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穴位按摩配合中药熏洗坐浴在肛肠疾病术后的应用效果观察

李振英

关键词:肛肠疾病, 术后并发症, 穴位按摩, 中药熏洗, 效果
摘要:为探讨穴位按摩配合中药熏洗坐浴在肛肠疾病术后的应用效果,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拟行手术治疗的100例肛肠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穴位按摩、自拟中药熏洗方熏洗坐浴,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清水熏洗坐浴,每天1次,10 d为一疗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创口疼痛、出血、水肿、肛门坠胀感、肛门潮湿感等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显示,观察组创口疼痛、出血、水肿、肛门坠胀感、肛门潮湿感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且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穴位按摩配合中药熏洗坐浴可减轻肛肠病术后创口疼痛、水肿等并发症,促进创面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凝血酶、双腔尿管用于治疗痔术后出血1例

    患者男,46岁.因“肛门肿物疼痛反复发作8年,加重3d”入院.入院诊断为“混合痔(外痔炎性水肿、内痔嵌顿)”.完善相关检查,排除手术禁忌后于2014年12月1日在腰麻下行混合痔外切内扎术.术后第9天上午10时,患者换药后自觉肛门内发热,并有少量鲜血溢出,予凝血酶500 U加生理盐水40 ml灌肠,无菌纱布包扎固定,患者自觉腹胀、肠鸣及肛门欲便窘迫感.下午14时30分,患者再诉肛门坠胀、欲便感,四肢乏力,头晕心慌,出汗.

    作者:康明瑞;梅笑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苦柏汤熏洗坐浴应用于混合痔术后的效果观察

    为观察混合痔术后应用苦柏汤熏洗坐浴的临床疗效,将160例行手术治疗的混合痔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术后应用苦柏汤熏洗坐浴,对照组应用高锰酸钾溶液熏洗坐浴,比较两组患者总体疗效、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创面疼痛及水肿消失时间.结果显示,两组总体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创面疼痛、水肿消失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混合痔术后应用苦柏汤熏洗坐浴可减轻患者疼痛、水肿,促进创面愈合.

    作者:傅军伟;唐一多;王振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成人骶尾部畸胎瘤病因、病理及诊治概况

    骶尾部畸胎瘤(sacrococcygeal teratoma,SCT)是先天性肿瘤,位于骶骨的下端,直肠和骶骨及尾骨之间,占全部畸胎瘤的41.8%~47.4%[1],发病男女之比为1∶20.SCT多为良性,但有恶变的危险,尤以实性恶变率较高.本文就成人SCT病因病机及诊治概况总结如下.

    作者:李艳艳;张燕生;韩宝;李倩蕾;刘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无痛病房管理应用于混合痔术后疼痛护理的效果观察

    为探讨无痛病房管理应用于混合痔术后疼痛护理的临床疗效,将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我科收治的196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无痛病房管理模式给予无痛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无痛病房管理能够明显缓解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减少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司皓;刘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微创皮下神经离断术治疗顽固性肛门瘙痒症的疗效观察

    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采用“三点式”微创皮下神经离断术切口及微创器械游离肛周皮下神经末梢治疗顽固性肛门瘙痒症60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0例患者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25~75岁,平均(37.0±11.5)岁;病史2~20年.

    作者:白清华;于文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名中医左进治疗肛裂病临证经验研究

    为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总结名中医左进治疗肛裂病的临证经验,本研究将112例诊断为肛裂病并经左进主任医师治疗的患者相关数据录入数据库,对其证候、立法、处方、用药等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结果显示,112例肛裂病患者出现证候多为血热肠燥证(67次,59.8%)、阴虚津亏证(58次,51.8%)、血虚津亏证(42次,37.5%)、脾虚气陷证(13次,11.6%);治疗上以泄热通便、养阴凉血(67次),养阴生津、润肠通便(58次),补血养阴、润肠通便(42次),健脾温中、固脱止血(16次)为主要立法;处方多以凉血地黄汤加麻仁丸、增液汤、润肠汤、归脾汤等加减化裁;用药次数多的依次是生地黄、牡丹皮、玄参、火麻仁、黄柏、麦冬、赤芍、地榆、苦杏仁、大黄、当归、天花粉、枳实、厚朴和黄芪等.结果表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客观地反映名中医左进治疗肛裂病的临证经验,为临床治疗肛裂病提供参考和借鉴.

    作者:甄熙奎;吴世铖;郭有雷;贺彩东;李立;杨宏武;左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肠瘘的治疗进展

    肠瘘(intestinal fistula)多发生于手术后,临床特点为内稳态失衡及严重感染.据报道,手术后肠瘘占所有肠瘘的75%~85%[1,2],是腹部外科手术严重的并发症.本文就肠瘘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1 肠瘘治疗理念的转变肠瘘一开始先在吻合处出现小裂隙,消化液外溢,局部形成感染灶,引流不畅的情况下感染灶会变为较大的积液池;随着感染物质及消化液的腐蚀,小裂隙周围肠管瘘口扩大或吻合口破裂,大量消化液会进入腹腔,造成严重感染,从而出现全身症状[3].

    作者:徐晓波;马文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认知行为干预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前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为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前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将80例拟行腹腔镜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术前给予认知行为干预,对照组术前给予常规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干预前后患者不良情绪进行评分,出院前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并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干预前SAS、SDS评分均很高,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没有下降,反而略有升高,P>0.05.两组干预后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前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可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蔡亚娜;吴海英;杨东;许家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骶管麻醉在肛肠疾病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为探讨骶管麻醉在肛肠疾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回顾分析于骶管麻醉下行手术治疗的660例肛肠疾病患者的麻醉镇痛效果.结果显示,麻醉镇痛效果Ⅰ级613例(93.1%),Ⅱ级21例(3.1%),Ⅲ级9例(1.5%),Ⅳ级17例(2.8%).结果表明,骶管麻醉操作简便,安全,麻醉镇痛作用基本可满足肛肠疾病手术需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姚文俊;滕好晓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类型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分析

    为探讨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类型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对113例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113例患者中,局部复发38例(33.6%),远处转移75例(66.4%);肝转移36例(31.9%),肺转移16例(14.2%),腹膜种植转移12例(10.6%),其他转移11例(9.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类型与原发肿瘤部位、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果表明,结直肠癌术后以远处转移为主要的复发转移方式,直肠癌患者术后局部复发更多见,结肠癌和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后以远处转移为主要的复发转移类型.

    作者:谈利;颜登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加减乌梅汤保留灌肠联合自拟止痒祛湿汤熏洗治疗肛门湿疹的临床疗效

    为探讨加减乌梅汤保留灌肠联合自拟止痒祛湿汤熏洗治疗肛门湿疹的临床疗效,回顾91例肛门湿疹患者资料,其中51例患者采用加减乌梅汤保留灌肠联合自拟止痒祛湿汤熏洗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应用派瑞松霜局部外涂治疗(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治愈20例,显效16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2%(46/51);对照组治愈10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0.0%(28/4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结果表明,加减乌梅汤保留灌肠联合自拟止痒祛湿汤熏洗治疗肛门湿疹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肛瘘癌变1例

    患者男,62岁.因“肛旁肿物增生伴流脓水反复发作20余年”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专科检查:肛周结缔组织增生,右侧距肛缘约4 cm处可见一约8 cm×10 cm大小肿物,内中空缺如,表面破损不全,凹凸不平,可触及条索状物通向肛门内并向后延伸未及顶端,指诊直肠末端可触及柔软包块,指套无血染.肛镜检查:直肠末端黏膜充血、隆起,未见明显内口.

    作者:逄承健;于萌;赵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改良术式预防混合痔术后原发性大出血的临床疗效

    近年来,我科采用改良术式预防混合痔术后原发性大出血,效果满意.本研究对比改良术式与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科采用改良术式治疗混合痔518例(观察组),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516例(对照组).观察组男226例,女292例;年龄17~68岁,平均42.5岁;病程1个月至35年.对照组男225例,女291例;年龄17~68岁,平均43.5岁;病程2个月至3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作者:苏昆明;廖凤鸣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药线疗法治疗痔漏的源流与现状

    药线古称“纸捻”,又称捻子、拈子、药条、纸捻,其短者也称丁或钉或锭子,古医籍更有称为纴者[1],是传统中医外科的一种引流条.目前药线主要是指通过蒸煮浸泡等方式将药物的治疗作用附加到特制线或类似线状物上的一种传统中医外用剂型[2].药线具有提脓拔毒、腐蚀化管、收敛生肌等功能,起到引导脓水外流和配伍药物的治疗作用,适用于痔漏、疔疮、瘰疬、乳岩、皮肤癌等[3].而药线疗法对于痔漏疾病的治疗历史悠久,方法多样,且具有简、便、廉、效的特点,易于掌握.本文疏理了药线疗法历史发展脉络,总结近10年药线疗法相关文章,现对其用于痔漏治疗的源流与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王舷;文娟;杨向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为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将30例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根据临床护理路径对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造口常规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肠造口自我护理率(80.0%)明显高于对照组(60.0%),P<0.05;而且观察组造口周围皮肤炎症类并发症发生率(13.3%)明显低于对照组(33.3%),P<0.05.结果表明,根据临床护理路径对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围手术期进行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结肠造口自我护理率,降低其周围皮肤炎症类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王留针;郭晓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苯巴比妥钠肌注致过敏反应1例

    患者男,51岁.因“反复便血10余年,加重伴肛门肿物脱出1个月”以“Ⅲ期内痔,结缔组织性外痔”于2012年2月14日入院.肛门专科检查:以齿状线上痔核脱出为主,便时擦纸染血,肛门口呈环形伴少许皮赘.入院时查血常规、心电图及血糖均正常.既往曾有“磺胺类药物”及“去痛片”药物过敏史,否认“头孢类药物”及“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史.术前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注射液0.5mg.腰麻下行痔上黏膜环形切除吻合术+皮赘外痔修剪术.

    作者:李霞;伍桂友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我国居民肛肠疾病就诊行为分析

    为了解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肛肠疾病的就诊情况,为制定干预措施以提高肛肠疾病就诊率提供参考依据,我们按经济水平在我国除港、澳、台地区外的31个省级行政区进行分层抽样,每个行政区选取两个地级市,入户对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资料数据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共调查68 906名18岁及以上城乡居民,16 625人自我报告患有肛肠疾病,自我报告患病率为24.13%(16 625/68 906),其中城市居民自我报告患病率为24.62%(10 535/42 792),农村居民为23.32%(6 090/26 114).感觉自身有肛肠疾病后,58.04%(9 649/16 625)居民去正规医院或诊所接受治疗,其中去正规医院的就诊率为43.95%(7 306/16 625);16.01%(2 662/16 625)进行了自我医疗;25.95%(4 314/16 625)未采取任何措施.城市居民去正规医院就诊率(47.34%,4 987/10 535)明显高于农村居民(38.08%,2 319/6 090),x2=134.689,P<0.001.<35岁的患者去正规医院就诊率明显低于≥35岁的患者,且各年龄段男性患者就诊率总体高于女性(Z=-2.201,P=0.028).学历在初中及以下者去正规医院就诊率(38.97%,2 616/6 713)低于高中及以上者(47.32%,4 690/9 912),x2=113.207,P<0.001.在进行过治疗的自我报告患病者中,58.25%(7 171/12 311)选择保守治疗,26.58%(3 272/12 311)选择手术治疗.44.36%(5 461/12 311)患者治疗花费在100元以下,5.21%(641/12 311)患者花费在5 000元以上.患者未就诊的主要原因是“认为是小病,没必要就诊”或“涉及隐私,不好意思就诊”.结果表明,我国居民肛肠疾病就诊状况较差,有必要对人群尤其是年轻女性进行肛肠疾病的健康教育,普及肛肠疾病知识,加强就诊意识.

    作者:陈平;田振国;周璐;韩宝;李十月;燕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江苏省启东市1972~2011年直肠癌发病趋势分析

    为了研究江苏省启东市1972~2011年直肠癌发病变化趋势,为制定直肠癌预防控制措施与策略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启东市1972~2011年癌症发病登记数据库,计算直肠癌的粗发病率(CR)、中国人口标化发病率(CASR)、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WASR)及其变化百分比(PC)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并对直肠癌发病率进行时间趋势检验.结果显示,1972~2011年启东市直肠癌发病3925例,CR、CASR和WASR分别为8.73/10万、4.02/10万和6.37/10万.其中男性直肠癌发病1924例,CR、CASR和WASR分别为8.67/10万、4.27/10万和6.86/10万,女性直肠癌发病2001例,CR、CASR和WASR分别为8.80/10万、3.81/10万和5.97/10万.40年间直肠癌发病的CR、CASR、WASR的PC分别为335.89%、54.69%与71.92%,APC分别为5.00%(t=12.924,P=0.000)、2.10%(t=5.823,P=0.000)、2.36%(t=6.132,P=0.000).结果表明,启东市40年来直肠癌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应引起重视.

    作者:蒋俊杰;陈建国;张永辉;陈永胜;丁璐璐;朱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开窗旷置加切开挂实线浮线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

    近年来,我们采用开窗旷置加切开挂实线浮线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取得满意疗效.本研究对比采用此法治疗与采用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我院采用开窗旷置加切开挂实线浮线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60例(观察组),其中男47例,女13例;年龄20~60岁,平均46.7岁;病程1~6年,平均3.5年.

    作者:任恒宽;李子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手术治疗大肠癌148例临床分析

    2007年9月至2014年9月,我科共行手术治疗大肠癌患者148例,回顾分析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48例患者中,男70例,女78例;年龄25~91岁,平均71.2岁;右半结肠癌29例,横结肠癌13例,左半结肠癌32例,乙状结肠癌21例,高位直肠癌18例,低位直肠癌26例,肛管癌3例,大肠多源性癌6例.大便习惯改变75例.首次就诊:以痔病就诊12例,以急性肠梗阻就诊18例,以重度贫血就诊12例,以全身浮肿就诊2例,以腹部包块就诊15例,以腹痛就诊15例,以黑便就诊9例.合并糖尿病23例.

    作者:张林;刘艳;尚斌南;王乾执;吴利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