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菊晔
为观察规范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减少Miles手术后人工肛门并发症的作用,将68例Miles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普外科传统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由专门护理小组根据Miles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显示,对照组发生人工肛门并发症22例,发生率为64.7%;干预组发生人工肛门并发症15例,发生率为4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规范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减少Miles手术后人工肛门并发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杨菊晔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为探讨治疗环状脱出性混合痔的有效方法,对126例环状脱出性混合痔患者采用外切横扎、内切扎注射法治疗,并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显示,治愈121例,好转5例,有效率100%,随访1年,无痔核脱出、复发.结果表明,外切横扎、内切扎注射法治疗环状脱出性混合痔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能有效防止术后继发性大出血、肛门失禁和肛门狭窄等优点.
作者:许爱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为观察手术治疗肛门瘙痒症的疗效,将233例肛门瘙痒症患者分为观察组120例和对照组113例,观察组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亚甲蓝局部封闭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治愈率(90.8%)明显高于对照组(66.4%)(P<0.01),其近期总有效率100%,远期无复发.结果表明,手术治疗肛门瘙痒症疗效确切,无并发症.
作者:万开成;韦金欣;王经林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我们采用局麻下PPH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20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80例,女120例;年龄30~76岁,平均53岁;病程5~31年,平均12年.所有病例术前均经排粪造影证实为直肠黏膜内脱垂.治疗方法:患者取俯卧折刀位,常规消毒铺巾,采用1%利多卡因于肛缘4点行对称“爪”形局部麻醉.器械为上海医疗器械厂国产可换头PPH吻合器.
作者:赵刚;代应林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为研究思密达联合培菲康散剂口服对学龄前儿童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以及对肠道菌群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将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学龄前儿童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两组患儿均进行综合治疗,对照组患儿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思密达,观察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思密达联合培菲康散剂,疗程均为2周.治疗前和停止治疗后2周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对两组患儿粪便中双歧杆菌和肠杆菌的数量进行检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中Thl细胞(IFN-γ)和Th2细胞(IL-4)的水平.结果显示,治疗2周后观察组显著缓解率为54.8%、无效率为7.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止治疗后2周观察组患儿双歧杆菌数量及双歧杆菌和肠杆菌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肠杆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Thl细胞和Thl/Th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Th2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思密达联合培菲康散剂治疗学龄前儿童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确切,可能与调整肠道微生态以及调节免疫功能有关.
作者:蒋圣灿;汪建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我们采用中药液熏洗坐浴配合太宁栓及太宁膏治疗混合痔术后患者20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02例,女98例;年龄16~79岁,平均39.3岁;病程3~40年,平均4.2年.治疗方法:中药液熏洗坐浴配合太宁栓及太宁膏纳肛或外敷.药物组成:苦参30g,黄连30g,黄柏30g,大黄30g,芒硝30g,苍术30g,桃仁30g,红花30g,乳香30g,没药30g,苏木30g,五倍子30g.将中药装纱布包内,放入盆中,加水2500ml,煮沸30min,加入芒硝30g,用温水洗净肛门后,先熏洗再坐浴,每日2次,每日1剂,每次坐浴20~30min,坐浴后将太宁膏外敷肛门周围,太宁栓1枚纳肛,并嘱患者做提肛运动.10d为1个疗程.
作者:左云领;练以东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为观察亚甲蓝联合罗哌卡因注射对肛肠病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将380例痔、肛瘘、肛裂患者随机;分为冶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90例.治疗组术后采用亚甲蓝联合罗哌卡因行创缘多点注射,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包扎创口.必要时给予常规镇痛;两组分别于术后2d对镇痛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术后疼痛和尿潴留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创面愈合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亚甲蓝联合罗哌卡凶注射治疗肛肠病术后疼痛效果显著.
作者:刘星;王敬源;齐玉玺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患者男,52岁.因腹痛、呕吐2d入院,入院时查腹部X线平片提示肠梗阻.肠镜检查显示乙状结肠增殖性病灶,距肛门40 cm,肿块占据3/4肠腔,3cm×4cm大小,肠镜未能通过,病理检查为管状绒毛状腺瘤伴腺上皮轻-中度异型增生.CT和结肠造影均提示结肠肝曲、乙状结肠二处占位性病变.结合肠镜下肿块性状和患者长期反复腹痛、肠梗阻的病史,考虑两处占位恶性肿瘤可能性大.行剖腹探查,术中探及横结肠近肝曲见4cm×2cm质硬肿块,侵犯至浆膜外,呈浸润性生长,肠腔完全梗阻;降结肠中段见3cm×3cm质硬肿块,乙状结肠系膜处见3cm× 3cm质硬肿块.术中快速病理检查:横结肠为中分化腺癌、降结肠为管状绒毛腺瘤局部癌变(中分化腺癌)伴乙状结肠系膜转移性癌.故行右半结肠切除加降结肠及部分乙状结肠切除术.术中诊断:横结肠癌伴肠梗阻,降结肠癌伴乙状结肠系膜转移.术后恢复顺利,治愈出院.术后诊断:多原发性大肠癌(同时性)Ⅲ期.
作者:陈会林;王启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为探讨吻合器改良术(双荷包缝合加吻合口切断)结合通便痔愈汤口服治疗混合痔的疗效,对治疗组20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行吻合器改良术治疗,术后口服自拟通便痔愈汤2周,同时与200例仅行吻合器改良术治疗的对照组比较其疗效与并发症.结果显示,两组均临床治愈.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果表明,吻合器改良术结合通便痔愈汤口服治疗混合痔疗效显著,并发症少.
作者:梁伟成;陈祖彦;杨吉水;黄锦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为探讨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对直肠癌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将6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全麻,观察组采用气管插管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血液动力学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后、插管后即刻、切皮时、拔气管导管时的心率(HR)慢、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毕清醒时间、拔管时间、麻醉药用量、对肛门松弛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用于直肠癌手术效果满意,患者血液动力学稳定,不良反应少.
作者:朱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2006~2009年,我科采用一期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106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84例,女22例;年龄16~67岁,平均36岁;发病至就诊时间2~3d.局部检查见肛周红肿,触痛明显,有波动感,穿刺可抽出脓液.脓肿部位:肛周皮下脓肿46例,坐骨直肠窝脓肿32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7例,蹄铁型脓肿11例,肛管黏膜下脓肿10例.
作者:姚文俊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为观察入院后进行健康宣教与出院后进行持续随访对预防小儿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并发症的作用,将2007~2012年收治的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手术患儿3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 5例.对照组采用小儿外科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患儿由专门护理小组给予院内健康宣教,并于出院后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显示,对照组患儿发生术后并发症7例,发生率为46.7%;干预组发生术后并发症2例.发生率为1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入院后进行健康宣教与出院后进行持续随访对预防小儿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并发症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总结.
作者:颜丹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为比较3种手术方法治疗直肠前突的疗效,探讨治疗直肠前突佳手术方式,对118例直肠前突患者分别采用改良Block术(62例)、不对称直肠下段部分切除术(33例)和经肛门腔镜下直线切割缝合器切闭缝合术(23例)治疗,观察其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并发症、复发率.结果显示,经肛门腔镜下直线切割缝合器切闭缝合术组治愈率高;不对称直肠下段部分切除术组术中出血量少:改良Block术组住院费用低.结果表明,经肛门腔镜下直线切割缝合器切闭缝合术治疗直肠前突较其他两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恢复快、并发症少、不易复发等优点.
作者:徐永强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为观察中药治疗嵌顿性混合痔的疗效,采用自制制剂痔瘘一洗光坐浴散坐浴为主治疗嵌顿性混合痔1050例,并与采用痔疾洗液外洗坐浴为主治疗嵌顿性混合痔300例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1050例采用痔瘘一洗光坐浴散坐浴为主经5d治疗后,显效610例,有效380例,无效60例,总有效率94.3%;对照组300例采用痔疾洗液坐浴经5d治疗后,显效70例,有效180例,无效50例,总有效率83.3%.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采用痔瘘一洗光坐浴散坐浴为主治疗嵌顿性混合痔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作者:朱林存;李婷;于红燕;张红艳;王菲菲;李金顺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为观察美沙拉秦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和安全性,将49例经内镜确诊为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急性期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6例采用美沙拉秦口服治疗,对照组23例采用柳氮磺吡啶口服治疗.服药8周后复查内镜,治疗4周和8周后对药物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在服药4周和8周末,治疗组患者主观评价为明显好转者分别为53.9%和73.1%,对照组分别为21.9%和52.2%( P<0.05).治疗组服药8周内镜下显效率为65.3%,有效率为23.1%,总有效率为88.4%,对照组显效率为30.4%,有效率为34.8%,总有效率为64.8%;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体评价为很好者(42.3%)显著高于对照组(4.4%)(P<0.05).结果表明,美沙拉秦是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窦红宇;孙滨滨;丁柯;李建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肛周脓肿是指肛门直肠周围组织发生的急慢性化脓性感染,为肛肠科常见病证之一,中医称为“脏毒”、“肛痈”、“悬痈”、“坐马痈”等,属疮疡范畴.本病青中年发病率高,男性多于女性.其临床特点是肛门肿痛,溃破流脓,发热,排便甚至排尿发生困难.由于肛周脓肿自然溃破或单纯排脓后会遗留肛瘘,故对肛周脓肿的处理正确与否对其预后至关重要.
作者:梅笑玲;高善语;迟春华;王燕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我们采用外痔切剥辅助PPH治疗混合痔68例,在护理工作配合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方法总结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37例,女31例;年龄24~61岁,平均51岁.均为混合痔患者.方法及结果:全部行外痔切剥辅助PPH,平均住院11d,治愈率100%.无肛门外形不整齐和肛周感染,无复发.
作者:潘颖丽;高彩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为提高脱出性痔的疗效,采用分点缝扎脱出痔上方的松弛直肠黏膜、内痔核用2:1芍倍注射液注射、保留齿状线的方法治疗脱出性痔126例.结果显示,术后随访1~12个月,平均6.8个月;126例均无肿物脱出,创面一期愈合.3例经肛镜检查内痔核萎缩不全,但无出血和肿物脱出症状.结果表明,该术式是治疗脱出性痔的有效方法,适用于内痔、混合痔脱出的治疗.
作者:马磊;张勇;刘广余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笔者采用括约肌松解断端缝合法治疗肛裂9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1例,女51例;年龄20~62岁.治疗方法:患者取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腰俞穴麻醉.于肛门7点位做一Ⅴ形切口,将手指伸入肛内,摸到括约肌间沟,以小血管钳由切口处伸向括约肌间沟,在左手食指引导下,挑出外括约肌皮下部及部分内括约肌,直视下切断,将括约肌断端剪除,修剪创缘,用3-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括约肌断端并止血.将油纱条纳入肛内,外盖塔形纱布压迫,丁字带加压固定.
作者:宫慧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为比较地奥司明片、麝香痔疮栓联合应用与各自单独应用治疗痔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痔急性发作90例患者资料.其中采用地奥司明片联合麝香痔疮栓(AX组)治疗40例;口服地奥司明片(A组)治疗25例:麝香痔疮栓纳肛(X组)治疗25例,分别比较治疗3、7d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显示,3d后达到显效的AX组为33例(82.5%),A组15例(60.0%),X组12例(48.0%);7d后达到显效的AX组为37例(92.5%),A组18例(72.0%),X组16例(64.0%).AX组的疗效明显优于A组和X组(P <0.05).结果表明,地奥司明片联合麝香痔疮栓治疗痔急性发作优于单独用药,无不良反应.
作者:黄宇峰;干安建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