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方蜜油膏换药促进肛瘘术后创口愈合的临床研究

刘刚;胡卫华;朱晔华

关键词:肛瘘, 复方蜜油膏, 换药, 创口愈合, 疗效
摘要:为探讨应用复方蜜油膏换药促进肛瘘术后创口愈合的效果,将行手术治疗的254例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7例,观察组术后应用复方蜜油膏换药,对照组应用凡士林油纱换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创口愈合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创面渗液消失时间、创口肉芽组织开始生长时间、创口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复方蜜油膏换药可促进肛瘘术后创口愈合.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复方蜜油膏换药促进肛瘘术后创口愈合的临床研究

    为探讨应用复方蜜油膏换药促进肛瘘术后创口愈合的效果,将行手术治疗的254例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7例,观察组术后应用复方蜜油膏换药,对照组应用凡士林油纱换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创口愈合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创面渗液消失时间、创口肉芽组织开始生长时间、创口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复方蜜油膏换药可促进肛瘘术后创口愈合.

    作者:刘刚;胡卫华;朱晔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经皮穿刺肠系膜下动脉造影加TAI和TAE治疗混合痔术后继发性顽固性大出血1例

    患者男,26岁,因“混合痔术后10d继发性反复出血”于2013年5月21日入院.10d前于外院诊断为“混合痔”,行“混合痔外切内扎术”,术后发生继发性大出血4次,每次间隔2~3d,出血量均超过200ml;每次出血都进行了结扎止血,并予输血支持和应用止血药物,但是效果欠佳,故急诊转入我院.入院时面色咣白,体倦乏力,肛痛不显,大便带血、量少.肛门检查:截石位1、3、5、7、9、11点肛旁约1cm各见一淡红色创面,肉芽组织轻度水肿;肛内指诊感直肠黏膜充血、粗糙,弹性欠佳,质脆,截石位7点及11点有结扎线,肛门收缩力正常,指套退出后有少量鲜血附着.

    作者:许向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局麻下胶圈套扎加外痔切除治疗混合痔120例疗效观察

    近年来,我科于局麻下行胶圈套扎加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120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20例患者中,男75例,女45例;年龄22~70岁;病程1~30年;合并肛裂40例,低位肛瘘25例.治疗方法:患者取左侧卧位,局部麻醉.充分扩肛至可容纳3~4指,将喇叭口肛门镜置入肛内,拔出内筒,暴露痔核,将套扎器对准痔核,扣动扳机进行胶圈套扎.对于多个痔核者,由小至大分次套扎痔核.套扎完毕,可见痔核呈暗紫色葡萄样.肛门镜下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肛内指诊有无胶圈脱落.然后,用手术剪将肛门口外痔部分剪除.术毕用明胶海绵压迫止血.术后第2天排便后,用中药液熏洗坐浴肛门局部.

    作者:郭金亮;古丽巴哈依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痔术后大出血186例临床分析

    1998年10月至2014年4月,我院共行手术治疗痔患者11000例,术后发生大出血186例,全部经肛镜下缝扎止血和放置自制止血烟卷引流管,成功止血.现回顾186例痔术后大出血患者资料,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86例患者中,男107例,女79例;年龄29~86岁;外剥内扎术后161例,PPH术后24例,TST术后1例;原发性大出血12例,继发性大出血174例(术后第2~4天49例,第5~7天94例,第8~14天27例,第15~19天4例);出血量为200~1500ml.

    作者:许天殊;杨定刚;端木铁;何凡尔;杨学锋;李霞;于进;李玉;龙炜海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自拟中药配方颗粒联合替硝唑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肛窦炎56例

    2009~2011年,我科采用自拟中药配方颗粒和替硝唑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肛窦炎患者56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6例慢性肛窦炎患者中,男41例,女15例;年龄19~68岁,平均38.6岁;病程2个月至6年,平均2.6年.治疗方法:采用自拟中药配方颗粒(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和替硝唑注射液保留灌肠.中药配方颗粒有苦参12g,黄柏12g,黄连10g,黄芩20g,大黄12g,蒲公英20g,白芷12g,败酱草30g,薏苡仁30g.上药用0.4%替硝唑氯化钠注射液80ml溶化成稀糊状,加热至40℃左右,于每晚睡前排净大便后保留灌肠.灌肠时,患者取侧卧位,先用温生理盐水清洁灌肠,然后垫高臀部,用50ml一次性注射器接一次性导尿管插入肛门约10cm,分次缓慢推入灌肠液.每天灌肠1次,10d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两疗程间隔3d.

    作者:张西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石蜡油口服联合开塞露纳肛对痔PPH患者进行术前肠道准备的效果探讨

    为探讨石蜡油口服联合开塞露纳肛对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的痔患者进行术前肠道准备的效果,将拟行PPH治疗的10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术前肠道准备,观察组予石蜡油口服加开塞露纳肛,对照组予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口服,对比两组患者肠道清洁度、不良反应及术后首次排便时间.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肠道清洁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疲劳感、肛门坠胀感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且术后首次排便时间较对照组早,P<0.05.结果表明,石蜡油口服联合开塞露纳肛对混合痔患者进行术前肠道准备方法简便,经济实惠,效果肯定,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强;丁敏;陆金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低位直肠癌柱状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针刺干预治疗的临床研究

    为探讨低位直肠癌柱状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针刺干预治疗的临床价值,将72例行柱状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的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术后均常规补液,预防感染及对症治疗,并早期给予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术后给予针刺干预治疗,对照组术后不给予针刺干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出现时间、肛门通气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营养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两组均无围术期死亡病例,治疗组在术后肠鸣音出现时间、肛门通气时间及腹胀、创口感染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患者术后第7天前白蛋白(PA)浓度、淋巴细胞总数(TLC)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低位直肠癌柱状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进行针刺干预治疗能促进患者肠蠕动功能的恢复,有利于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从而更好地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其免疫功能,而且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孔维民;王吉侯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一期切开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125例临床体会

    2008~2012年,我们采用一期切开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125例,取得满意效果,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25例患者中,男86例,女39例;年龄17~61岁;发病至就诊时间3~10d.临床表现为肛周肿痛,发热恶寒,部分患者肛门坠胀.专科检查:肛旁包块红肿、质硬,压痛明显,中央波动感,诊断性穿刺抽出脓液.直肠肛门腔内彩超可见局部感染灶.其中肛周皮下脓肿89例,直肠黏膜下脓肿12例,蹄铁型脓肿15例,肛管直肠后间隙脓肿6例,坐骨直肠窝脓肿3例.

    作者:柳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地佐辛联合帕瑞昔布钠在混合痔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为探讨地佐辛联合帕瑞昔布钠在混合痔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选择择期行混合痔切除术者80例进行研究,患者ASA分级Ⅰ~Ⅱ级,均采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腰麻药物为0.5%罗哌卡因1.5ml.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即生理盐水组(NS组)、地佐辛组(D组)、帕瑞昔布钠组(P组)、地佐辛联合帕瑞昔布钠组(DP组),各20例,于手术结束前10min经静脉滴注相应药物.对比各组患者术后4h(T4)、8h(T8)、12h(T12)、24h(T24)时的疼痛情况(VAS评分)、术后补给镇痛药(双氯芬酸钠缓释片)量和不良反应.结果显示,T4时点各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8和T12时点,P组、NS组、D组VAS评分均高于D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4时点,DP组VAS评分与P组和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S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组术后补给镇痛药量略少于D组和P组,明显少于NS组,P<0.05.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DP组和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地佐辛和帕瑞昔布钠联合对混合痔患者进行术后镇痛效果优于两药单独应用,且可以减少其他镇痛药用量,不良反应较少,是一种理想的镇痛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玄国城;姜万维;王庆辉;段海霞;于学美;许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外剥内扎加直肠黏膜结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210例

    2008~2012年,我院采用外剥内扎加直肠黏膜结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210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10例患者中,男100例,女110例;年龄17~83岁,平均48.0岁;病程6个月至34年,平均4.5年;伴有痔嵌顿水肿及血栓57例,排便后肿物脱出62例.

    作者:左云领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防治混合痔术后水肿的临床效果

    为探讨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防治混合痔术后水肿的效果,将行手术治疗的72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术后应用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换药,对照组术后应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换药.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肛缘水肿程度、水肿消退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24h肛缘水肿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第3天和第7天肛缘水肿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且观察组肛缘水肿消退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果表明,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换药能够有效减轻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程度,促进肛缘水肿消退及创面愈合.

    作者:左保廷;张军霞;杨帆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急性坏死性筋膜炎3例

    [例1]患者男,41岁,主因“肛周肿痛4d、排尿困难1d”入院.有2型糖尿病史8个月,口服迪沙片,空腹血糖8.0~9.0mmol/L;有高血压病史8年,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及替米沙坦片,血压控制在140/90mmHg左右.查体:患者精神萎靡,寒战,浑身无力,疼痛难忍,坐卧不安.体温38.9℃,血压120/70 mmHg,脉搏92次/min.肛门右侧弥漫性红肿,范围约20.0cm×15.0cm,呈椭圆形,长轴与肛缘平行,病变中央见一破溃口,范围约5.0cm×5.0cm,破溃口被灰黑色棉絮状组织堵塞,少量稀薄脓液流出,恶臭,溃口边缘皮肤发黑.血常规:白细胞20.06×109/L,血红蛋白148g/L,血糖10.08mmol/L,钾离子3.60mmol/L,钠离子128mmol/L,氯离子91.7mmol/L,总蛋白70.9g/L,白蛋白41.2g/L.

    作者:熊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白血病化疗后合并肛周脓肿1例

    患者男,71岁,因“确诊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10个月余,肛门肿痛1周”入院.2012年12月,患者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确诊为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型);然后先后多次在该院住院化疗,病情缓解.2013年9月,行D-CAG化疗后,复查血常规:白细胞1.7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38.6%,血小板70×109/L,血红蛋白121g/L;出院后第20天,患者出现肛门肿痛不适,未行治疗,1周后症状加重,遂来我院就诊.门诊以“肛周脓肿、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型)”收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6.3℃,脉搏8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2/83mmHg.

    作者:雒福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白血病患者行痔PPH术后大出血1例

    患者男,55岁.患痔病10余年,2013年12月于当地医院行环状混合痔PPH,术后用凡士林纱布包裹肛管填塞肛门.术前第7天查出患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未予治疗.术后当天肛管内流出大量新鲜血液,约1000ml,术后7d内行黏膜出血点缝扎止血术4次,术毕皆用凡士林纱布包裹肛管填塞肛门,止血效果均不佳,患者每日出血量大约3000ml.遂转入我院治疗.查体:患者神志清,精神不佳,面色蜡黄,嘴唇焦干,皮肤弹性差,自诉肛门部疼痛难忍,憋胀急迫,排便感强烈,肛管堵塞,自肛管有新鲜血液流出.血常规:红细胞2.98×1012/L,血红蛋白58g/L,凝血功能检查无异常.遂急诊手术,先后手术2次,方法同前,无明显效果.行B超检查,示乙状结肠膨胀,直径6cm,降结肠、横结肠直径4cm,升结肠直径4cm,回盲部可见双向液体流.

    作者:石斌;许方方;严春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内痔缝扎外痔网眼样剥离术治疗急性嵌顿性混合痔的临床疗效

    为探讨内痔缝扎外痔网眼样剥离术治疗急性嵌顿性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将58例急性嵌顿性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采用内痔缝扎外痔网眼样剥离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痔外切内扎术治疗,对比两组总体疗效及术后创口疼痛、肛缘水肿、创口愈合时间、肛门狭窄等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治愈,治愈率均为100%;但观察组创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创口疼痛、肛缘水肿、肛门狭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内痔缝扎外痔网眼样剥离术治疗急性嵌顿性混合痔操作简单、安全可行、疗效满意,而且术后并发症轻,创面愈合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奎继中;罗鹏;王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及痔核悬吊术治疗混合痔50例

    我院采用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及痔核悬吊术治疗50例以内痔出血为主的混合痔患者,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0例患者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25~72岁,平均48.5岁;病程2个月至30年;混合痔之内痔Ⅱ期15例,Ⅲ期32例,Ⅳ期3例;合并肛裂1例,肛乳头肥大8例.患者均以排便时滴血或喷鲜血为主诉,且多伴有不同程度便后痔核脱出.

    作者:邵继华;董晓妮;唐迎春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长强穴切挂术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为探讨长强穴切挂术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PRS)的临床疗效,对120例PRS患者先行长强穴切挂术治疗,手术创面愈合后开始行生物反馈治疗,观察其疗效,并与先期行单纯手术治疗及单纯生物反馈治疗的患者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本组120例患者中,治愈71例,显效32例,有效1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9.2%(119/120).与单纯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4.9%)和单纯生物反馈治疗(总有效率为75.9%)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果表明,长强穴切挂术联合生物反馈治疗PRS疗效确切,疗效优于单纯手术治疗或单纯生物反馈治疗.

    作者:杨继闽;邱胜民;吕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R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探讨

    为探讨自动痔疮套扎术(R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回顾分析85例混合痔手术患者资料,其中采用R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52例(观察组),采用P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33例(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患者满意度、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观察组在术后首次排便时疼痛、肛门坠胀感、尿潴留、短暂性肛门失禁、住院费用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果表明,R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疗效可靠、经济安全、患者恢复快,术后无肛门狭窄、肛门失禁等并发症.

    作者:罗志渊;龚建明;范建明;徐琴;顾俊;须海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直肠球囊双腔导管在肛瘘MRI检查中的应用

    为探讨直肠球囊双腔导管(BRDCC)在肛瘘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总结操作过程中的护理配合要点,选择2013年2~8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肛肠科拟行手术治疗的61例肛瘘患者进行研究,术前应用BRDCC对患者进行MRI检查,对比患者使用BRDCC前、后MRI检查结果以及手术结果.结果显示,使用BRDCC后MRI检查对主瘘管及其分支、内口、脓腔的检出情况与手术结果完全一致,明显优于使用BRDCC前.检查过程中患者无明显不适和不良反应.结果表明,应用BRDCC对肛瘘患者进行MRI检查可清晰地显示主瘘管及其分支、内口、脓腔,为外科医师提供准确的影像学资料.良好的护理配合有助于BRDCC在肛瘘MRI检查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作者:张怡;龚志刚;李晨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亚甲蓝联合曲安奈德局部注射加点状皮神经阻断治疗肛门瘙痒症的临床疗效

    为观察亚甲蓝联合曲安奈德局部注射加点状皮神经阻断治疗肛门瘙痒症的临床效果,本研究将182例肛门瘙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1例.治疗组采用亚甲蓝联合曲安奈德局部注射加点状皮神经阻断法治疗,具体方法为:先用1%亚甲蓝1.5ml、0.9%氯化钠注射液10ml、0.75%布比卡因5ml、2%利多卡因5ml、曲安奈德25mg的混合液于肛周皮损区做皮内皮下浸润注射,然后用高频电刀做点状皮神经阻断,各点间隔2~3mm.对照组常规采用亚甲蓝注射治疗.对比观察治疗后1个月的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痊愈85例,显效5例,有效1例,治愈率为93.4%(85/91),总有效率为100%(91/91).对照组痊愈63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14例,治愈率为69.2%(63/91),总有效率为84.6%(77/91).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随访6个月,治疗组复发2例(2.2%),对照组复发9例(9.9%).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果表明,亚甲蓝联合曲安奈德局部注射加点状皮神经阻断治疗肛门瘙痒症疗效肯定,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智斌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