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景珍;张建生;吴会国;韩恩崑
永久人工肛门的造口袋长期使用对患者是一笔较大的经济支出.我们考虑到患者出院后长期使用造口袋的问题,设计了经济型、简易佩带式造口袋.
作者:陶国芹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为观察耳穴贴压配合针刺防治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不良反应的效果,将406例行PPH的痔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93例行PPH术前、术中、术后采用耳穴贴压或配合针刺法治疗,对照组213例仅行PPH治疗.观察两组术中下腹部痉挛性疼痛、术后肛门坠胀、肛门疼痛、尿潴留发生情况与评分,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在防治术中下腹部痉挛性疼痛、术后肛门坠胀、肛门疼痛、尿潴留方面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果表明,耳穴贴压配合针刺在防治PPH不良反应方面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陈诚豪 刊期: 2011年第05期
2003年6月至2009年12月,笔者采用开窗旷置挂线引流术治疗各种高位复杂性肛瘘6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练成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为观察帕瑞昔布钠联合盐酸羟考酮控释片用于肛周手术后的镇痛效果,将60例肛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帕瑞昔布钠联合盐酸羟考酮组(A组)、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B组)及盐酸哌替啶组(C组),每组20例,3组术后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比较术后2h、12h、24h、36h镇痛效果.结果显示,A组和B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均能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C组各个观察时间点VAS评分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结果表明,帕瑞昔布钠联合盐酸羟考酮用于肛周手术后镇痛可以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与常规的术后镇痛相比,用药简单,费用低,更易为患者所接受.
作者:裘伟琪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为观察内括约肌后位侧切加肛裂病灶切除术(改良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Ⅲ期肛裂的疗效,将128例Ⅲ期肛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4例采用内括约肌左后或右后位侧切加肛裂病灶切除术,对照组64例采用传统内括约肌侧切加肛裂病灶切除术,术后随访2年,两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显示,两组病例均治愈,创面在术后4周内全部愈合,但治疗组在术后疼痛、创口愈合时间、复发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内括约肌左后或右后位侧切加肛裂病灶切除术是传统内括约肌侧切术的改进.疗效明显优于后者.
作者:胡新亚;李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我们采用腹膜补片修补治疗外伤性肛门失禁,重建肛管舒缩功能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例,女2例;年龄21~51岁.大便完全失禁6个月至15年.男4例均为高处坠落伤,女1例为分娩损伤,1例为车祸外伤.术前肛管直肠腔内三维超声显示:6例均为肛门括约肌毁损性改变,纤维瘢痕组织形成.
作者:骆波;鲁明良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为探讨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新术式,将216例环状混合痔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8例,治疗组在原来混合痔外剥内扎内括约肌挑出切断扩肛的基础上,对部分混合痔行纵切横缝,对照组行外剥内扎术.结果显示,全部病例均效果满意,术后无明显创缘水肿,排便疼痛明显减轻.无肛管狭窄、排便障碍及肛门变形等并发症和后遗症.结果表明,外剥内扎联合纵切横缝治疗环状混合痔术后恢复快,既达到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目的,又保护了肛门正常的生理排便功能.
作者:徐永强;杨建梁;茹翔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我科对20例前侧多间隙肛周脓肿采用开窗挂浮线引流术治疗,并与20例切开挂线术进行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盛利;韩力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为了解术中探针探查肛瘘瘘管的准确性,选择我院近年来低位肛瘘(直瘘)住院患者206例,术中先用探针自肛瘘外口插入,再顺瘘管逐渐向内口方向探入肛内,切开探针上组织后证实其探查瘘管的准确性.
作者:邹平峻;陈晓平;赵赟;许文彬 刊期: 2011年第05期
2004~2009年,我科采用切开挂线配合中药熏洗,一期根治小儿肛周脓肿64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56例,女8例;年龄18d至12岁,3岁以下36例,占56.2%,3~12岁28例,占43.8%;病程2~14d,平均8d.
作者:吴胜广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为探讨原发性骶前肿瘤的诊断和手术方法,分析2007~2010年治疗的8例原发性骶前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5例经骶尾部切除,1例经腹切除,1例经腹骶联合切除,1例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病理类型:表皮样囊肿2例,皮样囊肿(良性畸胎瘤)1例,脂肪瘤1例,平滑肌瘤1例,淋巴管囊肿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恶性畸胎瘤1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随访12~24个月,无死亡病例.结果表明:(1)直肠指诊、直肠腔内超声、CT检查、MRI检查对术前评估有重要意义;(2)原发性骶前肿瘤应行手术切除,根据肿瘤情况选择手术方法,完整切除肿瘤.
作者:刘斌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为观察肛炎宁洗剂的临床疗效,将90例炎性外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给予肛炎宁洗剂熏洗坐浴,对照组45例给予1:5 000 PP液坐浴,观察两组水肿、疼痛等症状的疗效.结果显示,治愈率与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35.6%和93.3%、8.9%和77.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疼痛、水肿的治愈时间治疗组比对照组显著缩短,临床应用未发现不良反应.
作者:江海洋;李方银;喻茂春;冒利琼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为提高肛周脓肿的治疗效果,对行手术治疗的350例肛周脓肿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结果显示,350例全部治愈,治愈率100%.结果表明,对肛周脓肿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极其重要,对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早日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陈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为探讨结直肠癌伴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回顾性分析2002~2008年32例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右半结肠癌5例均行切除一期吻合;左半结肠癌19例有10例一期吻合;直肠癌8例有4例一期吻合.1例直肠癌一期吻合术后出现吻合口漏,其余一期吻合均顺利恢复.结果表明,结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应力争一期切除吻合,只要掌握适应症,还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丁士海;费维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为总结PPH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的经验,对120例PPH的操作与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显示,120例全部治愈,患者术后疼痛轻,无肛门失禁和肛门狭窄.结果表明,PPH作为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的首选术式,要注意病例选择,改进操作细节,规范手术操作,加强并发症防治,积极配合应用其他手术方式.
作者:汪海君;张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对1998年以来收治的婴幼儿肛周脓肿43例,分别采用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两种方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治疗组24例,男21例,女3例;年龄20d至4.5岁,病程3d至4年.对照组19例,男18例,女1例;年龄23d至6岁;病程3d至3年.
作者:杨丽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为观察金玄痔科熏洗散坐浴配合微波治疗炎性外痔的临床效果,将45例炎性外痔患者随机分为金玄痔科熏洗散坐浴配合微波治疗(治疗组)23例和1:5 000 PP液坐浴配合微波治疗(对照组)22例.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率为70%,好转率为30%,对照组分别为45.5%和55.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金玄痔科熏洗散坐浴配合微波治疗对炎性外痔肿胀、疼痛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疗效确切.使用方便.
作者:贺平;何红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为探讨改良分段外剥内扎加原位皮瓣留置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将24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0例采用改良分段外剥内扎加原化皮瓣留置术.对照组120例采用分段外剥内扎术.结果表明,改良分段外剥内扎加原位皮瓣留置术治疗环状混合痔能明显减轻术后疼痛.缩短疗程,减少术后并发症及后遗症.
作者:文建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肠镜检查是诊断及治疗下消化道病变的一种重要手段,无痛肠镜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使合并呼吸、心脑血管等疾病的老年患者的安全性提高,但在老年患者进行无痛肠镜检查时发现一些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为观察分段双重挂线术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将60例高位肛瘘患者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采用分段双重挂线术,对照组采用切开挂线术,以术后2d、术后7d、术后l4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随访记录)的临床症状及创面愈合时间、有无术后并发症等作为主要观察指标.结果显示,研究组能有效减轻术后疼痛、渗出等症状的程度,缩短手术创面愈合时间;远期随访(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在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分段双重挂线术治疗高位肛瘘疗效可靠,能有效减轻术后症状,手术创面愈合时间短,瘢痕小,足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朱远航;沈德海;张倩妮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