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富润
肛周尖锐湿疣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所致,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一般多采用手术治疗,但术后易复发,为预防其复发,多采用中药液坐浴干预.受此启发,笔者直接采用中药液坐浴治疗肛周尖锐湿疣2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1例患者中,男13例,女8例;年龄19~46岁,平均25.7岁;初诊者9例,术后复发者12例.本组患者醋酸白试验均为阳性.
作者:刘百羽;齐光富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我科采用PPH结合外痔切除缝合术治疗重度混合痔66例,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6例患者中,男39例,女27例;年龄20~75岁;Ⅲ期内痔43例,Ⅳ期内痔23例;接受过手术治疗者10例.手术方法:骶管麻醉或硬膜外麻醉,患者取截石位.在痔核脱出较少且黏膜外翻较轻微的3个点位用3把组织钳固定撑开,将圆形肛管扩张器置人肛门,通过肛管扩张器导入肛镜缝扎器,在距离齿状线上3~4cm处做荷包缝合,如遇到不对称痔脱垂,可以做两个半荷包缝合.
作者:朱兴柏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为探讨无负压引流对结直肠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将180例结直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传统负压吸引胃肠减压(负压组),一组采用自然状态无负压引流(无负压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日均胃液引出量、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不适症状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日均胃液引出量、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负压组明显较无负压组多,P<0.05;无负压组中途出组18例.结果表明,无负压引流不影响结直肠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反而能有效降低胃管给患者带来的不适症状.
作者:叶敏;李建胜;周惠芬;钱钧 刊期: 2012年第06期
2002年5月至2011年11月,我科采用综合疗法治疗肛门尖锐湿疣56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6例患者中,男42例,女14例;年龄18~62岁,平均35岁;合并阴茎冠状沟尖锐湿疣4例,合并阴道口尖锐湿疣3例.治疗方法:麻醉满意后,患者取左侧卧位.用0.1%新洁尔灭消毒术区,铺无菌巾.再次消毒肛周、肛管及直肠下端后,用弯钳沿疣体基底部将其逐个摘除(或电刀切除),遇出血可电凝止血;摘除疣体后,基底部用5-氟尿嘧啶注射液封闭,以无菌敷料加压包扎固定.
作者:郭三仁;张允亮;何智勇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我科采用自拟润肠通便汤加减治疗便秘260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60例患者中,男126例,女134例;年龄21~73岁,平均47岁;病程3~6个月47例,6个月至1年66例,1~5年51例,5~10年50例,10年以上46例.治疗方法:采用自拟润肠通便汤加减治疗,基础方为生地黄20g,玄参15g,麦冬15g,当归15g,桃仁8g,地榆15g,生首乌20g,火麻仁20g,瓜蒌仁15g,枳壳15g,炒谷芽15g,阴虚者加天冬、知母,津液亏损肠枯者加郁李仁、柏子仁,气滞者加莱菔子、厚朴,便血鲜红者加地榆、槐角、三七.
作者:窦红云;窦修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为探讨奥沙拉嗪钠口服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对比分析单纯口服奥沙拉嗪钠(A组,27例)、复方黄柏液保留灌肠(B组,29例)、奥沙拉嗪钠口服联合复方黄柏液保留灌肠(C组,30例)和奥沙拉嗪钠口服联合中药复合方保留灌肠(D组,112例)四种方法治疗UC的疗效.结果显示,四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7.8%(21/27)、75.9%(22/29)、96.7%(29/30)和95.5%(107/112),复发率分别为25.9%(7/27)、41.4%(12/29)、3.3%(1/30)和5.4%(6/112).经统计学分析,C、D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B组,复发率明显低于A、B组,P均<0.05;C组与D组之间、A组与B组之间总有效率及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果表明,奥沙拉嗪钠口服联合复方黄柏液或中药复合方保留灌肠治疗UC均可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金茂和 刊期: 2012年第06期
2009年3月至2010年2月,我科采用杭州大力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ZZ-ⅡD型肛肠综合治疗仪治疗混合痔146例,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46例患者中,男59例,女87例;年龄18~72岁,平均45岁;病程1~5年23例,5~10年31例,10~20年49例,20年以上43例.治疗方法:术前清洁灌肠.患者取侧卧位,局部浸润麻醉或骶管麻醉.扩肛,检查痔核大小,数目及分布情况.
作者:费绪家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为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肛门瘙痒症的临床疗效,将449例肛门瘙痒症患者随机分为西医治疗组(145例)、中医治疗组(148例)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156例),观察三组患者的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西医或中医治疗组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治愈率、总显效率高,而且显效快、复发率低,P均<0.05.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肛门瘙痒症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或中医治疗.
作者:兰韶峰;陈栋;崔焌辉;刘伟芬;辛亦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为探讨重比重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高龄肛周疾病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对80例75岁以上肛周疾病手术患者采用重比重0.5%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记录麻醉前(T0),麻醉后5min(T1)、10min(T2)、15min(T3)、20min(T4)、30min(T5)及术毕时(T6)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HR)的变化.结果显示,本组患者均在麻醉后5min左右准确地反映麻醉平面,基本在T10以下.麻醉后各时点血压基本维持平稳,仅3例术中应用麻黄碱;HR无明显变化,P均>0.05.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均未发现麻醉并发症.结果表明,重比重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安全,麻醉起效快,效果满意,麻醉后血液动力学稳定,并发症少,是一种适合高龄肛周疾病患者手术的麻醉方法.
作者:许民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为探讨芍倍注射液注射配合综合调理治疗直肠型便秘的临床疗效,将80例直肠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行芍倍注射液注射配合综合调理(治疗组);一组口服麻仁丸治疗(对照组),两组均以14d为一疗程,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便秘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芍倍注射液注射配合综合调理治疗直肠型便秘疗效显著.
作者:朱虹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为评价复方四黄栓在混合痔术后的应用价值,将63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分别用复方四黄栓和九华痔疮栓纳肛,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肛缘水肿、排尿情况等.结果显示,治疗组术后8h、24h、48h、72h、120hVAS评分和肛缘水肿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疼痛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排尿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果表明,混合痔术后应用复方四黄栓纳肛可有效缓解疼痛,促进肛缘水肿吸收和排尿,效果优于九华痔疮栓纳肛.
作者:关瑞剑;巢阳发;袁东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为探讨生物蛋白胶填塞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可行性,对4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行一期手术彻底清理病灶后深部瘘管腔隙生长缓慢、管腔较深难愈者,给予生物蛋白胶填充处理,待其自行生长愈合.结果显示,本组40例患者中,4例发生胶体外溢,1例发生感染,其余35例(87.5%)均愈合良好,无不良反应.随访6个月,均无复发.结果表明,生物蛋白胶填充深部瘘管腔隙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安全、有效.
作者:张玉茹;于洪顺;王敏;田颖;王艳芳;田磊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为探讨郑州市区居民便秘的流行病学特点,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对郑州市区的8个居民小区的常住人口进行人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郑州市区居民便秘的患病率为18.16%(1108/6102).女性便秘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不同职业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异,学生、干部和医护人员的患病率高;小学及其以下文化程度和大学以上文化程度者患病率高;嗜食辛辣饮食者的便秘患病率明显高于无特殊饮食偏好者.另外,便秘与运动量大小、有无疾病史及应用降糖、降压、降脂等药物史也有关.结果表明,便秘在郑州市区居民中足一种常见病,其患病与职业、文化程度、饮食习惯、疾病史等多种因素相关.
作者:左振魁;韩佳瑞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著名肛肠病学家、我师任学道先生于2011年9月30日因病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噩耗传来,甚为悲痛.任学道先生,原为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常务理事,陕西省肛肠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日本熊本市肛肠病医院客座教授,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肛肠病医院院长、主任医师.任学道先生1943年2月出生于河南省洛宁县,1965年10月毕业于西安市卫校,分配至西安市中医医院痔瘘科工作.1975年3月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肛肠科进修.1985年调至陕西省中医研究院附属医院肛肠科并任科主任.1990年任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肛肠病医院院长.
作者:常青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为探讨双侧括约肌切断治疗陈旧性肛裂的疗效,我科采用肛裂原位病灶切除、双侧外括约肌皮下部及部分内括约肌潜行挑出切断、双侧切口缝合治疗陈旧性肛裂260例.结果显示,本组手术均顿利完成,治愈率100%.术后创口疼痛轻微;无排便困难;27例术后出现短期大便失禁,1个月内均恢复正常.随访3年,均无复发.结果表明,双侧括约肌切断治疗陈旧性肛裂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
作者:何峰;董自强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对于陈旧性肛裂,必须手术治疗.手术时切断内括约肌的位置目前存在分歧,有人认为应在肛裂原位切断,有人认为应在侧位切断,也有人认为应在截石位5点或7点切断.近两年,我科采用后位切口手术治疗陈旧性肛裂60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0例患者中,男15例,女45例;年龄15~70岁.裂口位置:多数仅位于截石位6点,少数同时位于截石位6、12点,个别仅位于截石位12点或6、12点以外的位置.合并肛乳头肥大10例,合并痔13例.
作者:徐本剑;徐海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患者男,58岁,因患直肠癌作本院行直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报告示(直肠)溃疡型中-低分化腺癌,癌组织浸润肠壁全层达浆膜,肿块旁1.5cm黏膜及上下切缘均呈阴性,肠周淋巴结(16/17)及肠系膜根部淋巴结(3/3)见癌转移.术后2周以Folfox方案行术后首次化疗,化疗后24h出现腹痛伴腹泻,初为褐色水样便,后为暗红色血便,每次排便量约200ml,每天7~8次,遂停止该方案化疗,给予止血、止酸、抗感染、调节肠道菌群等治疗,5d后血便止,病情好转.
作者:张丽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为探讨检测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对肛周脓肿诊治的临床意义,本研究检测175例肛周脓肿患者及150名健康体检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与分类计数、CRP和FIB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肛周脓肿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和FIB含量均显著高于健康体榆者(P<0.01),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健康体检者(P<0.01).肛周脓肿患者外周血CRP与FIB,含量变化呈正相关(P<0.01).结果表明,CRP和FIB可作为早期诊断肛周脓肿的指标,治疗肛周脓肿应在控制感染的同时监测患者凝血功能,以便及时给予抗栓治疗,降低体内FIB含量水平,避免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作者:赵丽宁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为比较Miles术和Dixon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将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8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Miles术(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组和Dixon术(直肠癌经腹前切除术)组,各41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Dixon术组患者术后出血量明显少于Miles术组,肛门排气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Miles术组,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2年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Miles术和Dixon术都足治疗直肠癌的有效方法,但Dixon术后患者恢复较快.
作者:高智亭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直肠癌是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治疗占主导地位,其疗效肯定,但术后并发症较多.为提高直肠癌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现回顾直肠癌骶前切除术后发生并发症的24例患者资料,分析发生原凼,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996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共行直肠癌骶前切除术683例,术后发生并发症24例.
作者:韦富润 刊期: 201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