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秦艽汤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庞学丰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 秦艽汤, 英太青, 辨证论治
摘要:目的:观察秦艽汤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4例患者随机分为 2组,观察组 64例,其中湿热痹阻型 32例,寒湿痹阻型 32例,对照组 30例;观察组以秦艽汤为基础方进行辨证加减治疗,对照组以英太青(双氯芬酸钠)治疗,观察 2组治疗 8周后血沉、C- 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的变化及关节疼痛指数、肿胀指数、压痛指数、晨僵、双手平均握力、15m步行时间的变化,以及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观察指标(除 IgM外)差值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4.7% 和 33.3%,2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秦艽汤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疗效好、副作用低的优点.
广西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炎86例

    肺炎为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抗生素治疗,由于目前耐药现象增加,根据药敏选用有效抗生素需较长时间,为缩短治疗时间,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我院自 1995年 5月~2001年 6月,在应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麻杏石甘汤合泻白散治疗各型肺炎 86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冠新;黄邕洲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清热饮治疗骨伤科术后非感染性发热91例

    术后非感染性发热是骨伤科无菌手术后 1~5天患者常见临床症状,多为中度发热(38℃左右),但少数患者亦会出现 39℃以上的高热,患者多有一定不适感觉,我们用清热饮处理此类发热,有积极意义. 1995年 10月~2000年 12月,笔者采用自拟清热饮治疗骨伤科术后非感染性发热 91例,取得了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张育志;余焕豪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脊柱损伤并发症手法治验举隅

    脊柱损伤并发内科疾病,在骨伤科或内科尚未引起重视. 笔者在骨科临床中发现,通过治疗脊柱损伤,可以治愈因此而致的内科疑难病,现举典型病案加以讨论.

    作者:李建威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前列安栓治疗慢性无菌性前列腺炎80例

    们于 1999年 9月~2000年 10月,对 80例慢性无菌性前列腺炎患者采用广东丽珠中药厂研制的前列安栓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陆原;郑德全;傅岳武;李强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颅内转移瘤1例

    患者,女性,62岁,2000年 6月 3日初诊. 因反复头痛、目眩 1月余,再发并加重 3天入院. 自诉于入院前 1月因劳累后自觉头痛,以头顶部刺痛为甚,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偶觉目眩,闭目休息时好转. 曾在我院内科门诊经复方丹参针活血化瘀,谷维素、维生素 B1调节植物神经,以及止痛等治疗后,病情稍缓解. 3天前又出现头顶部刺痛、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夜寐不安,面色晦暗,活动迟钝,目无精彩,神疲懒言,饮食减少,曾在院外私人诊所诊治(具体用药不详),病情无好转而入院. 查体 : 血压 20/13kPa,神清,形体消瘦,眼底视乳头水肿,右侧肢体肌力Ⅳ级,右侧锥体束征(+). 既往曾患颈椎病病史. 头颅核磁共振检查结果示 : 左枕顶叶脑肿瘤.

    作者:梁丽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日本应用柴苓汤治疗妇产科疾病的概况

    柴苓汤为<伤寒论> 中小柴胡汤与五苓散的合方,近年来日本用该方治疗妇产科疾病报道颇多,疗效显著. 现主要就 1992年以来 < 国外医学 @ 中医中药分册 > 刊登的日本应用柴苓汤治疗妇产科疾病中的情况作一概述.

    作者:罗文;张艳;刘钧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针灸刀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180例

    臀上皮神经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腰腿痛疾患之一. 1998年 11月~2001年 3月我科采用志远针灸刀(任志远.中国传统针灸刀疗法.北京高等中医药培训学校)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 180例,收到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

    作者:孟锋;李祥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髋臼骨折30例

    随着 CT扫描在临床广泛应用及影像技术的不断改进,髋臼骨折的诊断、分类、治疗已受到重视. 1993年 3月~2000年 12月我们收治髋臼骨折 30例,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对该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秦科子息;张家荣;蒙仁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颈椎病动物血清超氧化歧化酶的变化

    自由基对人体有强大的破坏作用 [1,2],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与自由基损伤有密切关系,其中超氧化歧化酶(SOD)是临床上主要监测指标 [3,4,5],但针对颈椎病的相关实验研究尚有待深入,为此,我们在 1998~2000年期间运用颈椎病动物模型进行了此方面的对比探讨.

    作者:周红海;沈培芝;徐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按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78例

    笔者近年来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中,采用从面颊内外沿面神经分布区进行按摩,并配合点按患侧面部穴位的方法,经临床实践证明此方法具有疗效高,疗程短的特点,现将 3年来对 78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采用此法治疗的结果总结如下.

    作者:李和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壮肝逐瘀煎抗肝纤维化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壮肝逐瘀煎对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疗效.方法:将 63例患者按完全随机非盲法分为 2组,观察组给予口服壮肝逐瘀煎免煎中药颗粒,每日 1剂,以 200ml开水冲后分 2次温服;对照组给予口服大黄虫丸,每次 6g,每日 2次.2组根据不同病情加用复合维生素 B、维生素 C、强力宁等.3个月为 1疗程,2组均观察 1个疗程.治疗前后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IV型胶原(IVC)及肝功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 HA、LN、IVC明显下降(P<0.05),而观察组下降更显著(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采用壮肝逐瘀煎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林寿宁;黄彬;朱永苹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颈椎旋转定位扳法治疗食道性颈椎病34例

    颈椎病是常见的一种劳损性疾病,其中食道性颈椎病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颈椎病类型 [1],关于这类颈椎病的有效治疗手段并不多见,现将笔者自 1998年 7月~2001年 1月间,运用颈椎旋转定位扳法 [2]治疗该类型颈椎病的临床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于高路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32例带状疱疹的治疗及护理

    1998年 1月~1999年12月间,我科共收治 32例带状疱疹患者,采用我科自行配制的黄五酊(黄连、五倍子各等份碾碎混合加入 75% 酒精泡制一个月后备用),充分摇匀后擦涂疱疹皮区,效果良好. 现将治疗方法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黄柳妮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营心宁对实验性大鼠心肌缺血时PAgT及NO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制剂营心宁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的作用机制.方法:用腹腔注射垂体后叶素(Pit)法制备心肌缺血缺氧模型,观察营心宁及合心爽(地尔硫唑)对实验性心肌缺血大鼠一般情况、心电图、血小板聚集率(PAgT)及心肌组织一氧化氮(NO)系统水平的变化的影响.结果:营心宁组和合心爽组大鼠心肌缺血阳性率分别显著低于造模组(P<0.05),且营心宁组和合心爽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 05).造模组 PAgT比阴性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营心宁组和合心爽组的 PAgT显著低于造模组(分别为 P<0.01,P<0.05),但仍高于阴性对照组,其中营心宁组 PAgT低于合心爽组,有显著性意义(P<0.05).造模组 NO含量及 NOS活性明显低于阴性组(P<0.05);而营心宁组和合心爽组的 NO含量和 NOS活性均比造模组明显升高(P<0.05).营心宁组 NO系统水平低于合心爽组,但二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营心宁浸膏可降低实验性大鼠心肌缺血心电图阳性率,减轻实验性大鼠心肌缺血程度,其机制可能为提高心肌组织中 NO含量及 NOS活性,舒张血管平滑肌,缓解冠脉痉挛,同时降低体内血小板聚集率,缓解血液高凝状态,防止血栓形成,减轻血瘀程度.

    作者:何新兵;杜家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舒血宁合并氯氮平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舒血宁合并氯氮平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 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单纯服氯氮平的对照组和舒血宁并用氯氮平的研究组各 30例.2组患者均保持原服氯氮平剂量不变动.选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住院患者护士观察量表(NOSIE)和精神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临床疗效和副反应.同时动态观察治疗 4、8、12、16周的病情变化.结果:加用舒血宁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治疗后比治疗前有明显的疗效,SANS降分显著(P<0.05). 2组 NOSIE评分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 并减少抗精神病药物的副反应.结论:舒血宁并用氯氮平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较单一氯氮平治疗效果好,副反应少.舒血宁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种新药.

    作者:吕红艳;杨旭荣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附桂理中汤加味治疗顽固性十二指肠溃疡40例

    十二指肠溃疡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一般治愈率较高,但也有不少患者疗效不满意. 本文所称顽固性十二指肠溃疡是指病情反复发作一年以上,溃疡病灶长期不愈合者. 笔者自 1998~2000年,采用附桂理中汤加味治疗顽固性十二指肠溃疡 4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罗清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骨伤科便秘患者的辨证调护

    便秘是骨伤科常见的伴发病症,它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与病情恢复,中医学对便秘的防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往往达到标本兼治的功效. 2000年在我科住院的骨伤患者中有 86例发生便秘,经合理辨证施护,均在 1~3天内解除便秘. 现将辨证施护方法总结如下.

    作者:柯家衡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综合疗法治疗急性乳腺炎初期疗效观察

    急性乳腺炎,中医称之为乳痈,多发于哺乳期妇女,尤以初产妇多见. 笔者采用综合疗法治疗急性乳腺炎初期 6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苏惠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浅谈峻汗之禁例

    仲景创麻黄汤治太阳伤寒表实证,并强调麻黄汤的禁例 : 咽喉干燥者、淋家、疮家、衄家、亡血家、病有寒者不可峻汗. 临床上,凡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等证,阳亢火旺及风热外感之人,均不宜用麻黄汤,已成为历代医家恪守的法门. 有鉴于此,笔者试从中医基础理论浅谈麻黄汤峻汗禁例的机理.

    作者:叶烨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刺五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刺五加注射液对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1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 2组;观察组 90例,给予刺五加注射液 60ml加入 0.9% N.S或 5% G.S500ml中静滴;对照组 90例,给予脉络宁 20ml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 500ml中静滴,均为每日 1次,疗程 14天;结果:表明观察组有效 67例,有效率 74.4%,对照组有效 65例,有效率 72.2%,显示刺五加对脑梗死的疗效与低分子右旋糖酐加脉络宁对脑梗死的疗效相似,两者无显著差异.结论:刺五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圣洪平;陆庆生;许敏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广西中医药杂志

广西中医药杂志

主管:广西中医学院

主办:广西中医学院 中国中医药学会广西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