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正武;韩圣瑾
为观察一次性根治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将37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采用一次性根治术治疗,均一次性治愈,治愈率100%,无并发症和后遗症.结果表明,采用一次性根治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晁民;孔令玉;张静锋;王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为观察参冬养阴汤口服治疗气阴两虚型便秘的临床疗效.选择气阴两虚型便秘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口服参冬养阴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聚乙二醇4000散联合莫沙比利U服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随访6个月.对两组治疗前、后总积分及各症状积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参冬养阴汤口服治疗气阴两虚型便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口眼聚乙二醇4000散联合莫沙比利.
作者:柳玲;张伟先;于世元;姜丽阳;郝秀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笔者采用外剥内扎加直视下部分内括约肌松解术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患者25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30例,女125例;年龄35~55岁,平均45岁;病程5~15年,平均8年.其中Ⅲ度肛裂10例.治疗方法:患者取左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腰俞穴麻醉.充分扩肛,了解内痔分布情况,然后在内痔相应的外痔基底部作一V形切口,并钝性剥离至齿状线处,用大号止血钳钳夹内痔部分,经止血钳下用10号丝线作一8字缝扎,剪除外痔游离部分,然后以同样方式处理其它混合痔3~4个.自5点或7点肛缘外1.5cm处做一放射状切口(尽量选择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的原切口).
作者:汪永琼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为观察闭式切除修补术(BLOCK术)加硬化剂注射治疗直肠前突的疗效,回顾性总结经手术治疗的786例直肠前突患者的资料.结果显示,治疗组采用BLOCK术加硬化剂注射治疗398例,术后随访,复发1例;对照组采用BLOCK术治疗388例,术后随访,复发43例.结果表明,BLOCK术加硬化剂注射是目前治疗直肠前突的首选术式,疗效可靠.
作者:叶艳;于永铎;黄国威;张志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为探讨肛周脓肿根治术与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将526例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取肛周脓肿根治术395例,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131例,对两组患者疗效、手术时问、住院时间、术后复发及形成瘘管的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526例中,男355例,女171例;年龄18~53岁,平均35.5岁;病程3~10d,平均6.5d.全部患者均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肛周脓肿根治术组(根治组)395例,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组(引流组)13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
作者:段伟民;刘迪;杜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为观察肛瘘内口切除缝合黄连膏引流术治疗低位肛瘘的临床疗效,将112例低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治疗组采用肛瘘内口切除缝合黄连膏引流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肛瘘切除开放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创口愈合时间、术后创口感染、肛瘘复发、肛门自控功能受损等情况.结果显示,治疗组创口愈合时问短于对照组,创口感染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两组随访1.6年均无复发,无明显肛门自控功能受损病例.结果表明,肛瘘内口切除缝合黄连膏引流术治疗低位肛瘘具有创口愈合时间短、创伤小的优势,在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时可以优先选用,但需注意预防术后创口感染.
作者:奎继中;罗鹏;王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为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疗效,选取行保肛手术治疗的24例低位直肠痛患者,对其手术方式、适应症及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24例保肛手术均一期愈合,近期无并发症及局部复发,肛门括约肌功能正常.结果表明,对低位直肠癌患者应根据肿瘤下缘距齿状线距离、结合Dukes分期及病理分化程度行结直肠吻合保肛手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周正武;韩圣瑾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因高位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手术难度较大,为寻求一种微创、不损害肛门功能和外观、患者痛苦小的手术方式,将30例高位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5例采用传统切开引流术治疗;治疗组15例在传统切开引流术的基础上,采用闭式负压引流术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术后在疼痛评分、肛门失禁评分、创口愈合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率及脓肿复发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应用闭式负压引流治疗高位肛周脓肿可以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管步高;王业皇;周芳平;蒋捷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我们采用外切内挂术治疗高位肛瘘患者13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80例,女55例;年龄11~53岁;病程1个月至11年.瘘管数目:1条95例,2条36例,3条4例.外口数目:1个105例,2个25例,3个5例.135例均为1个内口,瘘管均经过肛管直肠环.治疗方法:患者取截石位或胸膝位,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或鞍麻.扩肛,进一步确定瘘管走行方向及内口位置,用美蓝液作瘘管染色,再用探针自外口沿瘘管走行方向轻柔探入,受阻后将探针变换方向直至顺利探入,将右手食指伸入肛内,在确定的内口处抵达探针头部,并从内口将探针从肛门外牵出.继续沿探针向内剖开瘘管达直肠腔处,切开肛管皮肤及皮下组织,将橡皮筋从管道引出,钳夹备用.
作者:侯立强;漫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肛门疼痛、肛缘水肿是混合痔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我院采用院内制剂消肿止痛汤术后熏洗坐浴治疗混合痔术后肛门疼痛和肛缘水肿,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将600例Ⅲ、Ⅳ期内痔为主的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0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见表1.
作者:平丽红;惠新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患者女,56岁.因肛门部持续性疼痛伴下坠感2年收治入院.患者2年前始感肛门部疼痛,疼痛呈持续性钝痛并伴有下坠感,疼痛逐渐加重.近1年来感会阴部、阴道及尿道口周围亦出现持续性疼痛、下坠感和发热感,在取坐位时除感肛门部疼痛外,双大腿内侧亦感疼痛.且疼痛与大小便无关.该患者曾在外院行排粪造影检查诊断为:直肠黏膜内脱垂、直肠阴道隔前突、混合痔.经对症治疗和混合痔切除术后,效果不明显.查体:取胸膝位,镜检距肛缘约6cm处直肠前壁有一约0.5cm大小的淡紫黑色斑点.指诊斑点区可触及一1.0cm×1.0cm大小结节,结节质硬、固定、边缘光滑、边界清晰、有压痛,经阴道、肛门双合诊,结节位于直肠黏膜下,与直肠阴道隔粘连较紧,未浸润到阴道壁及阴道黏膜.
作者:刘百羽;蒲文红;刘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为探讨闭合式侧切术治疗耻骨盲肠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将60例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分别采取闭合式侧切术与经骶尾入路改良耻骨直肠肌松解术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进行疗效比较,在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创口愈合时间、术中出血、术后疼痛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远期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闭合式侧切术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优于经骶尾入路改良耻骨直肠肌松解术.
作者:赵莉;黄洪涛;吴开军;刘艳;王靖;赵泽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我科应用小柴胡汤加味口服治疗以气滞为主的功能性便秘患者4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功能性便秘患者80例,男37例,女43例;年龄15~66岁,平均44.8岁;病程3个月至12年,平均7.1年.按就诊顺序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17~63岁,平均44.6岁;病程3个月至12年,平均7.2年.对照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15~66岁,平均44.9岁;病程4个月至11年,平均6.9年.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陈士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为观察自制棉棒持续扩肛法预防环状混合痔术后肛门狭窄的疗效,将120例环状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棉棒持续扩肛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指扩肛法治疗,通过观察创口出血、愈合时间、肛门狭窄发生率及复发率等指标对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肛门狭窄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 vs25%)(P<0.05),治疗组创口出血及愈合时间分别少于和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出院后随访3个月.均无复发.结果表明,自制棉棒持续扩肛法是预防环状混合痔术后肛门狭窄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文小军;廖毅;易其星;唐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为探讨针刺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女性产后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疗效,选取产后42d的产妇进行盆底肌电图及肛管压力测定,评估其盆底功能,将临床便秘症状明显的40例产后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自己进行提肛锻炼,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针刺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盆底肌力测定数据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盆底肌力情况改善不明显;但肛门压力及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针刺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可有效改善女性产后盆底肛门压力及临床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大琤;谢雅;刘小文;胡斌;吴青峰;张宁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的慢性直肠和结肠炎症性疾病.近年来,中医药在本病的治疗上显示出了优势,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且具有疗效稳定、无毒副作用等特点,现将中医学近几年来有关本病的治疗研究综述如下.1 UC的病因病机UC属于中医学“泄泻”、“痢疾”、“肠澼”、“休息痢”、“便血”等病证范畴.《黄帝内经》中多见肠澼、便脓血等叙述与UC症状描述十分吻合.“肠澼”一证,杨上善《太素·调阴阳》云:“澼音僻,泄脓血也.”肠游不仅有便溏、水泻、久泻等症状,而且有便下脓血、里急后重等类似痢疾的症状.
作者:那缤文;王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近年来,笔者采用挂线松解术治疗PPH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2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6例,女9例;年龄21~65岁;均发生在PPH术后3个月至1年内.全部患者均为吻合口严重狭窄病例.治疗方法:患者取左侧卧位,常规消毒,骶管麻醉.尽量置入PPH环形扩肛器(CAD33),如置入困难,可换用喇叭口肛门镜,于狭窄环明显处以10号线缝扎挂线,深度以贯穿狭窄环为宜,切勿缝扎过深穿透肠壁.一般于截石位6、12点位各做垂直吻合口平面的贯穿缝扎一针,必要时在瘢痕明显处加缝2~3针挂线.仔细检查吻合口无出血后,留置胶管引流一根于吻合口处,包扎.术后给予抗感染保留灌肠5~7d,每日一次,常规应用太宁栓,一般缝扎线5~7d自然脱落,2周不脱落可拆线.
作者:王连生;韩玲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为探讨自动痔疮套扎术(RPH)联合外痔切除术与外剥内扎术治疗Ⅱ、Ⅲ期内痔为主的混合痔的临床疗效,采用R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该类混合痔65例(观察组).与同期单纯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55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在平均单个痔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创口愈合时间、水肿发生例数、术后出血评分、术后尿潴留例数、疼痛评分、术后1年复发例数方面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可缩短单个痔手术时间、住院时问及创口愈合时间,且可明显减轻术后疼痛、创缘水肿及术后出血,优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1年复发率、术后尿潴留情况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在治疗Ⅱ、Ⅲ期内痔为主的混合痔时可优先选择RPH联合外痔切除术,以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减轻术后并发症.
作者:雒福东;代述东;何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为探讨新型胶圈套扎器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将20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治疗组采用新型胶圈套扎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创口愈合时间,术后疼痛、出血、水肿等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愈率均达90%以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在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水肿、创口愈合时间等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新型胶圈套扎术与外剥内扎术相比,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水肿轻微,恢复较快,并发症少.
作者:杜燕红;龚建明;范建明;顾俊;罗志渊;徐琴;须海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为探寻肛裂术后复方丹参注射液长强穴封闭对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研究其作用机理.将60例肛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在肛裂术后每日换药时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ml长强穴封闭.对照组30例单纯换药.结果显示,术后第14天,总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00%和86.7%,术后第21天总有效率分别为100%、90%.结果表明,将复方丹参注射液封闭于长强穴中能明显缩短肛裂术后创面愈合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刘同明;马媛媛;房文辉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