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预氧合方式在重症监护病房危重患者 急救插管中的应用效果

吴冰

关键词:危重患者, 插管, 脉搏血氧饱和度, 预氧合方式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预氧合方式在重症监护病房危重患者急救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重症监护病房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预氧合方式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丁四组,每组20例.甲组在进入重症监护病房后立即进行气管插管予以普通吸氧,乙组应用面罩-球囊预氧合后显示脉搏血氧饱和度高达90%时进行气管插管,丙组予以无创呼吸机预氧合后脉搏血氧饱和度高达90%时进行气管插管,丁组应用麻醉充气面罩-有创呼吸机预氧合后脉搏血氧饱和度高达90%时进行气管插管,就四组患者预氧合前后以及插管后即刻的脉搏血氧饱和度以及插管后腹胀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预氧合前,甲、乙、丙、丁组患者的脉搏血氧饱和度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预氧合后,乙、丙、丁组脉搏血氧饱和度均高于甲组,而乙、丙、丁组三组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插管后即刻,乙、丙、丁组均高于甲组,丙、丁组高于乙组,丁组高于丙组,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乙组腹胀发生率明显高于甲组和丁组(P<0.05),其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充气面罩-有创呼吸机预氧合方式用于重症监护病房危重患者急救插管中的效果显著,有效性、安全性均较高.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帕罗西汀联合拉莫三嗪治疗难治性抑郁症52例 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联合拉莫三嗪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难治性抑郁症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帕罗西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拉莫三嗪辅助治疗,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15%VS 5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相比(15.38%VS 23.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MA与HAMD评分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拉莫三嗪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帕罗西汀治疗效果.

    作者:李永峰;刘晓彤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的 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2例尿毒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血液透析,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液灌流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给予彩超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尿酸(BU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观察两组彩超检查时的增强强度(EI)、增强密度(ED)和灰阶中位数值(GSM).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cr、BUN、BUA、TG、EI、ED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GSM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可有效减轻患者肾功能损伤,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脂代谢异常,同时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提升临床血液净化效果.

    作者:梁燕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联合抗病毒治疗对肺结核并HBV DNA阳性患者 肝损伤的影响

    目的:探讨联合抗病毒治疗对肺结核并HBV DNA阳性患者肝损伤的影响.方法:将60例进行抗结核治疗的肺结核并HBV DNA阳性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保肝治疗)和观察组(常规保肝治疗联合抗病毒治疗),每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肝损害发生率、停药率及肝功能损伤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肝损害发生率、停药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肝损伤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对照组肝损伤出现时间明显早于观察组(P<0.01).结论:对肺结核并HBV DNA阳性患者进行联合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预防药物性肝损伤,减少治疗中断者,降低肝损伤程度.

    作者:石淑华;曲静华;邹广顺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保乳术在育龄期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保乳术在育龄期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2例育龄期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实施改良根治术,研究组实施保乳术,比较两组各手术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复发和转移情况,采用Rosenberg自尊量表和癌症患者核心量表QLQ-C30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自尊水平和生存质量进行评定和比较.结果:两组术后复发率和病灶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各手术指标水平、自尊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保乳术在育龄期乳腺癌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同改良根治术,但对改善患者自尊水平和生存质量优于改良根治术.

    作者:司海燕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初次心肌梗死发病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初次心肌梗死发病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44例初次心肌梗死患者和100例健康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初次心肌梗死的影响因素.结果:运动次数、吸烟、早餐情况、饮酒及睡眠时间是初次心肌梗死发病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运动次数、吸烟和饮酒是初次心肌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初次心肌梗死发病的影响因素较多,运动、吸烟和饮酒为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万妮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氨甲环酸对椎板后路减压术中体感诱发 电位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在椎板后路减压术大鼠模型中对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建立脊椎后路减压大鼠模型,随机将动物分成生理盐水组、氨甲环酸25 mg/ml组、氨甲环酸50 mg/ml组和氨甲环酸100 mg/ml组,观察并比较各组术后1天、3天和7天行为学和体感诱发电位变化.结果:氨甲环酸100 mg/ml组术后术后1天、3天和7天的运动能力恢复指标均低于其他各组,氨甲环酸100 mg/ml组术后术后1天、3天和7天体感诱发电位的潜伏期较其他各组均延长,而除术后1天外,波幅较其他各组均降低.结论:高浓度氨甲环酸对椎板后路减压术大鼠模型的体感诱发电位可产生延长潜伏期和降低波幅的负面影响.

    作者:刘洋;段显亮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复方托吡卡胺联合家庭护理对小儿假性 近视的治疗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复方托吡卡胺联合家庭护理对小儿假性近视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10例(240只眼睛)假性近视患儿,区组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105例,对照组给予复方托吡卡胺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家庭护理疗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6%(9/105)(P<0.01);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24%(100/10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38%(76/105)(P<0.01).结论:复方托吡卡胺联合家庭护理治疗小儿假性近视临床疗效明显,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视力水平,减少出现真性近视的可能,且安全性高、无不良反应.

    作者:彭燕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早期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肾病患者的影响

    目的:分析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肾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对96例高血压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健康情况评分、血液、尿液生化检验结果和血压控制情况.结果:实施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健康情况各项指标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血液、尿液生化检验结果各项指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血压控制中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高血压肾病患者中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具有积极的影响,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血压,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武晗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输卵管妊娠超声分型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超声分型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输卵管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超声检查.根据患者子宫形态、假妊娠囊、胚囊、附件包块大小、回声区情况将患者分为Ⅰ型(宫外胚囊型)7例、Ⅱ型(宫旁包块型)35例、Ⅲ型(包块积液型)32例和Ⅳ型(腹腔积液型)9例.比较各型患者的超声图像特点,包括包块大小、破裂长度、暗区范围和出血量.结果:分型序号越高,其破裂长度、暗区范围、包块直径和出血量均随之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卵管妊娠超声分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记鹏;杨青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PCT检测在全身或局部细菌感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全身或局部细菌感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入院的全身细菌感染患者和局部细菌感染患者各45例分别作为全身感染组与局部感染组,给予抗生素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1天末、第5天末与第10天末检测血清PCT浓度,另外于体检中心选取45例无细菌感染的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不进行任何治疗并于体检时统一检测血清PCT浓度.比较各组检测结果.结果:全身感染组G+菌、G-菌与混合菌感染的患者血清PCT均显著高于局部感染组(P<0.05);全身感染组和局部感染组中,G-菌与混合菌感染的患者血清PCT均明显高于G+菌感染的患者(P<0.05);抗生素治疗前,局部感染组与全身感染组血清PCT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全身感染组血清PCT显著高于局部感染组(P<0.05);抗生素治疗后,局部感染组与全身感染组血清PCT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全身感染组血清PCT高于局部感染组(P<0.05);使用抗生素第10天末,局部感染组与全身感染组血清PCT均下降,且与健康对照组血清PCT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CT检测在全身或局部细菌感染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不仅可作为细菌感染(特别是G-菌)的早期诊断指标,还可反映抗生素治疗效果.

    作者:姚广俊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产后早期盆底康复训练在对产后压力性 尿失禁患者的影响

    目的:观察产后早期盆底康复训练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产后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行产后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产后早期盆底康复训练.随访3年,比较两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状况及产妇盆底肌力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盆底肌力恢复为3级及以上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实施产后早期盆底康复训练可提高产妇的盆底肌力,预防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康复护理效果.

    作者:杨爱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二维彩超声像图特征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二维彩超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8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冠心病(CHD)将患者分为CHD组560例和非CHD组245例.对所有患者行二维彩超检查,比较两组颈动脉内膜的内皮下层厚度(IMT)和斑块情况(斑块积分和斑块类型)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动脉舒张末期流速(EDV)、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阻力指数(RI);并比较CHD组中合并与未合并心肌梗死患者的IMT与斑块情况.结果:CHD组IMT、斑块积分、PSV及RI均明显大于非CHD组,扁平斑、硬斑和软斑数均明显大于非CH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患者的斑块类型以软斑为主,非CHD组患者的斑块类型以硬斑和扁平斑为主;CHD组中合并心肌梗死患者的斑块积分和IMT均明显大于未合并心肌梗死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CHD患者的颈动脉二维彩超声像图具有一定的特征,可用于CHD的预测或高危人群的筛选评估.

    作者:金潇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利拉鲁肽联合腹部闪罐治疗肥胖症 6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联合腹部闪罐治疗肥胖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肥胖症患者119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组,对照组59例予以利拉鲁肽注射液治疗.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腹部闪罐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肥胖度(A)、体脂百分率(F%)、身体质量指数(BMI)、体质量、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G)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A、F%、BMI、体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经秩和检验可知,观察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清FINS、FP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6.67%(4/60),与对照组3.39%(2/59)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联合腹部闪罐治疗肥胖症效果显著,可起到有效减肥作用,改善患者空腹胰岛素、血糖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潘研;赵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咪达唑仑治疗婴幼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惊厥 持续状态的研究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治疗婴幼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惊厥持续状态的效果.方法:选取220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10例,患儿接受地西泮等综合治疗方案无效后,观察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对照组鼻饲100 mg/L水合氯醛溶液,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症状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后遗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8%(108/1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27%(85/11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抽搐、头痛、发热、惊厥等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后遗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咪达唑仑治疗婴幼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惊厥持续状态效果确切,可快速控制惊厥、抽搐症状,有助于降低患儿治疗后遗症的发生率.

    作者:连新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泛昔洛韦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70例的疗效

    目的:观察泛昔洛韦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疗效.方法:选取70例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使用阿昔洛韦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泛昔洛韦治疗.对比两组近期疗效、症状积分、不良反应及远期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对照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14%(34/35)、77.14%(27/35),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周后,两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止疱时间和结痂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随访1年,研究组复发率为2.86%(1/35),远低于对照组的25.71%(9/3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阿昔洛韦治疗基础上,使用泛昔洛韦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疗效优于单纯阿昔洛韦治疗.

    作者:张庆田;贺迎霞;杜军;赵敏;王琦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ELISA联合TRUST检测在新生儿梅毒诊断中的 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ELISA联合TRUST检测在新生儿梅毒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梅毒产妇分娩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均行ELISA和TRUST检测,并均经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确诊.比较ELISA联合TRUST和单项检测的准确度、敏感度与特异度;统计母婴垂直传播情况.结果:梅毒母婴垂直传播率为75.64%(59/78).ELISA联合TRUST法的诊断准确度和敏感度均明显大于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LISA联合TRUST检测在新生儿梅毒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迪;王秋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风险防范管理联合连续排班制度在儿科护理中的 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风险防范管理联合连续排班制度(APN)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48例儿科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风险防范管理联合APN,采用自制量表比较两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护理纠纷和护理风险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护理纠纷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风险防范管理联合APN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优于传统护理模式.

    作者:韩桂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三家子乡麻疹死亡病例分析和适龄儿童含麻疹 成份疫苗免疫状况调查

    目的:分析三家子乡麻疹死亡病例,调查三家子乡麻疹疫情,统计适龄儿童含麻疹成分疫苗(MCV)接种情况.方法:对三家子乡麻疹病例进行调查,统计麻疹死亡病例的相关资料;应用省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对三家子乡8个月至4周岁儿童的MCV接种率进行调查.结果:2015年,三家子乡共有2例麻疹病例,其中1例麻疹病例死亡.三家子乡12~17个月儿童的MCV1接种率低,25~36个月儿童的MCV1接种率高,差异明显(P<0.05);18~24个月儿童的MCV2接种率低,37~48个月儿童的MCV2接种率高,差异明显(P<0.05);MCV2接种率明显低于MCV1(P<0.05).结论: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合并有并发症.针对本地MCV2接种率较低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可通过缩短预防接种周期,加强卫生宣传等方式,减少麻疹易感人员和麻疹发病率.

    作者:马振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三种梅毒检测方法的效果对比

    目的:比较ELISA、TPPA和TRUST三种方法在梅毒螺旋体检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50例疑似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及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法进行检测,比较三种检验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敏感度及特异性.结果:ELISA法、TPPA法阳性检出率明显大于TRUST法(P<0.05);ELISA法、TPPA法检测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度高于TRUST法(P<0.05),ELISA与TPPA法敏感性和准确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ELISA检测特异性明显低于TPPA检测(P<0.05).结论:ELISA和TPPA检测方法在梅毒螺旋体检测中的临床效果均优于TRUST检测方法,而ELISA和TPPA的检验效果相差不大.

    作者:邢智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糠酸莫米松鼻喷剂、氯雷他定联合孟鲁司特钠 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对变应性鼻炎施以糠酸莫米松鼻喷剂、孟鲁司特钠联合氯雷他定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就诊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氯雷他定片与孟鲁司特钠片联合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糠酸莫米松鼻喷剂治疗.对比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优于对照组的84%;各项临床症状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且两组间各项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氯雷他定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基础上加用糠酸莫米松鼻喷剂,可有效改善和缓解鼻部症状,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作者:朱金亮 刊期: 2018年第02期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