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型胶圈套扎器治疗混合痔100例临床疗效分析

杜燕红;龚建明;范建明;顾俊;罗志渊;徐琴;须海丰

关键词:痔, 胶圈套扎, 疗效观察
摘要:为探讨新型胶圈套扎器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将20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治疗组采用新型胶圈套扎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创口愈合时间,术后疼痛、出血、水肿等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愈率均达90%以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在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水肿、创口愈合时间等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新型胶圈套扎术与外剥内扎术相比,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水肿轻微,恢复较快,并发症少.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两种术式治疗混合痔的疗效比较

    为探讨自动痔疮套扎术(RPH)联合外痔切除术与外剥内扎术治疗Ⅱ、Ⅲ期内痔为主的混合痔的临床疗效,采用R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该类混合痔65例(观察组).与同期单纯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55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在平均单个痔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创口愈合时间、水肿发生例数、术后出血评分、术后尿潴留例数、疼痛评分、术后1年复发例数方面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可缩短单个痔手术时间、住院时问及创口愈合时间,且可明显减轻术后疼痛、创缘水肿及术后出血,优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1年复发率、术后尿潴留情况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在治疗Ⅱ、Ⅲ期内痔为主的混合痔时可优先选择RPH联合外痔切除术,以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减轻术后并发症.

    作者:雒福东;代述东;何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肛内挂线术治疗直肠狭窄1例

    患者男,29岁.入院前2个月因食带壳西瓜子出现粪团蚨塞.在外院行直肠异物取出术,术后5d出现排便困难,肛门胀痛,便条变细.在外院多次行扩肛治疗,症状未见好转.入我院后行专科检查见肛门外观正常,直肠指诊齿状线上约2cm处食指可触及一较坚硬环形狭窄,食指不能通过,仅容小指勉强通过.治疗方法:患者取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骶管麻醉.手法扩肛,食指进入狭窄环后分别向各方向加压扩肛至食指可顺利通过.将左手食指伸入肛内作引导,右手持小弯血管钳于3点位狭窄环下缘沿直肠纵轴刺入穿过狭窄环基底部自上缘穿出,左手持橡皮筋一端伸入肛内,以小弯血管钳钳夹住橡皮筋一端,引出橡皮筋适度拉紧并钳夹结扎.

    作者:余洪艳;韦俊武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高位虚挂线法与实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对比研究

    为探讨高位虚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在肛门功能保护及术后并发症方面的优势,将高位肛瘘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术中分别以实挂线法和虚挂线法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肛管静息压及大收缩压的变化、术后肛管锁眼畸形、肛门漏气漏液、复发情况.结果显示,术后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肛管锁眼畸形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肛管静息压和大收缩压方而,治疗组术后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术后较术前降低(P<0.05);治疗组未见术后肛门漏气漏液,对照组为20例(P<0.05);两组各有1例复发.结果表明,高位虚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在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减轻患者疼痛方面优于传统的实挂线法.

    作者:张增强;韩松;毛葵;郑昌松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挂线松解术治疗PPH术后吻合口狭窄25例

    近年来,笔者采用挂线松解术治疗PPH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2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6例,女9例;年龄21~65岁;均发生在PPH术后3个月至1年内.全部患者均为吻合口严重狭窄病例.治疗方法:患者取左侧卧位,常规消毒,骶管麻醉.尽量置入PPH环形扩肛器(CAD33),如置入困难,可换用喇叭口肛门镜,于狭窄环明显处以10号线缝扎挂线,深度以贯穿狭窄环为宜,切勿缝扎过深穿透肠壁.一般于截石位6、12点位各做垂直吻合口平面的贯穿缝扎一针,必要时在瘢痕明显处加缝2~3针挂线.仔细检查吻合口无出血后,留置胶管引流一根于吻合口处,包扎.术后给予抗感染保留灌肠5~7d,每日一次,常规应用太宁栓,一般缝扎线5~7d自然脱落,2周不脱落可拆线.

    作者:王连生;韩玲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双白止痒袋泡洗剂熏洗坐浴治疗肛门湿疹112例

    2010~2011年,我科采用自制双白止痒袋泡洗剂熏洗坐浴治疗肛门湿疹患者11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68例,女44例;年龄17~81岁,平均46岁;病程1个月至10年.药物组成及配制:白蒺藜,白鲜皮,黄柏,苍术,苦参,百部,川椒,荆芥,防风,胡麻仁,赤芍,当归,蜂房,紫草等.将上述中药充分混合,加工粗粉末20目,选用HB全自动包装机分装入茶叶滤纸袋中热封,每包30g.

    作者:王丽璞;杨新伟;李志新;石焕芝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龙珠软膏外涂促进肛门病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观察

    笔者将龙珠软膏(武汉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用于肛门病术后创面换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将240例肛门病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0例.治疗组120例中,男60例,女60例;年龄4~78岁;其中痔60例,肛裂20例,肛瘘20例,肛周脓肿20例.对照组中,男60例,女60例;年龄3.5~77岁;其中痔59例,肛裂21例,肛瘘21例,肛周脓肿19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王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观察

    为观察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疗效,对36例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采用生物反馈疗法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便秘症状及肛门直肠压力的变化.结果显示,经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后:(1)治疗患者便秘临床症状的有效率为77.8%,治疗后大便性状、排便次数、伴随症状等有所改善;(2)肛管静息压、直肠感觉阈值、直肠大耐受量、肛管直肠反射阈值降低(P<0.05).结果表明,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效果满意,是一种无创、简单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韩玲玲;程卫东;孙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消肿止痛汤熏洗坐浴治疗混合痔术后肛门疼痛水肿

    肛门疼痛、肛缘水肿是混合痔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我院采用院内制剂消肿止痛汤术后熏洗坐浴治疗混合痔术后肛门疼痛和肛缘水肿,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将600例Ⅲ、Ⅳ期内痔为主的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0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见表1.

    作者:平丽红;惠新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肛裂术后复方丹参注射液长强穴封闭促进创面愈合的观察

    为探寻肛裂术后复方丹参注射液长强穴封闭对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研究其作用机理.将60例肛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在肛裂术后每日换药时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ml长强穴封闭.对照组30例单纯换药.结果显示,术后第14天,总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00%和86.7%,术后第21天总有效率分别为100%、90%.结果表明,将复方丹参注射液封闭于长强穴中能明显缩短肛裂术后创面愈合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刘同明;马媛媛;房文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针刺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女性产后盆底失弛缓综合征

    为探讨针刺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女性产后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疗效,选取产后42d的产妇进行盆底肌电图及肛管压力测定,评估其盆底功能,将临床便秘症状明显的40例产后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自己进行提肛锻炼,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针刺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盆底肌力测定数据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盆底肌力情况改善不明显;但肛门压力及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针刺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可有效改善女性产后盆底肛门压力及临床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大琤;谢雅;刘小文;胡斌;吴青峰;张宁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闭合式侧切术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临床应用

    为探讨闭合式侧切术治疗耻骨盲肠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将60例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分别采取闭合式侧切术与经骶尾入路改良耻骨直肠肌松解术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进行疗效比较,在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创口愈合时间、术中出血、术后疼痛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远期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闭合式侧切术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优于经骶尾入路改良耻骨直肠肌松解术.

    作者:赵莉;黄洪涛;吴开军;刘艳;王靖;赵泽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外切内挂术治疗高位肛瘘135例

    我们采用外切内挂术治疗高位肛瘘患者13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80例,女55例;年龄11~53岁;病程1个月至11年.瘘管数目:1条95例,2条36例,3条4例.外口数目:1个105例,2个25例,3个5例.135例均为1个内口,瘘管均经过肛管直肠环.治疗方法:患者取截石位或胸膝位,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或鞍麻.扩肛,进一步确定瘘管走行方向及内口位置,用美蓝液作瘘管染色,再用探针自外口沿瘘管走行方向轻柔探入,受阻后将探针变换方向直至顺利探入,将右手食指伸入肛内,在确定的内口处抵达探针头部,并从内口将探针从肛门外牵出.继续沿探针向内剖开瘘管达直肠腔处,切开肛管皮肤及皮下组织,将橡皮筋从管道引出,钳夹备用.

    作者:侯立强;漫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王业皇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经验

    高位复杂性肛瘘是肛肠外科难治性疾病之一,今介绍王业皇教授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经验,以飨同道.1 重视内口的探查及处理绝大多数肛瘘是由于肛隐窝腺感染所致,肛隐窝及其腺管为肠内细菌沿括约肌间隙进入肛周疏松组织提供了门户和通道,因此术前准确寻找和术中正确处理肛瘘真正的内口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所在.直肠指检:根据肛瘘的复杂程度和瘘管的大体走向,在直肠指诊时即可在肛内触及硬结或凹陷,有时可伴有压痛、酸胀等不适感,往往即为内口位置.

    作者:吴菊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直肠前突的诊治概况

    直肠前突是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常见原因之一,多发于经产妇、多产妇以及中老年女性.中、重度直肠前突保守治疗远期疗效多不理想,手术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段,可以一定程度的缓解临床症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手术治疗直肠前突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1 诊 断症状:排便困难,肛门梗阻感,肛门及会阴部坠胀、疼痛.用手指伸入阴道内按压阴道后壁方能排出粪便,这是直肠前突特有的症状.

    作者:王建设;王立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肛瘘内口切除缝合黄连膏引流术治疗低位肛瘘的疗效观察

    为观察肛瘘内口切除缝合黄连膏引流术治疗低位肛瘘的临床疗效,将112例低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治疗组采用肛瘘内口切除缝合黄连膏引流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肛瘘切除开放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创口愈合时间、术后创口感染、肛瘘复发、肛门自控功能受损等情况.结果显示,治疗组创口愈合时问短于对照组,创口感染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两组随访1.6年均无复发,无明显肛门自控功能受损病例.结果表明,肛瘘内口切除缝合黄连膏引流术治疗低位肛瘘具有创口愈合时间短、创伤小的优势,在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时可以优先选用,但需注意预防术后创口感染.

    作者:奎继中;罗鹏;王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新型胶圈套扎器治疗混合痔100例临床疗效分析

    为探讨新型胶圈套扎器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将20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治疗组采用新型胶圈套扎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创口愈合时间,术后疼痛、出血、水肿等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愈率均达90%以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在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水肿、创口愈合时间等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新型胶圈套扎术与外剥内扎术相比,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水肿轻微,恢复较快,并发症少.

    作者:杜燕红;龚建明;范建明;顾俊;罗志渊;徐琴;须海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小柴胡汤加味口服治疗气滞型便秘

    我科应用小柴胡汤加味口服治疗以气滞为主的功能性便秘患者4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功能性便秘患者80例,男37例,女43例;年龄15~66岁,平均44.8岁;病程3个月至12年,平均7.1年.按就诊顺序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17~63岁,平均44.6岁;病程3个月至12年,平均7.2年.对照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15~66岁,平均44.9岁;病程4个月至11年,平均6.9年.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陈士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亚甲蓝混合液肛周注射对肛门病术后止痛作用的临床观察

    我院对肛门病术后患者采用亚甲蓝混合液肛周注射以减轻术后疼痛,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300例肛门病手术患者中,男176例,女124例;年龄16~78岁;病程5d至20年.其中混合痔226例,肛裂36例,肛瘘13例,肛周脓肿25例.治疗方法:将2%利多卡因注射液5ml,1%亚甲蓝注射液2ml,注射用水3ml配成复方混合液.根据创面大小及深浅,将药物注射于创面切口边缘、封闭于结扎线根部或挂线组织周围,尽量行点状注射使其均匀弥散浸润.

    作者:李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心得安口服治疗肛肠病术后排尿障碍26例

    近年来,笔者采用心得安口服治疗肛肠病术后排尿障碍患者2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6例,女10例;年龄19~51岁,平均35岁.混合痔内扎外剥术后15例,肛瘘切除术后4例,高位肛瘘切除挂线术7例.术前均无引起排尿障碍的器质性疾病,所有患者均感觉下腹胀满,排尿不出或排尿不畅,膀胱区叩诊呈浊音.

    作者:王灵利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混合痔内扎外剥术后平衡镇痛的临床研究

    为观察混合痔内扎外剥术后平衡镇痛的临床效果,将6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20例.A组术后给予平衡镇痛,B组手术结束时采用局部注射复方盐酸利多卡因进行术后镇痛,C组手术结束时单纯使用自控镇痛泵进行镇痛.结果显示,A、B、C3组患者术后2~48h内疼痛VAS评分均值分别为(0.92±0.35)分、(3.91±0.51)分和(3.73±0.75)分(P<0.01);术后首次排便时VAS评分均值分别为(1.59±0.34)分、(3.98±0.75)分和(3.86±0.59)分(P<0.01).结果表明,平衡镇痛用于混合痔术后是一种切实可行、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作者:王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