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切内扎加皮桥重建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

王安兵

关键词:
摘要:环状混合痔是痔的严重阶段,治疗较困难,难点在于治疗彻底性与保护肛门功能之间很难两全其美.既能消除痔病症状、又能保持肛管解剖生理结构的术式是肛肠外科治疗该病的研究趋势.我科自2011年以来在外切内扎术的基础上,通过临床反复实践,提出了“外切内扎加皮桥重建术”这一术式,用于治疗环状混合痔.本研究对比采用此术与单纯外切内扎术治疗的环状混合痔患者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湿痒散熏洗坐浴联合一效散外涂治疗肛门瘙痒症40例

    近年来,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辽宁省肛肠医院)采用湿痒散熏洗坐浴联合一效散外涂治疗肛门瘙痒症患者40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0例患者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19~66岁,平均41.0岁;病程2周至2年.

    作者:杨文雯;于永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肛瘘术后生肌散纱条换药的效果观察

    肛瘘术后创面大,愈合缓慢,患者痛苦较大.我院根据热者清之、虚者补之、去腐生肌、祛瘀生新的原则,研制了具有清热、消肿、止血、镇痛、收敛、生肌等功效的生肌散纱条,应用于肛瘘术后创面换药,效果满意.本研究对比术后应用生肌散纱条和雷夫奴尔纱条填塞创面换药的肛瘘患者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张泽静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肛周脓肿脓液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为探讨肛周脓肿脓液菌群分布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对53例肛周脓肿患者的脓液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本组24例(45.3%)未培养出细菌;29例(54.7%)培养出细菌,其中大肠埃希菌18例(62.1%),肺炎克雷伯菌5例(17.2%).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吡肟的敏感性高(100%);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耐药性高(耐药率分别为88.9%和66.7%).结果表明,肛周脓肿病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高.

    作者:赵传国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通里扶正汤促进大肠癌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临床研究

    为探讨通里扶正汤促进大肠癌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将50例大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按照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经胃管给予通里扶正汤.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肠鸣音出现时间、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测定术前及术后免疫指标IgA、IgM和IgG含量.结果显示,(1)治疗组术后首次肠鸣音出现时间、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2)术后第7天,治疗组IgA、IgM和IgG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果表明,通里扶正汤能促进大肠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该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强患者免疫功能实现的.

    作者:张云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痔术后排便困难的治疗进展

    痔是肛肠科常见病,其发病率较高[1],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约30%的痔患者术后会出现排便困难.排便困难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还会加重创口出血、水肿,严重者还可引起内痔结扎线过早脱落,导致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本文就近年来防治痔术后排便困难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黄洪涛;赵莉;刘艳;吴开军;陆忠碧;申洁;谢婷;杨易;黄跃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PPH联合直肠黏膜缝缩术治疗内痔伴有直肠黏膜内脱垂的疗效探讨

    为探讨PPH联合直肠黏膜缝缩术治疗内痔伴有直肠黏膜内脱垂的疗效,将32例内痔伴有直肠黏膜内脱垂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例,治疗组采用PPH联合直肠黏膜缝缩术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PPH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疼痛、出血及肛缘水肿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24h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但治疗组在术后出血、肛缘水肿、创面愈合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PPH联合直肠黏膜缝缩术治疗内痔伴有直肠黏膜内脱垂的疗效优于单纯PPH治疗.

    作者:李晖;魏占平;丁皓蕾;陈小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综合疗法防治肛门病术后疼痛的临床研究

    为探讨采用综合疗法防治肛门病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将于我科拟行手术治疗的80例肛门病(肛裂、肛周脓肿、肛瘘及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综合疗法防治术后疼痛,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止痛.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及满意度.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术后24h内、首次排便时、换药时的疼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采用综合疗法防治肛门病术后疼痛效果满意.

    作者:唐海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外切内套内注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

    为探讨外切内套内注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回顾2012年3~9月我科采用外切内套内注术(80例,治疗组)或外剥内扎术(70例,对照组)治疗的混合痔患者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疼痛、出血、肛缘水肿、排尿困难、皮赘残留等并发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混合痔外切内套内注术治疗混合痔疗效肯定,且术后疼痛、出血、肛缘水肿、排尿困难、皮赘残留等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玉恒;张连祥;张坤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排粪造影与临床检查评价便秘患者直肠套叠的临床研究

    为比较排粪造影与临床检查对便秘患者直肠套叠的诊断准确性,对123例便秘患者行常规临床检查与排粪造影,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直肠套叠的诊断准确性.结果显示,临床检查确定直肠套叠36例,无直肠套叠74例,不确定13例.排粪造影诊断直肠套叠76例,其中Ⅰ度43例,Ⅱ度19例,Ⅲ度14例;无直肠套叠47例.临床检查确定直肠套叠的36例患者经排粪造影检查证实33例(其中Ⅰ度10例,Ⅱ度11例,Ⅲ度12例),无直肠套叠3例.结果表明,临床检查对Ⅱ、Ⅲ度直肠套叠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对Ⅰ度直肠套叠的诊断率较低;排粪造影对直肠套叠的检出率更高,对于临床检查直肠套叠阴性的患者行排粪造影检查是必要的,有助于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

    作者:孙秋德;龚水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综合征临床研究进展

    直肠癌是常见的胃肠道肿瘤,外科手术是其首选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与器械的不断发展,直肠癌保肛术的临床应用比例不断提高.低位前切除术(low anterior resection,LAR),尤其是超低位前切除术和经括约肌切除术后,超过90%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肛门功能障碍,即所谓的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1],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临床研究提示直肠癌LARS的发生可能与多因素相关,本文就LARS发生机制与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张勇;王振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50%葡萄糖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老年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疗效

    为探讨50%葡萄糖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老年出口梗阻型便秘(OOC)的临床疗效,我科对70例老年OOC患者采用此法治疗.结果显示,本组70例患者中,治愈55例,好转1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6%(69/70)).治疗后未见注射处感染、大出血、肛门狭窄等并发症及后遗症.术后随访1年,复发1例.结果表明,50%葡萄糖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老年OOC疗效肯定,复发率低,并发症少.

    作者:何智勇;于俊兰;尹剑;郭三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生理盐水灌肠治疗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排便困难的临床疗效

    外剥内扎术是治疗混合痔的常用手术方式.该术式术后常有排便困难、肛缘水肿、肛门狭窄等并发症,其中术后排便困难的发生率很高,患者常常术后3~4d未排便,大便秘结不通、排便艰涩或肛门坠胀,痛苦较大.为了减轻混合痔术后排便困难给患者带来的痛苦,防止因排便困难而引起的肛缘水肿、肛门疼痛等,近年来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对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排便困难者给予生理盐水灌肠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本研究对比生理盐水灌肠与开塞露注肛治疗混合痔术后排便困难的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于男;姚玉乔;熊腊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PPH在痔合并肛瘘、肛裂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为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在痔合并肛瘘、肛裂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将152例痔合并肛瘘、肛裂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观察组行PPH治疗痔,对照组行外剥内扎术治疗痔,两组均在处理痔的同时手术治疗肛裂、肛瘘.对比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术后并发症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治愈;但观察组术后出血、肛门胀痛、尿潴留、肛缘水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结果表明,对于痔合并肛瘘、肛裂者,行PPH治疗安全可行,同时配合手术治疗合并的肛瘘、肛裂,疗效肯定.

    作者:高本成;董传成;王志民;王振;张宗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三联术治疗中重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

    为探讨三联术治疗中重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回顾2010年4月至2012年5月于我院行三联术(PPH联合硬化注射术及外剥内扎术)治疗的51例混合痔患者(治疗组)资料,以及同期采用PPH治疗的40例患者(对照组)资料,对两组总体疗效、术后并发症、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治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复发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三联术治疗中重度混合痔近期、远期疗效均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莫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开放式瘘管全剔除术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

    为探讨开放式瘘管全剔除术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证实瘘管盲端处理不到位也是高位肛瘘复发的原因,回顾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我科采用开放式瘘管全剔除术(31例,治疗组)或切开挂线术(40例,对照组)治疗的高位肛瘘患者资料,并就术后复发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中1例患者切除的瘘管组织病理切片发现已经恶变,为黏液腺癌.其余均随访6个月以上,治疗组复发1例(1/30,3.3%),对照组复发5例(5/40,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开放式瘘管全剔除术治疗高位肛瘘疗效优于切开挂线术,进一步说明瘘管盲端处理不到位也是高位肛瘘术后复发的原因.

    作者:赵义瑞;李亚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穴位艾灸后中药保留灌肠对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的影响

    为探讨穴位艾灸后中药保留灌肠对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的影响,将拟采用愈肠灵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的80例脾虚兼湿热型泄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穴位艾灸治疗后30min保留灌肠,对照组直接行保留灌肠,每天1次,10d为一疗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第3、7、10天保留灌肠时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以及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第3、7、10天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穴位艾灸后中药保留灌肠可明显延长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有利于药液的吸收,从而提高疗效.

    作者:郭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近端切开挂线远端旷置对口引流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疗效观察

    为探讨近端切开挂线远端旷置对口引流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对64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采用此法治疗.结果显示,64例患者全部治愈,未出现肛门部分失禁、肛门完全失禁、局部大瘢痕形成、肛门畸形等后遗症.创面愈合时间为15~31d,平均20d.随访1年,均无复发.结果表明,近端切开挂线远端旷置对口引流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疗效肯定,术后后遗症少.

    作者:谢敏;刘尧;杜进波;商群献;杨兴勇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聚桂醇硬化注射治疗内痔的临床疗效

    为探讨聚桂醇硬化注射治疗内痔的临床疗效,将120例内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聚桂醇硬化注射,对照组给予消痔灵硬化注射,对比两组总体疗效和并发症.结果显示,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疗后肛门坠胀感、肛门疼痛、肛门狭窄、黏膜坏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聚桂醇硬化注射治疗内痔疗效肯定,并发症少,优于消痔灵.

    作者:徐庆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三白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为探讨三白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将300例大肠湿热型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0例,治疗组应用三白灌肠液保留灌肠,对照组将美沙拉嗪制成溶液保留灌肠,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总体疗效和肠黏膜镜下表现积分.结果显示,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肠黏膜镜下表现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三白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大肠湿热型UC疗效满意,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支晨阳;李惠;吴玉同;于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直肠黏膜多点结扎加消痔灵注射治疗Ⅱ度直肠脱垂的疗效观察

    为探讨直肠黏膜多点结扎加消痔灵注射治疗Ⅱ度直肠脱垂的临床疗效,将30例Ⅱ度直肠脱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采用直肠黏膜多点结扎加消痔灵注射治疗,对照组行消痔灵注射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13例,好转2例,治愈率为86.7%;对照组治愈9例,好转6例,治愈率为60.0%.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果表明,直肠黏膜多点结扎加消痔灵注射治疗Ⅱ度直肠脱垂疗效肯定,且操作简便、安全、经济,患者满意度高,不失为一种治疗直肠脱垂的理想方法.

    作者:高献明;叶玲;王晓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