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凤
为探讨内痔缝扎外痔网眼样剥离术治疗急性嵌顿性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将58例急性嵌顿性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采用内痔缝扎外痔网眼样剥离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痔外切内扎术治疗,对比两组总体疗效及术后创口疼痛、肛缘水肿、创口愈合时间、肛门狭窄等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治愈,治愈率均为100%;但观察组创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创口疼痛、肛缘水肿、肛门狭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内痔缝扎外痔网眼样剥离术治疗急性嵌顿性混合痔操作简单、安全可行、疗效满意,而且术后并发症轻,创面愈合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奎继中;罗鹏;王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自2011年以来,我院采用铜离子电化学疗法治疗混合痔,效果非常显著.本研究对比铜离子电化学疗法与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混合痔患者90例.患者均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中相关标准确诊.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男29例,女16例;年龄21~73岁,平均(51.3±18.4)岁;病程1~15年,平均(4.9±2.1)年;混合痔形态:不规则型21例,巨大型3例,半环型7例,环型14例.对照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20~70岁,平均(48.2±20.8)岁;病程1~14年,平均(5.1±2.6)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作者:李哲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为探讨会阴重建及肛门松解术治疗直肠前突引起的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疗效,回顾2008年6月至2010年8月行会阴重建及肛门松解术治疗的103例直肠前突患者资料,患者术前便秘症状严重,均符合罗马Ⅲ标准,多数依赖服用泻药排便.结果显示,经治疗,痊愈82例,好转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6.1%(99/103).结果表明,行会阴重建及肛门松解术治疗直肠前突引起的出口梗阻型便秘安全可行,效果肯定.
作者:爱勇;于俊兰;尹剑;张伟;海燕;李宏兵;王爱武 刊期: 2014年第08期
2009~2011年,我科采用自拟中药配方颗粒和替硝唑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肛窦炎患者56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6例慢性肛窦炎患者中,男41例,女15例;年龄19~68岁,平均38.6岁;病程2个月至6年,平均2.6年.治疗方法:采用自拟中药配方颗粒(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和替硝唑注射液保留灌肠.中药配方颗粒有苦参12g,黄柏12g,黄连10g,黄芩20g,大黄12g,蒲公英20g,白芷12g,败酱草30g,薏苡仁30g.上药用0.4%替硝唑氯化钠注射液80ml溶化成稀糊状,加热至40℃左右,于每晚睡前排净大便后保留灌肠.灌肠时,患者取侧卧位,先用温生理盐水清洁灌肠,然后垫高臀部,用50ml一次性注射器接一次性导尿管插入肛门约10cm,分次缓慢推入灌肠液.每天灌肠1次,10d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两疗程间隔3d.
作者:张西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肛周湿疹是一种常见的非传染性皮肤病,发病原因较多,临床治疗比较困难.我院采用冰黄肤乐软膏外涂加亚甲蓝局部注射治疗肛周湿疹40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0例患者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19~59岁,平均34.8岁;病程30d至5年,平均3.6年.
作者:高彩霞;林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患者男,71岁,因“确诊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10个月余,肛门肿痛1周”入院.2012年12月,患者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确诊为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型);然后先后多次在该院住院化疗,病情缓解.2013年9月,行D-CAG化疗后,复查血常规:白细胞1.7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38.6%,血小板70×109/L,血红蛋白121g/L;出院后第20天,患者出现肛门肿痛不适,未行治疗,1周后症状加重,遂来我院就诊.门诊以“肛周脓肿、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型)”收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6.3℃,脉搏8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2/83mmHg.
作者:雒福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患者男,26岁,因“混合痔术后10d继发性反复出血”于2013年5月21日入院.10d前于外院诊断为“混合痔”,行“混合痔外切内扎术”,术后发生继发性大出血4次,每次间隔2~3d,出血量均超过200ml;每次出血都进行了结扎止血,并予输血支持和应用止血药物,但是效果欠佳,故急诊转入我院.入院时面色咣白,体倦乏力,肛痛不显,大便带血、量少.肛门检查:截石位1、3、5、7、9、11点肛旁约1cm各见一淡红色创面,肉芽组织轻度水肿;肛内指诊感直肠黏膜充血、粗糙,弹性欠佳,质脆,截石位7点及11点有结扎线,肛门收缩力正常,指套退出后有少量鲜血附着.
作者:许向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为探讨地佐辛联合帕瑞昔布钠在混合痔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选择择期行混合痔切除术者80例进行研究,患者ASA分级Ⅰ~Ⅱ级,均采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腰麻药物为0.5%罗哌卡因1.5ml.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即生理盐水组(NS组)、地佐辛组(D组)、帕瑞昔布钠组(P组)、地佐辛联合帕瑞昔布钠组(DP组),各20例,于手术结束前10min经静脉滴注相应药物.对比各组患者术后4h(T4)、8h(T8)、12h(T12)、24h(T24)时的疼痛情况(VAS评分)、术后补给镇痛药(双氯芬酸钠缓释片)量和不良反应.结果显示,T4时点各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8和T12时点,P组、NS组、D组VAS评分均高于D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4时点,DP组VAS评分与P组和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S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组术后补给镇痛药量略少于D组和P组,明显少于NS组,P<0.05.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DP组和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地佐辛和帕瑞昔布钠联合对混合痔患者进行术后镇痛效果优于两药单独应用,且可以减少其他镇痛药用量,不良反应较少,是一种理想的镇痛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玄国城;姜万维;王庆辉;段海霞;于学美;许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例1]患者男,41岁,主因“肛周肿痛4d、排尿困难1d”入院.有2型糖尿病史8个月,口服迪沙片,空腹血糖8.0~9.0mmol/L;有高血压病史8年,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及替米沙坦片,血压控制在140/90mmHg左右.查体:患者精神萎靡,寒战,浑身无力,疼痛难忍,坐卧不安.体温38.9℃,血压120/70 mmHg,脉搏92次/min.肛门右侧弥漫性红肿,范围约20.0cm×15.0cm,呈椭圆形,长轴与肛缘平行,病变中央见一破溃口,范围约5.0cm×5.0cm,破溃口被灰黑色棉絮状组织堵塞,少量稀薄脓液流出,恶臭,溃口边缘皮肤发黑.血常规:白细胞20.06×109/L,血红蛋白148g/L,血糖10.08mmol/L,钾离子3.60mmol/L,钠离子128mmol/L,氯离子91.7mmol/L,总蛋白70.9g/L,白蛋白41.2g/L.
作者:熊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2013年1~12月,我们采用肛窦切开并肛腺切除术治疗肛窦炎45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5例患者均参照《中医外科学》中关于肛窦炎的诊断标准确诊.其中男8例,女37例;年龄32~65岁,平均48.0岁;病程2周至3年,平均2.4个月.
作者:刘婧;梁靖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为探讨自动痔疮套扎术(R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回顾分析85例混合痔手术患者资料,其中采用R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52例(观察组),采用P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33例(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患者满意度、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观察组在术后首次排便时疼痛、肛门坠胀感、尿潴留、短暂性肛门失禁、住院费用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果表明,R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疗效可靠、经济安全、患者恢复快,术后无肛门狭窄、肛门失禁等并发症.
作者:罗志渊;龚建明;范建明;徐琴;顾俊;须海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2013年我科对30例肛周脓肿患者术后应用智能肛门熏洗治疗仪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0例患者中,男23例,女7例;年龄15~68岁;病程12~28d.治疗方法:术后应用广州市今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智能肛门熏洗治疗仪对肛门局部进行熏洗治疗.中药液组方为五倍子20g,蒲公英12g,苦参20g,苍术20g,防风15g,芒硝30g(后下),侧柏叶20g,黄柏20g,赤芍20g,重楼20g,土茯苓30g,地榆20g,甘草10g.上药水煎、过滤取液冷却至40℃备用.
作者:张佳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2012年,我院引进了智能药液熏洗治疗仪,并将其用于混合痔患者以减轻其术后并发症,促进其康复,效果显著,明显优于传统熏洗法治疗者,现对比分析如下.临床资料:将行外剥内扎术治疗的372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6例.观察组男92例,女94例;年龄18~70岁,平均45.0岁;病程2~20年.对照组男88例,女98例;年龄20~70岁,平均43.9岁;病程1~20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作者:王敬元;刘刚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患者男,61岁,因“便后肛门肿物脱出伴间断性便血4年余,近期加重”入院.患者4年余来便后肛门脱出物不能完全回纳,尤以劳累时加重,间断性便血,色鲜红,染纸,大便日行1次,质软成形,排便时无明显痛感.查体:截石位3、7、11点见跨齿状线肿物脱出,齿状线下移明显.入院诊断:混合痔、高血压2级.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无明显异常.上腹部CT平扫及增强CT检查示肝内多发血管瘤、脂肪肝、胆囊壁稍厚.入院后完善检查,无明显手术禁忌,于局麻下行PPH.术中及术后换药发现手术创面较易出血,追问病史,患者年幼时有反复自发性鼻出血病史,搔抓四肢及躯干皮肤后易出现皮下出血.
作者:黄晓东;汤朝阳;毛龙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为探讨喷他佐辛用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超前镇痛的效果,将行PPH治疗的10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腰俞穴麻醉,治疗组术前10min予以喷他佐辛30mg肌肉注射,对照组术前10min予以生理盐水2ml肌肉注射,对比两组患者术中直肠牵拉反应情况、患者术后不同时点VA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显示,治疗组术中直肠牵拉反应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术后2h、4h、8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不良反应(如头晕、恶心、呕吐等)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喷他佐辛用于PPH超前镇痛,能安全有效地抑制术中直肠牵拉反应,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汤国辉;刘丽兵;伍洲颂;邓秋林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为探讨低位直肠癌柱状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针刺干预治疗的临床价值,将72例行柱状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的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术后均常规补液,预防感染及对症治疗,并早期给予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术后给予针刺干预治疗,对照组术后不给予针刺干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出现时间、肛门通气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营养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两组均无围术期死亡病例,治疗组在术后肠鸣音出现时间、肛门通气时间及腹胀、创口感染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患者术后第7天前白蛋白(PA)浓度、淋巴细胞总数(TLC)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低位直肠癌柱状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进行针刺干预治疗能促进患者肠蠕动功能的恢复,有利于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从而更好地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其免疫功能,而且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孔维民;王吉侯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患者男,55岁.患痔病10余年,2013年12月于当地医院行环状混合痔PPH,术后用凡士林纱布包裹肛管填塞肛门.术前第7天查出患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未予治疗.术后当天肛管内流出大量新鲜血液,约1000ml,术后7d内行黏膜出血点缝扎止血术4次,术毕皆用凡士林纱布包裹肛管填塞肛门,止血效果均不佳,患者每日出血量大约3000ml.遂转入我院治疗.查体:患者神志清,精神不佳,面色蜡黄,嘴唇焦干,皮肤弹性差,自诉肛门部疼痛难忍,憋胀急迫,排便感强烈,肛管堵塞,自肛管有新鲜血液流出.血常规:红细胞2.98×1012/L,血红蛋白58g/L,凝血功能检查无异常.遂急诊手术,先后手术2次,方法同前,无明显效果.行B超检查,示乙状结肠膨胀,直径6cm,降结肠、横结肠直径4cm,升结肠直径4cm,回盲部可见双向液体流.
作者:石斌;许方方;严春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笔者采用切开治疗早期肛周脓肿30例,取得满意效果,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0例早期肛周脓肿(指肛周硬性肿块,发病3d内疼痛明显,保守治疗无效者)患者中,男24例,女6例;年龄20~40岁25例,41~50岁5例;坐骨直肠窝脓肿23例,肛管后间隙脓肿4例,肛周皮下脓肿3例.治疗方法:术前清洁灌肠.麻醉起效后,切开肿块,切口上下缘需超出肿块0.5~1.0cm,修剪创缘,使创面呈碟形,以利引流.术后即刻给予舒尔芬(氯芬待因8mg)口服;抗感染治疗3d.术后24h进流质饮食,排便后用中药液坐浴、局部微波照射治疗.
作者:董岩平;张洪飞;张庆儒 刊期: 2014年第08期
2008~2012年,我院采用外剥内扎加直肠黏膜结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210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10例患者中,男100例,女110例;年龄17~83岁,平均48.0岁;病程6个月至34年,平均4.5年;伴有痔嵌顿水肿及血栓57例,排便后肿物脱出62例.
作者:左云领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为探讨外剥内扎并直肠黏膜梯级结扎术治疗混合痔合并直肠黏膜松弛的疗效,回顾2010~2012年采用外剥内扎并直肠黏膜梯级结扎术治疗的100例患者(观察组)资料,以及2008~2009年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的100例患者(对照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治疗痔的总体疗效: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排便情况:治疗后观察组排便费力、排便时间、排便不尽感评分均明显降低,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外剥内扎并直肠黏膜梯级结扎术治疗混合痔合并直肠黏膜松弛患者可在治疗痔的同时,解决因直肠黏膜松弛引起的排便费力、排便时间延长、排便不尽感.
作者:姜自胜;宋允举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