延及反复发作,造成慢性盆腔炎,但也有部分慢性盆腔炎患者无急性盆腔炎症病史.慢性盆腔炎包括慢性子宫内膜炎、慢性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炎及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2].
作者:熊冰;王志萍;张波;米惠;梁草;叶美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厚朴麻黄汤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及肺部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厚朴麻黄汤组和地塞米松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卵蛋白诱导大鼠建立迟发性哮喘反应模型.左肺肺泡灌洗行细胞计数,放射免疫法和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肺泡灌洗液(BALF)中ET-1和NO含量;右肺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哮喘模型组肺泡灌洗液中的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而厚朴麻黄汤组和地塞米松组均较哮喘模型组明显下降(均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哮喘模型组NO、ET-1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哮喘模型组比较,厚朴麻黄汤组和地塞米松组NO、ET-1水平都显著降低(P<0.01),但厚朴麻黄汤组和地塞米松组间NO、ET-1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厚朴麻黄汤能明显减轻气道炎症,此可能为其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效机制.
作者:张川林;陈志斌;李希;王春娥;王斌灿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治疗心因性勃起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心因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39例,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维生素B1、维生素B12于肾俞、关元、中极进行穴位注射,每3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5)评分以及临床疗效与病情分级的关系.结果:39例患者,好转23例,有效1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4.62%,其中,轻度、中度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90.91%、83.33%,高于重度患者的60.00%;治疗前后IIEF-5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治疗心因性勃起功能障碍效果显著.
作者:唐喜;梁季鸿;万良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助孕汤联合人胎盘组织液穴位注射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给予助孕汤治疗,观察组45例给予助孕汤联合人胎盘组织液穴位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排卵率、妊娠率、流产率以及子宫内膜厚度和血清激素水平.结果:对照组排卵率为95.56%(43/45),观察组排卵率为97.78%(44/45),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妊娠率为44.44%(20/45),流产率为24.44%(11/45),观察组妊娠率为80.00%(36/45),流产率为8.89%(4/45),两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均有所增加,而以观察组患者增加程度更具优势,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内分泌激素水平均有所改善,而以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更具优势,差异显著(P<0.05).结论:助孕汤口服联合人胎盘组织液穴位注射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可有效提高妊娠率,同时降低流产率,其机制可能是促进子宫内膜的增长和改善内分泌激素水平.
作者:凌翠;莫小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小儿口疮,以齿龈、舌体、两颊、上颚等处出现黄白色溃疡,疼痛流涎,或伴发热为特征,是儿科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多见于西医“复发性口腔溃疡”等[1].若满口糜烂、色红作痛者,称为口糜;溃疡只发生在口疮两侧,称为燕口疮.口疮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轻者影响进食,重者可出现全身不适症状.本病一般预后良好,但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增高,病程延长,甚至迁延难愈、反复发作,导致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贫血、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2].业师李新民教授对儿科疾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心法独到.笔者随导师侍诊时亲历导师辨证治疗小儿口疮1例,疗效显著,颇有体会,现报道如下.
作者:韩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壮族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方法:对382例壮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壮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各证型的性别、年龄分布规律.结果:各中医证型分布人数从高到低依次为痰瘀互结型141例(36.91%)、阴虚阳亢型112例(29.32%)、肾气亏虚型62例(16.23%)、肝火亢盛型28例(7.33%)、其他证型28例(7.33%)、气滞血瘀型11例(2.88%);壮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在不同性别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壮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具有一定规律.
作者:杨小英;马晓聪;贾微;岳桂华;郭超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中医认为经络气血流注都有其时辰规律,气血在不同时辰要流注于不同经络,尤其在子、午二时,子为由阴出阳之时,午为由阳入阴之际,故发病于此时的疾病多责之于阴阳气不相顺接,可通过顺接阴阳来调治.笔者跟诊期间发现导师用乌梅丸以顺接阴阳来治疗午后咳嗽1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魏婷;任莉莎;孟凡征;李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穴位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其对外周血IL-2、IFN-γ和IL-4水平的影响,探讨穴位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可能的机制.方法:将慢性荨麻疹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穴位自血疗法,对照组口服地氯雷他定片,根据患者瘙痒程度、风团数目、风团直径的症状改善情况评价临床疗效.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均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中IL-2、IFN-γ和IL-4的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患者瘙痒程度、风团数目、风团直径均明显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二者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IL-2、IFN-γ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IL-4水平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IL-2、IFN-γ升高更明显,IL-4降低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穴位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其对外周血IL-2、IFN-γ和IL-4的影响可能是其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机制之一.
作者:吴钱红;阳媚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加减联合威伐光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带状疱疹患者60例均予龙胆泻肝汤加减口服联合威伐光治疗,治疗2周后评定临床疗效.结果:60例患者中,治愈42例(70.00%),好转16例(26.67%),无效2例(3.33%),总有效率为96.67%.结论:龙胆泻肝汤加减联合威伐光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甘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黄帝八十一难经》(简称《难经》)七十五难一般认为是解答针灸学“泻南补北”针法及其原理的,原文如下:“经言,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何谓也?然:金、木、水、火、土,当更相平.东方木也,西方金也.木欲实,金当平之;火欲实,水当平之;土欲实,木当平之;金欲实,火当平之;水欲实,土当平之.东方肝也,则知肝实;西方肺也,则知肺虚.泻南方火,补北方水.南方火,火者,木之子也;北方水,水者,木之母也.水胜火.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故泻火补水,欲令金不得平木也.
作者:梁天坚 刊期: 2016年第01期
葛根汤源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由葛根、麻黄、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7味药组成,方中葛根解肌生津,麻黄、桂枝、生姜散寒解表,芍药、大枣补血舒筋,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散风寒、解肌表、生津液、舒筋脉之功效,原书主治“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和“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二证.该方开中有合、散中能收、升中可降、动静相宜,笔者临证运用此方时将其中药物剂量进行变化,并随兼夹病机和病变部位适当加减,可使其具有升清、发散、收敛、润降之用,治疗头面五官、肢体疼痛、心脑胃肠等疾患,疗效满意,兹结合验案4则,以将其运用之要论述如下.
作者:罗家佩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耳尖放血辨证治疗发作性紧张性头痛的疗效.方法:选取90例发作性紧张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观察组30例采用辨证取穴联合耳尖放血综合疗法;针刺组30例予单纯针灸治疗;中药组30例予口服中药治疗,分别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的近期、远期疗效.结果:三组近期疗效比较显示针刺组总有效率(86.66%)高于中药组(76.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均优于中药组及针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远期疗效比较结果与近期疗效比较结果一致.结论:辨证取穴联合耳尖放血治疗发作性紧张性头痛近远期疗效显著.
作者:邹婷;艾宙;奚玉凤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徐瑞荣,主任医师,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诊疗血液病及恶性肿瘤工作三十余年,在疑难血液病诊断和治疗方面有较高造诣.笔者有幸侍诊左右,受益匪浅,感悟良多,现将徐师辨治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的经验介绍于下,以同道参考.
作者:张树森 刊期: 2016年第01期
赖新生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导师、中国首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赖师经过四十余年临床实践和潜心研究,从针灸理、法、方、穴辨证施治的规律中抽提出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的经穴特异性和经络理论,创立了“通督养神、引气归元”疗法,简称“通元疗法”.该疗法以任督二脉为调节全身阴阳的关键环节,蕴含赖氏针法处方和针药结合的独特学术思想,临床运用通元疗法,针药合璧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疗效显著.
作者:邵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优选复方威茯颗粒的佳制备工艺,为该复方的开发利用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以总黄酮和干膏率为综合考核指标,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水的用量、提取的时间和提取的次数进行考察,优选复方威茯方水提工艺,再以浸膏为原料,单因素考察稀释剂(可溶性淀粉与糊精)的比例及粘合剂(乙醇)的用量,制备复方威茯颗粒.结果:佳水提工艺为A1B2C2,即处方药材加9倍量水,提取1.5 h,提取3次;将提取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g/ml,以50%乙醇醇沉,静置12h后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60 ℃)的稠膏,加入可溶性淀粉与糊精(4:3),混匀,烘干,打粉,加入适量85%乙醇制软材,过16目筛制粒,于60℃烘干,整粒,即制得复方威茯颗粒.结论:该制备工艺合理、可行,为该复方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黄丽贞;邓家刚;谢滟;黄慧学;杨玲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火针配合口服中药治疗慢性面部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2例慢性面部湿疹患者,予火针针刺面部皮损区及背部督脉、膀胱经腧穴,1周治疗1次;另口服中药桃红四物汤,每日1剂,观察治疗12周.结果:治愈20例,有效8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9%.结论:火针配合口服中药治疗慢性面部湿疹具有良好疗效.
作者:魏婷;孟凡征;李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消痈汤配合脓肿造口术治疗前庭大腺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行前庭大腺脓肿造口术,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消痈汤(苍术20 g,黄柏20 g,知母20 g,苦参20 g,蛇床子20 g,赤芍20 g)熏洗外阴;每日1次,共5d.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及体征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评分降低更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为66.67%,对照组治愈率为37.50%,两组治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消痈汤熏洗配合脓肿造口术治疗前庭大腺脓肿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徐文娟;王健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候要素的临床分布规律.方法:应用冠心病相关临床信息调查表,内容包括性别、年龄、西医诊断、合并疾病、中医证候等,对确诊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重点分析冠心病中医证素的分布情况.结果:冠心病总体证素分布以血瘀证常见,其次为气虚证和痰湿证,均在60%以上.其中,心绞痛、心肌梗死患者证素分布与总体分布基本相同;心律失常患者以血瘀证、气滞证、热蕴证、气虚证居多,均在60%以上;心力衰竭患者以血瘀证、气虚证、阳虚证、水饮证居多,所占比例均在70%以上.结论:冠心病中医证素分布随临床分类而有所不同,但总体上以血瘀证、气虚证和痰湿证为主要证素,且各证素常交互出现,多表现为复合证型.
作者:方显明;潘璠;陈远平;张以昆;莫云霄;张清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方含药血清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与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以TGF-31诱导人肝癌细胞SMMC-7721上皮-间质转化(EMT)模型,制备健脾益气方大鼠含药血清,分别以0%、5%、10%、15%、20%、30%含药血清浓度干预人肝癌细胞SMMC-7721 12 h、24 h、48 h、72 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Transwell细胞体外侵袭实验观察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健脾益气方对SMMC-7721 EMT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且随含药血清浓度增高而递增,呈时间依赖性;12 h 10%含药血清,24 h 15%、20%、30%含药血清,48 h 15%含药血清与相对应浓度空白血清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以48 h 15%含药血清浓度对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明显.健脾益气方含药血清各个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侵袭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10%、15%、20%、30%浓度的含药血清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与空白血清组相比,15%、20%、30%浓度的含药血清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以15%浓度的含药血清对细胞侵袭的抑制作用明显.结论:15%健脾益气方含药血清作用48 h,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EMT模型增殖与侵袭的抑制效果好.
作者:谢金玲;卓少元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巨刺针法治疗轻中度慢性偏头痛的疗效.方法:选取30例轻中度偏头痛患者,予巨刺针法治疗,每天治疗1次,共治疗5次.结果:近期疗效:近期控制7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0%;远期疗效:临床痊愈3例,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6.7%.结论:巨刺针法治疗轻中度慢性偏头痛急性期效果良好.
作者:王宁;盛鹏杰;李志峰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