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低位直肠癌柱状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针刺干预治疗的临床研究

孔维民;王吉侯

关键词:直肠癌, 柱状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针刺, 并发症
摘要:为探讨低位直肠癌柱状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针刺干预治疗的临床价值,将72例行柱状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的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术后均常规补液,预防感染及对症治疗,并早期给予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术后给予针刺干预治疗,对照组术后不给予针刺干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出现时间、肛门通气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营养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两组均无围术期死亡病例,治疗组在术后肠鸣音出现时间、肛门通气时间及腹胀、创口感染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患者术后第7天前白蛋白(PA)浓度、淋巴细胞总数(TLC)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低位直肠癌柱状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进行针刺干预治疗能促进患者肠蠕动功能的恢复,有利于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从而更好地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其免疫功能,而且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直肠球囊双腔导管在肛瘘MRI检查中的应用

    为探讨直肠球囊双腔导管(BRDCC)在肛瘘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总结操作过程中的护理配合要点,选择2013年2~8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肛肠科拟行手术治疗的61例肛瘘患者进行研究,术前应用BRDCC对患者进行MRI检查,对比患者使用BRDCC前、后MRI检查结果以及手术结果.结果显示,使用BRDCC后MRI检查对主瘘管及其分支、内口、脓腔的检出情况与手术结果完全一致,明显优于使用BRDCC前.检查过程中患者无明显不适和不良反应.结果表明,应用BRDCC对肛瘘患者进行MRI检查可清晰地显示主瘘管及其分支、内口、脓腔,为外科医师提供准确的影像学资料.良好的护理配合有助于BRDCC在肛瘘MRI检查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作者:张怡;龚志刚;李晨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肛周脓肿误治致坏死性筋膜炎1例

    患者男,73岁,因“肛周脓肿在当地医院保守治疗9d,肛周肿痛、发热症状无缓解,炎症侵袭筋膜,并沿筋膜顺腹股沟蔓延至右侧阴囊,阴囊肿胀”于2013年1 2月26日急诊入院.查体:体温38.9℃,血压145/90mmHg,脉搏96次/min,精神差,呼吸急促,意识模糊,腹部胀满,叩诊鼓音,肠鸣音3~4min一次,双侧下肢水肿,肛周肿胀、剧痛.专科检查(左侧卧位),(1)视诊:以肛门为圆心、半径约12cm的圆形肿胀区,炎症沿右侧腹股沟蔓延至右侧阴囊,红肿明显,肛周无斑疹及溃疡等.(2)指诊:环肛门一周肿胀区质硬,触痛(+),皮温较高,皮肤感觉缺失;右侧腹股沟触及捻发感,压痛(+),且皮下组织质硬,按压呈木质感;右侧阴囊质硬,触痛(+);肛温较高,肛管直肠环弹性差,肛内未触及肿块及硬结等,指套退出无血迹及脓血分泌物.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6.24×109/L,血钾2.7mmol/L,血球蛋白21.2g/L.

    作者:陈域;石秦川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自拟中药配方颗粒联合替硝唑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肛窦炎56例

    2009~2011年,我科采用自拟中药配方颗粒和替硝唑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肛窦炎患者56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6例慢性肛窦炎患者中,男41例,女15例;年龄19~68岁,平均38.6岁;病程2个月至6年,平均2.6年.治疗方法:采用自拟中药配方颗粒(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和替硝唑注射液保留灌肠.中药配方颗粒有苦参12g,黄柏12g,黄连10g,黄芩20g,大黄12g,蒲公英20g,白芷12g,败酱草30g,薏苡仁30g.上药用0.4%替硝唑氯化钠注射液80ml溶化成稀糊状,加热至40℃左右,于每晚睡前排净大便后保留灌肠.灌肠时,患者取侧卧位,先用温生理盐水清洁灌肠,然后垫高臀部,用50ml一次性注射器接一次性导尿管插入肛门约10cm,分次缓慢推入灌肠液.每天灌肠1次,10d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两疗程间隔3d.

    作者:张西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臭氧水冲洗及中药液熏蒸在肛门疾病术后的应用

    为探讨臭氧水冲洗及中药液熏蒸在肛门疾病术后的应用效果,本研究将108例行手术治疗的肛门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术后应用LC-C多功能熏蒸治疗机对患处进行臭氧水冲洗和中药液熏蒸,对照组术后应用高锰酸钾溶液熏洗患处,每天1次,3d为一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剧烈疼痛评分、肛缘水肿评分、肛门疼痛消失时间、肛缘水肿消失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肛门疾病术后应用LC-C多功能熏蒸治疗机对患处进行臭氧水冲洗和中药液熏蒸可减轻肛门疼痛、肛缘水肿,促进创面愈合,从而提高手术疗效.

    作者:李强;王倩;鞠应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肛窦切开并肛腺切除术治疗肛窦炎45例

    2013年1~12月,我们采用肛窦切开并肛腺切除术治疗肛窦炎45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5例患者均参照《中医外科学》中关于肛窦炎的诊断标准确诊.其中男8例,女37例;年龄32~65岁,平均48.0岁;病程2周至3年,平均2.4个月.

    作者:刘婧;梁靖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TST结合聚桂醇硬化注射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

    为探讨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钉合术(TST)结合聚桂醇硬化注射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将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我科收治的6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予TST加聚桂醇硬化注射治疗,对照组予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总体疗效、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复发情况等.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肛缘水肿、便血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6~18个月,观察组复发1例,对照组复发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术后感染、吻合口或肛门狭窄、肛门失禁、直肠阴道瘘等并发症.结果表明,TST结合聚桂醇硬化注射治疗混合痔疗效显著,且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永强;李丽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石蜡油口服联合开塞露纳肛对痔PPH患者进行术前肠道准备的效果探讨

    为探讨石蜡油口服联合开塞露纳肛对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的痔患者进行术前肠道准备的效果,将拟行PPH治疗的10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术前肠道准备,观察组予石蜡油口服加开塞露纳肛,对照组予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口服,对比两组患者肠道清洁度、不良反应及术后首次排便时间.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肠道清洁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疲劳感、肛门坠胀感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且术后首次排便时间较对照组早,P<0.05.结果表明,石蜡油口服联合开塞露纳肛对混合痔患者进行术前肠道准备方法简便,经济实惠,效果肯定,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强;丁敏;陆金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防治混合痔术后水肿的临床效果

    为探讨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防治混合痔术后水肿的效果,将行手术治疗的72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术后应用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换药,对照组术后应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换药.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肛缘水肿程度、水肿消退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24h肛缘水肿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第3天和第7天肛缘水肿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且观察组肛缘水肿消退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果表明,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换药能够有效减轻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程度,促进肛缘水肿消退及创面愈合.

    作者:左保廷;张军霞;杨帆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低位直肠癌柱状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针刺干预治疗的临床研究

    为探讨低位直肠癌柱状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针刺干预治疗的临床价值,将72例行柱状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的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术后均常规补液,预防感染及对症治疗,并早期给予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术后给予针刺干预治疗,对照组术后不给予针刺干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出现时间、肛门通气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营养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两组均无围术期死亡病例,治疗组在术后肠鸣音出现时间、肛门通气时间及腹胀、创口感染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患者术后第7天前白蛋白(PA)浓度、淋巴细胞总数(TLC)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低位直肠癌柱状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进行针刺干预治疗能促进患者肠蠕动功能的恢复,有利于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从而更好地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其免疫功能,而且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孔维民;王吉侯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冰黄肤乐软膏外涂加亚甲蓝局部注射治疗肛周湿疹40例

    肛周湿疹是一种常见的非传染性皮肤病,发病原因较多,临床治疗比较困难.我院采用冰黄肤乐软膏外涂加亚甲蓝局部注射治疗肛周湿疹40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0例患者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19~59岁,平均34.8岁;病程30d至5年,平均3.6年.

    作者:高彩霞;林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分段缝扎加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101例

    2012年1~12月,我科采用分段缝扎加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101例,效果满意,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01例患者中,男66例,女35例;年龄21~77岁;病程2~45年.其中痔嵌顿20例.治疗方法:骶管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患者取截石位.充分扩肛,肛门镜下检查痔核大小、数量及分布情况,按痔核间自然分界进行分段,一般分3~4段.用无损伤组织钳尽量将母痔区及较大的痔核牵出肛外,用3-0可吸收缝线由里向外分段缝扎,两针间距约5mm,打结勿过紧也勿过松,以阻断痔动脉血流为度.近肛缘外痔予以切除,并缝扎止血.

    作者:肖国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内痔缝扎外痔网眼样剥离术治疗急性嵌顿性混合痔的临床疗效

    为探讨内痔缝扎外痔网眼样剥离术治疗急性嵌顿性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将58例急性嵌顿性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采用内痔缝扎外痔网眼样剥离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痔外切内扎术治疗,对比两组总体疗效及术后创口疼痛、肛缘水肿、创口愈合时间、肛门狭窄等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治愈,治愈率均为100%;但观察组创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创口疼痛、肛缘水肿、肛门狭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内痔缝扎外痔网眼样剥离术治疗急性嵌顿性混合痔操作简单、安全可行、疗效满意,而且术后并发症轻,创面愈合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奎继中;罗鹏;王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术后24h开始经口进食对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为探讨术后24h开始经口进食对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2月于我科择期行直肠癌根治术的60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术后接受快速康复治疗(术后24h开始进食),对照组术后接受传统治疗(肠功能恢复后开始进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直肠癌患者术后24h开始经口进食安全、可行,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作者:王小英;杜斌斌;刘婷婷;陈玲娟;周嫣茹;李德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外剥内扎加直肠黏膜结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210例

    2008~2012年,我院采用外剥内扎加直肠黏膜结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210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10例患者中,男100例,女110例;年龄17~83岁,平均48.0岁;病程6个月至34年,平均4.5年;伴有痔嵌顿水肿及血栓57例,排便后肿物脱出62例.

    作者:左云领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复方蜜油膏换药促进肛瘘术后创口愈合的临床研究

    为探讨应用复方蜜油膏换药促进肛瘘术后创口愈合的效果,将行手术治疗的254例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7例,观察组术后应用复方蜜油膏换药,对照组应用凡士林油纱换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创口愈合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创面渗液消失时间、创口肉芽组织开始生长时间、创口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复方蜜油膏换药可促进肛瘘术后创口愈合.

    作者:刘刚;胡卫华;朱晔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主腔切开加引流一期治疗多间隙肛周脓肿72例疗效分析

    为探讨主腔切开加引流一期治疗多间隙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回顾采用此方法治疗的72例多间隙肛周脓肿患者资料,具体手术方法:主腔切开、引流挂线,远端脓腔用橡皮筋挂浮线引流,肛提肌以上脓腔或相对较深脓腔用蘑菇头引流管引流.结果显示,本组72例患者中,一期根治71例,治愈率98.61%;复发1例(1.39%),经二次手术治愈.创面愈合时间为19~43d,平均27d.随访1年,均无复发,无肛门畸形、肛门移位及肛门失禁等后遗症.结果表明,主腔切开加引流一期治疗多间隙肛周脓肿治愈率高,创伤小,患者痛苦小,术后并发症少,能有效避免对括约肌、肛管直肠环以及肛周皮肤的损伤,从而保护肛门的正常形态与功能.

    作者:马永强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大肠息肉术前药物注射以减少出血及肠穿孔的研究进展

    大肠息肉是下消化道的一种常见疾病,临床主要见于有症状的直肠息肉.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便秘、血便、黏液便、大便习惯或性状改变等.大肠息肉为大肠癌的癌前病变,一旦发现,应予钳除或切除治疗.大肠息肉切除术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本文就大肠息肉术前注射药物以减少出血及肠穿孔的效果及优势综述如下.

    作者:谢小姣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白血病患者行痔PPH术后大出血1例

    患者男,55岁.患痔病10余年,2013年12月于当地医院行环状混合痔PPH,术后用凡士林纱布包裹肛管填塞肛门.术前第7天查出患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未予治疗.术后当天肛管内流出大量新鲜血液,约1000ml,术后7d内行黏膜出血点缝扎止血术4次,术毕皆用凡士林纱布包裹肛管填塞肛门,止血效果均不佳,患者每日出血量大约3000ml.遂转入我院治疗.查体:患者神志清,精神不佳,面色蜡黄,嘴唇焦干,皮肤弹性差,自诉肛门部疼痛难忍,憋胀急迫,排便感强烈,肛管堵塞,自肛管有新鲜血液流出.血常规:红细胞2.98×1012/L,血红蛋白58g/L,凝血功能检查无异常.遂急诊手术,先后手术2次,方法同前,无明显效果.行B超检查,示乙状结肠膨胀,直径6cm,降结肠、横结肠直径4cm,升结肠直径4cm,回盲部可见双向液体流.

    作者:石斌;许方方;严春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一期切开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125例临床体会

    2008~2012年,我们采用一期切开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125例,取得满意效果,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25例患者中,男86例,女39例;年龄17~61岁;发病至就诊时间3~10d.临床表现为肛周肿痛,发热恶寒,部分患者肛门坠胀.专科检查:肛旁包块红肿、质硬,压痛明显,中央波动感,诊断性穿刺抽出脓液.直肠肛门腔内彩超可见局部感染灶.其中肛周皮下脓肿89例,直肠黏膜下脓肿12例,蹄铁型脓肿15例,肛管直肠后间隙脓肿6例,坐骨直肠窝脓肿3例.

    作者:柳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长强穴切挂术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为探讨长强穴切挂术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PRS)的临床疗效,对120例PRS患者先行长强穴切挂术治疗,手术创面愈合后开始行生物反馈治疗,观察其疗效,并与先期行单纯手术治疗及单纯生物反馈治疗的患者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本组120例患者中,治愈71例,显效32例,有效1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9.2%(119/120).与单纯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4.9%)和单纯生物反馈治疗(总有效率为75.9%)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果表明,长强穴切挂术联合生物反馈治疗PRS疗效确切,疗效优于单纯手术治疗或单纯生物反馈治疗.

    作者:杨继闽;邱胜民;吕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