虢沛;钱海凌;龚超奇
目的:研究消疮凝胶剂的成型工艺.方法:以凝胶的黏稠度、外观及稳定性为考察指标,筛选凝胶基质、防腐剂及保湿剂种类.结果:以7%CMC-Na为基质,基质:药材提取物:甘油比例为5:4:1,0.2%山梨酸为防腐剂,所制凝胶稳定性较好,pH值在6.03~6.56之间.结论:消疮凝胶剂成型工艺简单,性质稳定.
作者:朱小勇;邓超澄;徐冬英;陈卫卫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62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治疗2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心绞痛和心电图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效果显著.
作者:吕干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加用葶苈大枣汤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将116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6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葶苈大枣汤治疗,治疗15天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38例,好转2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45%;对照组治愈22例,好转1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2.0%;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作者:张德武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丛集性头痛是一种局限于单侧的以眶、颞、额等区为主的严重发作性疼痛,并伴有同侧的球结膜充血、流泪、鼻塞等自主神经症状.有典型的丛集期和缓解期,在丛集期内头痛密集发作,因而得名[1].
作者:秦祖杰;雷贵乾;秦祥仁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天麻钩藤饮及其精简方对肝阳上亢证高血压模型大鼠的降压效应及血管活性物质NO、NOS和ET的影响.方法:90只清洁级SD健康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卡托普利组(C组)、天麻钩藤饮组(D组)、精简I方(E组)、精简Ⅱ方(F组),每组15只.后五组采用钳夹左肾动脉加灌附子汤法制备肝阳上亢证高血压大鼠模型,造模6周后,C、D、E、F组灌胃给药2周,然后测定各给药组血压及血清NO、NOS和ET的含量.结果:各给药组均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压,以C、E组尤为明显;各给药组均能升高血清NO、NOS水平和降低血清ET水平,以E组为优.结论:天麻钧藤饮精简I方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压,其作用机制与增强NOS活性、促进NO的合成、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作者:方显明;郭艳艳;朱志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靳三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应用靳三针结合经外奇穴治疗58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并观察疗效.结果:基本痊愈8例,显效18例,有效2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1%.结论:应用靳三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具有良好疗效.
作者:唐昌席;姚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利水法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疗效以及生存质量.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试验设计方法,将110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予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其中脱落11例,有44例进入统计;治疗组5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活血化瘀利水中药,其中脱落7例,有48例进入统计.疗程为8周.结果:中医症状积分改善程度治疗组血瘀证明显优于本组非血瘀证及对照组(P<0.01).收缩压降压疗效治疗组血瘀证优于其他各组(P<0.01),SF-36生存质量量表评分改善作用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
作者:虢沛;钱海凌;龚超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周围性神经麻痹,即面瘫,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笔者2005年1月2008年12月采用中药配合针灸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海烁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宫颈炎康栓联合复方杏香兔耳风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方法:慢性宫颈炎患者166例,随机分2组.观察组86例采用宫颈炎康栓联合复方杏香兔耳风治疗,宫颈炎康栓阴道给药,每次l粒(1.2 g),2日1次,10粒为1个疗程,共用2个疗程,并口服复方杏香兔耳风胶囊6粒/次,2次/天,共服15天;对照组80例于月经干净3~7天行电灼术治疗.两组均在8周后复查.结果:观察组痊愈30例,显效23例,有效18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82.6%;对照组痊愈52例,显效24例,有效4例,无效0例.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意义,但对照组在治疗后存在不同程度的阴道排液及出血,观察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宫颈炎康栓联合复方杏香兔耳风治疗慢性宫颈炎疗效较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不失为一种较好的保守治疗方法.
作者:邓美文;张淑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考察散生问荆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化学反应鉴别方法分别对散生问荆的水提取液、乙醇提取液和石油醚提取液进行化学成分预试验.结果:预试验项目中的氨基酸、多肽、蛋白质、香豆素和内酯类、酚类、三萜类、甾体、鞣质、有机酸等项均出现正反应现象,其他项目出现负反应现象.结论:散生问荆全草中可能含有三萜、甾体、鞣质、氨基酸、多肽、蛋白质、香豆素和内酯类、鞣质、酚类、有机酸等化学成分.
作者:王硕;袁经权;周小雷;缪剑华;黎中权;董钰;樊溪源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症状见腰痛剧烈,多伴有下肢放射痛,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其发病率约占下腰痛患者的20%左右.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成为与现代社会相伴随的一种疾病.
作者:李远贵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越鞠丸加味合奥美拉唑治疗难治性胃溃疡的疗效及对HSP6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中药组以越鞠丸加味治疗,西药组以奥美拉唑肠溶片口服,中西药组予越鞠丸合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3组均治疗4周后观察溃疡愈合情况及胃黏膜热休克蛋白(HSP60、HSP70)的表达.结果:溃疡指数,中西药组显著低于西药组和中药组(均P<0.01);胃黏膜HsP60、HSP70水平,中药组及中西药组显著高于西药组(均P<0.01).结论:越鞠丸合奥美拉唑治疗难治性胃溃疡有效好的疗效,可提高患者溃疡周边胃粘膜HSP60、HS‰水平.
作者:张学松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初步探讨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征和中西医治疗方法.方法:对7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临床特征、中医证候进行动态观察,并给予中医个体化辨证治疗和中成药、西药对症治疗.结果:7例患者中男4例,女3例;,平均年龄17.14岁;7例患者均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入院后体温高者为39.5℃;入院后发热持续时间长为3天;平均住院9.29天;中医证候表现为发热、无汗、恶风寒、咳嗽、舌红、苔薄黄、脉浮数之风热犯卫证;乏力、肌肉痠痛、头痛等全身中毒症状不重;鼻塞、流涕、喷嚏等呼吸道卡他症状少见;未见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7例患者经辨证后均以银翘散合桑菊饮加减治疗,所有病例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消失,按诊疗方案出院标准给予出院.结论:中医中药辨证治疗甲型H1N1流感轻症病例疗效肯定.
作者:徐荣;谭跃;俸小平;李耀新;余明权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笔者自2004年12月~2009年6月用自拟金甲尿石饮治疗泌尿系结石13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谭传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血管性痴呆(VD)是由一系列脑血管因素导致脑组织的损害所引起的痴呆综合征,是我国老年期痴呆的主要类型之一.随着我国老龄化步伐的加快,将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1]).
作者:李贤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作业疗法治疗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方法:对60例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采用电针配合作业疗法治疗,6周后评定疗效.结果:经电针和作业疗法治疗后,60例患者肩关节半脱位及患肢运动功能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电针配合作业疗法能有效改善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及其所致的功能障碍.
作者:雷迈;卢斌;吴圣婕;吴昱;蒋瑞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壮医药线点灸联合熊胆溶液外涂治疗面部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壮医药线点灸联合熊胆溶液外涂,对照组予阿昔洛韦软膏外涂,治疗10天后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两组经治10天后疗效差异无显著意义,但疼痛消失时间、疱疹痊愈时间等方面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壮医药线点灸联合熊胆溶液外涂治疗面部带状疱疹疗效显著.
作者:彭崇信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循膀胱经弹拨法对慢性疲劳综合症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36例患者随机分为循膀胱经弹拨法治疗组和传统推拿法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显效38例,有效2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1.2%;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3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9.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膀胱经弹拨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疗效肯定.
作者:范宏元;罗才贵;曹俊岩;罗建;蓝岚;李川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药物配合针灸、蜡疗治疗骨质疏松症腰背痛的疗效.方法:选择138例骨质疏松症腰背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8例采用常规的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治疗组7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针灸和蜡疗.在治疗后第1 d、3 d、7 d、14 d、21 d采用疼痛视觉摸拟评分法,评估两组患者腰背痛缓解程度,并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骨密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第1 d、3 d、7 d、14 d、21 d腰背痛评分别为8.24和9.57、6.11和8.25、3.41和7.03、2.31和5.54、1.75和4.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骨密度分别为0.4690 g/cm2和0.4577g/c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者骨密度分别为0.4884 g/cm2和0.4583g/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针灸配合蜡疗可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质密度并缓解其腰背痛症状.
作者:罗小珍;罗盛华;禤品莲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跟痛症是站立工作者、运动员及老年人的常见病,重者足跟不敢着地、跛行,一侧或两侧同时发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及体型肥胖者.它包括跟下脂肪垫炎、跖腱膜炎、跟骨下滑膜囊炎、跟骨骨刺等疾患,多由跖筋膜慢性损伤炎症、退变等引起,是骨科常见的疾病.
作者:甘文魁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