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舒血宁合并氯氮平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疗效观察

吕红艳;杨旭荣

关键词:慢性精神分裂症, 舒血宁, 氯氮平, 中西医结合疗法
摘要:目的:观察舒血宁合并氯氮平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 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单纯服氯氮平的对照组和舒血宁并用氯氮平的研究组各 30例.2组患者均保持原服氯氮平剂量不变动.选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住院患者护士观察量表(NOSIE)和精神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临床疗效和副反应.同时动态观察治疗 4、8、12、16周的病情变化.结果:加用舒血宁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治疗后比治疗前有明显的疗效,SANS降分显著(P<0.05). 2组 NOSIE评分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 并减少抗精神病药物的副反应.结论:舒血宁并用氯氮平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较单一氯氮平治疗效果好,副反应少.舒血宁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种新药.
广西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颅内转移瘤1例

    患者,女性,62岁,2000年 6月 3日初诊. 因反复头痛、目眩 1月余,再发并加重 3天入院. 自诉于入院前 1月因劳累后自觉头痛,以头顶部刺痛为甚,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偶觉目眩,闭目休息时好转. 曾在我院内科门诊经复方丹参针活血化瘀,谷维素、维生素 B1调节植物神经,以及止痛等治疗后,病情稍缓解. 3天前又出现头顶部刺痛、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夜寐不安,面色晦暗,活动迟钝,目无精彩,神疲懒言,饮食减少,曾在院外私人诊所诊治(具体用药不详),病情无好转而入院. 查体 : 血压 20/13kPa,神清,形体消瘦,眼底视乳头水肿,右侧肢体肌力Ⅳ级,右侧锥体束征(+). 既往曾患颈椎病病史. 头颅核磁共振检查结果示 : 左枕顶叶脑肿瘤.

    作者:梁丽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耳体针结合治疗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45例

    化学疗法在恶性肿瘤治疗中一直起着重要作用,而且疗效也在不断提高,但是抗癌药物的选择性不高,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对机体正常细胞也具有杀伤作用,特别对骨髓的抑制是普遍存在的. 针对这一情况,笔者自 1981~1999年用耳体针结合治疗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症,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江泓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清热饮治疗骨伤科术后非感染性发热91例

    术后非感染性发热是骨伤科无菌手术后 1~5天患者常见临床症状,多为中度发热(38℃左右),但少数患者亦会出现 39℃以上的高热,患者多有一定不适感觉,我们用清热饮处理此类发热,有积极意义. 1995年 10月~2000年 12月,笔者采用自拟清热饮治疗骨伤科术后非感染性发热 91例,取得了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张育志;余焕豪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针灸刀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180例

    臀上皮神经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腰腿痛疾患之一. 1998年 11月~2001年 3月我科采用志远针灸刀(任志远.中国传统针灸刀疗法.北京高等中医药培训学校)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 180例,收到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

    作者:孟锋;李祥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颈椎病动物血清超氧化歧化酶的变化

    自由基对人体有强大的破坏作用 [1,2],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与自由基损伤有密切关系,其中超氧化歧化酶(SOD)是临床上主要监测指标 [3,4,5],但针对颈椎病的相关实验研究尚有待深入,为此,我们在 1998~2000年期间运用颈椎病动物模型进行了此方面的对比探讨.

    作者:周红海;沈培芝;徐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壮肝逐瘀煎抗肝纤维化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壮肝逐瘀煎对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疗效.方法:将 63例患者按完全随机非盲法分为 2组,观察组给予口服壮肝逐瘀煎免煎中药颗粒,每日 1剂,以 200ml开水冲后分 2次温服;对照组给予口服大黄虫丸,每次 6g,每日 2次.2组根据不同病情加用复合维生素 B、维生素 C、强力宁等.3个月为 1疗程,2组均观察 1个疗程.治疗前后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IV型胶原(IVC)及肝功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 HA、LN、IVC明显下降(P<0.05),而观察组下降更显著(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采用壮肝逐瘀煎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林寿宁;黄彬;朱永苹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活血化瘀法治疗急性期脑出血20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例患者均为急诊住院病例,其中男性 15例,女性 5例,年龄大的 80岁,小的 46岁,全部病例均符合 <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 中的中风诊断标准. 1.2 出血部位左基底节区 4例,右基底节区 5例,丘脑区 3例,颞叶区 2例,左额叶区 1例,内囊区 2例,外囊 2例,脑干 1例.

    作者:宫照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关注同名异物的中药习用品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我国中药资源十分丰富,根据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除台湾省外)中药资源大规模普查后的统计,我国中药资源共有 12 807种,其中药用植物 11 146种、药用动物 1 581种、药用矿物 80种 [1,2]. 收载入 1999年 9月出版的当代本草代表作 < 中华本草 > 的药物共有 8 980种. 广西是拥有丰富中药资源的排前省份,收载入 < 广西中药资源名录 > 的药物共有 4 623种(其中药用植物 4 064种、药用动物 509种、药用矿物 50种)[3],但国内各地的药材公司(或各地的药材站)所收购经销的中药品种大约是 500~1 100种 [1]. 中药品种繁多,中药习用品问题值得关注.

    作者:谢崇源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脊柱损伤并发症手法治验举隅

    脊柱损伤并发内科疾病,在骨伤科或内科尚未引起重视. 笔者在骨科临床中发现,通过治疗脊柱损伤,可以治愈因此而致的内科疑难病,现举典型病案加以讨论.

    作者:李建威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中医治疗癌性骨痛32例

    笔者自 1998年 6月~2001年 6月采用中药内服配合针灸的方法,治疗癌性骨痛患者 32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作者:刘洪波;肖跃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加用活血法的疗效与舌质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加用活血法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疗效与治疗后舌质瘀暗程度变化的相互关系.方法:随机选择年龄 14~50岁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 60例.试验组 30例,在常规用药的同时,强调活血化瘀药物的应用;对照组 30例,单纯用常规药物治疗.通过观察舌质瘀暗程度减轻的变化及化验结果比较 2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完全缓解率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2组舌质瘀暗疗效指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完全缓解率与舌质瘀暗减轻的程度有较强的正相关性.

    作者:卢玲;赖申昌;马晓露;梁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周围性面瘫/甲状腺腺瘤/免疫不孕抗体阳性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颈椎旋转定位扳法治疗食道性颈椎病34例

    颈椎病是常见的一种劳损性疾病,其中食道性颈椎病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颈椎病类型 [1],关于这类颈椎病的有效治疗手段并不多见,现将笔者自 1998年 7月~2001年 1月间,运用颈椎旋转定位扳法 [2]治疗该类型颈椎病的临床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于高路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HPLC法测定漆大菇中没食子酸含量

    漆大菇为大戟科植物毛果算盘子 Glochidion eriocarpum Champ.的干燥地上部分. 别名 : 毛大哥,毛七公,算盘子,漆大伯等. 具有清热利湿,散瘀消肿,解毒止痒功效. 用于生漆过敏,水田皮炎,皮肤瘙痒,荨麻疹,湿疹,剥脱性皮炎,跌打损伤等.

    作者:卢忠朋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浅谈峻汗之禁例

    仲景创麻黄汤治太阳伤寒表实证,并强调麻黄汤的禁例 : 咽喉干燥者、淋家、疮家、衄家、亡血家、病有寒者不可峻汗. 临床上,凡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等证,阳亢火旺及风热外感之人,均不宜用麻黄汤,已成为历代医家恪守的法门. 有鉴于此,笔者试从中医基础理论浅谈麻黄汤峻汗禁例的机理.

    作者:叶烨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李锡光教授治疗胸痹特色撮要

    李锡光教授,主任医师,1964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现任广西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委员会审评委员,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会审评委员,广西中医内科学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临床、科研、教学工作,有着深厚的中医药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胸痹的发病机理有着独到的见解;精通心电图知识,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心血管疾病;在危重患者的救治中,更能融汇中西. 笔者从师近 3年,收获颇丰. 兹就李老师治疗冠心病的临证特色作如下撮要.

    作者:张振千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炎86例

    肺炎为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抗生素治疗,由于目前耐药现象增加,根据药敏选用有效抗生素需较长时间,为缩短治疗时间,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我院自 1995年 5月~2001年 6月,在应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麻杏石甘汤合泻白散治疗各型肺炎 86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冠新;黄邕洲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综合疗法治疗急性乳腺炎初期疗效观察

    急性乳腺炎,中医称之为乳痈,多发于哺乳期妇女,尤以初产妇多见. 笔者采用综合疗法治疗急性乳腺炎初期 6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苏惠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中药防治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实验进展

    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是指冠状动脉痉挛或血管在短暂时间内闭塞,血流中断后因自然开放或药物作用,机械再通等,使血流重新灌注心肌而发生新的生理、生化改变造成的心律失常,是缺血再灌注损伤常见的并发症. 近年来,人们从不同角度对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进行广泛的研究,其中,中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实验性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兹就有关文献资料作综述如下.

    作者:张以昆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附桂理中汤加味治疗顽固性十二指肠溃疡40例

    十二指肠溃疡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一般治愈率较高,但也有不少患者疗效不满意. 本文所称顽固性十二指肠溃疡是指病情反复发作一年以上,溃疡病灶长期不愈合者. 笔者自 1998~2000年,采用附桂理中汤加味治疗顽固性十二指肠溃疡 4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罗清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广西中医药杂志

广西中医药杂志

主管:广西中医学院

主办:广西中医学院 中国中医药学会广西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