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思密达联合培菲康散剂对学龄前儿童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及相关研究

蒋圣灿;汪建伟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 儿童, 思密达, 培菲康散剂
摘要:为研究思密达联合培菲康散剂口服对学龄前儿童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以及对肠道菌群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将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学龄前儿童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两组患儿均进行综合治疗,对照组患儿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思密达,观察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思密达联合培菲康散剂,疗程均为2周.治疗前和停止治疗后2周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对两组患儿粪便中双歧杆菌和肠杆菌的数量进行检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中Thl细胞(IFN-γ)和Th2细胞(IL-4)的水平.结果显示,治疗2周后观察组显著缓解率为54.8%、无效率为7.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止治疗后2周观察组患儿双歧杆菌数量及双歧杆菌和肠杆菌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肠杆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Thl细胞和Thl/Th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Th2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思密达联合培菲康散剂治疗学龄前儿童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确切,可能与调整肠道微生态以及调节免疫功能有关.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异物致粪便嵌塞4例

    2006~2011年,我们收治异物致粪便嵌塞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3例,女1例;年龄6~50岁.其中瓜子皮致粪便嵌塞3例,鱼刺致粪便嵌塞1例.治疗方法:均行灌肠治疗后,粪便不能排出,肛门检查见瓜子皮及鱼刺等异物.3例瓜子皮致粪便嵌塞者用手指直接取出;1例鱼刺致粪便嵌塞者因鱼刺两端较尖嵌插入直肠壁内,直接用小剪刀将鱼刺从中间剪断,后将两断端分别拔出后取出大便,然后用温盐水加入液体石蜡清洁灌肠,常规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同时用复方角菜酸酯栓2枚纳肛,每日1次,直至完全愈合.

    作者:常春晓;张光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不同镇痛方法对环状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为分析研究临床不同镇痛方法对环状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探求环状混合痔术后有效镇痛方法,将90例环状混合痔术后患者按镇痛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每组各30例,A组采用帕瑞昔布加亚甲蓝加太宁软膏进行镇痛,B组采用亚甲蓝镇痛,C组采用太宁软膏镇痛.对3组患者的疼痛、出血、水肿、尿潴留等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环状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对同组患者使用镇痛药物和停药后并发症的程度进行比较.结果显示,3组患者在疼痛、出血、水肿、尿潴留等并发症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患者综合使用多模式镇痛和超前镇痛,有效地缓解了水肿、出血、尿潴留等并发症,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停药后患者的肛门括约肌痉挛程度轻,并发症得到明显的缓解,症状基本消失,与用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环状混合痔术后并发症与括约肌痉挛有关,超前镇痛加多模式镇痛在减轻并发症方面均有明显优势.

    作者:孙余挺;黄芙;周勤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肠道肿瘤的临床护理

    为研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肠道肿瘤的护理方法,选取经ESD治疗的肠道肿瘤患者31例,给予术前健康宣教、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及并发症护理等综合性护理措施,对手术及护理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结果显示,31例患者中,除1例因肿瘤侵犯到肌层转外科手术治疗外,其余患者均行ESD治愈.结果表明,ESD治疗早期肠道肿瘤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的优点,而在手术前后给予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措施是手术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具体护理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总结.

    作者:方夏英;王文英;孙琳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外痔切剥辅助PPH治疗混合痔的护理

    我们采用外痔切剥辅助PPH治疗混合痔68例,在护理工作配合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方法总结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37例,女31例;年龄24~61岁,平均51岁.均为混合痔患者.方法及结果:全部行外痔切剥辅助PPH,平均住院11d,治愈率100%.无肛门外形不整齐和肛周感染,无复发.

    作者:潘颖丽;高彩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规范化护理对减少Miles手术后人工肛门并发症的作用

    为观察规范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减少Miles手术后人工肛门并发症的作用,将68例Miles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普外科传统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由专门护理小组根据Miles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显示,对照组发生人工肛门并发症22例,发生率为64.7%;干预组发生人工肛门并发症15例,发生率为4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规范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减少Miles手术后人工肛门并发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杨菊晔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化瘀消痔汤熏洗坐浴治疗血栓性外痔189例

    我们采用化瘀消痔汤熏洗坐浴治疗血栓性外痔189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42例,女47例;年龄12~78岁,其中12~20岁19例,21~50岁140例,51~78岁30例;病程1~15d.患者均为单纯血栓性外痔.治疗方法:化瘀消痔汤由花椒20g,赤芍20g,红花15g,丹参20g,没药20g,玄明粉30g,苦参30g,黄柏20g,金银花20g,五倍子15g组成.上药加清水2500ml,浸泡0.5h后,先以武火煮沸,再文火煎10~20min.取药液2000ml倒入盆中,趁热先熏洗后坐浴,每日2次,每次20~30min.7d为1个疗程.

    作者:窦红云;窦修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痔术后中药粉末外敷创面止血镇痛效果观察

    近年来,我们对痔术后患者采用中药粉末外敷创面以止血镇痛,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8例中,男43例,女25例;年龄18~72岁;病程1~6年.其中外痔手术35例,肛瘘手术9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16例,内痔伴肛裂手术8例.治疗方法:三七粉3g,血竭粉3g,夏天无粉6g,薄荷脑3g,冰片3g.先取薄荷脑、冰片共研熔融后依次加入血竭粉、三七粉、夏天无粉研匀成细粉,过筛,分装成3份,每份6g备用.痔术后取一份药粉外敷于手术创面,无菌纱布包扎,每日1次,连用3次.术后禁食辛辣食物.

    作者:于友三;周江涛;辛显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中药液熏洗坐浴配合太宁栓及太宁膏在混合痔术后的应用

    我们采用中药液熏洗坐浴配合太宁栓及太宁膏治疗混合痔术后患者20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02例,女98例;年龄16~79岁,平均39.3岁;病程3~40年,平均4.2年.治疗方法:中药液熏洗坐浴配合太宁栓及太宁膏纳肛或外敷.药物组成:苦参30g,黄连30g,黄柏30g,大黄30g,芒硝30g,苍术30g,桃仁30g,红花30g,乳香30g,没药30g,苏木30g,五倍子30g.将中药装纱布包内,放入盆中,加水2500ml,煮沸30min,加入芒硝30g,用温水洗净肛门后,先熏洗再坐浴,每日2次,每日1剂,每次坐浴20~30min,坐浴后将太宁膏外敷肛门周围,太宁栓1枚纳肛,并嘱患者做提肛运动.10d为1个疗程.

    作者:左云领;练以东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直肠异物梗阻致重症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1例

    患者男,40岁.因肛内异物10h入院.患者于10h前因大便带鲜血,便后滴血而自行向肛内塞入一玻璃瓶,半小时后出现腹胀、腹痛,肛门不能排气排便,并呈进行性加重.患者有戊型肝炎病史1个月,在家自用中药内服治疗(具体不详),否认有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入院检查:神志清,痛苦貌,腹部膨隆,无明显腹肌紧张,全腹压痛,反跳痛(一),叩诊明显鼓音,移动性浊音(一),肠鸣音活跃,左右下腹部腹腔穿刺未抽出液体,肛内进指7cm于肠腔内触及一玻璃瓶底部,玻璃瓶外径约5cm,进指9cm不能触及瓶上缘,退出手指,指套带鲜血.血常规示:WBC 15.3×109/L,NE% 88.5,LY% 10.0,Hb179g/L.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

    作者:于明庆;王妍妍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肛周皮下急性蜂窝织炎1例

    患者男,28岁.因肛周剧痛2d入院.查体:体温38.8℃,肛门右位弥漫红肿,范围10cm×5cm,部分皮肤呈灰色并轻度破损,皮肤温度高,触痛明显,破损处皮肤按压有捻发音,因疼痛未行肛诊.舌质红,苔黄,脉数.血常规示白细胞18.0×109/L,血糖正常.入院后急症行切开对口引流术,术中探查肛内未见内口,肛门右位皮下浅筋膜广泛性坏死,呈灰色,有恶臭,未侵及肌肉组织,考虑为蜂窝织炎,取部分坏死组织渗液行细菌培养(α溶血性链球菌及大肠埃希菌).剔除坏死组织,应用双氧水及生理盐水冲洗创腔,术后应用青霉素、奥硝唑,中药仙方活命饮加减水煎服,48h后阴囊根部皮肤自行溃破,再次予清创,每日用生理盐水及复方黄柏液冲洗创腔,以大黄油纱置创腔引流,症状逐渐好转;7d后停用抗生素,中药更换为参苓白术散水煎服,用生肌玉红油纱置创腔以去腐生肌,住院29d创面愈合出院.

    作者:张坤;史学文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外切横扎、内切扎注射法治疗环状脱出性混合痔的疗效观察

    为探讨治疗环状脱出性混合痔的有效方法,对126例环状脱出性混合痔患者采用外切横扎、内切扎注射法治疗,并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显示,治愈121例,好转5例,有效率100%,随访1年,无痔核脱出、复发.结果表明,外切横扎、内切扎注射法治疗环状脱出性混合痔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能有效防止术后继发性大出血、肛门失禁和肛门狭窄等优点.

    作者:许爱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外剥内扎联合肛门成形术治疗环状混合痔182例

    近年来,我们采用外剥内扎联合肛门成形术治疗环状混合痔18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89例,女93例;年龄19~73岁,平均46.2岁;病程2~31年.治疗方法:腰俞穴麻醉或局部麻醉.患者取截石位,用双手食指、中指扩肛,充分暴露各个痔核,观察痔核分布情况.用1∶1消痔灵注射液注射各个痔核,至内痔黏膜苍白隆起为度;选择内痔痔核较大的混合痔,作V形切口剥离外痔核至齿状线上0.5cm,内痔基底部作8字贯穿缝扎,去除1/3残端,并对合外痔皮肤;选择内痔痔核较小的混合痔行肛门成形术:提起混合痔外痔皮肤隆起部位,作一长约1.0cm的放射状切口,上端至齿状线,下端至外痔外侧缘0.5cm,牵开切口两侧皮肤,潜行剥离皮下组织并切除;用小弯钳钳夹外痔皮肤,钳夹方向与肛缘方向一致,于弯钳底部切除残余外痔皮肤后,用1-0号肠线行间断缝合.

    作者:喻世万;罗超兰;周毅;邓开智;冷明敏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健康宣教与出院后持续随访对预防小儿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并发症的效果观察

    为观察入院后进行健康宣教与出院后进行持续随访对预防小儿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并发症的作用,将2007~2012年收治的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手术患儿3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 5例.对照组采用小儿外科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患儿由专门护理小组给予院内健康宣教,并于出院后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显示,对照组患儿发生术后并发症7例,发生率为46.7%;干预组发生术后并发症2例.发生率为1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入院后进行健康宣教与出院后进行持续随访对预防小儿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并发症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总结.

    作者:颜丹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直肠癌经腹前切除低位吻合术后吻合口漏147例原因分析

    为探讨手术操作预防低位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漏的要点,回顾性分析147例低位直肠癌病例行开腹TME手术,以吻合器械完成肠道重建,于吻合口前方及两侧行减张缝合,于骶前吻合口旁常规放置引流管.结果显示,147例低位直肠癌Dixon手术发生吻合口漏8例,6例经二次手术横结肠造口,2例经保守治疗均治愈.结果表明,充分的术前准备,精准的手术操作,确保吻合部位的良好血供、无张力,正确掌握吻合器械的操作,保持术后骶前通畅引流是预防吻合口漏发生的要点.

    作者:朱锡元;郭景泉;蒋清平;程涛;卢吉英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肛周脓肿手术治疗的有关问题

    肛周脓肿是指肛门直肠周围组织发生的急慢性化脓性感染,为肛肠科常见病证之一,中医称为“脏毒”、“肛痈”、“悬痈”、“坐马痈”等,属疮疡范畴.本病青中年发病率高,男性多于女性.其临床特点是肛门肿痛,溃破流脓,发热,排便甚至排尿发生困难.由于肛周脓肿自然溃破或单纯排脓后会遗留肛瘘,故对肛周脓肿的处理正确与否对其预后至关重要.

    作者:梅笑玲;高善语;迟春华;王燕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壳聚糖凝胶治疗痔疮60例

    我们采用壳聚糖凝胶治疗痔疮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9例,女31例;年龄20~56岁;病程1个月至10年.其中内痔37例,混合痔23例.60例在接受治疗期间没有合并其他用药.治疗方法:壳聚糖凝胶为沈阳博大精益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为3g/支.均采用肛门局部给药.通过给药器将壳聚糖凝胶经肛门给药,每日1支,7d为1个疗程.结果:治愈13例,显效31例,有效16例;治愈率21.7%,显效率73.3%,总有效率100%.

    作者:肖明;李国庆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健康体检人群粪便检测及直肠指诊拒检率调查

    为了解健康体检人群粪便检测及直肠指诊的拒检率,针对性的进行干预措施,提高粪便检测及肛 门指诊检查的依从性,以便对大肠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现代人群的生活质量.对2011年度单位体检人群体检项目的检测情况进行基线调查,用百分率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各单位粪便检测及直肠指诊检查依从性很低,拒检率很高,分别为11.51%~71.72%和28.28%~88.49%;20.31%~65.79%和34.21%~79.69%.结果表明.粪便检测及直肠指诊是发现大肠疾病基础、经济、易被接受的检测方法,同时也是易被体检人群忽视和拒检的体检项目,应引起体检工作者的高度重视,采取改进对策,提高体检人群粪便检测的依从性,降低其拒检率.

    作者:徐厚兰;危静;刘民杰;蒋瑜;耿桂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骶尾部藏毛窦1例

    患者男,23岁,骶尾部疼痛伴反复流脓1年余.患者1年多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肛门上方骶尾部局部红肿热痛后破溃流脓,反复发作.曾在当地多家医院被诊断为肛周脓肿、高位肛瘘、直肠骶尾部瘘,多次手术,效果不佳.近日,症状加重来我院就诊.专科检查:多毛症体征,肛门外观欠平整,取左侧卧位见肛门上方骶尾部距肛门约12cm处有一破溃口,局部红肿,压痛明显,挤压有脓性分泌物外溢,有臭味.可见陈旧性手术瘢痕通向骶尾部肛门处.其余未见明显异常,指套无染血.腔内B超示:高频探头经肛门直肠探查,骶尾部皮下见低回声区,范围1.42cm×1.14cm,内见点状强回声.超声诊断:骶尾部藏毛窦.门诊以“骶尾部藏毛窦”收治入院.

    作者:陆敬华;葛晓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PPH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90例疗效观察

    为探讨PPH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的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90例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采用PPH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90例中,治愈64例,有效26例,治愈率71.1%,有效率100%,无创口大出血、肛门失禁、肛周感染、肛门狭窄、吻合口感染及肠穿孔等并发症.结果表明,PPH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具有住院治疗时间短,手术简单、安全、有效,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魏荣辉;刘宗荣;李志询;彭文;龚颖生;邵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血清CEA和CA19-9水平与结直肠癌病理分期相关性的研究

    为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和糖链抗原19-9(CA19-9)水平与结直肠癌病理分期的相关性,应川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150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CEA和CA19-9水平,同时对结直肠癌与患者肿瘤病理分期进行诊断,并分析血清CEA和CA19-9水平与结直肠癌病理分期的相关性.结果显示,150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CEA和CA19-9水平与TNM分期和肿瘤分化程度均有明显相关性.分化程度越高,血清CEA和CA19-9水平越低:TNM分期越晚,血清CEA和CA19-9水平越高.结果表明,血清CEA和CA19-9检测有助于对结直肠癌的分期诊断.

    作者:赵丽宁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