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明
2009-2014年,我们采用一次性根治术结合中药治疗肛周脓肿10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肛周脓肿196例中,男128例,女68例;平均年龄37.8岁;平均病程24.1 d.将其分为A、B2组,A组100例患者给予中药配合手术治疗,B组96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及抗生素药物配合手术治疗.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邱江涛;滕青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为观察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与肛瘘切开挂线术治疗经括约肌肛瘘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将60例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与对照组(肛瘘切开挂线术)各30例,观察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及创面愈合时间,并测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终点的肛门功能评分情况.结果显示,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但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则明显短于治疗组(P<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随访终点2组患者肛门功能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与肛瘘切开挂线术治疗经括约肌肛瘘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但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具有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程度轻及创面愈合时间短的优势,比肛瘘切开挂线术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作者:蒋进广;王猛;陈娟;文强;方磊;吕梅;杨柏霖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在肛肠科广泛应用,肛缘水肿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影响创面愈合,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下降.2015年3月至2015年6月,我们将自拟中药熏洗方用于混合痔术后水肿,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闻亚平;蒋干超;杨青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2009-2015年,笔者采用一期根治术配合术后中药坐浴治疗肛周脓肿9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90例,男59例,女31例;年龄16~72岁;病程2~10 d.其中肛周皮下脓肿51例(4例伴有肛周湿疹,2例伴银屑病),肌间隙脓肿30例,坐骨直肠窝脓肿6例,直肠黏膜下脓肿3例.治疗方法:患者取膝胸位,常规消毒铺巾,骶麻、鞍麻或腰麻.1)在肛缘外包块波动明显处或包块中央作一放射状切口,切开脓腔,排出脓液.2)以球头探针自切口探入,从内口引出肛外;用手指钝性分离脓腔内纤维间隔.
作者:付翔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为比较RPH与PPH治疗老年重度痔的手术效果,对Ⅳ期环状内痔老年患者(>65岁)75例采用2种手术方式治疗,其中PPH组39例,RPH组36例,比较2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血压波动、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复发率等指标.结果显示,术后大出血、住院时间、并发尿潴留、术中血压波动发生率RPH组优于PPH组(P<0.05),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后疼痛、创口感染、肛门狭窄、肺部感染及复发率等2组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果表明,PPH和RPH均是治疗老年重度痔的有效方法,RPH有操作更简单、并发症更少的优点.
作者:张布明;李衍文;罗高宏;黄伟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患者男,57岁.因“肛门疼痛1年余,加重3个月”于2015年11月2日就诊.患者自述无明显诱因出现肛门部阵发性疼痛,曾2次于外院行“痔瘘术”(具体术式不详),术后创面不能愈合,患者症状未缓解,3个月前患者症状进行性加重,自行用药熏洗治疗疗效不佳.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系统检查无异常.骑伏位,肛周皮肤无增殖隆起,肛管可见色素沉着,呈片状分布,形状不规则,指诊左前位色素沉着处可触及3 cm×2 cm×1 cm条索样结节,触痛,质硬,肛管紧缩,指套无染血,肛门镜检因疼痛未行.
作者:李元芳;管仲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为了解肛周脓肿脓液细菌培养的致病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便于指导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提高疗效,将明确诊断为肛周脓肿患者的脓液送检.结果显示,64例脓液标本,培养共分离出病原菌46株,其中大肠埃希菌分布多,占73.91%,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氨曲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的敏感性较高,耐药率均<18%;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四环素耐药率较高,均在70%以上.结果表明,肛周脓肿感染的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对氨曲南、头孢他啶敏感,在未得到药敏结果之前,围手术期可以选择使用.
作者:张乳艳;蒋峰;高卫卫;温鲁平;王为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患者男,50岁.因“肛瘘术后反复肛旁肿痛流脓伴瘙痒10余年”入院,10余年前于某院行肛瘘手术(具体不详),术后患者反复肛旁红肿疼痛,红肿处自行破溃流脓,伴瘙痒,不伴明显畏寒发热等.我院门诊以“肛瘘、肛门缺损”收入院.入院症见:肛旁肿痛流脓伴瘙痒,无明显畏寒发热.既往史:糖尿病史10年,血糖控制良好.一般情况可,营养中等,步入病房,查体配合.专科检查:截石位,肛门居中.肛旁9点位、7点位分别可见长约10 cm、4 cm手术瘢痕,9点位肛旁3cm处可见一外口,有脓性分泌物溢出,其下可扪及一条索状管道通向肛内.指检:肛门松紧适中,后侧肛管直肠环纤维化变硬,肛管直肠下段未扪及异常肿块及息肉,指套退出无血染.肛门镜检:7点位肛窦深大、凹陷.
作者:袁秋霞;刘洋;张杨 刊期: 2016年第04期
2010-2015年,我科将皮桥松解术用于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中,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将474例环状混合痔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250例中,男136例,女114例;年龄20~72岁,平均52岁;病程7~25年.对照组224例中,男122例,女102例;年龄22~75岁,平均50岁;病程5~28年.2组肛门均有脱出物,治疗组肛门疼痛215例,肛门坠胀126例,排便时滴血158例,排便困难87例;对照组肛门疼痛210例,肛门坠胀108例,排便时滴血136例,排便困难82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张艳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为观察中药保留灌肠配合美沙拉嗪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将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保留灌肠配合美沙拉嗪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口服美沙拉嗪治疗,30 d后观察2组疗效并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12例(占30.0%),显效18例(占45.0%),好转9例(占22.5%),无效1例(占2.5%),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治愈6例(占15.0%0),显效11例(占27.5%),好转12例(占30.0%),无效11例(占27.5%),总有效率为72.5%.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中药保留灌肠配合美沙拉嗪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
作者:刘纪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为研究七叶皂苷钠凝胶外用治疗痔术后肛缘水肿、疼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将93例痔术后水肿、疼痛患者分为试验组62例和对照组31例.分别采用七叶皂苷纳凝胶和七叶皂苷钠凝胶基质外用治疗.结果显示,试验组治愈率达90.3%,显效率为4.8%,好转率为4.8%;对照组治愈率为6.5%,好转率为35.5%,无效率为58%,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试验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七叶皂苷纳凝胶治疗痔术后水肿、疼痛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张建柏;柳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为观察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冠心病患者肛肠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将90例ASAⅡ~Ⅲ级行肛肠病手术的老年高血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0例.A组给予罗哌卡因5 mg行腰硬联合麻醉;B组给予罗哌卡因7.5 mg;C组给予罗哌卡因10 mg;分别记录术前、术中、术后10 min的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吸频率(RR)的变化,用针刺法测感觉阻滞,感觉、运动起效时间、感觉消退至S12时间、感觉平面固定时间及运动阻滞Bromage为0的程度、运动阻滞完善时间等指标.结果显示,3组间感觉阻滞感觉起效时间、感觉平面固定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与C组术前、术中、术后10 min的MAP、HR及SPO2、RR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与C组感觉消退至S1-2时间、运动起效时间、Bromage为0的程度、运动阻滞完善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罗哌卡因7.5 mg用作腰硬联合麻醉,作用时效较短,运动恢复快,血流动力学稳定,安全、舒适,无痛苦,适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行肛肠病手术.
作者:赵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慢性肛门痛属功能性肛门直肠痛(functional anorectal pain,FAP)范畴,是一组发病机制不明确,临床表现为慢性反复发作肛门及直肠下段疼痛的不伴有器质性病变的疾病[1],又称肛提肌痉挛、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慢性直肠痛、梨状肌综合征以及紧张性骨盆肌痛.根据肛门指诊检查牵拉耻骨直肠肌有无压痛又可分为两种亚型:肛提肌综合征(levator ani syndrome,LAS)和非特异性功能性肛门直肠痛(unspecified functional anorectal pain).本病发病率较高,由于病因不明,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现就慢性肛门痛的发病原因、诊疗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闵丽;张辉;陈波;应光耀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为观察三联疗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将128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治疗组给予三联疗法(琥珀酸普芦卡必利片、聚乙二醇4000口服散剂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应用)治疗;对照组给予聚乙二醇4000散剂治疗,通过治疗前后行便秘症状总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5.3%,优于对照组75.0%(P<0.05).结果表明,三联疗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明显优于单一药物治疗,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闫守月;闫秋芳;吕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为探讨骶前囊肿伴感染与肛管直肠后间隙脓肿的鉴别诊断治疗,回顾性分析65例骶前囊肿伴感染与肛管直肠后间隙脓肿的临床资料.诊断为肛管直肠后间隙脓肿56例,其中蹄铁型脓肿15例,半蹄铁型脓肿24例,肛管后间隙脓肿10例,直肠后间隙脓肿7例;骶前囊肿伴感染9例.术后均经病理证实.结果显示,65例均成功行手术治疗.随访6~12个月除1例失访外均无复发,无肛门狭窄、肛门失禁等并发症.结果表明,肛管直肠后间隙脓肿与骶前囊肿伴感染鉴别应结合辅助检查,可提高确诊率,为手术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付靓;史志涛;王军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tissue-selecting theraPy,TST)是PPH的改进术式,我院应用该术治疗混合痔12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20例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23~58岁,平均41岁;病程1~23年.治疗方法:患者取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腰硬联合麻醉.选择合适的肛门镜.1)荷包缝合或牵引:一般行单荷包缝合,选择2-0荷包线,1个或2个痔核的选用单开式和双开式肛门镜在黏膜下层缝合引线牵引;痔核3个或3个以上时用3开孔肛门镜行分段荷包缝合.
作者:莫波;何琴;徐兵 刊期: 2016年第04期
2015年3~12月我们收治3例严重急性坏死性筋膜炎患者,现报告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例患者均为男性.合并糖尿病者1例,外伤1例.本组1例患者伴中毒性休克.2例患者阴囊红肿、瘙痒、疼痛,皮肤发黑,溃烂,伴捻发音.3例患处均红肿、疼痛、紫暗,边界不清,出现大小不等含血性液体的水疱或大疱.伴皮肤坏死,周围广泛的潜行皮缘,创面渗出物均为黄灰色,有气泡,奇臭味,肌肉组织正常.
作者:张馨允;刘佃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高位复杂性肛瘘传统术式是瘘管切开结合挂线法,但创面大,肛周皮肤肌肉损伤大,术后瘢痕组织多,愈合时间长,易造成肛门括约肌的损伤,肛门畸形、失禁等后遗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唐一多认为肛瘘的手术以保护肛门功能为第一要素,正确处理内口和肛瘘手术成败有极其密切的关系,不必追求切除全部瘘管及支管,保持创面引流通畅,进一步杜绝肠内感染源,同样可达到治愈肛瘘的目的.
作者:傅军伟;胡晓萍;孔芳怡;曾代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为探讨Miles术后改进内外括约肌在原位肛门重建的方法和效果,对6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Miles根治术后,同时行改进的内外括约肌原位肛门重建术,改进包括:1)肛门内括约肌改进为双层双环肌套;2)肛门外括约肌改进为外括约肌浅部和深部的重建.结果显示,60例低位直肠癌术后重建后的肛门外形及远期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均更为满意,总优良率为95%,远期生存率为80%.结果表明,低位直肠癌Miles术后,同时行改进的内外括约肌原位肛门重建的效果是可行的,更接近正常的肛门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作者:张本寿;朱克军;水祥兵;解潮;赵读泽;李强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为观察耳穴贴压对肛门疾病术后疼痛的镇痛效果,将300例肛门疾病术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5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术前准备、手术、术后处理)的基础上给予耳穴贴压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观察2组患者术后创面疼痛程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术后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耳穴贴压可有效缓解肛门疾病术后肛门疼痛,且简便、效佳、价廉、无明显副作用、患者依从性好.
作者:张明明;税杰;黄德铨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