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排粪造影与临床检查评价便秘患者直肠套叠的临床研究

孙秋德;龚水根

关键词:便秘, 直肠套叠, 排粪造影, 临床检查, 诊断
摘要:为比较排粪造影与临床检查对便秘患者直肠套叠的诊断准确性,对123例便秘患者行常规临床检查与排粪造影,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直肠套叠的诊断准确性.结果显示,临床检查确定直肠套叠36例,无直肠套叠74例,不确定13例.排粪造影诊断直肠套叠76例,其中Ⅰ度43例,Ⅱ度19例,Ⅲ度14例;无直肠套叠47例.临床检查确定直肠套叠的36例患者经排粪造影检查证实33例(其中Ⅰ度10例,Ⅱ度11例,Ⅲ度12例),无直肠套叠3例.结果表明,临床检查对Ⅱ、Ⅲ度直肠套叠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对Ⅰ度直肠套叠的诊断率较低;排粪造影对直肠套叠的检出率更高,对于临床检查直肠套叠阴性的患者行排粪造影检查是必要的,有助于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超前镇痛在肛门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为探讨超前镇痛在肛门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将局麻下行手术治疗的120例肛门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40例,一组术前不使用镇痛药(对照组),另两组术前分别给予2mg/kg曲马多注射液(曲马多组)和2mg/kg哌替啶注射液(哌替啶组)肌肉注射,对比三组患者术中及术后2h、6h、24h疼痛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显示,曲马多组患者术中及术后2h、6h疼痛分级≤Ⅰ级者明显少于哌替啶组,P<0.05;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曲马多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低于哌替啶组,P<0.05.结果表明,肛门病患者术前应用曲马多和哌替啶均能有效镇痛,哌替啶镇痛效果优于曲马多,但不良反应多于曲马多,临床中应根据患者自身具体情况谨慎选择用药.

    作者:范维聪;陈雷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高频电刀在环状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中的应用效果

    为探讨高频电刀在环状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中的应用效果,将7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在外剥内扎手术过程中使用高频电刀剥离外痔及止血,对照组在外剥内扎手术过程中使用剪刀剥离外痔,有活动性出血时使用慕丝线结扎止血.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创缘水肿情况.结果显示,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第7、10、20天创缘水肿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在环状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中应用高频电刀剥离外痔及止血,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将手术的出血危险系数降到低,而且并未增加术后创缘水肿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严胜利;沙巴义丁·吐尔逊;王军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复方药物调和剂外涂治疗肛周湿疹的临床疗效

    近年来,我们应用复方药物调和剂外涂治疗肛周湿疹,取得较好疗效.本研究对比应用复方药物调和剂与派瑞松乳膏外涂治疗肛周湿疹患者的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8月天津市人民医院肛肠科收治的60例肛周湿疹患者进行研究.患者临床表现均以肛周瘙痒、潮湿不洁、局部疼痛、皲裂出血为主.均排除对所用药物过敏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以及合并慢性结肠炎、肛瘘、克罗恩病、肛门瘙痒症、肛周湿疣、神经性皮炎等患者.

    作者:王倩倩;俞林;王溧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生理盐水灌肠治疗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排便困难的临床疗效

    外剥内扎术是治疗混合痔的常用手术方式.该术式术后常有排便困难、肛缘水肿、肛门狭窄等并发症,其中术后排便困难的发生率很高,患者常常术后3~4d未排便,大便秘结不通、排便艰涩或肛门坠胀,痛苦较大.为了减轻混合痔术后排便困难给患者带来的痛苦,防止因排便困难而引起的肛缘水肿、肛门疼痛等,近年来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对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排便困难者给予生理盐水灌肠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本研究对比生理盐水灌肠与开塞露注肛治疗混合痔术后排便困难的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于男;姚玉乔;熊腊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环状混合痔PPH术后联合镇痛效果观察

    为观察环状混合痔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PH)术后联合镇痛的效果,将86例拟行PPH治疗的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给予联合镇痛(手术结束前,肛内纳消炎痛栓;术后硬膜外腔接连续型镇痛泵,并根据患者症状追加负荷量),对照组仅在感觉疼痛时给予曲马多口服,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肛门疼痛、肛缘水肿、肛门坠胀感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显示,治疗组术后肛门疼痛、肛缘水肿、肛门坠胀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环状混合痔术后联合镇痛可明显减轻患者肛门疼痛、肛缘水肿、肛门坠胀感,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效果满意.

    作者:朱志红;夏玉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外切内扎加皮桥重建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

    环状混合痔是痔的严重阶段,治疗较困难,难点在于治疗彻底性与保护肛门功能之间很难两全其美.既能消除痔病症状、又能保持肛管解剖生理结构的术式是肛肠外科治疗该病的研究趋势.我科自2011年以来在外切内扎术的基础上,通过临床反复实践,提出了“外切内扎加皮桥重建术”这一术式,用于治疗环状混合痔.本研究对比采用此术与单纯外切内扎术治疗的环状混合痔患者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王安兵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穴位艾灸后中药保留灌肠对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的影响

    为探讨穴位艾灸后中药保留灌肠对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的影响,将拟采用愈肠灵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的80例脾虚兼湿热型泄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穴位艾灸治疗后30min保留灌肠,对照组直接行保留灌肠,每天1次,10d为一疗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第3、7、10天保留灌肠时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以及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第3、7、10天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穴位艾灸后中药保留灌肠可明显延长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有利于药液的吸收,从而提高疗效.

    作者:郭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马勃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为探讨马勃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将120例UC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40例,分别给予马勃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组)、康复新液保留灌肠(中药对照组)、美沙拉嗪灌肠液保留灌肠(西药对照组).对比三组患者总体疗效及治疗前后各观察指标总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三组患者治疗前各观察指标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积分明显低于中、西药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中、西药对照组(87.5%和90.0%),P<0.05.结果表明,马勃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UC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爱龙;王瑞珩;韩雪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湿痒散熏洗坐浴联合一效散外涂治疗肛门瘙痒症40例

    近年来,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辽宁省肛肠医院)采用湿痒散熏洗坐浴联合一效散外涂治疗肛门瘙痒症患者40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0例患者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19~66岁,平均41.0岁;病程2周至2年.

    作者:杨文雯;于永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50%葡萄糖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老年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疗效

    为探讨50%葡萄糖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老年出口梗阻型便秘(OOC)的临床疗效,我科对70例老年OOC患者采用此法治疗.结果显示,本组70例患者中,治愈55例,好转1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6%(69/70)).治疗后未见注射处感染、大出血、肛门狭窄等并发症及后遗症.术后随访1年,复发1例.结果表明,50%葡萄糖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老年OOC疗效肯定,复发率低,并发症少.

    作者:何智勇;于俊兰;尹剑;郭三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综合征临床研究进展

    直肠癌是常见的胃肠道肿瘤,外科手术是其首选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与器械的不断发展,直肠癌保肛术的临床应用比例不断提高.低位前切除术(low anterior resection,LAR),尤其是超低位前切除术和经括约肌切除术后,超过90%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肛门功能障碍,即所谓的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1],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临床研究提示直肠癌LARS的发生可能与多因素相关,本文就LARS发生机制与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张勇;王振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仙翁愈疡合剂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为探讨仙翁愈疡合剂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将经纤维结肠镜检查诊断为UC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应用仙翁愈疡合剂(50ml)保留灌肠,对照组应用锡类散2.0g加生理盐水50ml保留灌肠,均每晚睡前治疗1次,连续治疗20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及总体疗效.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症状缓解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临床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肝功、肾功均未见异常.治疗后对症状完全缓解者随访3个月,治疗组复发1例(1/17,5.88%),对照组复发1例(1/9,11.11%),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仙翁愈疡合剂保留灌肠治疗UC疗效肯定,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强;谷万里;王倩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外切内套内注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

    为探讨外切内套内注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回顾2012年3~9月我科采用外切内套内注术(80例,治疗组)或外剥内扎术(70例,对照组)治疗的混合痔患者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疼痛、出血、肛缘水肿、排尿困难、皮赘残留等并发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混合痔外切内套内注术治疗混合痔疗效肯定,且术后疼痛、出血、肛缘水肿、排尿困难、皮赘残留等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玉恒;张连祥;张坤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重度直肠脱垂患者围手术期中药辨证分型干预的临床研究

    为探讨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应用中药对重度直肠脱垂患者围手术期进行干预的临床效果,将2008年1月至2013年5月我科收治的76例重度直肠脱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单纯采用三联术治疗,观察组在三联术治疗的基础上,围手术期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并予中药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显示,两组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总有效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观察组术后疼痛、出血、创口感染、肛门坠胀、排便不畅、肛门闭锁不全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对重度直肠脱垂患者围手术期进行中药干预,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俊;廖超;张冬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PPH在痔合并肛瘘、肛裂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为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在痔合并肛瘘、肛裂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将152例痔合并肛瘘、肛裂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观察组行PPH治疗痔,对照组行外剥内扎术治疗痔,两组均在处理痔的同时手术治疗肛裂、肛瘘.对比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术后并发症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治愈;但观察组术后出血、肛门胀痛、尿潴留、肛缘水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结果表明,对于痔合并肛瘘、肛裂者,行PPH治疗安全可行,同时配合手术治疗合并的肛瘘、肛裂,疗效肯定.

    作者:高本成;董传成;王志民;王振;张宗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美沙拉嗪口服联合中药直肠滴入应用于PPH术后的疗效观察

    为探讨美沙拉嗪(艾迪莎)口服联合中药愈肠灵直肠滴入用于PPH术后的疗效,将40例PPH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术后口服美沙拉嗪(每次1.0g,每天2次),并以院内制剂愈肠灵50ml加生理盐水50ml直肠滴入,每天1次;对照组术后换药时以0.5%甲硝唑100ml直肠滴入,每天1次.对比两组患者总体疗效及术后排便次数异常、吻合口感染、里急后重感等情况.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总体疗效及排便次数异常、吻合口感染、里急后重感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果表明,美沙拉嗪口服联合中药愈肠灵直肠滴入能够改善痔患者PPH术后排便情况,减轻吻合口感染和里急后重感,提高手术疗效.

    作者:张金恩;谭群英;刘俊利;李涛;张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近端切开挂线远端旷置对口引流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疗效观察

    为探讨近端切开挂线远端旷置对口引流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对64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采用此法治疗.结果显示,64例患者全部治愈,未出现肛门部分失禁、肛门完全失禁、局部大瘢痕形成、肛门畸形等后遗症.创面愈合时间为15~31d,平均20d.随访1年,均无复发.结果表明,近端切开挂线远端旷置对口引流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疗效肯定,术后后遗症少.

    作者:谢敏;刘尧;杜进波;商群献;杨兴勇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聚桂醇硬化注射治疗内痔的临床疗效

    为探讨聚桂醇硬化注射治疗内痔的临床疗效,将120例内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聚桂醇硬化注射,对照组给予消痔灵硬化注射,对比两组总体疗效和并发症.结果显示,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疗后肛门坠胀感、肛门疼痛、肛门狭窄、黏膜坏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聚桂醇硬化注射治疗内痔疗效肯定,并发症少,优于消痔灵.

    作者:徐庆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自动痔套扎术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

    近年来,我科采用自动痔套扎术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取得满意疗效,将其与传统外剥内扎术进行对比分析,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我科收治混合痔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19~67岁,平均45.0岁;病程1~15年,平均6.4年.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0~68岁,平均43.5岁;病程1~14年,平均7.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作者:潘长海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肛周脓肿脓液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为探讨肛周脓肿脓液菌群分布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对53例肛周脓肿患者的脓液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本组24例(45.3%)未培养出细菌;29例(54.7%)培养出细菌,其中大肠埃希菌18例(62.1%),肺炎克雷伯菌5例(17.2%).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吡肟的敏感性高(100%);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耐药性高(耐药率分别为88.9%和66.7%).结果表明,肛周脓肿病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高.

    作者:赵传国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