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法结合中药外洗治疗跟痛症170例

周国骏;王华翠

关键词:跟痛症, 手法:中药外洗
摘要:自1990年来,笔者采用手法结合中药外洗治疗跟痛症170例,疗效显著,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门诊患者,共170例,213足.其中男性58例,女性112例.年龄大74岁,小46岁,平均年龄59岁.病程长14个月,短10天,平均51天.发病原因:有从高处跳下、跌下史31例,有突然较大运动量的跑步或长距离步行史79例,其余60例无明显诱因.
广西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推拿配合中药治疗肩周炎68例

    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滑液囊及关节囊的慢性损伤性炎症,因关节内、外粘连,而以肩部疼痛,功能活动受限为其临床特征.笔者自1998年以来,采用推拿配合中药治疗肩周炎6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慈勤仁;解乐青;王永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推拿配合针刺治疗颈椎病236例

    笔者自1990年以来,采用推拿配合针刺治疗颈椎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36例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92例,女144例;年龄大68岁,小24岁,以40~60岁者居多数;病程短者15天,长17年余.236例中神经根型64例,椎动脉型51例,交感神经型32例,混合型89例(未包括脊髓型).

    作者:沈玉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针药结合治疗偏头痛120例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的血管神经性头痛,相当于中医的头风.表现为一侧、双侧或全头部疼痛,以颞额部头痛为主,甚至连及眼、齿,呈搏动性跳痛,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不等,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失眠等症状,较为顽固[1].1998~2000年笔者用针刺、梅花针配合中药治疗本病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东英;陈路燕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治糜灵栓治疗宫颈糜烂150例

    治糜灵栓是ZZ-4158-吉卫药准字(1996)第430868号纯中药制剂.方剂组成:黄柏、苦参、儿茶、冰片、枯矾等.功能主治:清热燥湿,解毒消炎,去腐生肌.我院1998~2000年应用治糜灵栓治疗宫颈糜烂,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昌桂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谈谈理中汤治疗肺咳

    余临证以来,遇咳嗽症颇多,有咳十天半月者,有咳一、二月者,甚者三月、四月亦屡见不鲜.目前,更多见有咳嗽患者,反复滥用抗生素,愈用愈咳,缠绵不止.临床遇此类顽固性咳嗽,凡舌脉有中虚胃寒之征象者,多考虑为肺咳,恒以理中汤化裁治之,用之得当,每应手取效.兹举数例如下:

    作者:唐农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补肾化瘀法治疗月经后期95例

    1995年8月~2000年12月,笔者采用补肾化瘀法治疗人流术后月经后期95例,并设用西医治疗的87例作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妇科学>[2],病例选择月经周期超过36天,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所有病例均排除妊娠,继发于人流术后,所行的人流术为吸刮术(妊娠10周内)或钳刮术(妊娠11~12周),无其他严重的并发症,所有病例人流术前月经周期均为28~30天.

    作者:黄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电针足三里和内关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的作用观察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和内关在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将238例腹部手术后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110例,除予术后常规处理外,朱后电针双侧足三里和内关穴;对照组128例,予术后常规处理.结果: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较短,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出现胃肠功能紊乱、胃肠痉挛性腹痛等并发症的例数较少,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和内关在促进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防治术后胃肠功能紊乱、胃肠痉挛性腹痛等并发症上有一定作用.

    作者:张力;伍松合;黄小明;王清坚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针刺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观察

    顽固性呃逆一般指患者呃逆持续时间较长,症状较重,且经过中药、西药、针灸、甚至膈神经起搏等方法治疗仍不能缓解者[1].呃逆虽有虚实之分,但总的病机是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而致.西医则认为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膈神经受到刺激而不自主地间歇性收缩.1998年6月~2001年1月我们采用针刺睛明、翳风穴治疗顽固性呃逆33例,并与药物穴位注射组25例进行了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继明;张济文;赵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综合疗法治疗寒凝血滞型痛经98例

    寒凝血滞型痛经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多为贪凉饮冷、感受风寒湿邪,寒客冲任胞宫,致经血凝滞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发病急剧,疼痛剧烈,多采用止痛片及镇静剂治疗,但临床效果不理想.1992~2000年,我们采用附子理中丸等中成药内服,配合推拿按摩治疗98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孔令多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手法结合中药外洗治疗跟痛症170例

    自1990年来,笔者采用手法结合中药外洗治疗跟痛症170例,疗效显著,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门诊患者,共170例,213足.其中男性58例,女性112例.年龄大74岁,小46岁,平均年龄59岁.病程长14个月,短10天,平均51天.发病原因:有从高处跳下、跌下史31例,有突然较大运动量的跑步或长距离步行史79例,其余60例无明显诱因.

    作者:周国骏;王华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髌骨骨折59例

    髌骨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占全身骨折40%.我们1992~2000年先后分别运用丝线荷包缝合内固定、张力带和改良张力带内固定的术式,配合中药内服、薰洗治疗髌骨骨折59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59例均为住院病例.男40例,女19例,年龄大77岁,小19岁,平均42岁.右膝27例,左膝32例,均为新鲜骨折;横断骨折38例,粉碎性骨折21例,其中上极粉碎7例,下极粉碎14例.急诊手术15例,2周内手术44例.

    作者:王斌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四跌膏外敷治疗踝关节扭伤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四跌膏外敷治疗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24例采用四跌膏外敷治疗;对照组24例采用正骨水外擦及湿敷治疗.结果:观察组在消肿、止痛及治愈时间上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跌膏外敷治疗踝关节扭伤疗效显著.

    作者:梁杰群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加味黄连解毒汤外洗治疗稻田皮炎23例

    稻田皮炎分为浸渍糜烂型皮炎和动物血吸虫尾蚴皮炎两种.一般为下水田操作后发生,起初表现为趾缝及其邻近表皮肿胀,皮肤发白起皱,显示出浸渍现象;随后由于不断磨擦,发生破损,伴有不同程度瘙痒和疼痛,可因继续劳作或处理不当发生感染.笔者1992~1999年期间,以加味黄连解毒汤外洗治疗浸渍糜烂型皮炎并继发感染23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运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中药内服并局部熏洗治疗膝关节骨痹37例

    膝关节骨痹多为年老体衰,骨失濡养,气血失调,导致膝关节退化改变的一种疾病,常见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我院1998年3月~2000年9月,采用中药内服并局部熏洗方法治疗膝关节骨痹37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立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加用中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采用常规疗法加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及口服真武汤加味治疗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60例(治疗组),与单纯常规治疗的60例(对照组)作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心功能检测指标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变化情况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所加用的中药有协同治疗作用.

    作者:杨清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二妙汤加味为主治疗膝关节滑膜炎52例

    二妙散出自<丹溪心法>一书,功能清热燥湿,治湿热下注而致的筋骨疼痛、足膝红肿热痛、下肢痿软无力、或湿热带下、下部湿疮等证.近几年来笔者在临床中用二妙汤加味,并以散剂改为汤剂治疗膝关节滑膜炎,对关节积液的消除,减少滑膜炎的复发取得良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林伍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复方丹参注射液与肌苷针剂配伍引起不良反应2例

    复方丹参注射液为一种中药制剂,每ml相当于丹参、降香、生药各1g,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凉血消肿,清心安神等作用,临床上常加入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用于治疗瘀血阻滞,心脉不宁所致的胸痹.曾有报道复方丹参液与维生素C,维生素B6,肌苷注射液混合后发生凝集变色反应,用于人体后会出现头痛,肢体疼痛,全身不适等异常现象[1,2].2000年我们也发现2例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与肌苷针剂配伍引起的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绍月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浅谈老年性痴呆症的治疗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寿命的延长,老年性疾病发病率也随之增加,尤其作为当代长寿老人一种多发常见的疾病一A1zheimer's病(又称老年性痴呆症)更受到人们的关注.该病由德国精神病医生和神经解剖学家Alois Alzheimer于1907年发现[1].是一种由多源性因素引起的原发性大脑神经退行性病变,为特有的中枢胆碱能神经元的大量死亡及丢失.主要发生在皮质区、杏仁核、嗅球和少数皮质下核团,如前脑基底部的Meynert氏核、蓝斑核、外侧下丘脑和内侧网状结构等,伴有神经炎斑、神经纤维缠结的形成,并有含β折片结构的淀粉样蛋白(Amyliod-protein,Aβ)沉积[2,3].

    作者:钟振国;张凤芬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张志礼教授临证治验3则

    张志礼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皮肤病专家,在治疗皮肤病疑难杂证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在进修期间,跟随张教授临证学习,受益匪浅.现介绍其验案3则,供同道参考.

    作者:李艳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综合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44例

    自1992年以来,我们采用综合疗法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44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4例均为门诊病例,且均为男性;小31岁,大46岁,平均33.6岁;病程0.5~6年,平均1.8年.单纯瘀血型21例,湿热瘀阻型17例,阴寒凝滞型6例.

    作者:陆飞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广西中医药杂志

广西中医药杂志

主管:广西中医学院

主办:广西中医学院 中国中医药学会广西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