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传输型便秘的中医治疗进展

孙芳华;杨忠华

关键词:慢传输型便秘, 中医, 治疗, 综述
摘要: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是指结肠的传输功能障碍、肠内容物传输缓慢所致的便秘,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减少,便意消失,伴腹胀[1].其约占功能性便秘的45.5%[2],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作节奏的加快,STC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此类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接触性泻药服用史.其病因至今尚未明确.目前研究表明,STC可能与肠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ENS)、肠神经递质、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胃肠激素以及心理因素等有关[3-7].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生理盐水灌肠治疗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排便困难的临床疗效

    外剥内扎术是治疗混合痔的常用手术方式.该术式术后常有排便困难、肛缘水肿、肛门狭窄等并发症,其中术后排便困难的发生率很高,患者常常术后3~4d未排便,大便秘结不通、排便艰涩或肛门坠胀,痛苦较大.为了减轻混合痔术后排便困难给患者带来的痛苦,防止因排便困难而引起的肛缘水肿、肛门疼痛等,近年来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对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排便困难者给予生理盐水灌肠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本研究对比生理盐水灌肠与开塞露注肛治疗混合痔术后排便困难的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于男;姚玉乔;熊腊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支撑吻合管吻合法用于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研究

    为探讨支撑吻合管吻合法用于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效果,本研究将102例肿瘤下缘距肛缘4~6cm的低位直肠癌拟行保肛手术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治疗组术中采用支撑吻合管吻合法吻合肠管,对照组采用管状吻合器吻合法吻合肠管,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漏及肛门坠胀不适发生率.结果显示,治疗组术后无一例发生吻合口漏;对照组发生吻合口漏5例(9.8%),其中1例经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4例行吻合口漏修补术.治疗组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随访,治疗组患者诉肛门坠胀不适6例(11.8%),对照组15例(29.4%),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果表明,支撑吻合管吻合法可有效降低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且可减轻患者肛门坠胀不适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向东;巫加;钱蒙;张琦;庞晓健;尹同川;姜亚君;龚文敬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慢传输型便秘的中医治疗进展

    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是指结肠的传输功能障碍、肠内容物传输缓慢所致的便秘,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减少,便意消失,伴腹胀[1].其约占功能性便秘的45.5%[2],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作节奏的加快,STC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此类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接触性泻药服用史.其病因至今尚未明确.目前研究表明,STC可能与肠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ENS)、肠神经递质、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胃肠激素以及心理因素等有关[3-7].

    作者:孙芳华;杨忠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综合疗法防治肛门病术后疼痛的临床研究

    为探讨采用综合疗法防治肛门病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将于我科拟行手术治疗的80例肛门病(肛裂、肛周脓肿、肛瘘及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综合疗法防治术后疼痛,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止痛.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及满意度.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术后24h内、首次排便时、换药时的疼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采用综合疗法防治肛门病术后疼痛效果满意.

    作者:唐海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高频电刀在环状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中的应用效果

    为探讨高频电刀在环状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中的应用效果,将7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在外剥内扎手术过程中使用高频电刀剥离外痔及止血,对照组在外剥内扎手术过程中使用剪刀剥离外痔,有活动性出血时使用慕丝线结扎止血.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创缘水肿情况.结果显示,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第7、10、20天创缘水肿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在环状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中应用高频电刀剥离外痔及止血,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将手术的出血危险系数降到低,而且并未增加术后创缘水肿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严胜利;沙巴义丁·吐尔逊;王军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马勃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为探讨马勃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将120例UC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40例,分别给予马勃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组)、康复新液保留灌肠(中药对照组)、美沙拉嗪灌肠液保留灌肠(西药对照组).对比三组患者总体疗效及治疗前后各观察指标总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三组患者治疗前各观察指标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积分明显低于中、西药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中、西药对照组(87.5%和90.0%),P<0.05.结果表明,马勃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UC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爱龙;王瑞珩;韩雪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PPH联合直肠黏膜缝缩术治疗内痔伴有直肠黏膜内脱垂的疗效探讨

    为探讨PPH联合直肠黏膜缝缩术治疗内痔伴有直肠黏膜内脱垂的疗效,将32例内痔伴有直肠黏膜内脱垂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例,治疗组采用PPH联合直肠黏膜缝缩术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PPH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疼痛、出血及肛缘水肿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24h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但治疗组在术后出血、肛缘水肿、创面愈合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PPH联合直肠黏膜缝缩术治疗内痔伴有直肠黏膜内脱垂的疗效优于单纯PPH治疗.

    作者:李晖;魏占平;丁皓蕾;陈小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生肌玉红止痛膏用于痔术后换药的效果观察

    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我院将自制生肌玉红止痛膏用于300例痔患者术后创面换药,取得满意效果,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00例患者中,男160例,女140例;年龄16~75岁.治疗方法:应用我院自制生肌玉红止痛膏换药.换药时患者取侧卧位,将生肌玉红止痛膏外敷于创面即可,每天2次.

    作者:于少华;刘全林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排粪造影与临床检查评价便秘患者直肠套叠的临床研究

    为比较排粪造影与临床检查对便秘患者直肠套叠的诊断准确性,对123例便秘患者行常规临床检查与排粪造影,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直肠套叠的诊断准确性.结果显示,临床检查确定直肠套叠36例,无直肠套叠74例,不确定13例.排粪造影诊断直肠套叠76例,其中Ⅰ度43例,Ⅱ度19例,Ⅲ度14例;无直肠套叠47例.临床检查确定直肠套叠的36例患者经排粪造影检查证实33例(其中Ⅰ度10例,Ⅱ度11例,Ⅲ度12例),无直肠套叠3例.结果表明,临床检查对Ⅱ、Ⅲ度直肠套叠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对Ⅰ度直肠套叠的诊断率较低;排粪造影对直肠套叠的检出率更高,对于临床检查直肠套叠阴性的患者行排粪造影检查是必要的,有助于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

    作者:孙秋德;龚水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自动痔套扎术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

    近年来,我科采用自动痔套扎术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取得满意疗效,将其与传统外剥内扎术进行对比分析,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我科收治混合痔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19~67岁,平均45.0岁;病程1~15年,平均6.4年.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0~68岁,平均43.5岁;病程1~14年,平均7.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作者:潘长海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痔体黏膜发现白色念珠菌寄生

    为探讨痔的病因,将26例患者痔体送病理组织检查,PAS染色发现9例有紫红色菌体寄生,据其形态判断是白色念珠菌,试管沙氏培养基培养见奶白色酵母样菌落,转种于科玛嘉培养基培养见菌落呈翠绿色,诊断为白色念珠菌.由此推断痔上皮增生、角化,黏膜大量炎细胞浸润,间质水肿、出血,黏膜下静脉强烈炎性变,是因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

    作者:吕伯西;黄云丽;吴莹莹;郑雪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通里扶正汤促进大肠癌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临床研究

    为探讨通里扶正汤促进大肠癌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将50例大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按照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经胃管给予通里扶正汤.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肠鸣音出现时间、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测定术前及术后免疫指标IgA、IgM和IgG含量.结果显示,(1)治疗组术后首次肠鸣音出现时间、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2)术后第7天,治疗组IgA、IgM和IgG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果表明,通里扶正汤能促进大肠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该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强患者免疫功能实现的.

    作者:张云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直肠黏膜多点结扎加消痔灵注射治疗Ⅱ度直肠脱垂的疗效观察

    为探讨直肠黏膜多点结扎加消痔灵注射治疗Ⅱ度直肠脱垂的临床疗效,将30例Ⅱ度直肠脱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采用直肠黏膜多点结扎加消痔灵注射治疗,对照组行消痔灵注射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13例,好转2例,治愈率为86.7%;对照组治愈9例,好转6例,治愈率为60.0%.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果表明,直肠黏膜多点结扎加消痔灵注射治疗Ⅱ度直肠脱垂疗效肯定,且操作简便、安全、经济,患者满意度高,不失为一种治疗直肠脱垂的理想方法.

    作者:高献明;叶玲;王晓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切除开放引流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12例

    2008年1月至2014年3月,我科共收治骶尾部藏毛窦患者12例,均行病灶切除创口开放引流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2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1~53岁,平均31.6岁;病程3个月至6年.临床表现:骶尾部肿痛(其中反复骶尾部肿痛7例),肿块隆起,破溃流脓伴窦道形成.局部检查:骶尾部可见肿块隆起,表面皮肤呈暗褐色且质硬,或可见1~5个窦口,或挤压可见脓水自窦口溢出,肛门检查均未触及内口及瘘道.X线检查未见骨质异常.

    作者:柳红盼;王世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超前镇痛在肛门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为探讨超前镇痛在肛门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将局麻下行手术治疗的120例肛门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40例,一组术前不使用镇痛药(对照组),另两组术前分别给予2mg/kg曲马多注射液(曲马多组)和2mg/kg哌替啶注射液(哌替啶组)肌肉注射,对比三组患者术中及术后2h、6h、24h疼痛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显示,曲马多组患者术中及术后2h、6h疼痛分级≤Ⅰ级者明显少于哌替啶组,P<0.05;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曲马多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低于哌替啶组,P<0.05.结果表明,肛门病患者术前应用曲马多和哌替啶均能有效镇痛,哌替啶镇痛效果优于曲马多,但不良反应多于曲马多,临床中应根据患者自身具体情况谨慎选择用药.

    作者:范维聪;陈雷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三联术治疗中重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

    为探讨三联术治疗中重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回顾2010年4月至2012年5月于我院行三联术(PPH联合硬化注射术及外剥内扎术)治疗的51例混合痔患者(治疗组)资料,以及同期采用PPH治疗的40例患者(对照组)资料,对两组总体疗效、术后并发症、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治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复发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三联术治疗中重度混合痔近期、远期疗效均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莫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治疗直肠良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为探讨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EM)治疗直肠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回顾于我科行TEM(观察组,32例)和传统经肛门局部切除术(对照组,46例)治疗的直肠良性肿瘤患者资料,并就手术安全性、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肿瘤学疗效指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手术切除标本完整性和可评估性均无差异,且切缘均无肿瘤细胞残留;但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开始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结果表明,TEM治疗直肠良性肿瘤的肿瘤学疗效与传统经肛门局部切除术治疗相当,但前者更加微创、安全,术中出血更少,患者术后恢复更快.

    作者:杜斌斌;王小英;杨熊飞;刘婷婷;王飞;杜国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三白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为探讨三白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将300例大肠湿热型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0例,治疗组应用三白灌肠液保留灌肠,对照组将美沙拉嗪制成溶液保留灌肠,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总体疗效和肠黏膜镜下表现积分.结果显示,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肠黏膜镜下表现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三白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大肠湿热型UC疗效满意,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支晨阳;李惠;吴玉同;于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近端切开挂线远端旷置对口引流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疗效观察

    为探讨近端切开挂线远端旷置对口引流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对64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采用此法治疗.结果显示,64例患者全部治愈,未出现肛门部分失禁、肛门完全失禁、局部大瘢痕形成、肛门畸形等后遗症.创面愈合时间为15~31d,平均20d.随访1年,均无复发.结果表明,近端切开挂线远端旷置对口引流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疗效肯定,术后后遗症少.

    作者:谢敏;刘尧;杜进波;商群献;杨兴勇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复方药物调和剂外涂治疗肛周湿疹的临床疗效

    近年来,我们应用复方药物调和剂外涂治疗肛周湿疹,取得较好疗效.本研究对比应用复方药物调和剂与派瑞松乳膏外涂治疗肛周湿疹患者的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8月天津市人民医院肛肠科收治的60例肛周湿疹患者进行研究.患者临床表现均以肛周瘙痒、潮湿不洁、局部疼痛、皲裂出血为主.均排除对所用药物过敏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以及合并慢性结肠炎、肛瘘、克罗恩病、肛门瘙痒症、肛周湿疣、神经性皮炎等患者.

    作者:王倩倩;俞林;王溧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