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敏;刘尧;杜进波;商群献;杨兴勇
为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在痔合并肛瘘、肛裂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将152例痔合并肛瘘、肛裂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观察组行PPH治疗痔,对照组行外剥内扎术治疗痔,两组均在处理痔的同时手术治疗肛裂、肛瘘.对比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术后并发症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治愈;但观察组术后出血、肛门胀痛、尿潴留、肛缘水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结果表明,对于痔合并肛瘘、肛裂者,行PPH治疗安全可行,同时配合手术治疗合并的肛瘘、肛裂,疗效肯定.
作者:高本成;董传成;王志民;王振;张宗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为比较排粪造影与临床检查对便秘患者直肠套叠的诊断准确性,对123例便秘患者行常规临床检查与排粪造影,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直肠套叠的诊断准确性.结果显示,临床检查确定直肠套叠36例,无直肠套叠74例,不确定13例.排粪造影诊断直肠套叠76例,其中Ⅰ度43例,Ⅱ度19例,Ⅲ度14例;无直肠套叠47例.临床检查确定直肠套叠的36例患者经排粪造影检查证实33例(其中Ⅰ度10例,Ⅱ度11例,Ⅲ度12例),无直肠套叠3例.结果表明,临床检查对Ⅱ、Ⅲ度直肠套叠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对Ⅰ度直肠套叠的诊断率较低;排粪造影对直肠套叠的检出率更高,对于临床检查直肠套叠阴性的患者行排粪造影检查是必要的,有助于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
作者:孙秋德;龚水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为探讨三联术治疗中重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回顾2010年4月至2012年5月于我院行三联术(PPH联合硬化注射术及外剥内扎术)治疗的51例混合痔患者(治疗组)资料,以及同期采用PPH治疗的40例患者(对照组)资料,对两组总体疗效、术后并发症、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治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复发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三联术治疗中重度混合痔近期、远期疗效均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莫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近年来,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辽宁省肛肠医院)采用湿痒散熏洗坐浴联合一效散外涂治疗肛门瘙痒症患者40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0例患者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19~66岁,平均41.0岁;病程2周至2年.
作者:杨文雯;于永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为探讨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应用中药对重度直肠脱垂患者围手术期进行干预的临床效果,将2008年1月至2013年5月我科收治的76例重度直肠脱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单纯采用三联术治疗,观察组在三联术治疗的基础上,围手术期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并予中药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显示,两组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总有效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观察组术后疼痛、出血、创口感染、肛门坠胀、排便不畅、肛门闭锁不全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对重度直肠脱垂患者围手术期进行中药干预,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俊;廖超;张冬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为探讨聚桂醇硬化注射治疗内痔的临床疗效,将120例内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聚桂醇硬化注射,对照组给予消痔灵硬化注射,对比两组总体疗效和并发症.结果显示,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疗后肛门坠胀感、肛门疼痛、肛门狭窄、黏膜坏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聚桂醇硬化注射治疗内痔疗效肯定,并发症少,优于消痔灵.
作者:徐庆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为探讨外切内套内注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回顾2012年3~9月我科采用外切内套内注术(80例,治疗组)或外剥内扎术(70例,对照组)治疗的混合痔患者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疼痛、出血、肛缘水肿、排尿困难、皮赘残留等并发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混合痔外切内套内注术治疗混合痔疗效肯定,且术后疼痛、出血、肛缘水肿、排尿困难、皮赘残留等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玉恒;张连祥;张坤 刊期: 2014年第10期
2008年1月至2014年3月,我科共收治骶尾部藏毛窦患者12例,均行病灶切除创口开放引流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2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1~53岁,平均31.6岁;病程3个月至6年.临床表现:骶尾部肿痛(其中反复骶尾部肿痛7例),肿块隆起,破溃流脓伴窦道形成.局部检查:骶尾部可见肿块隆起,表面皮肤呈暗褐色且质硬,或可见1~5个窦口,或挤压可见脓水自窦口溢出,肛门检查均未触及内口及瘘道.X线检查未见骨质异常.
作者:柳红盼;王世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为探讨马勃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将120例UC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40例,分别给予马勃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组)、康复新液保留灌肠(中药对照组)、美沙拉嗪灌肠液保留灌肠(西药对照组).对比三组患者总体疗效及治疗前后各观察指标总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三组患者治疗前各观察指标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积分明显低于中、西药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中、西药对照组(87.5%和90.0%),P<0.05.结果表明,马勃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UC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爱龙;王瑞珩;韩雪 刊期: 2014年第10期
2012年1~6月,我科采用小剂量等比重布比卡因腰麻对80例痔患者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80例患者中,男53例,女27例;年龄24~65岁;体质量46~85kg;ASA Ⅰ级或Ⅱ级,无椎管内麻醉禁忌证.
作者:徐磊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为探讨直肠黏膜多点结扎加消痔灵注射治疗Ⅱ度直肠脱垂的临床疗效,将30例Ⅱ度直肠脱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采用直肠黏膜多点结扎加消痔灵注射治疗,对照组行消痔灵注射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13例,好转2例,治愈率为86.7%;对照组治愈9例,好转6例,治愈率为60.0%.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果表明,直肠黏膜多点结扎加消痔灵注射治疗Ⅱ度直肠脱垂疗效肯定,且操作简便、安全、经济,患者满意度高,不失为一种治疗直肠脱垂的理想方法.
作者:高献明;叶玲;王晓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近年来,我们应用复方药物调和剂外涂治疗肛周湿疹,取得较好疗效.本研究对比应用复方药物调和剂与派瑞松乳膏外涂治疗肛周湿疹患者的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8月天津市人民医院肛肠科收治的60例肛周湿疹患者进行研究.患者临床表现均以肛周瘙痒、潮湿不洁、局部疼痛、皲裂出血为主.均排除对所用药物过敏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以及合并慢性结肠炎、肛瘘、克罗恩病、肛门瘙痒症、肛周湿疣、神经性皮炎等患者.
作者:王倩倩;俞林;王溧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是指结肠的传输功能障碍、肠内容物传输缓慢所致的便秘,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减少,便意消失,伴腹胀[1].其约占功能性便秘的45.5%[2],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作节奏的加快,STC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此类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接触性泻药服用史.其病因至今尚未明确.目前研究表明,STC可能与肠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ENS)、肠神经递质、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胃肠激素以及心理因素等有关[3-7].
作者:孙芳华;杨忠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为探讨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EM)治疗直肠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回顾于我科行TEM(观察组,32例)和传统经肛门局部切除术(对照组,46例)治疗的直肠良性肿瘤患者资料,并就手术安全性、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肿瘤学疗效指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手术切除标本完整性和可评估性均无差异,且切缘均无肿瘤细胞残留;但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开始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结果表明,TEM治疗直肠良性肿瘤的肿瘤学疗效与传统经肛门局部切除术治疗相当,但前者更加微创、安全,术中出血更少,患者术后恢复更快.
作者:杜斌斌;王小英;杨熊飞;刘婷婷;王飞;杜国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为探讨穴位艾灸后中药保留灌肠对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的影响,将拟采用愈肠灵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的80例脾虚兼湿热型泄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穴位艾灸治疗后30min保留灌肠,对照组直接行保留灌肠,每天1次,10d为一疗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第3、7、10天保留灌肠时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以及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第3、7、10天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穴位艾灸后中药保留灌肠可明显延长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有利于药液的吸收,从而提高疗效.
作者:郭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肛瘘术后创面大,愈合缓慢,患者痛苦较大.我院根据热者清之、虚者补之、去腐生肌、祛瘀生新的原则,研制了具有清热、消肿、止血、镇痛、收敛、生肌等功效的生肌散纱条,应用于肛瘘术后创面换药,效果满意.本研究对比术后应用生肌散纱条和雷夫奴尔纱条填塞创面换药的肛瘘患者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张泽静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为探讨50%葡萄糖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老年出口梗阻型便秘(OOC)的临床疗效,我科对70例老年OOC患者采用此法治疗.结果显示,本组70例患者中,治愈55例,好转1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6%(69/70)).治疗后未见注射处感染、大出血、肛门狭窄等并发症及后遗症.术后随访1年,复发1例.结果表明,50%葡萄糖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老年OOC疗效肯定,复发率低,并发症少.
作者:何智勇;于俊兰;尹剑;郭三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为探讨便秘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本研究对比30例便秘患者与30例非便秘者粪便涂片中革兰阴性杆菌(G-杆菌)、革兰阳性杆菌(G+杆菌)、G-球菌、G+球菌及杆/球菌比例等情况.结果显示,与非便秘者相比,便秘患者G+杆菌明显减少,杆/球菌比例明显降低,P<0.05;G-杆菌、G-球菌、G+球菌及G-杆G+杆、G-球/G+球比例无明显变化,P>0.05.结果表明,便秘患者肠道菌群发生了一定变化,其发生可能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
作者:苗永新;喻少雷;杨爱龙;崔雅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为探讨支撑吻合管吻合法用于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效果,本研究将102例肿瘤下缘距肛缘4~6cm的低位直肠癌拟行保肛手术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治疗组术中采用支撑吻合管吻合法吻合肠管,对照组采用管状吻合器吻合法吻合肠管,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漏及肛门坠胀不适发生率.结果显示,治疗组术后无一例发生吻合口漏;对照组发生吻合口漏5例(9.8%),其中1例经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4例行吻合口漏修补术.治疗组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随访,治疗组患者诉肛门坠胀不适6例(11.8%),对照组15例(29.4%),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果表明,支撑吻合管吻合法可有效降低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且可减轻患者肛门坠胀不适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向东;巫加;钱蒙;张琦;庞晓健;尹同川;姜亚君;龚文敬 刊期: 2014年第10期
近年来,我科采用自动痔套扎术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取得满意疗效,将其与传统外剥内扎术进行对比分析,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我科收治混合痔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19~67岁,平均45.0岁;病程1~15年,平均6.4年.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0~68岁,平均43.5岁;病程1~14年,平均7.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作者:潘长海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