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位肛周脓肿合并盆腔脓肿2例

李艳德;杜忠群;王晓林

关键词:
摘要:高位肛周脓肿合并盆腔脓肿在临床上较为少见,此类患者起病急、病情重,容易被误诊,进而延误治疗而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今报告2例.[例1]患者男,51岁.因“肛周脓肿术后伴下腹疼痛11h”于201 2年2月17日入院.入院症见发热及下腹部剧烈疼痛.查体:T39.9℃,神清,腹软,全腹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肝脏脾脏肋下未触及,中下腹部压痛、反跳痛,无肌紧张,莫氏征(一),移动性浊音(一),双肾区无叩击痛,肠呜音正常.专科查体:肛门截石位5点位见一约3.5cm放射状手术切口,可见少许黏稠淡黄色脓液由切口溢出,直肠指诊未扪及肛管直肠下段有明显包块,但肛管直肠环偏硬.血常规:WBC 23.26×109/L;N 89.9%.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ZZ型肛肠综合治疗仪治疗痔980例

    我院采用杭州大力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ZZ-ⅡC型肛肠综合治疗仪治疗痔患者98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80例,女500例;年龄16~78岁;病程3d至42年.其中混合痔480例,单纯性外痔272例(静脉曲张性外痔62例,结缔组织性外痔92例,血栓性外痔60例,炎性外痔58例),单纯性内痔228例(无痔核脱垂者80例,痔核脱出可回纳者82例,痔核脱出不能回纳者66例).

    作者:冯道得;王世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心得安口服治疗肛肠病术后排尿障碍26例

    近年来,笔者采用心得安口服治疗肛肠病术后排尿障碍患者2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6例,女10例;年龄19~51岁,平均35岁.混合痔内扎外剥术后15例,肛瘘切除术后4例,高位肛瘘切除挂线术7例.术前均无引起排尿障碍的器质性疾病,所有患者均感觉下腹胀满,排尿不出或排尿不畅,膀胱区叩诊呈浊音.

    作者:王灵利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肛周脓肿根治术与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效果比较

    为探讨肛周脓肿根治术与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将526例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取肛周脓肿根治术395例,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131例,对两组患者疗效、手术时问、住院时间、术后复发及形成瘘管的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526例中,男355例,女171例;年龄18~53岁,平均35.5岁;病程3~10d,平均6.5d.全部患者均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肛周脓肿根治术组(根治组)395例,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组(引流组)13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

    作者:段伟民;刘迪;杜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闭式切除修补术加硬化剂注射治疗直肠前突398例疗效观察

    为观察闭式切除修补术(BLOCK术)加硬化剂注射治疗直肠前突的疗效,回顾性总结经手术治疗的786例直肠前突患者的资料.结果显示,治疗组采用BLOCK术加硬化剂注射治疗398例,术后随访,复发1例;对照组采用BLOCK术治疗388例,术后随访,复发43例.结果表明,BLOCK术加硬化剂注射是目前治疗直肠前突的首选术式,疗效可靠.

    作者:叶艳;于永铎;黄国威;张志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MMP-3在大肠腺瘤及大肠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为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在大肠腺瘤及大肠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相关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MP-3在20例大肠腺瘤和60例大肠癌中的表达.结果显示,(1)MMP-3在20例大肠腺瘤及60例大肠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和41.7%(P=0.031).(2)MMP-3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17)呈正相关,与预后呈负相关.结果表明,MMP 3的上调表达可能参与了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对临床上判断预后具有较大意义.

    作者:鲁明良;何瑾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闭合式侧切术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临床应用

    为探讨闭合式侧切术治疗耻骨盲肠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将60例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分别采取闭合式侧切术与经骶尾入路改良耻骨直肠肌松解术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进行疗效比较,在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创口愈合时间、术中出血、术后疼痛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远期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闭合式侧切术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优于经骶尾入路改良耻骨直肠肌松解术.

    作者:赵莉;黄洪涛;吴开军;刘艳;王靖;赵泽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24例临床分析

    为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疗效,选取行保肛手术治疗的24例低位直肠痛患者,对其手术方式、适应症及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24例保肛手术均一期愈合,近期无并发症及局部复发,肛门括约肌功能正常.结果表明,对低位直肠癌患者应根据肿瘤下缘距齿状线距离、结合Dukes分期及病理分化程度行结直肠吻合保肛手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周正武;韩圣瑾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王业皇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经验

    高位复杂性肛瘘是肛肠外科难治性疾病之一,今介绍王业皇教授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经验,以飨同道.1 重视内口的探查及处理绝大多数肛瘘是由于肛隐窝腺感染所致,肛隐窝及其腺管为肠内细菌沿括约肌间隙进入肛周疏松组织提供了门户和通道,因此术前准确寻找和术中正确处理肛瘘真正的内口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所在.直肠指检:根据肛瘘的复杂程度和瘘管的大体走向,在直肠指诊时即可在肛内触及硬结或凹陷,有时可伴有压痛、酸胀等不适感,往往即为内口位置.

    作者:吴菊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亚甲蓝混合液肛周注射对肛门病术后止痛作用的临床观察

    我院对肛门病术后患者采用亚甲蓝混合液肛周注射以减轻术后疼痛,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300例肛门病手术患者中,男176例,女124例;年龄16~78岁;病程5d至20年.其中混合痔226例,肛裂36例,肛瘘13例,肛周脓肿25例.治疗方法:将2%利多卡因注射液5ml,1%亚甲蓝注射液2ml,注射用水3ml配成复方混合液.根据创面大小及深浅,将药物注射于创面切口边缘、封闭于结扎线根部或挂线组织周围,尽量行点状注射使其均匀弥散浸润.

    作者:李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直肠前壁子宫内膜异位致慢性盆底痛误诊1例

    患者女,56岁.因肛门部持续性疼痛伴下坠感2年收治入院.患者2年前始感肛门部疼痛,疼痛呈持续性钝痛并伴有下坠感,疼痛逐渐加重.近1年来感会阴部、阴道及尿道口周围亦出现持续性疼痛、下坠感和发热感,在取坐位时除感肛门部疼痛外,双大腿内侧亦感疼痛.且疼痛与大小便无关.该患者曾在外院行排粪造影检查诊断为:直肠黏膜内脱垂、直肠阴道隔前突、混合痔.经对症治疗和混合痔切除术后,效果不明显.查体:取胸膝位,镜检距肛缘约6cm处直肠前壁有一约0.5cm大小的淡紫黑色斑点.指诊斑点区可触及一1.0cm×1.0cm大小结节,结节质硬、固定、边缘光滑、边界清晰、有压痛,经阴道、肛门双合诊,结节位于直肠黏膜下,与直肠阴道隔粘连较紧,未浸润到阴道壁及阴道黏膜.

    作者:刘百羽;蒲文红;刘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双白止痒袋泡洗剂熏洗坐浴治疗肛门湿疹112例

    2010~2011年,我科采用自制双白止痒袋泡洗剂熏洗坐浴治疗肛门湿疹患者11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68例,女44例;年龄17~81岁,平均46岁;病程1个月至10年.药物组成及配制:白蒺藜,白鲜皮,黄柏,苍术,苦参,百部,川椒,荆芥,防风,胡麻仁,赤芍,当归,蜂房,紫草等.将上述中药充分混合,加工粗粉末20目,选用HB全自动包装机分装入茶叶滤纸袋中热封,每包30g.

    作者:王丽璞;杨新伟;李志新;石焕芝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龙珠软膏外涂促进肛门病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观察

    笔者将龙珠软膏(武汉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用于肛门病术后创面换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将240例肛门病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0例.治疗组120例中,男60例,女60例;年龄4~78岁;其中痔60例,肛裂20例,肛瘘20例,肛周脓肿20例.对照组中,男60例,女60例;年龄3.5~77岁;其中痔59例,肛裂21例,肛瘘21例,肛周脓肿19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王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三联手术治疗肛门松弛型直肠脱垂58例疗效观察

    为观察三联手术治疗肛门松弛型直肠脱垂的疗效,回顾性分析58例肛门松弛型直肠脱垂患者资料,均采用三联手术治疗方法:PPH、直肠黏膜结扎固定术、肛门紧缩术,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结果显示,58例患者均一次性手术治愈,治愈率100%,临床随访无一例复发,且无大便失禁、肛门狭窄等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结果表明,PPH、直肠黏膜结扎固定术、肛门紧缩术三联手术疗法治疗肛门松弛型直肠脱垂疗效确切,具有损伤小、安全可靠、并发症少、恢复快、痛苦小等优点.

    作者:黄尊显;王敬源;刘星;李玉意;李金良;齐玉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肛瘘内口切除缝合黄连膏引流术治疗低位肛瘘的疗效观察

    为观察肛瘘内口切除缝合黄连膏引流术治疗低位肛瘘的临床疗效,将112例低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治疗组采用肛瘘内口切除缝合黄连膏引流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肛瘘切除开放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创口愈合时间、术后创口感染、肛瘘复发、肛门自控功能受损等情况.结果显示,治疗组创口愈合时问短于对照组,创口感染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两组随访1.6年均无复发,无明显肛门自控功能受损病例.结果表明,肛瘘内口切除缝合黄连膏引流术治疗低位肛瘘具有创口愈合时间短、创伤小的优势,在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时可以优先选用,但需注意预防术后创口感染.

    作者:奎继中;罗鹏;王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药苦柏颗粒冷湿敷治疗急性肛周湿疹40例疗效观察

    为观察中药苦柏颗粒冷湿敷治疗急性肛周湿疹的临床疗效,将80例肛周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局部外用曲咪新乳膏治疗,治疗组予中药苦桕颗粒冷湿敷治疗,1周为1个疗程,观察1个疗程后两组疗效及症状积分改善情况.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率为42.5%,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率为17.5%,总有效率为82.5%,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中药苦柏颗粒冷湿敷治疗急性肛周湿疹能明显减轻患者症状.

    作者:于明庆;吕纯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肛裂术后复方丹参注射液长强穴封闭促进创面愈合的观察

    为探寻肛裂术后复方丹参注射液长强穴封闭对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研究其作用机理.将60例肛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在肛裂术后每日换药时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ml长强穴封闭.对照组30例单纯换药.结果显示,术后第14天,总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00%和86.7%,术后第21天总有效率分别为100%、90%.结果表明,将复方丹参注射液封闭于长强穴中能明显缩短肛裂术后创面愈合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刘同明;马媛媛;房文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外剥内扎加直视下部分内括约肌松解术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255例

    笔者采用外剥内扎加直视下部分内括约肌松解术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患者25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30例,女125例;年龄35~55岁,平均45岁;病程5~15年,平均8年.其中Ⅲ度肛裂10例.治疗方法:患者取左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腰俞穴麻醉.充分扩肛,了解内痔分布情况,然后在内痔相应的外痔基底部作一V形切口,并钝性剥离至齿状线处,用大号止血钳钳夹内痔部分,经止血钳下用10号丝线作一8字缝扎,剪除外痔游离部分,然后以同样方式处理其它混合痔3~4个.自5点或7点肛缘外1.5cm处做一放射状切口(尽量选择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的原切口).

    作者:汪永琼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医药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的概况

    儿童功能性腹痛(functional abdominal pain,FAP)是指持续或频繁发作的以腹痛为主要表现,且与胃肠道功能异常无关或关系小大,病程超过3个月,但无胃肠道功能紊乱症状的一种功能性疾病.该病中医学称为盘肠气痛、盘肠内吊、肠痛,属中医学“腹痛”、“气腹痛”范畴.其症状明显,病因隐匿,持续数月反复多次的发作,一般的常规治疗效果不佳,使家长和患儿精神紧张焦虑,影响患儿的正常生活和学习,也给家庭日常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作者:齐立聪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直肠癌Dixon术后早期肠内外联合营养的临床研究

    为了探讨直肠癌患者行直肠癌经腹前切除术(Dixon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将64例行Dixon术的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PN组)32例和肠内外联合营养组(EN+ PN组)32例.术后早期即给予不同的营养支持治疗,观察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营养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均未发生吻合口漏,EN+PN组在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PN组;术后第7天检测各项营养指标,EN+PN组前白蛋白(PA)、淋巴细胞总数(TLC)高于PN组(P<0.05).结果表明,直肠癌Dixon术后早期肠内外联合营养是安全可行的,不但能更好地改善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还能促进肠蠕动功能的恢复,并且能降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孔维民;王吉侯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高位虚挂线法与实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对比研究

    为探讨高位虚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在肛门功能保护及术后并发症方面的优势,将高位肛瘘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术中分别以实挂线法和虚挂线法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肛管静息压及大收缩压的变化、术后肛管锁眼畸形、肛门漏气漏液、复发情况.结果显示,术后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肛管锁眼畸形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肛管静息压和大收缩压方而,治疗组术后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术后较术前降低(P<0.05);治疗组未见术后肛门漏气漏液,对照组为20例(P<0.05);两组各有1例复发.结果表明,高位虚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在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减轻患者疼痛方面优于传统的实挂线法.

    作者:张增强;韩松;毛葵;郑昌松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