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髌骨骨折59例

王斌

关键词:髌骨骨折, 张力带内固定, 丝线荷包缝合固定, 中西医结合法疗
摘要:髌骨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占全身骨折40%.我们1992~2000年先后分别运用丝线荷包缝合内固定、张力带和改良张力带内固定的术式,配合中药内服、薰洗治疗髌骨骨折59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59例均为住院病例.男40例,女19例,年龄大77岁,小19岁,平均42岁.右膝27例,左膝32例,均为新鲜骨折;横断骨折38例,粉碎性骨折21例,其中上极粉碎7例,下极粉碎14例.急诊手术15例,2周内手术44例.
广西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四跌膏外敷治疗踝关节扭伤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四跌膏外敷治疗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24例采用四跌膏外敷治疗;对照组24例采用正骨水外擦及湿敷治疗.结果:观察组在消肿、止痛及治愈时间上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跌膏外敷治疗踝关节扭伤疗效显著.

    作者:梁杰群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中医药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近况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其流行广、发病率高.在病毒性肝炎中,目前乙肝病毒(HBV)感染率达40%~70%,每年间接死亡约20万~30万人.然而,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普遍认为尚无特效药物.中医药近年来对防治乙型病毒性肝炎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在临床研究方面,获得较好的疗效.现就1997年以来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姚春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大黄木香泡水服治疗骨折后腹胀便秘

    我们采用大黄木香泡水服治疗骨折后腹胀便秘,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共300例,均排除内科疾患.上肢骨折26例,脊柱骨折153例,骨盆骨折52例,下肢骨折69例;年龄大81岁,小5岁.均为新鲜骨折患者,脊柱骨折者均无截瘫(截瘫者不列入观察).

    作者:李承伟;刘昌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补肾化瘀法治疗月经后期95例

    1995年8月~2000年12月,笔者采用补肾化瘀法治疗人流术后月经后期95例,并设用西医治疗的87例作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妇科学>[2],病例选择月经周期超过36天,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所有病例均排除妊娠,继发于人流术后,所行的人流术为吸刮术(妊娠10周内)或钳刮术(妊娠11~12周),无其他严重的并发症,所有病例人流术前月经周期均为28~30天.

    作者:黄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二妙汤加味为主治疗膝关节滑膜炎52例

    二妙散出自<丹溪心法>一书,功能清热燥湿,治湿热下注而致的筋骨疼痛、足膝红肿热痛、下肢痿软无力、或湿热带下、下部湿疮等证.近几年来笔者在临床中用二妙汤加味,并以散剂改为汤剂治疗膝关节滑膜炎,对关节积液的消除,减少滑膜炎的复发取得良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林伍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张志礼教授临证治验3则

    张志礼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皮肤病专家,在治疗皮肤病疑难杂证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在进修期间,跟随张教授临证学习,受益匪浅.现介绍其验案3则,供同道参考.

    作者:李艳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推拿配合中药治疗肩周炎68例

    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滑液囊及关节囊的慢性损伤性炎症,因关节内、外粘连,而以肩部疼痛,功能活动受限为其临床特征.笔者自1998年以来,采用推拿配合中药治疗肩周炎6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慈勤仁;解乐青;王永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先兆流产260例

    随着我国妇女生育年龄延后,部分妇女因高龄、频繁人流或药流后再妊娠,易发生先兆流产,对于这些因母体因素引起的先兆流产,我科采用中药寿胎饮加减,配合胶艾散外敷神厥穴治疗,取得很好的疗效,现将1999年7月至2000年12月收治的260例做一回顾性总结.

    作者:朱惠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综合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44例

    自1992年以来,我们采用综合疗法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44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4例均为门诊病例,且均为男性;小31岁,大46岁,平均33.6岁;病程0.5~6年,平均1.8年.单纯瘀血型21例,湿热瘀阻型17例,阴寒凝滞型6例.

    作者:陆飞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治糜灵栓治疗宫颈糜烂150例

    治糜灵栓是ZZ-4158-吉卫药准字(1996)第430868号纯中药制剂.方剂组成:黄柏、苦参、儿茶、冰片、枯矾等.功能主治:清热燥湿,解毒消炎,去腐生肌.我院1998~2000年应用治糜灵栓治疗宫颈糜烂,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昌桂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针药结合治疗偏头痛120例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的血管神经性头痛,相当于中医的头风.表现为一侧、双侧或全头部疼痛,以颞额部头痛为主,甚至连及眼、齿,呈搏动性跳痛,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不等,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失眠等症状,较为顽固[1].1998~2000年笔者用针刺、梅花针配合中药治疗本病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东英;陈路燕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电针足三里和内关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的作用观察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和内关在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将238例腹部手术后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110例,除予术后常规处理外,朱后电针双侧足三里和内关穴;对照组128例,予术后常规处理.结果: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较短,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出现胃肠功能紊乱、胃肠痉挛性腹痛等并发症的例数较少,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和内关在促进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防治术后胃肠功能紊乱、胃肠痉挛性腹痛等并发症上有一定作用.

    作者:张力;伍松合;黄小明;王清坚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浅谈老年性痴呆症的治疗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寿命的延长,老年性疾病发病率也随之增加,尤其作为当代长寿老人一种多发常见的疾病一A1zheimer's病(又称老年性痴呆症)更受到人们的关注.该病由德国精神病医生和神经解剖学家Alois Alzheimer于1907年发现[1].是一种由多源性因素引起的原发性大脑神经退行性病变,为特有的中枢胆碱能神经元的大量死亡及丢失.主要发生在皮质区、杏仁核、嗅球和少数皮质下核团,如前脑基底部的Meynert氏核、蓝斑核、外侧下丘脑和内侧网状结构等,伴有神经炎斑、神经纤维缠结的形成,并有含β折片结构的淀粉样蛋白(Amyliod-protein,Aβ)沉积[2,3].

    作者:钟振国;张凤芬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自拟益气化瘀汤为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6例

    1982~2000年,笔者以健脾益气、活血化瘀为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46例,疗效较好,现小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46例均为住院病例,男26例,女20例;年龄小30岁,大63岁,平均48岁.病程短1年,长13年,平均3.8年.中医证候分型以脾胃气虚为主,其中单纯脾胃气虚34例,兼胃阴不足3例,兼肝胃不和5例,兼脾胃湿热4例.1.2 诊断标准参照1982年全国胃炎会议拟定的慢性胃炎诊断标准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1].46例在治疗前均经本院胃镜、病理活检而确诊,其中萎缩重度8例,中度18例,轻度20例.疗程结束后均作胃镜和病理活检复查.

    作者:庄志东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温阳化瘀法治疗硬皮病1例

    硬皮病是以皮肤进行性浮肿,硬化,后发生萎缩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病.临床分局限性及系统性硬皮病两种,系统性硬皮病可累及内脏.笔者按温阳化瘀施治1例,收到较好疗效,介绍如下:

    作者:方宗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性痤疮36例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结构的慢性炎症性疾患,中医称之为粉刺.笔者自1994~1999年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36例患者,收到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选自1994~1999年的门诊患者,诊断符合<实用皮肤病治疗学>[1].分为2组进行观察,其中治疗组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15~26岁,平均年龄21±3岁;病程6天~3年,平均为90±6.7天;丘疹型12例,结节型13例,脓疱型11例.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16~26岁,平均年龄22±2岁;病程7天~3年,平均为%±7.3天;丘疹型11例,脓疱型9例,结节型10例.2组性别、年龄、病程、分型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所有病例中医分型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均属湿热蕴结型.见:丘疹红肿疼痛,或有脓疱,便秘,口臭,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作者:姜浩;李昌仪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短刺加艾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7例

    肱骨外上髁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笔者从1994年7月~1999年7月采用短刺加艾灸治疗本病37例,同期与采用西药封闭治疗的3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治疗组37例,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6例;年龄小24岁,大64岁,平均27.0±3.0岁;病程短7天,长3年,平均25.0±3.0天;患病部位:左侧8例,右侧25例,双侧4例.

    作者:荣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加用中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采用常规疗法加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及口服真武汤加味治疗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60例(治疗组),与单纯常规治疗的60例(对照组)作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心功能检测指标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变化情况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所加用的中药有协同治疗作用.

    作者:杨清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十一方药酒配合手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观察

    急性腰扭伤是临床上常见的外伤性疾病之一,多因腰部用力不当或腰部活动范围过大而致腰肌筋膜、韧带、椎间小关节受到过度牵拉、扭转所引起.主要临床表现为腰部严重疼痛,拒按,转侧不利,动则痛甚,X线检查多显示无异常.笔者自1994~1998年,以十一方药酒外用配合手法治疗急性腰扭伤147例,同期采用单纯手法治疗140例作为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国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谈谈理中汤治疗肺咳

    余临证以来,遇咳嗽症颇多,有咳十天半月者,有咳一、二月者,甚者三月、四月亦屡见不鲜.目前,更多见有咳嗽患者,反复滥用抗生素,愈用愈咳,缠绵不止.临床遇此类顽固性咳嗽,凡舌脉有中虚胃寒之征象者,多考虑为肺咳,恒以理中汤化裁治之,用之得当,每应手取效.兹举数例如下:

    作者:唐农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广西中医药杂志

广西中医药杂志

主管:广西中医学院

主办:广西中医学院 中国中医药学会广西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