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治糜灵栓治疗宫颈糜烂150例

昌桂玲

关键词:治糜灵栓, 宫颈糜烂, 中医药疗法
摘要:治糜灵栓是ZZ-4158-吉卫药准字(1996)第430868号纯中药制剂.方剂组成:黄柏、苦参、儿茶、冰片、枯矾等.功能主治:清热燥湿,解毒消炎,去腐生肌.我院1998~2000年应用治糜灵栓治疗宫颈糜烂,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广西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二妙汤加味为主治疗膝关节滑膜炎52例

    二妙散出自<丹溪心法>一书,功能清热燥湿,治湿热下注而致的筋骨疼痛、足膝红肿热痛、下肢痿软无力、或湿热带下、下部湿疮等证.近几年来笔者在临床中用二妙汤加味,并以散剂改为汤剂治疗膝关节滑膜炎,对关节积液的消除,减少滑膜炎的复发取得良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林伍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十一方药酒配合手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观察

    急性腰扭伤是临床上常见的外伤性疾病之一,多因腰部用力不当或腰部活动范围过大而致腰肌筋膜、韧带、椎间小关节受到过度牵拉、扭转所引起.主要临床表现为腰部严重疼痛,拒按,转侧不利,动则痛甚,X线检查多显示无异常.笔者自1994~1998年,以十一方药酒外用配合手法治疗急性腰扭伤147例,同期采用单纯手法治疗140例作为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国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复方丹参注射液与肌苷针剂配伍引起不良反应2例

    复方丹参注射液为一种中药制剂,每ml相当于丹参、降香、生药各1g,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凉血消肿,清心安神等作用,临床上常加入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用于治疗瘀血阻滞,心脉不宁所致的胸痹.曾有报道复方丹参液与维生素C,维生素B6,肌苷注射液混合后发生凝集变色反应,用于人体后会出现头痛,肢体疼痛,全身不适等异常现象[1,2].2000年我们也发现2例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与肌苷针剂配伍引起的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绍月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综合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44例

    自1992年以来,我们采用综合疗法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44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4例均为门诊病例,且均为男性;小31岁,大46岁,平均33.6岁;病程0.5~6年,平均1.8年.单纯瘀血型21例,湿热瘀阻型17例,阴寒凝滞型6例.

    作者:陆飞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甜茶素对小鼠糖异生作用和血脂代谢的影响1

    目的:研究甜茶素对小鼠糖异生作用和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雄性昆明种小鼠2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给药组.给药组小鼠每天灌胃甜茶素,对照组小鼠灌胃生理盐水.灌胃3周后,测小鼠的血清葡萄糖、血清甘油三酯、血清胆固醇及肝糖原等生化指标.结果:甜茶素能降低正常小鼠血糖水平,降糖率为18.47%;其对小鼠糖异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17.32%.同时,甜茶素能明显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降低幅度为30.0 8%;对胆固醇含量也有降低作用.结论:甜茶素对小鼠血糖代谢的影响与控制糖异生途径有关.

    作者:田翠平;瞿伟菁;张雯;汪虹;李明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性痤疮36例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结构的慢性炎症性疾患,中医称之为粉刺.笔者自1994~1999年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36例患者,收到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选自1994~1999年的门诊患者,诊断符合<实用皮肤病治疗学>[1].分为2组进行观察,其中治疗组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15~26岁,平均年龄21±3岁;病程6天~3年,平均为90±6.7天;丘疹型12例,结节型13例,脓疱型11例.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16~26岁,平均年龄22±2岁;病程7天~3年,平均为%±7.3天;丘疹型11例,脓疱型9例,结节型10例.2组性别、年龄、病程、分型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所有病例中医分型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均属湿热蕴结型.见:丘疹红肿疼痛,或有脓疱,便秘,口臭,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作者:姜浩;李昌仪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小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病的护理

    小针刀是治疗各种慢性软组织损伤引起组织粘连而导致疼痛、活动障碍性疾病及骨质增生症等的有效方法.其机理是在骨头、肌肉、韧带、血管、神经等发生粘连的部位用针刀进行剥离松解,使其恢复到原来的正常动态位置而达到治疗目的[1].我科自开展小针刀治疗一年多以来,先后对3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病患者进行了小针刀治疗,并辅以精心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其中治愈24例,好转6例,有效率为100%.现将小针刀治疗该病的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黄云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自拟盘突消饮液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1例

    1995~2000年,笔者应用自拟盘突消饮液口服辅以宽护腰带固定腰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1例,全部为门诊病例.男12例,女9例;年龄35~70岁,平均45岁;病程3天~1年,平均2.5个月.单个椎盘突出16例,其中L3-4椎间盘突出5例,L4~5椎间盘突出6例.L5~S1椎间盘突出5例.2个椎间盘同时突出4例,均为L4~5和L5~S1椎间盘突出.3个椎间盘同时突出1例,为L3~4、L4~5、L5~S1椎间盘突出.突出分型:单个椎间盘突出16例中,中央型8例,左侧型3例,右侧型5例;2个椎间盘同时突出4例中,为中央型合并左侧型1例,中央型合并右侧型3例;3个椎间盘同时突出1例为中央型合并左侧型及右侧型.21例中,CT影像见椎间盘突出物向椎管内突出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为:0.1~0.5cm×0.5~1.5cm 20个椎间盘,突出0.51~1.0cm×1.51~2.0cm 7个椎间盘.

    作者:唐立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张志礼教授临证治验3则

    张志礼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皮肤病专家,在治疗皮肤病疑难杂证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在进修期间,跟随张教授临证学习,受益匪浅.现介绍其验案3则,供同道参考.

    作者:李艳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温阳化瘀法治疗硬皮病1例

    硬皮病是以皮肤进行性浮肿,硬化,后发生萎缩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病.临床分局限性及系统性硬皮病两种,系统性硬皮病可累及内脏.笔者按温阳化瘀施治1例,收到较好疗效,介绍如下:

    作者:方宗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中医药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近况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其流行广、发病率高.在病毒性肝炎中,目前乙肝病毒(HBV)感染率达40%~70%,每年间接死亡约20万~30万人.然而,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普遍认为尚无特效药物.中医药近年来对防治乙型病毒性肝炎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在临床研究方面,获得较好的疗效.现就1997年以来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姚春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先兆流产260例

    随着我国妇女生育年龄延后,部分妇女因高龄、频繁人流或药流后再妊娠,易发生先兆流产,对于这些因母体因素引起的先兆流产,我科采用中药寿胎饮加减,配合胶艾散外敷神厥穴治疗,取得很好的疗效,现将1999年7月至2000年12月收治的260例做一回顾性总结.

    作者:朱惠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手法结合中药外洗治疗跟痛症170例

    自1990年来,笔者采用手法结合中药外洗治疗跟痛症170例,疗效显著,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门诊患者,共170例,213足.其中男性58例,女性112例.年龄大74岁,小46岁,平均年龄59岁.病程长14个月,短10天,平均51天.发病原因:有从高处跳下、跌下史31例,有突然较大运动量的跑步或长距离步行史79例,其余60例无明显诱因.

    作者:周国骏;王华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综合疗法治疗寒凝血滞型痛经98例

    寒凝血滞型痛经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多为贪凉饮冷、感受风寒湿邪,寒客冲任胞宫,致经血凝滞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发病急剧,疼痛剧烈,多采用止痛片及镇静剂治疗,但临床效果不理想.1992~2000年,我们采用附子理中丸等中成药内服,配合推拿按摩治疗98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孔令多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补肾化瘀法治疗月经后期95例

    1995年8月~2000年12月,笔者采用补肾化瘀法治疗人流术后月经后期95例,并设用西医治疗的87例作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妇科学>[2],病例选择月经周期超过36天,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所有病例均排除妊娠,继发于人流术后,所行的人流术为吸刮术(妊娠10周内)或钳刮术(妊娠11~12周),无其他严重的并发症,所有病例人流术前月经周期均为28~30天.

    作者:黄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针刺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观察

    顽固性呃逆一般指患者呃逆持续时间较长,症状较重,且经过中药、西药、针灸、甚至膈神经起搏等方法治疗仍不能缓解者[1].呃逆虽有虚实之分,但总的病机是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而致.西医则认为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膈神经受到刺激而不自主地间歇性收缩.1998年6月~2001年1月我们采用针刺睛明、翳风穴治疗顽固性呃逆33例,并与药物穴位注射组25例进行了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继明;张济文;赵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小针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38例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痛病之一,在治疗上,一般的治疗方法难于奏效.笔者于1999~2000年采用小针刀治疗3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38例中,住院12例,门诊26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小16岁,大76岁;病程长10年,短1个月.单侧25例,双侧13例;以腰痛为主28例,伴有下肢大腿后侧胀痛不适6例,有小腿麻木4例.38例诊断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

    作者:李保余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大黄木香泡水服治疗骨折后腹胀便秘

    我们采用大黄木香泡水服治疗骨折后腹胀便秘,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共300例,均排除内科疾患.上肢骨折26例,脊柱骨折153例,骨盆骨折52例,下肢骨折69例;年龄大81岁,小5岁.均为新鲜骨折患者,脊柱骨折者均无截瘫(截瘫者不列入观察).

    作者:李承伟;刘昌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加味黄连解毒汤外洗治疗稻田皮炎23例

    稻田皮炎分为浸渍糜烂型皮炎和动物血吸虫尾蚴皮炎两种.一般为下水田操作后发生,起初表现为趾缝及其邻近表皮肿胀,皮肤发白起皱,显示出浸渍现象;随后由于不断磨擦,发生破损,伴有不同程度瘙痒和疼痛,可因继续劳作或处理不当发生感染.笔者1992~1999年期间,以加味黄连解毒汤外洗治疗浸渍糜烂型皮炎并继发感染23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运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针药结合治疗偏头痛120例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的血管神经性头痛,相当于中医的头风.表现为一侧、双侧或全头部疼痛,以颞额部头痛为主,甚至连及眼、齿,呈搏动性跳痛,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不等,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失眠等症状,较为顽固[1].1998~2000年笔者用针刺、梅花针配合中药治疗本病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东英;陈路燕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广西中医药杂志

广西中医药杂志

主管:广西中医学院

主办:广西中医学院 中国中医药学会广西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