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龙珠软膏外涂促进肛门病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观察

王坤

关键词:
摘要:笔者将龙珠软膏(武汉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用于肛门病术后创面换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将240例肛门病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0例.治疗组120例中,男60例,女60例;年龄4~78岁;其中痔60例,肛裂20例,肛瘘20例,肛周脓肿20例.对照组中,男60例,女60例;年龄3.5~77岁;其中痔59例,肛裂21例,肛瘘21例,肛周脓肿19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参冬养阴汤口服治疗气阴两虚型便秘的疗效观察

    为观察参冬养阴汤口服治疗气阴两虚型便秘的临床疗效.选择气阴两虚型便秘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口服参冬养阴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聚乙二醇4000散联合莫沙比利U服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随访6个月.对两组治疗前、后总积分及各症状积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参冬养阴汤口服治疗气阴两虚型便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口眼聚乙二醇4000散联合莫沙比利.

    作者:柳玲;张伟先;于世元;姜丽阳;郝秀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直肠癌Dixon术后早期肠内外联合营养的临床研究

    为了探讨直肠癌患者行直肠癌经腹前切除术(Dixon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将64例行Dixon术的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PN组)32例和肠内外联合营养组(EN+ PN组)32例.术后早期即给予不同的营养支持治疗,观察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营养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均未发生吻合口漏,EN+PN组在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PN组;术后第7天检测各项营养指标,EN+PN组前白蛋白(PA)、淋巴细胞总数(TLC)高于PN组(P<0.05).结果表明,直肠癌Dixon术后早期肠内外联合营养是安全可行的,不但能更好地改善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还能促进肠蠕动功能的恢复,并且能降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孔维民;王吉侯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两种术式治疗混合痔的疗效比较

    为探讨自动痔疮套扎术(RPH)联合外痔切除术与外剥内扎术治疗Ⅱ、Ⅲ期内痔为主的混合痔的临床疗效,采用R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该类混合痔65例(观察组).与同期单纯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55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在平均单个痔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创口愈合时间、水肿发生例数、术后出血评分、术后尿潴留例数、疼痛评分、术后1年复发例数方面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可缩短单个痔手术时间、住院时问及创口愈合时间,且可明显减轻术后疼痛、创缘水肿及术后出血,优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1年复发率、术后尿潴留情况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在治疗Ⅱ、Ⅲ期内痔为主的混合痔时可优先选择RPH联合外痔切除术,以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减轻术后并发症.

    作者:雒福东;代述东;何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MMP-3在大肠腺瘤及大肠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为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在大肠腺瘤及大肠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相关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MP-3在20例大肠腺瘤和60例大肠癌中的表达.结果显示,(1)MMP-3在20例大肠腺瘤及60例大肠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和41.7%(P=0.031).(2)MMP-3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17)呈正相关,与预后呈负相关.结果表明,MMP 3的上调表达可能参与了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对临床上判断预后具有较大意义.

    作者:鲁明良;何瑾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直肠前突的诊治概况

    直肠前突是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常见原因之一,多发于经产妇、多产妇以及中老年女性.中、重度直肠前突保守治疗远期疗效多不理想,手术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段,可以一定程度的缓解临床症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手术治疗直肠前突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1 诊 断症状:排便困难,肛门梗阻感,肛门及会阴部坠胀、疼痛.用手指伸入阴道内按压阴道后壁方能排出粪便,这是直肠前突特有的症状.

    作者:王建设;王立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综合疗法治疗肛裂325例临床观察

    针对陈旧性肛裂常伴有内痔、混合痔、肛乳头肥大(瘤)、皮下瘘的情况,本文采用综合疗法,即内痔消痔灵注射、肛乳头肥大(瘤)电刀切除或丝线结扎切除、混合痔内扎外剥、肛门后侧位内括约肌松解术等一次性手术疗法及术后中药坐浴治疗陈旧性肛裂患者325例.结果显示,治愈322例,占99%;好转3例,占1%,有效率100%.疗程14~22d.肛管口径及功能恢复良好,无肛门狭窄、肛门失禁等后遗症.结果表明,综合疗法治疗肛裂具有一次性治愈率高,愈合时间短,疼痛轻等特点.

    作者:林兰香;游万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王业皇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经验

    高位复杂性肛瘘是肛肠外科难治性疾病之一,今介绍王业皇教授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经验,以飨同道.1 重视内口的探查及处理绝大多数肛瘘是由于肛隐窝腺感染所致,肛隐窝及其腺管为肠内细菌沿括约肌间隙进入肛周疏松组织提供了门户和通道,因此术前准确寻找和术中正确处理肛瘘真正的内口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所在.直肠指检:根据肛瘘的复杂程度和瘘管的大体走向,在直肠指诊时即可在肛内触及硬结或凹陷,有时可伴有压痛、酸胀等不适感,往往即为内口位置.

    作者:吴菊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新型胶圈套扎器治疗混合痔100例临床疗效分析

    为探讨新型胶圈套扎器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将20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治疗组采用新型胶圈套扎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创口愈合时间,术后疼痛、出血、水肿等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愈率均达90%以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在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水肿、创口愈合时间等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新型胶圈套扎术与外剥内扎术相比,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水肿轻微,恢复较快,并发症少.

    作者:杜燕红;龚建明;范建明;顾俊;罗志渊;徐琴;须海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医药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的概况

    儿童功能性腹痛(functional abdominal pain,FAP)是指持续或频繁发作的以腹痛为主要表现,且与胃肠道功能异常无关或关系小大,病程超过3个月,但无胃肠道功能紊乱症状的一种功能性疾病.该病中医学称为盘肠气痛、盘肠内吊、肠痛,属中医学“腹痛”、“气腹痛”范畴.其症状明显,病因隐匿,持续数月反复多次的发作,一般的常规治疗效果不佳,使家长和患儿精神紧张焦虑,影响患儿的正常生活和学习,也给家庭日常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作者:齐立聪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龙珠软膏外涂促进肛门病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观察

    笔者将龙珠软膏(武汉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用于肛门病术后创面换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将240例肛门病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0例.治疗组120例中,男60例,女60例;年龄4~78岁;其中痔60例,肛裂20例,肛瘘20例,肛周脓肿20例.对照组中,男60例,女60例;年龄3.5~77岁;其中痔59例,肛裂21例,肛瘘21例,肛周脓肿19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王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小柴胡汤加味口服治疗气滞型便秘

    我科应用小柴胡汤加味口服治疗以气滞为主的功能性便秘患者4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功能性便秘患者80例,男37例,女43例;年龄15~66岁,平均44.8岁;病程3个月至12年,平均7.1年.按就诊顺序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17~63岁,平均44.6岁;病程3个月至12年,平均7.2年.对照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15~66岁,平均44.9岁;病程4个月至11年,平均6.9年.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陈士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观察

    为观察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疗效,对36例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采用生物反馈疗法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便秘症状及肛门直肠压力的变化.结果显示,经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后:(1)治疗患者便秘临床症状的有效率为77.8%,治疗后大便性状、排便次数、伴随症状等有所改善;(2)肛管静息压、直肠感觉阈值、直肠大耐受量、肛管直肠反射阈值降低(P<0.05).结果表明,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效果满意,是一种无创、简单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韩玲玲;程卫东;孙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盆底表面肌电生物反馈配合心理认知疗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观察

    为观察盆底表面肌电生物反馈配合心理认知疗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将符合功能性便秘诊断标准的30例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症状及SCL-90量表中的积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功能性便秘患者治疗前后排便费力、排便不尽感、排便时间及SCL-90量表中抑郁、强迫及偏执因子的积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果表明,盆底表面肌电生物反馈配合心理认知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肯定.

    作者:陈峰;黄如华;郑玉金;邓正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6点位切口手术治疗陈旧性肛裂114例

    手术治疗陈旧性肛裂,切口位置多有分歧,笔者采用6点位切口手术治疗陈旧性肛裂患者11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31例,女83例;20~50岁90例,20岁以下4例,50岁以上20例.肛裂在6点位98例,其他点位16例.治疗方法:患者取右侧卧位,常规消毒后,局部浸润麻醉.6点进针并向两侧扩大注药,不管裂口在仆么位置,都在6点位距肛缘1~1.5cm处切一小口,用球头探针或弯止血钳与肛管平行方向插入,将左手食指伸入肛内,在肌间沟处引出探针于肛外.用高频电刀切开探针挑出的内括约肌,合并肥大肛乳头及哨兵痔者一并切除,切口充分止血后不缝合.

    作者:梅钦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ZZ型肛肠综合治疗仪治疗痔980例

    我院采用杭州大力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ZZ-ⅡC型肛肠综合治疗仪治疗痔患者98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80例,女500例;年龄16~78岁;病程3d至42年.其中混合痔480例,单纯性外痔272例(静脉曲张性外痔62例,结缔组织性外痔92例,血栓性外痔60例,炎性外痔58例),单纯性内痔228例(无痔核脱垂者80例,痔核脱出可回纳者82例,痔核脱出不能回纳者66例).

    作者:冯道得;王世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肛内挂线术治疗直肠狭窄1例

    患者男,29岁.入院前2个月因食带壳西瓜子出现粪团蚨塞.在外院行直肠异物取出术,术后5d出现排便困难,肛门胀痛,便条变细.在外院多次行扩肛治疗,症状未见好转.入我院后行专科检查见肛门外观正常,直肠指诊齿状线上约2cm处食指可触及一较坚硬环形狭窄,食指不能通过,仅容小指勉强通过.治疗方法:患者取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骶管麻醉.手法扩肛,食指进入狭窄环后分别向各方向加压扩肛至食指可顺利通过.将左手食指伸入肛内作引导,右手持小弯血管钳于3点位狭窄环下缘沿直肠纵轴刺入穿过狭窄环基底部自上缘穿出,左手持橡皮筋一端伸入肛内,以小弯血管钳钳夹住橡皮筋一端,引出橡皮筋适度拉紧并钳夹结扎.

    作者:余洪艳;韦俊武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外切内挂术治疗高位肛瘘135例

    我们采用外切内挂术治疗高位肛瘘患者13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80例,女55例;年龄11~53岁;病程1个月至11年.瘘管数目:1条95例,2条36例,3条4例.外口数目:1个105例,2个25例,3个5例.135例均为1个内口,瘘管均经过肛管直肠环.治疗方法:患者取截石位或胸膝位,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或鞍麻.扩肛,进一步确定瘘管走行方向及内口位置,用美蓝液作瘘管染色,再用探针自外口沿瘘管走行方向轻柔探入,受阻后将探针变换方向直至顺利探入,将右手食指伸入肛内,在确定的内口处抵达探针头部,并从内口将探针从肛门外牵出.继续沿探针向内剖开瘘管达直肠腔处,切开肛管皮肤及皮下组织,将橡皮筋从管道引出,钳夹备用.

    作者:侯立强;漫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挂线松解术治疗PPH术后吻合口狭窄25例

    近年来,笔者采用挂线松解术治疗PPH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2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6例,女9例;年龄21~65岁;均发生在PPH术后3个月至1年内.全部患者均为吻合口严重狭窄病例.治疗方法:患者取左侧卧位,常规消毒,骶管麻醉.尽量置入PPH环形扩肛器(CAD33),如置入困难,可换用喇叭口肛门镜,于狭窄环明显处以10号线缝扎挂线,深度以贯穿狭窄环为宜,切勿缝扎过深穿透肠壁.一般于截石位6、12点位各做垂直吻合口平面的贯穿缝扎一针,必要时在瘢痕明显处加缝2~3针挂线.仔细检查吻合口无出血后,留置胶管引流一根于吻合口处,包扎.术后给予抗感染保留灌肠5~7d,每日一次,常规应用太宁栓,一般缝扎线5~7d自然脱落,2周不脱落可拆线.

    作者:王连生;韩玲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盐酸利多卡因复合甲磺酸罗哌卡因骶管麻醉用于肛周手术的临床观察

    为观察盐酸利多卡因复合甲磺酸罗哌卡因骶管麻醉用于肛周手术的合适剂量及影响因素,将90例肛肠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盐酸利多卡因7.5ml复合0.898%甲磺酸罗哌卡因7.5ml)和B组(2%盐酸利多卡因5ml复合0.898%甲磺酸罗哌卡因5ml),每组45例.结果显示,A组阻滞完善时间短于B组,骶管麻醉20min后麻醉平面高于B组,麻醉维持时间长于B组,患者满意度高于B组(P<0.05).两组大运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直肠牵拉反应、术后排尿情况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骶管麻醉20min后麻醉平面与局麻药剂量有关,与身高、体重无关.结果表明,盐酸利多卡因复合甲磺酸罗哌卡因15ml骶管麻醉用于肛周手术,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郭大为;赵长策;田小禹;陶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混合痔内扎外剥术后平衡镇痛的临床研究

    为观察混合痔内扎外剥术后平衡镇痛的临床效果,将6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20例.A组术后给予平衡镇痛,B组手术结束时采用局部注射复方盐酸利多卡因进行术后镇痛,C组手术结束时单纯使用自控镇痛泵进行镇痛.结果显示,A、B、C3组患者术后2~48h内疼痛VAS评分均值分别为(0.92±0.35)分、(3.91±0.51)分和(3.73±0.75)分(P<0.01);术后首次排便时VAS评分均值分别为(1.59±0.34)分、(3.98±0.75)分和(3.86±0.59)分(P<0.01).结果表明,平衡镇痛用于混合痔术后是一种切实可行、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作者:王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