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福杰;程卫东;刘艳茹
为比较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TST)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痔病的临床效果,将240例痔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实验组采用TST治疗,对照组采用PPH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痔脱垂、出血总疗效,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显示,两组在痔脱垂、出血总疗效方面疗效相当,但在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肛门疼痛、肛门水肿等方面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TST治疗Ⅲ、Ⅳ期痔病的疗效与PPH相当,但TST术后并发症少,创伤小,手术安全、有效、微创,是符合肛门直肠生理特点的治疗痔病的新技术.
作者:杜静虎;程卫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为探讨耻骨直肠肌部分松解术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所致便秘的临床疗效,对62例经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确诊为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所致便秘患者采用耻骨直肠肌部分松解术治疗,观察治疗后临床疗效及随访3个月疗效.结果显示,62例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7%,随访3个月疗效为95.2%.结果表明,耻骨直肠肌部分松解术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所致便秘安全有效.
作者:谷超;丁克;樊庆文;刘丛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为探讨套扎器痔上黏膜套扎加外痔切剥术治疗混合痔的近、远期疗效,将27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C组),每组各90例,分别采用套扎器痔上黏膜套扎加外痔切剥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加外痔切剥术和外剥内扎术治疗,比较3种方法治疗混合痔的近、远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显示,A组在治愈率、手术时间、创口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方面均优于对照C组(P<0.05或P<0.01);在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也优于对照B组(P<0.01或P<0.05).结果表明,套扎器痔上黏膜套扎加外痔切剥术治疗混合痔近、远期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聂胜林;侯来成;卢桂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为观察连续缝合悬吊法与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脱垂性混合痔的疗效,探求一种治疗脱垂性混合痔的有效方法,将50例脱垂性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5例采用外痔切除内痔部分切除连续缝合后将痔核两端结扎悬吊治疗,对照组25例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两组创口愈合时间、术后疼痛、出血、水肿等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全部治愈,但试验组患者在术后疼痛、水肿、创口愈合时间等方面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连续缝合悬吊法治疗脱垂性混合痔具有疗效可靠、操作简单、安全、恢复快等优点,术后无肛门狭窄、肛门失禁及黏膜外翻等并发症和后遗症.
作者:徐琴;龚建明;罗志渊;马静怡;杜燕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为观察LC-ⅢB电脑多功能治疗仪配合芍倍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混合痔的疗效,对100例混合痔患者采用此方法治疗.结果显示,治愈98例(98%),显效2例(2%),有效率100%;疗程16~28d,平均20d.术后随访6个月,成功随访80例,除1例偶有肛门潮湿外,其余无复发,无肛门狭窄等并发症和后遗症.结果表明,LC-ⅢB电脑多功能治疗仪配合芍倍注射液注射治疗混合痔,疗效满意.
作者:刘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自2010年2月至今,我院将七叶皂苷钠用于促进环状混合痔术后创口愈合、减轻水肿,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将12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25~61岁,平均41.5岁;病程1~30年.对照组中,男29例,女31例;年龄26~60岁,平均42.5岁;病程1~29年.
作者:张秀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2006~2013年,我们采用养阴益气法,自拟便秘通口服治疗习惯性便秘10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将便秘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治疗组中,男45例,女55例;年龄18~45岁;病程3个月至10年.对照组中,男47例,女53例;年龄20~60岁;病程6个月至8年.所有病例行结肠镜检查,排除结直肠器质性病变(如肿瘤、结肠息肉、克隆病、肠结核等)引起的便秘.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张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为分析PPH加外痔剥切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及安全性,将6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PPH加外痔剥切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比较两种手术方法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术后肛周疼痛的发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肛缘水肿、肛门狭窄及术后出血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采用PPH加外痔剥切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可靠、安全性好.
作者:臧旭丽;黄伟;郭郡浩 刊期: 2014年第05期
2009~2012年,我们采用术前痔核复位丁字带固定2~3d后再行手术治疗嵌顿性环状混合痔患者9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嵌顿性环状混合痔98例中,男63例,女35例;年龄18~75岁,平均43岁;发作时间2~10d,平均为5d.治疗方法:肛周局部浸润麻醉,待疼痛消失、肛管松弛后消毒肛管,外涂九华膏,用手将痔核还纳肛内,肛内注入四黄软膏10g,纱布压迫,绷带行丁字固定于腰间,嘱患者尽量卧床休息,1~2h更换在腹股沟处的绷带,以防压迫腹股动脉,教会患者调整绷带的松紧(行走时比卧位时紧一些),保留固定2~3d,待痔水肿减轻后在局麻下行混合痔外切内扎术治疗.
作者:尹春方;蒋庆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PPH是基于对肛垫学说的全新认识而提出来的一种治疗技术.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PPH具有符合肛门部解剖生理、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患者恢复快等特点,但是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加,PPH的并发症报道也有所增加.现就2000年以来采用PPH治疗出现的并发症作一回顾性分析.1 术中并发症1.1 吻合口出血 吻合口出血为术中常见的并发症,多为搏动性出血.当击发后拔出吻合器,吻合口通常有喷射性出血现象,文献报道发生率为36%~60%[1,2].赵强等[3]报道35例PPH患者中,吻合口出血率为54.2%(19/35),分析原因:出血与否同荷包缝合有密切关系,从解剖关系上,痔上方的直肠黏膜下有丰富的血管,而这一部分又恰是荷包缝合的部位,加上患者就诊时多为直肠黏膜炎症水肿期,黏膜下血管丛脆性增加,荷包缝合后收紧牵拉时易造成血管撕裂损伤.
作者:李成书;彭旭东;陈富军;李刚;骆川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为观察长效止痛剂肛周封闭配合扩肛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疗效,将420例陈旧性肛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10例,分别采用长效止痛剂封闭配合扩肛术(治疗组)及传统的肛裂侧切术(对照组)进行治疗.结果表明,治疗组比对照组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痛苦小,容易操作,对肛门括约肌损伤小,创口愈合快,复发率低,无需住院,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吴明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为探讨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TST)联合等离子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将16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采用TST联合等离子治疗,对照组80例采用内痔套扎术联合等离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如疼痛、出血、水肿、尿潴留、肛门狭窄、肛门坠胀等.结果显示,两组临床治愈率均为100%,两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住院费用以及肛门疼痛、出血、尿潴留、肛门狭窄、肛门坠胀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结果表明,TST联合等离子是一种疗效确切、疗程短、术后并发症少的微创技术,治疗混合痔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谢云民;季英;陈梅华;何耀彬;郑衬喜;刘丰慧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为探讨治疗痔瘘术后尿潴留的有效方法,对124例痔瘘术后尿潴留患者采用口服利尿汤配合电针穴位治疗.结果显示,治愈74例,显效22例,有效1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91.9%.结果表明,利尿汤口服配合电针穴位治疗痔瘘术后尿潴留有显著的疗效.
作者:胡德昌;曹永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为探讨改良PPH结合梭形小切口治疗静脉曲张性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应用改良PPH结合梭形小切口治疗100例静脉曲张性混合痔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手术时间为25~35min,平均30min;术后住院时间4~7d,平均5d.随访0.5~2年,均无复发,无肛门失禁、直肠吻合口狭窄及直肠阴道瘘等后遗症,肛门外观平整.结果表明,该手术治疗静脉曲张性混合痔具有患者住院时间短,疼痛轻,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胡玉超;仲超祥;江飞;朱莉;杨杰;韩晶;毛善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PPH (proce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本意是脱垂性和出血性疾病的处理措施,外科界包括肛肠界通称为痔上黏膜环切吻合术或直肠黏膜环切吻合术.痔本质是直肠血管的扩张迂曲和直肠黏膜的松弛下移、下脱,所以痔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出血或脱出,从而引起局部发炎肿痛、排便不畅或肛门控制力下降、肛门潮湿、瘙痒等.所以从痔的本质来看,痔的佳治疗方案应是1882年英国Whitehead发明的痔环切术,但这种手术技术难度甚大,即使是有几十年手术经验的专科医师也往往力不从心.
作者:杨向东;贺平;钱蒙;夏诗童;李松恒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为探讨手术配合中药坐浴治疗婴幼儿肛周脓肿的疗效,将86例肛周脓肿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治疗组采用手术加中药坐浴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术切开引流或切开挂线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95.3%和65.1%,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婴幼儿肛周脓肿采用手术配合中药坐浴治疗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王苹;李乃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近年来,我们采用苦柏痔洗颗粒坐浴治疗痔病患者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平均(40.6±10.3)岁;病程5d至31年.药物组成及用法:苦柏痔洗颗粒(由马齿苋、五倍子、黄柏、苦参、明矾、芒硝、蒲公英、地丁、防风、艾叶、三棱、莪术、甘草组成,100g/袋),一次100g,用1000~1500ml沸水冲开溶解,待水温38 ℃~40 ℃坐浴,每次15~30min,早晚各一次.10d为1个疗程.结果:本组治愈37例,显效11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3%.
作者:彭作英;孙怡;陈事如;卢红阳;马天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肛门病术后疼痛是常见并发症之一.研究发现,混合痔外痔部分位于齿状线下,受脊神经支配,对痛觉极其敏感,手术刺激可产生剧烈疼痛,引起肛门括约肌的痉挛,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受阻,引起疼痛加重.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对肛管皮肤和直肠黏膜同时造成损伤,外痔剥离时造成肛管皮肤的机械性损伤,内痔结扎可以造成局部黏膜的缺血和坏死以及炎性介质的释放.因此,混合痔术后疼痛不同于一般的生理性疼痛,除外科伤口对末梢神经机械性损伤引起伤害性感受外,组织损伤后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敏感性改变是引起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
作者:牛威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为探讨血栓性外痔的发病机制,通过采用血栓性外痔病理切片(HE染色),确定血栓性外痔的一般病理性特征;通过免疫组化SP法,观察血栓被膜CD34 、CD31和Vimentin表达情况,确定血栓性外痔凝血块的外被膜的组织特性,明确凝血块与血管之间的关系;通过采用血液流变学检测技术,探讨血栓性外痔患者是否存在血液流变学异常.结果显示,血栓多数属混合型血栓;其外周包裹的被膜为血管上皮;血栓性外痔患者全血还原黏度、血小板黏附率、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血栓性外痔是在诱因作用下,痔外静脉丛血管内发生凝血致血管栓塞而形成的以肛缘肿痛为特征的肛门急性病症.
作者:贾小强;杨斌;周海祥;曹威巍;谢振年;闫凌;赵虎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我科根据术后疼痛产生的原因及疼痛特点,运用联合镇痛新概念,将中药用于环状混合痔术后的联合镇痛,止痛效果理想,使用方便,毒副作用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联合镇痛组66例中,男34例,女32例;平均年龄38岁.对照组66例中,男36例,女30例;平均年龄40岁.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尹可建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