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聚桂醇硬化注射治疗内痔的临床疗效

徐庆

关键词:内痔, 聚桂醇, 消痔灵, 硬化注射, 疗效
摘要:为探讨聚桂醇硬化注射治疗内痔的临床疗效,将120例内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聚桂醇硬化注射,对照组给予消痔灵硬化注射,对比两组总体疗效和并发症.结果显示,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疗后肛门坠胀感、肛门疼痛、肛门狭窄、黏膜坏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聚桂醇硬化注射治疗内痔疗效肯定,并发症少,优于消痔灵.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切除开放引流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12例

    2008年1月至2014年3月,我科共收治骶尾部藏毛窦患者12例,均行病灶切除创口开放引流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2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1~53岁,平均31.6岁;病程3个月至6年.临床表现:骶尾部肿痛(其中反复骶尾部肿痛7例),肿块隆起,破溃流脓伴窦道形成.局部检查:骶尾部可见肿块隆起,表面皮肤呈暗褐色且质硬,或可见1~5个窦口,或挤压可见脓水自窦口溢出,肛门检查均未触及内口及瘘道.X线检查未见骨质异常.

    作者:柳红盼;王世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重度直肠脱垂患者围手术期中药辨证分型干预的临床研究

    为探讨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应用中药对重度直肠脱垂患者围手术期进行干预的临床效果,将2008年1月至2013年5月我科收治的76例重度直肠脱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单纯采用三联术治疗,观察组在三联术治疗的基础上,围手术期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并予中药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显示,两组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总有效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观察组术后疼痛、出血、创口感染、肛门坠胀、排便不畅、肛门闭锁不全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对重度直肠脱垂患者围手术期进行中药干预,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俊;廖超;张冬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通里扶正汤促进大肠癌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临床研究

    为探讨通里扶正汤促进大肠癌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将50例大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按照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经胃管给予通里扶正汤.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肠鸣音出现时间、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测定术前及术后免疫指标IgA、IgM和IgG含量.结果显示,(1)治疗组术后首次肠鸣音出现时间、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2)术后第7天,治疗组IgA、IgM和IgG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果表明,通里扶正汤能促进大肠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该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强患者免疫功能实现的.

    作者:张云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便秘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

    为探讨便秘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本研究对比30例便秘患者与30例非便秘者粪便涂片中革兰阴性杆菌(G-杆菌)、革兰阳性杆菌(G+杆菌)、G-球菌、G+球菌及杆/球菌比例等情况.结果显示,与非便秘者相比,便秘患者G+杆菌明显减少,杆/球菌比例明显降低,P<0.05;G-杆菌、G-球菌、G+球菌及G-杆G+杆、G-球/G+球比例无明显变化,P>0.05.结果表明,便秘患者肠道菌群发生了一定变化,其发生可能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

    作者:苗永新;喻少雷;杨爱龙;崔雅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支撑吻合管吻合法用于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研究

    为探讨支撑吻合管吻合法用于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效果,本研究将102例肿瘤下缘距肛缘4~6cm的低位直肠癌拟行保肛手术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治疗组术中采用支撑吻合管吻合法吻合肠管,对照组采用管状吻合器吻合法吻合肠管,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漏及肛门坠胀不适发生率.结果显示,治疗组术后无一例发生吻合口漏;对照组发生吻合口漏5例(9.8%),其中1例经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4例行吻合口漏修补术.治疗组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随访,治疗组患者诉肛门坠胀不适6例(11.8%),对照组15例(29.4%),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果表明,支撑吻合管吻合法可有效降低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且可减轻患者肛门坠胀不适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向东;巫加;钱蒙;张琦;庞晓健;尹同川;姜亚君;龚文敬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引发肛门疼痛1例

    患者女,35岁,已婚.20年前患者骶尾部外伤后遂月经来潮,此后每于月经期即出现肛门及下腹部持续性疼痛,经期过后疼痛逐渐减轻并消失.3d前患者月经来潮后疼痛再次发作并加重,为求诊治而来我科就诊.患者为育龄妇女,孕1产1,平素月经常不规律,经量多少不定,经期6~12d不等.专科检查:(截石位)肛外无异常;肛内5点位齿状线上约1cm处黏膜下可触及一黄豆大小的圆形质硬结节,触痛明显,活动度不大,指套退出无血染;肛镜下见硬结处黏膜略显紫蓝色.

    作者:陈域;陈剑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痔体黏膜发现白色念珠菌寄生

    为探讨痔的病因,将26例患者痔体送病理组织检查,PAS染色发现9例有紫红色菌体寄生,据其形态判断是白色念珠菌,试管沙氏培养基培养见奶白色酵母样菌落,转种于科玛嘉培养基培养见菌落呈翠绿色,诊断为白色念珠菌.由此推断痔上皮增生、角化,黏膜大量炎细胞浸润,间质水肿、出血,黏膜下静脉强烈炎性变,是因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

    作者:吕伯西;黄云丽;吴莹莹;郑雪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外切内扎加皮桥重建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

    环状混合痔是痔的严重阶段,治疗较困难,难点在于治疗彻底性与保护肛门功能之间很难两全其美.既能消除痔病症状、又能保持肛管解剖生理结构的术式是肛肠外科治疗该病的研究趋势.我科自2011年以来在外切内扎术的基础上,通过临床反复实践,提出了“外切内扎加皮桥重建术”这一术式,用于治疗环状混合痔.本研究对比采用此术与单纯外切内扎术治疗的环状混合痔患者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王安兵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肛瘘术后生肌散纱条换药的效果观察

    肛瘘术后创面大,愈合缓慢,患者痛苦较大.我院根据热者清之、虚者补之、去腐生肌、祛瘀生新的原则,研制了具有清热、消肿、止血、镇痛、收敛、生肌等功效的生肌散纱条,应用于肛瘘术后创面换药,效果满意.本研究对比术后应用生肌散纱条和雷夫奴尔纱条填塞创面换药的肛瘘患者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张泽静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穴位艾灸后中药保留灌肠对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的影响

    为探讨穴位艾灸后中药保留灌肠对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的影响,将拟采用愈肠灵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的80例脾虚兼湿热型泄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穴位艾灸治疗后30min保留灌肠,对照组直接行保留灌肠,每天1次,10d为一疗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第3、7、10天保留灌肠时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以及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第3、7、10天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穴位艾灸后中药保留灌肠可明显延长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有利于药液的吸收,从而提高疗效.

    作者:郭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三联术治疗中重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

    为探讨三联术治疗中重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回顾2010年4月至2012年5月于我院行三联术(PPH联合硬化注射术及外剥内扎术)治疗的51例混合痔患者(治疗组)资料,以及同期采用PPH治疗的40例患者(对照组)资料,对两组总体疗效、术后并发症、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治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复发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三联术治疗中重度混合痔近期、远期疗效均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莫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PPH联合直肠黏膜缝缩术治疗内痔伴有直肠黏膜内脱垂的疗效探讨

    为探讨PPH联合直肠黏膜缝缩术治疗内痔伴有直肠黏膜内脱垂的疗效,将32例内痔伴有直肠黏膜内脱垂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例,治疗组采用PPH联合直肠黏膜缝缩术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PPH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疼痛、出血及肛缘水肿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24h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但治疗组在术后出血、肛缘水肿、创面愈合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PPH联合直肠黏膜缝缩术治疗内痔伴有直肠黏膜内脱垂的疗效优于单纯PPH治疗.

    作者:李晖;魏占平;丁皓蕾;陈小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仙翁愈疡合剂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为探讨仙翁愈疡合剂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将经纤维结肠镜检查诊断为UC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应用仙翁愈疡合剂(50ml)保留灌肠,对照组应用锡类散2.0g加生理盐水50ml保留灌肠,均每晚睡前治疗1次,连续治疗20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及总体疗效.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症状缓解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临床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肝功、肾功均未见异常.治疗后对症状完全缓解者随访3个月,治疗组复发1例(1/17,5.88%),对照组复发1例(1/9,11.11%),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仙翁愈疡合剂保留灌肠治疗UC疗效肯定,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强;谷万里;王倩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复方药物调和剂外涂治疗肛周湿疹的临床疗效

    近年来,我们应用复方药物调和剂外涂治疗肛周湿疹,取得较好疗效.本研究对比应用复方药物调和剂与派瑞松乳膏外涂治疗肛周湿疹患者的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8月天津市人民医院肛肠科收治的60例肛周湿疹患者进行研究.患者临床表现均以肛周瘙痒、潮湿不洁、局部疼痛、皲裂出血为主.均排除对所用药物过敏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以及合并慢性结肠炎、肛瘘、克罗恩病、肛门瘙痒症、肛周湿疣、神经性皮炎等患者.

    作者:王倩倩;俞林;王溧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直肠黏膜多点结扎加消痔灵注射治疗Ⅱ度直肠脱垂的疗效观察

    为探讨直肠黏膜多点结扎加消痔灵注射治疗Ⅱ度直肠脱垂的临床疗效,将30例Ⅱ度直肠脱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采用直肠黏膜多点结扎加消痔灵注射治疗,对照组行消痔灵注射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13例,好转2例,治愈率为86.7%;对照组治愈9例,好转6例,治愈率为60.0%.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果表明,直肠黏膜多点结扎加消痔灵注射治疗Ⅱ度直肠脱垂疗效肯定,且操作简便、安全、经济,患者满意度高,不失为一种治疗直肠脱垂的理想方法.

    作者:高献明;叶玲;王晓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痔术后排便困难的治疗进展

    痔是肛肠科常见病,其发病率较高[1],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约30%的痔患者术后会出现排便困难.排便困难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还会加重创口出血、水肿,严重者还可引起内痔结扎线过早脱落,导致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本文就近年来防治痔术后排便困难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黄洪涛;赵莉;刘艳;吴开军;陆忠碧;申洁;谢婷;杨易;黄跃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综合征临床研究进展

    直肠癌是常见的胃肠道肿瘤,外科手术是其首选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与器械的不断发展,直肠癌保肛术的临床应用比例不断提高.低位前切除术(low anterior resection,LAR),尤其是超低位前切除术和经括约肌切除术后,超过90%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肛门功能障碍,即所谓的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1],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临床研究提示直肠癌LARS的发生可能与多因素相关,本文就LARS发生机制与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张勇;王振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马勃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为探讨马勃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将120例UC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40例,分别给予马勃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组)、康复新液保留灌肠(中药对照组)、美沙拉嗪灌肠液保留灌肠(西药对照组).对比三组患者总体疗效及治疗前后各观察指标总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三组患者治疗前各观察指标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积分明显低于中、西药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中、西药对照组(87.5%和90.0%),P<0.05.结果表明,马勃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UC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爱龙;王瑞珩;韩雪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超前镇痛在肛门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为探讨超前镇痛在肛门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将局麻下行手术治疗的120例肛门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40例,一组术前不使用镇痛药(对照组),另两组术前分别给予2mg/kg曲马多注射液(曲马多组)和2mg/kg哌替啶注射液(哌替啶组)肌肉注射,对比三组患者术中及术后2h、6h、24h疼痛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显示,曲马多组患者术中及术后2h、6h疼痛分级≤Ⅰ级者明显少于哌替啶组,P<0.05;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曲马多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低于哌替啶组,P<0.05.结果表明,肛门病患者术前应用曲马多和哌替啶均能有效镇痛,哌替啶镇痛效果优于曲马多,但不良反应多于曲马多,临床中应根据患者自身具体情况谨慎选择用药.

    作者:范维聪;陈雷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综合疗法防治肛门病术后疼痛的临床研究

    为探讨采用综合疗法防治肛门病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将于我科拟行手术治疗的80例肛门病(肛裂、肛周脓肿、肛瘘及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综合疗法防治术后疼痛,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止痛.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及满意度.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术后24h内、首次排便时、换药时的疼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采用综合疗法防治肛门病术后疼痛效果满意.

    作者:唐海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