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预氧合方式在重症监护病房危重患者 急救插管中的应用效果

吴冰

关键词:危重患者, 插管, 脉搏血氧饱和度, 预氧合方式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预氧合方式在重症监护病房危重患者急救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重症监护病房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预氧合方式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丁四组,每组20例.甲组在进入重症监护病房后立即进行气管插管予以普通吸氧,乙组应用面罩-球囊预氧合后显示脉搏血氧饱和度高达90%时进行气管插管,丙组予以无创呼吸机预氧合后脉搏血氧饱和度高达90%时进行气管插管,丁组应用麻醉充气面罩-有创呼吸机预氧合后脉搏血氧饱和度高达90%时进行气管插管,就四组患者预氧合前后以及插管后即刻的脉搏血氧饱和度以及插管后腹胀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预氧合前,甲、乙、丙、丁组患者的脉搏血氧饱和度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预氧合后,乙、丙、丁组脉搏血氧饱和度均高于甲组,而乙、丙、丁组三组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插管后即刻,乙、丙、丁组均高于甲组,丙、丁组高于乙组,丁组高于丙组,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乙组腹胀发生率明显高于甲组和丁组(P<0.05),其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充气面罩-有创呼吸机预氧合方式用于重症监护病房危重患者急救插管中的效果显著,有效性、安全性均较高.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尼古丁 渴求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尼古丁渴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符合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以区组随机化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研究组采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10Hz、100%运动阈值)进行临床治疗,对照组采用伪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设备进行假性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每周5次,跟踪随访时间截止至第8周.收集并比较患者填写的尼古丁渴求度依赖自评表和每日抽烟数量,运用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予以综合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的尼古丁渴求度依赖自评表得分和吸烟数量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能够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尼古丁的渴求度.

    作者:王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MRI联合经阴道彩超在宫颈癌术前分期中 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联合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ransvaginal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TVCDS)检测在宫颈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MRI与TVCDS检查.统计患者的临床分期结果;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RI联合TVCDS检查和分别单独检查对宫颈癌临床分期的准确度.结果:病理分期结果为0期2例,Ⅰa期3例、Ⅰb期22例、Ⅱa期20例、Ⅱb期14例、Ⅲa期3例及Ⅲb期3例.MRI联合TVCDS检查的准确度明显高于MRI和TVCDS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联合TVCDS检查可提高宫颈癌术前分期准确性,且联合检测优于单项检测.

    作者:姜喜锋;徐红卫;汪浒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在外伤性脾破裂失血性 休克急症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观察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在外伤性脾破裂失血性休克急症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外伤性脾破裂失血性休克急症手术患者72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抛硬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疼痛程度、心理状态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疼痛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在外伤性脾破裂失血性休克急症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效果.

    作者:段金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小包装中药饮片的库房管理模式的应用

    目的:研究对小包装中药饮片实施库房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在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对500个品种、1300个包装规格的中药饮片实施传统库房管理模式,将其作为对照组;在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对500个品种、1300个包装规格的中药饮片实施制、人、机结合管理模式,将其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药品出入库时间、养护时间、质量监控效果、有效使用面积以及药品损耗等情况.结果:两种管理模式,观察组的药品出入库时间和养护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质量监控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效使用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药品损耗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包装中药饮片管理中实施制、人、机结合的管理模式,可明显提高药品质量,缩短查找和养护时间,降低药品损耗.

    作者:傅睿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氨甲环酸对椎板后路减压术中体感诱发 电位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在椎板后路减压术大鼠模型中对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建立脊椎后路减压大鼠模型,随机将动物分成生理盐水组、氨甲环酸25 mg/ml组、氨甲环酸50 mg/ml组和氨甲环酸100 mg/ml组,观察并比较各组术后1天、3天和7天行为学和体感诱发电位变化.结果:氨甲环酸100 mg/ml组术后术后1天、3天和7天的运动能力恢复指标均低于其他各组,氨甲环酸100 mg/ml组术后术后1天、3天和7天体感诱发电位的潜伏期较其他各组均延长,而除术后1天外,波幅较其他各组均降低.结论:高浓度氨甲环酸对椎板后路减压术大鼠模型的体感诱发电位可产生延长潜伏期和降低波幅的负面影响.

    作者:刘洋;段显亮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二维彩超声像图特征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二维彩超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8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冠心病(CHD)将患者分为CHD组560例和非CHD组245例.对所有患者行二维彩超检查,比较两组颈动脉内膜的内皮下层厚度(IMT)和斑块情况(斑块积分和斑块类型)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动脉舒张末期流速(EDV)、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阻力指数(RI);并比较CHD组中合并与未合并心肌梗死患者的IMT与斑块情况.结果:CHD组IMT、斑块积分、PSV及RI均明显大于非CHD组,扁平斑、硬斑和软斑数均明显大于非CH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患者的斑块类型以软斑为主,非CHD组患者的斑块类型以硬斑和扁平斑为主;CHD组中合并心肌梗死患者的斑块积分和IMT均明显大于未合并心肌梗死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CHD患者的颈动脉二维彩超声像图具有一定的特征,可用于CHD的预测或高危人群的筛选评估.

    作者:金潇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彩超检查在早期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彩超检查在早期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乳腺彩超检查的547例女性临床资料,对检查结果异常者进行穿刺活检.计算彩超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547例女性中经彩超初步筛查出189例(34.55%)乳腺异常患者,其中良性疾病183例,可疑乳腺癌6例;彩超检查的准确度为91.74%,敏感度为96.20%,特异度为83.33%.结论:超声检查在早期乳腺癌筛查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玲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保乳术在育龄期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保乳术在育龄期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2例育龄期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实施改良根治术,研究组实施保乳术,比较两组各手术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复发和转移情况,采用Rosenberg自尊量表和癌症患者核心量表QLQ-C30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自尊水平和生存质量进行评定和比较.结果:两组术后复发率和病灶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各手术指标水平、自尊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保乳术在育龄期乳腺癌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同改良根治术,但对改善患者自尊水平和生存质量优于改良根治术.

    作者:司海燕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输卵管妊娠超声分型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超声分型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输卵管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超声检查.根据患者子宫形态、假妊娠囊、胚囊、附件包块大小、回声区情况将患者分为Ⅰ型(宫外胚囊型)7例、Ⅱ型(宫旁包块型)35例、Ⅲ型(包块积液型)32例和Ⅳ型(腹腔积液型)9例.比较各型患者的超声图像特点,包括包块大小、破裂长度、暗区范围和出血量.结果:分型序号越高,其破裂长度、暗区范围、包块直径和出血量均随之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卵管妊娠超声分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记鹏;杨青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三种梅毒检测方法的效果对比

    目的:比较ELISA、TPPA和TRUST三种方法在梅毒螺旋体检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50例疑似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及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法进行检测,比较三种检验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敏感度及特异性.结果:ELISA法、TPPA法阳性检出率明显大于TRUST法(P<0.05);ELISA法、TPPA法检测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度高于TRUST法(P<0.05),ELISA与TPPA法敏感性和准确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ELISA检测特异性明显低于TPPA检测(P<0.05).结论:ELISA和TPPA检测方法在梅毒螺旋体检测中的临床效果均优于TRUST检测方法,而ELISA和TPPA的检验效果相差不大.

    作者:邢智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胆碱酯酶和前白蛋白在肝硬化诊断中的 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胆碱酯酶(ChE)和前白蛋白(PA)在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评估以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50例肝硬化患者纳入肝硬化组,同时纳入50名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两组患者均接受ChE和PA相关检测,比较两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以及血清PA、白蛋白(ALB)和ChE水平.结果:肝硬化组A、B、C级的TT、PT均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肝硬化组病情越严重的患者TT和PT值越大;肝硬化组血清PA、ALB和ChE水平均明显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肝硬化组病情越严重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越低.结论:ChE与PA在肝硬化诊断中可作为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观察指标,有助于预后判断.

    作者:王万聪;李金丽;兰海涛;李惠敏;夏兴洲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ELISA联合TRUST检测在新生儿梅毒诊断中的 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ELISA联合TRUST检测在新生儿梅毒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梅毒产妇分娩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均行ELISA和TRUST检测,并均经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确诊.比较ELISA联合TRUST和单项检测的准确度、敏感度与特异度;统计母婴垂直传播情况.结果:梅毒母婴垂直传播率为75.64%(59/78).ELISA联合TRUST法的诊断准确度和敏感度均明显大于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LISA联合TRUST检测在新生儿梅毒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迪;王秋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产后早期盆底康复训练在对产后压力性 尿失禁患者的影响

    目的:观察产后早期盆底康复训练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产后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行产后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产后早期盆底康复训练.随访3年,比较两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状况及产妇盆底肌力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盆底肌力恢复为3级及以上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实施产后早期盆底康复训练可提高产妇的盆底肌力,预防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康复护理效果.

    作者:杨爱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D-二聚体联合细胞免疫标志物检测在早期 胃癌诊断中的应用

    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的生存率要远高于进展期胃癌,因此,提高EGC的检出率是提高GC患者生存率的关键.EGC患者体内D-二聚体(D-dimer,D-D)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因此D-D可以作为EGC诊断的预警指标;EGC患者外周血中CD3+、CD4+水平下降、CD8+水平上升,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可用于EGC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检测,进而判断GC的良恶性质,因此细胞免疫可作为EGC诊断的辅助手段.本文就D-D联合细胞免疫在EGC诊断的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作者:陆雪;刘春雷;关晓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我院2014-2016年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肺炎链球菌近年来的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肺炎链球菌检出结果,用WHONET 5.6对其进行科室分布、样本类型、检出季节性及耐药性分析.结果:肺炎链球菌的检出株数逐年来呈递增的趋势,检出科室以儿科高,其次是呼吸内科和重症医学科.近三年儿科检出的株数分别占检出总数的61.0%、72.6%、77.2%,呼吸内科占3.7%、5.7%、7.1%.检出菌株多来自痰标本,其次是血液.近三年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耐药率居前几位的抗生素分别是四环素、红霉素、复方新诺明,敏感性较高的抗菌药物分别是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莫西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较低,仅由2014年的1.2%逐年增长到2016年的6.1%.结论:该医院检出的肺炎链球菌菌株对青霉素的耐药性相对较低,而对四环素,红霉素、复方新诺明的耐药性相对较高.

    作者:蒋久怡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糠酸莫米松鼻喷剂、氯雷他定联合孟鲁司特钠 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对变应性鼻炎施以糠酸莫米松鼻喷剂、孟鲁司特钠联合氯雷他定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就诊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氯雷他定片与孟鲁司特钠片联合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糠酸莫米松鼻喷剂治疗.对比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优于对照组的84%;各项临床症状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且两组间各项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氯雷他定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基础上加用糠酸莫米松鼻喷剂,可有效改善和缓解鼻部症状,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作者:朱金亮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单孔腹腔镜疝修补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疝气 的临床效果对比

    目的:比较单孔腹腔镜疝修补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确诊为腹股沟疝的患儿1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行单孔腹腔镜疝修补术)和对照组(行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各50例.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不同时间疼痛感、并发症及术后2年的疝复发率.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不同时间疼痛感和并发症(阴囊肿胀、腹胀、继发鞘膜积液)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2年疝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孔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小儿疝气的效果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不同时间疼痛感和并发症等方面均优于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效果.

    作者:郭健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帕罗西汀联合拉莫三嗪治疗难治性抑郁症52例 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联合拉莫三嗪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难治性抑郁症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帕罗西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拉莫三嗪辅助治疗,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15%VS 5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相比(15.38%VS 23.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MA与HAMD评分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拉莫三嗪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帕罗西汀治疗效果.

    作者:李永峰;刘晓彤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全面护理在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全面护理在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7例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3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全面护理.比较两组头晕情况(发生频率和持续时间)、焦虑、抑郁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研究组头晕情况、焦虑、抑郁状态改善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全面护理在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效果.

    作者:芦志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初次心肌梗死发病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初次心肌梗死发病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44例初次心肌梗死患者和100例健康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初次心肌梗死的影响因素.结果:运动次数、吸烟、早餐情况、饮酒及睡眠时间是初次心肌梗死发病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运动次数、吸烟和饮酒是初次心肌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初次心肌梗死发病的影响因素较多,运动、吸烟和饮酒为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万妮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