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磊;张勇;刘广余
为探讨PPH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及直肠前突所致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效果,回顾性分析PPH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及直肠前突引起的出口梗阻型便秘35例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治愈率及术后并发症,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显示,治愈29例,好转4例,2例直肠前突改善不明显,治愈率82.9%,有效率94.3%.结果表明,PPH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及直肠前突引起的出口梗阻型便秘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恢复时间短、安全性高等优点,但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作者:张琦;李远志;杨向东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我们采用分段结扎、胶管埋入、高渗葡萄糖液局部注射治疗2例高龄重度直肠脱垂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例1]患者女,86岁.因肛门肿物脱出2年余,以重度直肠脱垂收住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肛门肿物脱出,脱出物鲜红,呈筒状,分泌物较多,以排便用力时为甚,肿物脱出后需用手还纳,或卧床休息后自行还纳.大便间断带血,色鲜红,便后肛门坠胀不适.无畏寒、发热、心慌、气短及其他不适.曾在某院诊断为Ⅲ度直肠脱垂,建议其行PPH,遭患者拒绝.
作者:叶龙生;孙流星;董惠;祁生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为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和糖链抗原19-9(CA19-9)水平与结直肠癌病理分期的相关性,应川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150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CEA和CA19-9水平,同时对结直肠癌与患者肿瘤病理分期进行诊断,并分析血清CEA和CA19-9水平与结直肠癌病理分期的相关性.结果显示,150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CEA和CA19-9水平与TNM分期和肿瘤分化程度均有明显相关性.分化程度越高,血清CEA和CA19-9水平越低:TNM分期越晚,血清CEA和CA19-9水平越高.结果表明,血清CEA和CA19-9检测有助于对结直肠癌的分期诊断.
作者:赵丽宁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我们采用化瘀消痔汤熏洗坐浴治疗血栓性外痔189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42例,女47例;年龄12~78岁,其中12~20岁19例,21~50岁140例,51~78岁30例;病程1~15d.患者均为单纯血栓性外痔.治疗方法:化瘀消痔汤由花椒20g,赤芍20g,红花15g,丹参20g,没药20g,玄明粉30g,苦参30g,黄柏20g,金银花20g,五倍子15g组成.上药加清水2500ml,浸泡0.5h后,先以武火煮沸,再文火煎10~20min.取药液2000ml倒入盆中,趁热先熏洗后坐浴,每日2次,每次20~30min.7d为1个疗程.
作者:窦红云;窦修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为观察亚甲蓝联合罗哌卡因注射对肛肠病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将380例痔、肛瘘、肛裂患者随机;分为冶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90例.治疗组术后采用亚甲蓝联合罗哌卡因行创缘多点注射,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包扎创口.必要时给予常规镇痛;两组分别于术后2d对镇痛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术后疼痛和尿潴留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创面愈合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亚甲蓝联合罗哌卡凶注射治疗肛肠病术后疼痛效果显著.
作者:刘星;王敬源;齐玉玺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我科采用联合术式治疗环状混合痔5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21~67岁,平均47岁;病程3~25年.其中合并肛乳头肥大2例,肛裂5例.治疗方法:行PPH治疗.患者取俯卧折刀位,常规消毒,骶管麻醉.扩肛,固定肛管扩张器,在缝扎器引导下于齿状线上3~4cm处行黏膜下层荷包缝合.荷包缝针自出针点原位进针,缝线全部潜行于黏膜下层并保持在同一水平,共缝合4针.置入吻合器抵钉座,收紧荷包线并打结固定.适度牵拉荷包线,收紧吻合器达安全刻度后击发,并保持关闭状态1min,逆时针旋开吻合器,并退出,不可强行取出.若遇阻力可将吻合器与肛管扩张器一并取出,避免撕裂吻合口.若出血可行8字缝合止血.
作者:吉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近年来,我们采用外剥内扎联合肛门成形术治疗环状混合痔18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89例,女93例;年龄19~73岁,平均46.2岁;病程2~31年.治疗方法:腰俞穴麻醉或局部麻醉.患者取截石位,用双手食指、中指扩肛,充分暴露各个痔核,观察痔核分布情况.用1∶1消痔灵注射液注射各个痔核,至内痔黏膜苍白隆起为度;选择内痔痔核较大的混合痔,作V形切口剥离外痔核至齿状线上0.5cm,内痔基底部作8字贯穿缝扎,去除1/3残端,并对合外痔皮肤;选择内痔痔核较小的混合痔行肛门成形术:提起混合痔外痔皮肤隆起部位,作一长约1.0cm的放射状切口,上端至齿状线,下端至外痔外侧缘0.5cm,牵开切口两侧皮肤,潜行剥离皮下组织并切除;用小弯钳钳夹外痔皮肤,钳夹方向与肛缘方向一致,于弯钳底部切除残余外痔皮肤后,用1-0号肠线行间断缝合.
作者:喻世万;罗超兰;周毅;邓开智;冷明敏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我们采用聚乙二醇4000散剂口服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3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90例,女240例;年龄20~60岁,其中20~30岁110例,31~40岁90例,4l~50岁70例,51~60岁60例;病程1~3年160例,4~5年90例,6~10年70例,10年以上10例.
作者:刘美景;刘绍康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笔者采用括约肌松解断端缝合法治疗肛裂9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1例,女51例;年龄20~62岁.治疗方法:患者取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腰俞穴麻醉.于肛门7点位做一Ⅴ形切口,将手指伸入肛内,摸到括约肌间沟,以小血管钳由切口处伸向括约肌间沟,在左手食指引导下,挑出外括约肌皮下部及部分内括约肌,直视下切断,将括约肌断端剪除,修剪创缘,用3-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括约肌断端并止血.将油纱条纳入肛内,外盖塔形纱布压迫,丁字带加压固定.
作者:宫慧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为探讨吻合器改良术(双荷包缝合加吻合口切断)结合通便痔愈汤口服治疗混合痔的疗效,对治疗组20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行吻合器改良术治疗,术后口服自拟通便痔愈汤2周,同时与200例仅行吻合器改良术治疗的对照组比较其疗效与并发症.结果显示,两组均临床治愈.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果表明,吻合器改良术结合通便痔愈汤口服治疗混合痔疗效显著,并发症少.
作者:梁伟成;陈祖彦;杨吉水;黄锦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PPH治疗痔病的术后常见并发症包括术后出血、疼痛、肛门坠胀、吻合口狭窄、吻合口分离、直肠阴道瘘、吻合口瘘等.我们根据临床经验并结合文献报道,对PPH治疗痔病的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对策讨论如下.1 术后出血1.1 原因分析术后出血特别是大出血是PPH手术为严重的术后并发症.根据出血的来源可分为渗血和活动性出血;根据出血发生的时间可分为原发性出血和继发性出血.渗血一般量较少,不需特殊处理,多数可以自行终止,严重者予以压迫止血即可;活动性出血多较凶猛,出血量多,需紧急在麻醉下缝扎止血处理.
作者:贾小强;李东冰;蔡亭;李权;谢振年;曹巍巍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为观察手术治疗肛门瘙痒症的疗效,将233例肛门瘙痒症患者分为观察组120例和对照组113例,观察组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亚甲蓝局部封闭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治愈率(90.8%)明显高于对照组(66.4%)(P<0.01),其近期总有效率100%,远期无复发.结果表明,手术治疗肛门瘙痒症疗效确切,无并发症.
作者:万开成;韦金欣;王经林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为探讨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对直肠癌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将6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全麻,观察组采用气管插管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血液动力学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后、插管后即刻、切皮时、拔气管导管时的心率(HR)慢、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毕清醒时间、拔管时间、麻醉药用量、对肛门松弛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用于直肠癌手术效果满意,患者血液动力学稳定,不良反应少.
作者:朱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为比较地奥司明片、麝香痔疮栓联合应用与各自单独应用治疗痔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痔急性发作90例患者资料.其中采用地奥司明片联合麝香痔疮栓(AX组)治疗40例;口服地奥司明片(A组)治疗25例:麝香痔疮栓纳肛(X组)治疗25例,分别比较治疗3、7d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显示,3d后达到显效的AX组为33例(82.5%),A组15例(60.0%),X组12例(48.0%);7d后达到显效的AX组为37例(92.5%),A组18例(72.0%),X组16例(64.0%).AX组的疗效明显优于A组和X组(P <0.05).结果表明,地奥司明片联合麝香痔疮栓治疗痔急性发作优于单独用药,无不良反应.
作者:黄宇峰;干安建 刊期: 2012年第07期
2006~2011年,我们收治异物致粪便嵌塞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3例,女1例;年龄6~50岁.其中瓜子皮致粪便嵌塞3例,鱼刺致粪便嵌塞1例.治疗方法:均行灌肠治疗后,粪便不能排出,肛门检查见瓜子皮及鱼刺等异物.3例瓜子皮致粪便嵌塞者用手指直接取出;1例鱼刺致粪便嵌塞者因鱼刺两端较尖嵌插入直肠壁内,直接用小剪刀将鱼刺从中间剪断,后将两断端分别拔出后取出大便,然后用温盐水加入液体石蜡清洁灌肠,常规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同时用复方角菜酸酯栓2枚纳肛,每日1次,直至完全愈合.
作者:常春晓;张光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近年来,我们对痔术后患者采用中药粉末外敷创面以止血镇痛,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8例中,男43例,女25例;年龄18~72岁;病程1~6年.其中外痔手术35例,肛瘘手术9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16例,内痔伴肛裂手术8例.治疗方法:三七粉3g,血竭粉3g,夏天无粉6g,薄荷脑3g,冰片3g.先取薄荷脑、冰片共研熔融后依次加入血竭粉、三七粉、夏天无粉研匀成细粉,过筛,分装成3份,每份6g备用.痔术后取一份药粉外敷于手术创面,无菌纱布包扎,每日1次,连用3次.术后禁食辛辣食物.
作者:于友三;周江涛;辛显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为分析研究临床不同镇痛方法对环状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探求环状混合痔术后有效镇痛方法,将90例环状混合痔术后患者按镇痛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每组各30例,A组采用帕瑞昔布加亚甲蓝加太宁软膏进行镇痛,B组采用亚甲蓝镇痛,C组采用太宁软膏镇痛.对3组患者的疼痛、出血、水肿、尿潴留等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环状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对同组患者使用镇痛药物和停药后并发症的程度进行比较.结果显示,3组患者在疼痛、出血、水肿、尿潴留等并发症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患者综合使用多模式镇痛和超前镇痛,有效地缓解了水肿、出血、尿潴留等并发症,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停药后患者的肛门括约肌痉挛程度轻,并发症得到明显的缓解,症状基本消失,与用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环状混合痔术后并发症与括约肌痉挛有关,超前镇痛加多模式镇痛在减轻并发症方面均有明显优势.
作者:孙余挺;黄芙;周勤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为观察美沙拉秦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和安全性,将49例经内镜确诊为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急性期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6例采用美沙拉秦口服治疗,对照组23例采用柳氮磺吡啶口服治疗.服药8周后复查内镜,治疗4周和8周后对药物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在服药4周和8周末,治疗组患者主观评价为明显好转者分别为53.9%和73.1%,对照组分别为21.9%和52.2%( P<0.05).治疗组服药8周内镜下显效率为65.3%,有效率为23.1%,总有效率为88.4%,对照组显效率为30.4%,有效率为34.8%,总有效率为64.8%;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体评价为很好者(42.3%)显著高于对照组(4.4%)(P<0.05).结果表明,美沙拉秦是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窦红宇;孙滨滨;丁柯;李建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为观察低切高挂加旷置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对58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采用内口处主管切开引流或挂线,远端主管、支管及内口肛管直肠环以上行主管、支管旷置或引流治疗.结果显示,治愈率100%,平均愈合时间18.6d,无复发.结果表明,低切高挂加旷置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操作简单,痛苦小,疗程短,瘢痕小,肛门功能保护良好.
作者:郭翠青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为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回顾性分析采用PPH治疗重度痔3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显示,手术时间10~50min,平均22min.术后肛门疼痛62例,出血52例,肛门坠胀不适66例,轻度吻合口狭窄2例,无肠瘘、直肠阴道瘘、大便失禁等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果表明,PPH术后并发症主要有肛门疼痛、出血、坠胀不适等.通过仔细的手术操作和积极有效的预防,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劳玲娟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