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域;石秦川
为探讨乌莓消痈膏外敷治疗早期肛周脓肿的疗效,将100例早期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予乌莓消痈膏外敷,对照组予云南白药痔疮膏外敷,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治愈44例(88.0%),好转5例,无效1例;对照组治愈25例(50.0%),好转16例,无效9例.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白细胞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白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乌莓消痈膏外敷治疗早期肛周脓肿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
作者:左灵妮;刘康;马晓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为探讨臭氧水冲洗及中药液熏蒸在肛门疾病术后的应用效果,本研究将108例行手术治疗的肛门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术后应用LC-C多功能熏蒸治疗机对患处进行臭氧水冲洗和中药液熏蒸,对照组术后应用高锰酸钾溶液熏洗患处,每天1次,3d为一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剧烈疼痛评分、肛缘水肿评分、肛门疼痛消失时间、肛缘水肿消失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肛门疾病术后应用LC-C多功能熏蒸治疗机对患处进行臭氧水冲洗和中药液熏蒸可减轻肛门疼痛、肛缘水肿,促进创面愈合,从而提高手术疗效.
作者:李强;王倩;鞠应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2013年1~12月,我们采用肛窦切开并肛腺切除术治疗肛窦炎45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5例患者均参照《中医外科学》中关于肛窦炎的诊断标准确诊.其中男8例,女37例;年龄32~65岁,平均48.0岁;病程2周至3年,平均2.4个月.
作者:刘婧;梁靖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为探讨术后24h开始经口进食对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2月于我科择期行直肠癌根治术的60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术后接受快速康复治疗(术后24h开始进食),对照组术后接受传统治疗(肠功能恢复后开始进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直肠癌患者术后24h开始经口进食安全、可行,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作者:王小英;杜斌斌;刘婷婷;陈玲娟;周嫣茹;李德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患者男,55岁.患痔病10余年,2013年12月于当地医院行环状混合痔PPH,术后用凡士林纱布包裹肛管填塞肛门.术前第7天查出患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未予治疗.术后当天肛管内流出大量新鲜血液,约1000ml,术后7d内行黏膜出血点缝扎止血术4次,术毕皆用凡士林纱布包裹肛管填塞肛门,止血效果均不佳,患者每日出血量大约3000ml.遂转入我院治疗.查体:患者神志清,精神不佳,面色蜡黄,嘴唇焦干,皮肤弹性差,自诉肛门部疼痛难忍,憋胀急迫,排便感强烈,肛管堵塞,自肛管有新鲜血液流出.血常规:红细胞2.98×1012/L,血红蛋白58g/L,凝血功能检查无异常.遂急诊手术,先后手术2次,方法同前,无明显效果.行B超检查,示乙状结肠膨胀,直径6cm,降结肠、横结肠直径4cm,升结肠直径4cm,回盲部可见双向液体流.
作者:石斌;许方方;严春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2008~2012年,我们采用一期切开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125例,取得满意效果,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25例患者中,男86例,女39例;年龄17~61岁;发病至就诊时间3~10d.临床表现为肛周肿痛,发热恶寒,部分患者肛门坠胀.专科检查:肛旁包块红肿、质硬,压痛明显,中央波动感,诊断性穿刺抽出脓液.直肠肛门腔内彩超可见局部感染灶.其中肛周皮下脓肿89例,直肠黏膜下脓肿12例,蹄铁型脓肿15例,肛管直肠后间隙脓肿6例,坐骨直肠窝脓肿3例.
作者:柳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为探讨直肠球囊双腔导管(BRDCC)在肛瘘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总结操作过程中的护理配合要点,选择2013年2~8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肛肠科拟行手术治疗的61例肛瘘患者进行研究,术前应用BRDCC对患者进行MRI检查,对比患者使用BRDCC前、后MRI检查结果以及手术结果.结果显示,使用BRDCC后MRI检查对主瘘管及其分支、内口、脓腔的检出情况与手术结果完全一致,明显优于使用BRDCC前.检查过程中患者无明显不适和不良反应.结果表明,应用BRDCC对肛瘘患者进行MRI检查可清晰地显示主瘘管及其分支、内口、脓腔,为外科医师提供准确的影像学资料.良好的护理配合有助于BRDCC在肛瘘MRI检查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作者:张怡;龚志刚;李晨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我院采用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及痔核悬吊术治疗50例以内痔出血为主的混合痔患者,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0例患者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25~72岁,平均48.5岁;病程2个月至30年;混合痔之内痔Ⅱ期15例,Ⅲ期32例,Ⅳ期3例;合并肛裂1例,肛乳头肥大8例.患者均以排便时滴血或喷鲜血为主诉,且多伴有不同程度便后痔核脱出.
作者:邵继华;董晓妮;唐迎春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笔者采用切开治疗早期肛周脓肿30例,取得满意效果,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0例早期肛周脓肿(指肛周硬性肿块,发病3d内疼痛明显,保守治疗无效者)患者中,男24例,女6例;年龄20~40岁25例,41~50岁5例;坐骨直肠窝脓肿23例,肛管后间隙脓肿4例,肛周皮下脓肿3例.治疗方法:术前清洁灌肠.麻醉起效后,切开肿块,切口上下缘需超出肿块0.5~1.0cm,修剪创缘,使创面呈碟形,以利引流.术后即刻给予舒尔芬(氯芬待因8mg)口服;抗感染治疗3d.术后24h进流质饮食,排便后用中药液坐浴、局部微波照射治疗.
作者:董岩平;张洪飞;张庆儒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肛周湿疹是一种常见的非传染性皮肤病,发病原因较多,临床治疗比较困难.我院采用冰黄肤乐软膏外涂加亚甲蓝局部注射治疗肛周湿疹40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0例患者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19~59岁,平均34.8岁;病程30d至5年,平均3.6年.
作者:高彩霞;林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直肠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外科手术是根治直肠癌的惟一手段.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腹腔镜手术应运而生.1992年,K(o)ckerling等[1]首次成功地在腹腔镜下行Miles手术,揭开了直肠癌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序幕.2009年,我国卫生部医疗服务标准专业委员会制定的《结直肠癌诊断和治疗标准》中,将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纳入了治疗标准方案.
作者:庞雪;王玉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自2011年以来,我院采用铜离子电化学疗法治疗混合痔,效果非常显著.本研究对比铜离子电化学疗法与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混合痔患者90例.患者均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中相关标准确诊.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男29例,女16例;年龄21~73岁,平均(51.3±18.4)岁;病程1~15年,平均(4.9±2.1)年;混合痔形态:不规则型21例,巨大型3例,半环型7例,环型14例.对照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20~70岁,平均(48.2±20.8)岁;病程1~14年,平均(5.1±2.6)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作者:李哲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为探讨主腔切开加引流一期治疗多间隙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回顾采用此方法治疗的72例多间隙肛周脓肿患者资料,具体手术方法:主腔切开、引流挂线,远端脓腔用橡皮筋挂浮线引流,肛提肌以上脓腔或相对较深脓腔用蘑菇头引流管引流.结果显示,本组72例患者中,一期根治71例,治愈率98.61%;复发1例(1.39%),经二次手术治愈.创面愈合时间为19~43d,平均27d.随访1年,均无复发,无肛门畸形、肛门移位及肛门失禁等后遗症.结果表明,主腔切开加引流一期治疗多间隙肛周脓肿治愈率高,创伤小,患者痛苦小,术后并发症少,能有效避免对括约肌、肛管直肠环以及肛周皮肤的损伤,从而保护肛门的正常形态与功能.
作者:马永强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世界恶性肿瘤范围内其发病率居第3位,死亡率居第4位[1].在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处于较低水平,但近年来却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目前已位居我国恶性肿瘤死因顺位第4至第5位[2].现就结直肠癌的癌变通路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吴洪;吴晶晶;占煜;唐学贵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为探讨会阴重建及肛门松解术治疗直肠前突引起的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疗效,回顾2008年6月至2010年8月行会阴重建及肛门松解术治疗的103例直肠前突患者资料,患者术前便秘症状严重,均符合罗马Ⅲ标准,多数依赖服用泻药排便.结果显示,经治疗,痊愈82例,好转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6.1%(99/103).结果表明,行会阴重建及肛门松解术治疗直肠前突引起的出口梗阻型便秘安全可行,效果肯定.
作者:爱勇;于俊兰;尹剑;张伟;海燕;李宏兵;王爱武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患者男,26岁,因“混合痔术后10d继发性反复出血”于2013年5月21日入院.10d前于外院诊断为“混合痔”,行“混合痔外切内扎术”,术后发生继发性大出血4次,每次间隔2~3d,出血量均超过200ml;每次出血都进行了结扎止血,并予输血支持和应用止血药物,但是效果欠佳,故急诊转入我院.入院时面色咣白,体倦乏力,肛痛不显,大便带血、量少.肛门检查:截石位1、3、5、7、9、11点肛旁约1cm各见一淡红色创面,肉芽组织轻度水肿;肛内指诊感直肠黏膜充血、粗糙,弹性欠佳,质脆,截石位7点及11点有结扎线,肛门收缩力正常,指套退出后有少量鲜血附着.
作者:许向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2009~2011年,我科采用自拟中药配方颗粒和替硝唑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肛窦炎患者56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6例慢性肛窦炎患者中,男41例,女15例;年龄19~68岁,平均38.6岁;病程2个月至6年,平均2.6年.治疗方法:采用自拟中药配方颗粒(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和替硝唑注射液保留灌肠.中药配方颗粒有苦参12g,黄柏12g,黄连10g,黄芩20g,大黄12g,蒲公英20g,白芷12g,败酱草30g,薏苡仁30g.上药用0.4%替硝唑氯化钠注射液80ml溶化成稀糊状,加热至40℃左右,于每晚睡前排净大便后保留灌肠.灌肠时,患者取侧卧位,先用温生理盐水清洁灌肠,然后垫高臀部,用50ml一次性注射器接一次性导尿管插入肛门约10cm,分次缓慢推入灌肠液.每天灌肠1次,10d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两疗程间隔3d.
作者:张西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我科采用保留齿状线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患者230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30例患者中,男120例,女110例;年龄25~65岁;病程2~25年.手术方法:患者取侧卧位,局部麻醉.检查痔核分布情况,根据痔核分布设计好分段.用止血钳夹住外痔皮肤向上拉起,用手术剪剪一梭形切口,潜行剥离梭形皮瓣下的曲张静脉丛及结缔组织;将梭形切口上的组织连同内痔组织钝性加锐性分离至齿状线上0.5cm处,断端用7号丝线对位缝合;用大弯钳夹住内痔核基底部,用10号线“8”字贯穿结扎,结扎线位于齿状线内,剪除痔体残端.同法处理其他痔核.缝扎相邻痔核时应上下错开,使其不在同一水平面上,相邻两个痔核之间皮桥保留不少于0.5cm.
作者:王金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2012年,我院引进了智能药液熏洗治疗仪,并将其用于混合痔患者以减轻其术后并发症,促进其康复,效果显著,明显优于传统熏洗法治疗者,现对比分析如下.临床资料:将行外剥内扎术治疗的372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6例.观察组男92例,女94例;年龄18~70岁,平均45.0岁;病程2~20年.对照组男88例,女98例;年龄20~70岁,平均43.9岁;病程1~20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作者:王敬元;刘刚 刊期: 2014年第08期
1998年10月至2014年4月,我院共行手术治疗痔患者11000例,术后发生大出血186例,全部经肛镜下缝扎止血和放置自制止血烟卷引流管,成功止血.现回顾186例痔术后大出血患者资料,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86例患者中,男107例,女79例;年龄29~86岁;外剥内扎术后161例,PPH术后24例,TST术后1例;原发性大出血12例,继发性大出血174例(术后第2~4天49例,第5~7天94例,第8~14天27例,第15~19天4例);出血量为200~1500ml.
作者:许天殊;杨定刚;端木铁;何凡尔;杨学锋;李霞;于进;李玉;龙炜海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