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海福;王婧;白涛;包荣
2003年1月至2007年1月,我院采用纵向直肠黏膜缝扎加悬挂硬化固定术治疗直肠前突52例,效果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徐永强;杨建梁;茹翔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为观察地奥司明片在痔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回顾36例痔外剥内扎术后应用地奥司明片治疗的患者(治疗组)资料,并将疗效与34例术后服用安慰剂治疗的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肛门疼痛、坠胀感、出血、水肿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其中,治疗组降低更明显;术后48h、第7天各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痔外剥内扎术后口服地奥司明片,可以有效减轻患者肛门疼痛、水肿、坠胀感,减少出血.
作者:杨栋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回顾分析1997~2008年我院采用大肠搭桥术治疗的54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患者资料,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0例,女3例;年龄20~86岁.其中外伤性结直肠破裂6例,非外伤性结直肠破裂7例.
作者:蔺海福;王婧;白涛;包荣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为有效地预防及减轻混合痔术后肛缘切口水肿,我们对混合痔患者术后应用外用溃疡散,取得满意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谢敏江;庞晓健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为探讨新型肛门镜压迫下内痔注射法治疗Ⅱ、Ⅲ期内痔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方法,选取200例Ⅱ、Ⅲ期内痔患者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100例,试验组采用新型肛门镜压迫下内痔注射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消痔灵注射法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显示,试验组治愈84例,好转12例,无效4例,治愈率为84.O%;对照组治愈30例,好转58例,无效12例,治愈率为30.0%.试验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后第3天出血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术后痔核脱出、肛门坠胀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肛门镜压迫下内痔注射法治疗Ⅱ、Ⅲ期内痔疗效确切,与传统消痔灵注射法比较,在治疗内痔脱出方面具有更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赖象权;王子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为探讨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回顾行TME治疗的123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资料,其中66例于腹腔镜下行TME(观察组),57例开腹手术行TME(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情况、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标本肿瘤学指标等.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长(P<0.05);但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围手术期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保肛率与对照组相近(P>0.05).两组标本的上下切缘均为阴性,标本长度和清除淋巴结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2010年8月,观察组患者术后性功能、排尿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死亡、复发和转移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腹腔镜下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足安全、可行的,可以达到与传统开腹TME手术一样的远期疗效,且创伤小,患者痛苦小,恢复快.
作者:杨海春;杨忠祥;张树峰;于淑苹 刊期: 2011年第04期
骶前静脉丛大出血是直肠癌根治术中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如果处理不当,可造成严重后果,甚至死亡.笔者回顾分析10例直肠癌根治术中骶前静脉丛大出血病例资料,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李展宇;王春晓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结直肠黏膜下肿瘤具有多向分化可能,应积极采取治疗措施.传统的治疗方法大多选用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它们创伤大,费用高,患者痛苦大.
作者:陈丽珍;王昌雄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为观察美珍颗粒剂灌肠配合音乐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选择78例肠镜检查确诊的UC患者,按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8例.治疗组患者给予美珍颗粒剂灌肠配合音乐疗法,同时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对照组单纯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均以4周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两组总有效率,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IL-8的水平.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5.0%,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68.4%,26/38),P<0.01.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IL-6和IL-8表达水平均降低(P<0.01),其中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1).结果表明,美珍颗粒剂灌肠配合音乐疗法治疗UC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IL-6、IL-8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周欣;邓静雯;黄国栋;沈丽娟;余淑娇;黄媛华;黄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大肠息肉分有蒂和广基两类,有蒂息肉无论大小,均可采用传统内镜下圈套电切除术予以摘除,直径<0.5cm的广基息肉可采用热活检钳电凝、氩气喷凝或微波烧灼等治疗,但亚蒂及广基的大息肉,特别是侧方延伸的肿瘤,以上方法则不能彻底切除,或易出血,发生肠穿孔.
作者:傅海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为观察莫沙必利联合聚乙二醇4000散剂和酪酸梭菌活菌片口服(三联法)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选择120例根据罗马Ⅲ标准确诊的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三联疗法,即莫沙必利5mg/次,3次/d,口服;聚乙二醇4000散剂10g/次,2次/d,口服;酪酸梭菌活菌片2片/次,3次/d,口服.对照组单纯口服聚乙二醇4000散剂10g/次,2次/d.两组均以4周为一疗程.观察两组总疗效及患者腹痛腹胀、排便频率、粪便性状等症状的缓解情况.结果显示,1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3% vs 76.7%,P<0.05);治疗组腹痛腹胀缓解率(P<0.01)、排便频率及粪便性状改善率(P<0.0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三联法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效果优于单纯口服聚乙二醇4000散剂.
作者:何桦波;王绍臣;徐静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患者女,55岁.因便血,黑褐色肿块脱出肛门,需用手还纳1年入院.肿块未完全脱出时疑似血栓性外痔,指诊发现在齿状线附近有一肿块,似覃伞状,有蒂而略肥厚,蒂黏膜表面呈颗粒绒毛状.
作者:马俊彪;马丽;韩庆丰;田志勇;边贤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为探讨环状混合痔术后水肿的原因,回顾15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的资料,对50例患者术后水肿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水肿原因为外痔未处理或切除不彻底11例,结扎点过多8例,未行减压处理或减压不够8例,局麻4例,缝合张力过大5例,V形切口太短或太窄3例,术中反复刺激过多3例,排便用力1例,结扎线在齿状线以下1例,结扎皮肤过多2例,坐浴时间过长或水温过高1例,未处理内痔1例,感染1例,结扎痔核脱出嵌顿1例.结果表明,环状混合痔术后水肿主要与外痔未处理或切除不彻底、结扎点过多、未行减压处理或减压不够有关.
作者:张孟林;谢守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疼痛是肛肠病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肛门部神经丰富,感觉敏锐,术后多是开放创面,排便时肛管扩张,粪便污染创面,加之换药刺激等,均可导致肛门局部的剧烈疼痛,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1].
作者:王启;刘铫;陈艳妮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为探讨药物局部封闭注射疗法治疗肛周瘙痒症的临床疗效,将120例肛周瘙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药物局部注射疗法治疗,药物组成以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为主,局部营养药和麻醉药物为辅.对照组采用中药液熏洗坐浴治疗,每日早晚各1次,15d为一疗程.结果显示,治疗组显效36例,有效1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0.0%(54/60);对照组显效28例,有效18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76.7% (46/60).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药物局部封闭注射疗法治疗肛周瘙痒症疗效确切,且方法简单,患者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殷克;宫爱民;董毅;孙特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结肠黏膜非特异性炎症病变,病因与自身免疫、遗传和精神因素有关.临床多采用磺胺类抗菌药(Salicylazosulfapyridin,SASP)、皮质类固醇和免疫制剂治疗,它们可以缓解病情,但副作用较大,停药后常反复发作而成慢性UC.
作者:张有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为探讨直肠内充气CT对直肠癌诊断和临床分期的价值,回顾分析10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的直肠内充气CT表现,评价直肠内充气CT对直肠癌诊断和临床分期的价值.结果显示,直肠内充气CT患者直肠及乙状结肠充分扩张,包绕直肠周围的脂肪密度结构,与相对较高密度的肠壁及极低密度的肠腔对比清晰.直肠内充气CT对直肠癌TNM分期总的准确率为84.6%(88/104),T分期的准确率为90.4%(94/104),N分期的准确牢为86.5%(90/104),M分期的准确率为98.1% (102/104).结果表明,直肠内充气CT能够清晰地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远处转移情况及其与周围器官的关系,并能获得清晰的直肠系膜影像学特征.直肠内充气CT与TNM病理分期有较高的一致性,是直肠癌术前诊断及判断临床分期的重要方法.
作者:刘同喜;何亚光;彭联明;袁亮;李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直肠前突又称直肠前膨出,是引起女性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主要原因之一,此类患者单纯修补直肠前突疗效不佳,术中联合括约肌部分离断可提高疗效.现回顾采用荷包缝合修补联合括约肌部分离断治疗的130例直肠前突患者资料,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李峰;韩进霖;丁一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肛门括约肌位于直肠下段,环绕肛管,其分为肛门内括约肌和肛门外括约肌.肛门内括约肌、肛门外括约肌、耻骨直肠肌及联合纵肌共同组成肛管直肠环的主要部分,在肛门节制功能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张鑫;梁小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死亡率非常高,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切除.但大部分患者术后易发生复发和转移,因此,术后辅助化疔作为减少复发和转移、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主要综合治疗手段之一日益受到重视.
作者:王美娣;徐国珍;袁玥旻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