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钦
儿童功能性腹痛(functional abdominal pain,FAP)是指持续或频繁发作的以腹痛为主要表现,且与胃肠道功能异常无关或关系小大,病程超过3个月,但无胃肠道功能紊乱症状的一种功能性疾病.该病中医学称为盘肠气痛、盘肠内吊、肠痛,属中医学“腹痛”、“气腹痛”范畴.其症状明显,病因隐匿,持续数月反复多次的发作,一般的常规治疗效果不佳,使家长和患儿精神紧张焦虑,影响患儿的正常生活和学习,也给家庭日常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作者:齐立聪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肛门疼痛、肛缘水肿是混合痔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我院采用院内制剂消肿止痛汤术后熏洗坐浴治疗混合痔术后肛门疼痛和肛缘水肿,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将600例Ⅲ、Ⅳ期内痔为主的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0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见表1.
作者:平丽红;惠新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我们采用外切内挂术治疗高位肛瘘患者13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80例,女55例;年龄11~53岁;病程1个月至11年.瘘管数目:1条95例,2条36例,3条4例.外口数目:1个105例,2个25例,3个5例.135例均为1个内口,瘘管均经过肛管直肠环.治疗方法:患者取截石位或胸膝位,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或鞍麻.扩肛,进一步确定瘘管走行方向及内口位置,用美蓝液作瘘管染色,再用探针自外口沿瘘管走行方向轻柔探入,受阻后将探针变换方向直至顺利探入,将右手食指伸入肛内,在确定的内口处抵达探针头部,并从内口将探针从肛门外牵出.继续沿探针向内剖开瘘管达直肠腔处,切开肛管皮肤及皮下组织,将橡皮筋从管道引出,钳夹备用.
作者:侯立强;漫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为探讨自动痔疮套扎术(RPH)联合外痔切除术与外剥内扎术治疗Ⅱ、Ⅲ期内痔为主的混合痔的临床疗效,采用R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该类混合痔65例(观察组).与同期单纯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55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在平均单个痔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创口愈合时间、水肿发生例数、术后出血评分、术后尿潴留例数、疼痛评分、术后1年复发例数方面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可缩短单个痔手术时间、住院时问及创口愈合时间,且可明显减轻术后疼痛、创缘水肿及术后出血,优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1年复发率、术后尿潴留情况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在治疗Ⅱ、Ⅲ期内痔为主的混合痔时可优先选择RPH联合外痔切除术,以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减轻术后并发症.
作者:雒福东;代述东;何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为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在大肠腺瘤及大肠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相关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MP-3在20例大肠腺瘤和60例大肠癌中的表达.结果显示,(1)MMP-3在20例大肠腺瘤及60例大肠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和41.7%(P=0.031).(2)MMP-3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17)呈正相关,与预后呈负相关.结果表明,MMP 3的上调表达可能参与了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对临床上判断预后具有较大意义.
作者:鲁明良;何瑾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为观察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疗效,对36例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采用生物反馈疗法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便秘症状及肛门直肠压力的变化.结果显示,经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后:(1)治疗患者便秘临床症状的有效率为77.8%,治疗后大便性状、排便次数、伴随症状等有所改善;(2)肛管静息压、直肠感觉阈值、直肠大耐受量、肛管直肠反射阈值降低(P<0.05).结果表明,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效果满意,是一种无创、简单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韩玲玲;程卫东;孙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为观察混合痔内扎外剥术后平衡镇痛的临床效果,将6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20例.A组术后给予平衡镇痛,B组手术结束时采用局部注射复方盐酸利多卡因进行术后镇痛,C组手术结束时单纯使用自控镇痛泵进行镇痛.结果显示,A、B、C3组患者术后2~48h内疼痛VAS评分均值分别为(0.92±0.35)分、(3.91±0.51)分和(3.73±0.75)分(P<0.01);术后首次排便时VAS评分均值分别为(1.59±0.34)分、(3.98±0.75)分和(3.86±0.59)分(P<0.01).结果表明,平衡镇痛用于混合痔术后是一种切实可行、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作者:王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我院对肛门病术后患者采用亚甲蓝混合液肛周注射以减轻术后疼痛,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300例肛门病手术患者中,男176例,女124例;年龄16~78岁;病程5d至20年.其中混合痔226例,肛裂36例,肛瘘13例,肛周脓肿25例.治疗方法:将2%利多卡因注射液5ml,1%亚甲蓝注射液2ml,注射用水3ml配成复方混合液.根据创面大小及深浅,将药物注射于创面切口边缘、封闭于结扎线根部或挂线组织周围,尽量行点状注射使其均匀弥散浸润.
作者:李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2010~2011年,我科采用自制双白止痒袋泡洗剂熏洗坐浴治疗肛门湿疹患者11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68例,女44例;年龄17~81岁,平均46岁;病程1个月至10年.药物组成及配制:白蒺藜,白鲜皮,黄柏,苍术,苦参,百部,川椒,荆芥,防风,胡麻仁,赤芍,当归,蜂房,紫草等.将上述中药充分混合,加工粗粉末20目,选用HB全自动包装机分装入茶叶滤纸袋中热封,每包30g.
作者:王丽璞;杨新伟;李志新;石焕芝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的慢性直肠和结肠炎症性疾病.近年来,中医药在本病的治疗上显示出了优势,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且具有疗效稳定、无毒副作用等特点,现将中医学近几年来有关本病的治疗研究综述如下.1 UC的病因病机UC属于中医学“泄泻”、“痢疾”、“肠澼”、“休息痢”、“便血”等病证范畴.《黄帝内经》中多见肠澼、便脓血等叙述与UC症状描述十分吻合.“肠澼”一证,杨上善《太素·调阴阳》云:“澼音僻,泄脓血也.”肠游不仅有便溏、水泻、久泻等症状,而且有便下脓血、里急后重等类似痢疾的症状.
作者:那缤文;王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1995~2011年,我们收治骶尾部藏毛窦患者1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5例,均系青壮年男性,体胖多毛;年龄18~30岁,平均22.6岁;病程5个月至6年.其中9例因骶尾部皮下软组织反复肿痛破溃流脓就诊,6例在外院误诊为肛周脓肿或肛瘘而行多次切开引流术,多者有1例曾行5次切开引流术.窦口位于骶尾部后正中线即臀沟处,部分患者窦口内有少许脓性分泌物外溢,窦口周围皮肤红肿或为炎性瘢痕组织.12例有1个外口,2例有2个外口,1例有3个外口.8例患者病灶中发现毛发,其中3例术前在窦口内发现,5例术中在窦腔内发现,余病例未发现毛发.触诊窦口周围组织变硬,或扪及条索状物,部分窦口内有脓性分泌物溢出.直肠指检肛内未扪及条索状物或包块,探针检查未见内口,窦道不与肛门相通.骶尾部X光片检查未见异常.15例患者病理诊断为异物肉芽肿.
作者:张林刚;韩军;罗伟;汪姝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手术治疗陈旧性肛裂,切口位置多有分歧,笔者采用6点位切口手术治疗陈旧性肛裂患者11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31例,女83例;20~50岁90例,20岁以下4例,50岁以上20例.肛裂在6点位98例,其他点位16例.治疗方法:患者取右侧卧位,常规消毒后,局部浸润麻醉.6点进针并向两侧扩大注药,不管裂口在仆么位置,都在6点位距肛缘1~1.5cm处切一小口,用球头探针或弯止血钳与肛管平行方向插入,将左手食指伸入肛内,在肌间沟处引出探针于肛外.用高频电刀切开探针挑出的内括约肌,合并肥大肛乳头及哨兵痔者一并切除,切口充分止血后不缝合.
作者:梅钦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为观察肛瘘内口切除缝合黄连膏引流术治疗低位肛瘘的临床疗效,将112例低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治疗组采用肛瘘内口切除缝合黄连膏引流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肛瘘切除开放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创口愈合时间、术后创口感染、肛瘘复发、肛门自控功能受损等情况.结果显示,治疗组创口愈合时问短于对照组,创口感染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两组随访1.6年均无复发,无明显肛门自控功能受损病例.结果表明,肛瘘内口切除缝合黄连膏引流术治疗低位肛瘘具有创口愈合时间短、创伤小的优势,在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时可以优先选用,但需注意预防术后创口感染.
作者:奎继中;罗鹏;王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直肠前突是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常见原因之一,多发于经产妇、多产妇以及中老年女性.中、重度直肠前突保守治疗远期疗效多不理想,手术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段,可以一定程度的缓解临床症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手术治疗直肠前突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1 诊 断症状:排便困难,肛门梗阻感,肛门及会阴部坠胀、疼痛.用手指伸入阴道内按压阴道后壁方能排出粪便,这是直肠前突特有的症状.
作者:王建设;王立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为探讨高位虚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在肛门功能保护及术后并发症方面的优势,将高位肛瘘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术中分别以实挂线法和虚挂线法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肛管静息压及大收缩压的变化、术后肛管锁眼畸形、肛门漏气漏液、复发情况.结果显示,术后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肛管锁眼畸形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肛管静息压和大收缩压方而,治疗组术后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术后较术前降低(P<0.05);治疗组未见术后肛门漏气漏液,对照组为20例(P<0.05);两组各有1例复发.结果表明,高位虚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在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减轻患者疼痛方面优于传统的实挂线法.
作者:张增强;韩松;毛葵;郑昌松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为观察闭式切除修补术(BLOCK术)加硬化剂注射治疗直肠前突的疗效,回顾性总结经手术治疗的786例直肠前突患者的资料.结果显示,治疗组采用BLOCK术加硬化剂注射治疗398例,术后随访,复发1例;对照组采用BLOCK术治疗388例,术后随访,复发43例.结果表明,BLOCK术加硬化剂注射是目前治疗直肠前突的首选术式,疗效可靠.
作者:叶艳;于永铎;黄国威;张志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近年来,笔者采用挂线松解术治疗PPH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2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6例,女9例;年龄21~65岁;均发生在PPH术后3个月至1年内.全部患者均为吻合口严重狭窄病例.治疗方法:患者取左侧卧位,常规消毒,骶管麻醉.尽量置入PPH环形扩肛器(CAD33),如置入困难,可换用喇叭口肛门镜,于狭窄环明显处以10号线缝扎挂线,深度以贯穿狭窄环为宜,切勿缝扎过深穿透肠壁.一般于截石位6、12点位各做垂直吻合口平面的贯穿缝扎一针,必要时在瘢痕明显处加缝2~3针挂线.仔细检查吻合口无出血后,留置胶管引流一根于吻合口处,包扎.术后给予抗感染保留灌肠5~7d,每日一次,常规应用太宁栓,一般缝扎线5~7d自然脱落,2周不脱落可拆线.
作者:王连生;韩玲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为观察盆底表面肌电生物反馈配合心理认知疗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将符合功能性便秘诊断标准的30例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症状及SCL-90量表中的积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功能性便秘患者治疗前后排便费力、排便不尽感、排便时间及SCL-90量表中抑郁、强迫及偏执因子的积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果表明,盆底表面肌电生物反馈配合心理认知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肯定.
作者:陈峰;黄如华;郑玉金;邓正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为探讨腹会阴急性坏死性筋膜炎的综合性治疗效果,回顾性分析11例腹会阴部急性坏死性筋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综合治疗方法进行讨论.11例患者中,10例经及时多点切开引流、彻底清创、中西药联合局部冲洗、抗生素纱布填塞、中药液湿敷,结合全身治疗而治愈.1例患者因基础病变过重,全身衰竭死亡.本病为严重感染性疾病,病情发展快,病死率高,应在全身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局部早期切开、彻底清创、通畅引流、中西药冲洗、中药液湿敷等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治愈率.
作者:房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患者女,56岁.因肛门部持续性疼痛伴下坠感2年收治入院.患者2年前始感肛门部疼痛,疼痛呈持续性钝痛并伴有下坠感,疼痛逐渐加重.近1年来感会阴部、阴道及尿道口周围亦出现持续性疼痛、下坠感和发热感,在取坐位时除感肛门部疼痛外,双大腿内侧亦感疼痛.且疼痛与大小便无关.该患者曾在外院行排粪造影检查诊断为:直肠黏膜内脱垂、直肠阴道隔前突、混合痔.经对症治疗和混合痔切除术后,效果不明显.查体:取胸膝位,镜检距肛缘约6cm处直肠前壁有一约0.5cm大小的淡紫黑色斑点.指诊斑点区可触及一1.0cm×1.0cm大小结节,结节质硬、固定、边缘光滑、边界清晰、有压痛,经阴道、肛门双合诊,结节位于直肠黏膜下,与直肠阴道隔粘连较紧,未浸润到阴道壁及阴道黏膜.
作者:刘百羽;蒲文红;刘林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