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伍伍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结构的慢性炎症性疾患,中医称之为粉刺.笔者自1994~1999年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36例患者,收到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选自1994~1999年的门诊患者,诊断符合<实用皮肤病治疗学>[1].分为2组进行观察,其中治疗组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15~26岁,平均年龄21±3岁;病程6天~3年,平均为90±6.7天;丘疹型12例,结节型13例,脓疱型11例.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16~26岁,平均年龄22±2岁;病程7天~3年,平均为%±7.3天;丘疹型11例,脓疱型9例,结节型10例.2组性别、年龄、病程、分型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所有病例中医分型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均属湿热蕴结型.见:丘疹红肿疼痛,或有脓疱,便秘,口臭,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作者:姜浩;李昌仪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膝关节骨关节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自1998年以来,笔者采用中药熨烫后手法治疗本病35例(42个膝),收到一定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5例均为门诊病例,均符合<膝关节外科学>中膝关节骨关节病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11例,女24例;年龄从36~73岁,平均54.7岁;病程从1个月~6年,平均6.5个月;单膝发病28例,双膝发病7例,共42个膝.
作者:鲍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顽固性呃逆一般指患者呃逆持续时间较长,症状较重,且经过中药、西药、针灸、甚至膈神经起搏等方法治疗仍不能缓解者[1].呃逆虽有虚实之分,但总的病机是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而致.西医则认为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膈神经受到刺激而不自主地间歇性收缩.1998年6月~2001年1月我们采用针刺睛明、翳风穴治疗顽固性呃逆33例,并与药物穴位注射组25例进行了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继明;张济文;赵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采用常规疗法加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及口服真武汤加味治疗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60例(治疗组),与单纯常规治疗的60例(对照组)作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心功能检测指标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变化情况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所加用的中药有协同治疗作用.
作者:杨清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了解脾可欣辅助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方法:对确诊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60例,平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为常规治疗加口服脾可欣;对照组用常规治疗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在退热时间、止泻时间、脱水纠正时间,总病程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脾可欣辅助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疗效好.
作者:莫武桂;倪少娟;梁广林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二妙散出自<丹溪心法>一书,功能清热燥湿,治湿热下注而致的筋骨疼痛、足膝红肿热痛、下肢痿软无力、或湿热带下、下部湿疮等证.近几年来笔者在临床中用二妙汤加味,并以散剂改为汤剂治疗膝关节滑膜炎,对关节积液的消除,减少滑膜炎的复发取得良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林伍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995~2000年,笔者应用自拟盘突消饮液口服辅以宽护腰带固定腰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1例,全部为门诊病例.男12例,女9例;年龄35~70岁,平均45岁;病程3天~1年,平均2.5个月.单个椎盘突出16例,其中L3-4椎间盘突出5例,L4~5椎间盘突出6例.L5~S1椎间盘突出5例.2个椎间盘同时突出4例,均为L4~5和L5~S1椎间盘突出.3个椎间盘同时突出1例,为L3~4、L4~5、L5~S1椎间盘突出.突出分型:单个椎间盘突出16例中,中央型8例,左侧型3例,右侧型5例;2个椎间盘同时突出4例中,为中央型合并左侧型1例,中央型合并右侧型3例;3个椎间盘同时突出1例为中央型合并左侧型及右侧型.21例中,CT影像见椎间盘突出物向椎管内突出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为:0.1~0.5cm×0.5~1.5cm 20个椎间盘,突出0.51~1.0cm×1.51~2.0cm 7个椎间盘.
作者:唐立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痛病之一,在治疗上,一般的治疗方法难于奏效.笔者于1999~2000年采用小针刀治疗3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38例中,住院12例,门诊26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小16岁,大76岁;病程长10年,短1个月.单侧25例,双侧13例;以腰痛为主28例,伴有下肢大腿后侧胀痛不适6例,有小腿麻木4例.38例诊断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
作者:李保余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小针刀是治疗各种慢性软组织损伤引起组织粘连而导致疼痛、活动障碍性疾病及骨质增生症等的有效方法.其机理是在骨头、肌肉、韧带、血管、神经等发生粘连的部位用针刀进行剥离松解,使其恢复到原来的正常动态位置而达到治疗目的[1].我科自开展小针刀治疗一年多以来,先后对3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病患者进行了小针刀治疗,并辅以精心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其中治愈24例,好转6例,有效率为100%.现将小针刀治疗该病的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黄云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余临证以来,遇咳嗽症颇多,有咳十天半月者,有咳一、二月者,甚者三月、四月亦屡见不鲜.目前,更多见有咳嗽患者,反复滥用抗生素,愈用愈咳,缠绵不止.临床遇此类顽固性咳嗽,凡舌脉有中虚胃寒之征象者,多考虑为肺咳,恒以理中汤化裁治之,用之得当,每应手取效.兹举数例如下:
作者:唐农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笔者自1990年以来,采用推拿配合针刺治疗颈椎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36例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92例,女144例;年龄大68岁,小24岁,以40~60岁者居多数;病程短者15天,长17年余.236例中神经根型64例,椎动脉型51例,交感神经型32例,混合型89例(未包括脊髓型).
作者:沈玉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寒凝血滞型痛经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多为贪凉饮冷、感受风寒湿邪,寒客冲任胞宫,致经血凝滞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发病急剧,疼痛剧烈,多采用止痛片及镇静剂治疗,但临床效果不理想.1992~2000年,我们采用附子理中丸等中成药内服,配合推拿按摩治疗98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孔令多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其流行广、发病率高.在病毒性肝炎中,目前乙肝病毒(HBV)感染率达40%~70%,每年间接死亡约20万~30万人.然而,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普遍认为尚无特效药物.中医药近年来对防治乙型病毒性肝炎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在临床研究方面,获得较好的疗效.现就1997年以来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姚春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随着我国妇女生育年龄延后,部分妇女因高龄、频繁人流或药流后再妊娠,易发生先兆流产,对于这些因母体因素引起的先兆流产,我科采用中药寿胎饮加减,配合胶艾散外敷神厥穴治疗,取得很好的疗效,现将1999年7月至2000年12月收治的260例做一回顾性总结.
作者:朱惠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硬皮病是以皮肤进行性浮肿,硬化,后发生萎缩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病.临床分局限性及系统性硬皮病两种,系统性硬皮病可累及内脏.笔者按温阳化瘀施治1例,收到较好疗效,介绍如下:
作者:方宗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月骨脱位临床上并不少见,由于腕部解剖结构极其复杂,容易误诊或漏诊,以致于严重影响腕关节功能.我们自1986~2000年共收治16例,现就其损伤机制特点及诊断处理等问题进行回顾性总结,并报告如下.
作者:黄石方;米琨;钟远鸣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和内关在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将238例腹部手术后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110例,除予术后常规处理外,朱后电针双侧足三里和内关穴;对照组128例,予术后常规处理.结果: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较短,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出现胃肠功能紊乱、胃肠痉挛性腹痛等并发症的例数较少,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和内关在促进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防治术后胃肠功能紊乱、胃肠痉挛性腹痛等并发症上有一定作用.
作者:张力;伍松合;黄小明;王清坚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们采用大黄木香泡水服治疗骨折后腹胀便秘,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共300例,均排除内科疾患.上肢骨折26例,脊柱骨折153例,骨盆骨折52例,下肢骨折69例;年龄大81岁,小5岁.均为新鲜骨折患者,脊柱骨折者均无截瘫(截瘫者不列入观察).
作者:李承伟;刘昌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张志礼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皮肤病专家,在治疗皮肤病疑难杂证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在进修期间,跟随张教授临证学习,受益匪浅.现介绍其验案3则,供同道参考.
作者:李艳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