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剑
为探讨自动痔疮套扎术(R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回顾分析85例混合痔手术患者资料,其中采用R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52例(观察组),采用P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33例(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患者满意度、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观察组在术后首次排便时疼痛、肛门坠胀感、尿潴留、短暂性肛门失禁、住院费用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果表明,R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疗效可靠、经济安全、患者恢复快,术后无肛门狭窄、肛门失禁等并发症.
作者:罗志渊;龚建明;范建明;徐琴;顾俊;须海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为探讨乌莓消痈膏外敷治疗早期肛周脓肿的疗效,将100例早期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予乌莓消痈膏外敷,对照组予云南白药痔疮膏外敷,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治愈44例(88.0%),好转5例,无效1例;对照组治愈25例(50.0%),好转16例,无效9例.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白细胞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白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乌莓消痈膏外敷治疗早期肛周脓肿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
作者:左灵妮;刘康;马晓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为观察亚甲蓝联合曲安奈德局部注射加点状皮神经阻断治疗肛门瘙痒症的临床效果,本研究将182例肛门瘙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1例.治疗组采用亚甲蓝联合曲安奈德局部注射加点状皮神经阻断法治疗,具体方法为:先用1%亚甲蓝1.5ml、0.9%氯化钠注射液10ml、0.75%布比卡因5ml、2%利多卡因5ml、曲安奈德25mg的混合液于肛周皮损区做皮内皮下浸润注射,然后用高频电刀做点状皮神经阻断,各点间隔2~3mm.对照组常规采用亚甲蓝注射治疗.对比观察治疗后1个月的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痊愈85例,显效5例,有效1例,治愈率为93.4%(85/91),总有效率为100%(91/91).对照组痊愈63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14例,治愈率为69.2%(63/91),总有效率为84.6%(77/91).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随访6个月,治疗组复发2例(2.2%),对照组复发9例(9.9%).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果表明,亚甲蓝联合曲安奈德局部注射加点状皮神经阻断治疗肛门瘙痒症疗效肯定,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智斌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为探讨地佐辛联合帕瑞昔布钠在混合痔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选择择期行混合痔切除术者80例进行研究,患者ASA分级Ⅰ~Ⅱ级,均采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腰麻药物为0.5%罗哌卡因1.5ml.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即生理盐水组(NS组)、地佐辛组(D组)、帕瑞昔布钠组(P组)、地佐辛联合帕瑞昔布钠组(DP组),各20例,于手术结束前10min经静脉滴注相应药物.对比各组患者术后4h(T4)、8h(T8)、12h(T12)、24h(T24)时的疼痛情况(VAS评分)、术后补给镇痛药(双氯芬酸钠缓释片)量和不良反应.结果显示,T4时点各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8和T12时点,P组、NS组、D组VAS评分均高于D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4时点,DP组VAS评分与P组和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S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组术后补给镇痛药量略少于D组和P组,明显少于NS组,P<0.05.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DP组和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地佐辛和帕瑞昔布钠联合对混合痔患者进行术后镇痛效果优于两药单独应用,且可以减少其他镇痛药用量,不良反应较少,是一种理想的镇痛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玄国城;姜万维;王庆辉;段海霞;于学美;许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患者男,73岁,因“肛周脓肿在当地医院保守治疗9d,肛周肿痛、发热症状无缓解,炎症侵袭筋膜,并沿筋膜顺腹股沟蔓延至右侧阴囊,阴囊肿胀”于2013年1 2月26日急诊入院.查体:体温38.9℃,血压145/90mmHg,脉搏96次/min,精神差,呼吸急促,意识模糊,腹部胀满,叩诊鼓音,肠鸣音3~4min一次,双侧下肢水肿,肛周肿胀、剧痛.专科检查(左侧卧位),(1)视诊:以肛门为圆心、半径约12cm的圆形肿胀区,炎症沿右侧腹股沟蔓延至右侧阴囊,红肿明显,肛周无斑疹及溃疡等.(2)指诊:环肛门一周肿胀区质硬,触痛(+),皮温较高,皮肤感觉缺失;右侧腹股沟触及捻发感,压痛(+),且皮下组织质硬,按压呈木质感;右侧阴囊质硬,触痛(+);肛温较高,肛管直肠环弹性差,肛内未触及肿块及硬结等,指套退出无血迹及脓血分泌物.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6.24×109/L,血钾2.7mmol/L,血球蛋白21.2g/L.
作者:陈域;石秦川 刊期: 2014年第08期
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我科采用保留齿状线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患者230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30例患者中,男120例,女110例;年龄25~65岁;病程2~25年.手术方法:患者取侧卧位,局部麻醉.检查痔核分布情况,根据痔核分布设计好分段.用止血钳夹住外痔皮肤向上拉起,用手术剪剪一梭形切口,潜行剥离梭形皮瓣下的曲张静脉丛及结缔组织;将梭形切口上的组织连同内痔组织钝性加锐性分离至齿状线上0.5cm处,断端用7号丝线对位缝合;用大弯钳夹住内痔核基底部,用10号线“8”字贯穿结扎,结扎线位于齿状线内,剪除痔体残端.同法处理其他痔核.缝扎相邻痔核时应上下错开,使其不在同一水平面上,相邻两个痔核之间皮桥保留不少于0.5cm.
作者:王金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大肠息肉是下消化道的一种常见疾病,临床主要见于有症状的直肠息肉.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便秘、血便、黏液便、大便习惯或性状改变等.大肠息肉为大肠癌的癌前病变,一旦发现,应予钳除或切除治疗.大肠息肉切除术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本文就大肠息肉术前注射药物以减少出血及肠穿孔的效果及优势综述如下.
作者:谢小姣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为探讨长强穴切挂术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PRS)的临床疗效,对120例PRS患者先行长强穴切挂术治疗,手术创面愈合后开始行生物反馈治疗,观察其疗效,并与先期行单纯手术治疗及单纯生物反馈治疗的患者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本组120例患者中,治愈71例,显效32例,有效1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9.2%(119/120).与单纯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4.9%)和单纯生物反馈治疗(总有效率为75.9%)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果表明,长强穴切挂术联合生物反馈治疗PRS疗效确切,疗效优于单纯手术治疗或单纯生物反馈治疗.
作者:杨继闽;邱胜民;吕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患者男,61岁,因“便后肛门肿物脱出伴间断性便血4年余,近期加重”入院.患者4年余来便后肛门脱出物不能完全回纳,尤以劳累时加重,间断性便血,色鲜红,染纸,大便日行1次,质软成形,排便时无明显痛感.查体:截石位3、7、11点见跨齿状线肿物脱出,齿状线下移明显.入院诊断:混合痔、高血压2级.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无明显异常.上腹部CT平扫及增强CT检查示肝内多发血管瘤、脂肪肝、胆囊壁稍厚.入院后完善检查,无明显手术禁忌,于局麻下行PPH.术中及术后换药发现手术创面较易出血,追问病史,患者年幼时有反复自发性鼻出血病史,搔抓四肢及躯干皮肤后易出现皮下出血.
作者:黄晓东;汤朝阳;毛龙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2013年1~12月,我们采用肛窦切开并肛腺切除术治疗肛窦炎45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5例患者均参照《中医外科学》中关于肛窦炎的诊断标准确诊.其中男8例,女37例;年龄32~65岁,平均48.0岁;病程2周至3年,平均2.4个月.
作者:刘婧;梁靖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为探讨臭氧水冲洗及中药液熏蒸在肛门疾病术后的应用效果,本研究将108例行手术治疗的肛门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术后应用LC-C多功能熏蒸治疗机对患处进行臭氧水冲洗和中药液熏蒸,对照组术后应用高锰酸钾溶液熏洗患处,每天1次,3d为一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剧烈疼痛评分、肛缘水肿评分、肛门疼痛消失时间、肛缘水肿消失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肛门疾病术后应用LC-C多功能熏蒸治疗机对患处进行臭氧水冲洗和中药液熏蒸可减轻肛门疼痛、肛缘水肿,促进创面愈合,从而提高手术疗效.
作者:李强;王倩;鞠应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为探讨应用复方蜜油膏换药促进肛瘘术后创口愈合的效果,将行手术治疗的254例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7例,观察组术后应用复方蜜油膏换药,对照组应用凡士林油纱换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创口愈合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创面渗液消失时间、创口肉芽组织开始生长时间、创口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复方蜜油膏换药可促进肛瘘术后创口愈合.
作者:刘刚;胡卫华;朱晔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为探讨主腔切开加引流一期治疗多间隙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回顾采用此方法治疗的72例多间隙肛周脓肿患者资料,具体手术方法:主腔切开、引流挂线,远端脓腔用橡皮筋挂浮线引流,肛提肌以上脓腔或相对较深脓腔用蘑菇头引流管引流.结果显示,本组72例患者中,一期根治71例,治愈率98.61%;复发1例(1.39%),经二次手术治愈.创面愈合时间为19~43d,平均27d.随访1年,均无复发,无肛门畸形、肛门移位及肛门失禁等后遗症.结果表明,主腔切开加引流一期治疗多间隙肛周脓肿治愈率高,创伤小,患者痛苦小,术后并发症少,能有效避免对括约肌、肛管直肠环以及肛周皮肤的损伤,从而保护肛门的正常形态与功能.
作者:马永强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肛周湿疹是一种常见的非传染性皮肤病,发病原因较多,临床治疗比较困难.我院采用冰黄肤乐软膏外涂加亚甲蓝局部注射治疗肛周湿疹40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0例患者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19~59岁,平均34.8岁;病程30d至5年,平均3.6年.
作者:高彩霞;林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紊乱导致代谢紊乱、抵抗力下降等,易并发感染,如泌尿系感染、皮肤化脓性感染、肺结核、真菌性阴道炎.在糖尿病并发的皮肤化脓性感染中,肛周脓肿较为常见.2009年12月至2012年2月,我院收治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患者21例,均急诊切开排脓,并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刘庆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直肠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外科手术是根治直肠癌的惟一手段.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腹腔镜手术应运而生.1992年,K(o)ckerling等[1]首次成功地在腹腔镜下行Miles手术,揭开了直肠癌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序幕.2009年,我国卫生部医疗服务标准专业委员会制定的《结直肠癌诊断和治疗标准》中,将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纳入了治疗标准方案.
作者:庞雪;王玉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为探讨自动痔疮套扎术(RPH)联合外剥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将6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RPH联合外剥术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治愈率、术后24h肛门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创面愈合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RPH联合外剥术治疗混合痔治愈率高,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创面愈合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军超;周金凤;包向东;梁传文;朱培忠 刊期: 2014年第08期
2013年我科对30例肛周脓肿患者术后应用智能肛门熏洗治疗仪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0例患者中,男23例,女7例;年龄15~68岁;病程12~28d.治疗方法:术后应用广州市今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智能肛门熏洗治疗仪对肛门局部进行熏洗治疗.中药液组方为五倍子20g,蒲公英12g,苦参20g,苍术20g,防风15g,芒硝30g(后下),侧柏叶20g,黄柏20g,赤芍20g,重楼20g,土茯苓30g,地榆20g,甘草10g.上药水煎、过滤取液冷却至40℃备用.
作者:张佳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笔者采用切开治疗早期肛周脓肿30例,取得满意效果,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0例早期肛周脓肿(指肛周硬性肿块,发病3d内疼痛明显,保守治疗无效者)患者中,男24例,女6例;年龄20~40岁25例,41~50岁5例;坐骨直肠窝脓肿23例,肛管后间隙脓肿4例,肛周皮下脓肿3例.治疗方法:术前清洁灌肠.麻醉起效后,切开肿块,切口上下缘需超出肿块0.5~1.0cm,修剪创缘,使创面呈碟形,以利引流.术后即刻给予舒尔芬(氯芬待因8mg)口服;抗感染治疗3d.术后24h进流质饮食,排便后用中药液坐浴、局部微波照射治疗.
作者:董岩平;张洪飞;张庆儒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为探讨术后24h开始经口进食对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2月于我科择期行直肠癌根治术的60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术后接受快速康复治疗(术后24h开始进食),对照组术后接受传统治疗(肠功能恢复后开始进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直肠癌患者术后24h开始经口进食安全、可行,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作者:王小英;杜斌斌;刘婷婷;陈玲娟;周嫣茹;李德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