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平;熊伟;刘全林;罗林山
为观察中药口服联合中药液保留灌肠治疗早期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将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四川省广安市人民医院肛肠科收治的60例早期肛周脓肿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口服仙方活命饮联合中药液保留灌肠,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头孢替安联合吲哚美辛呋喃唑酮栓纳肛.分别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疗程均为1周.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26/30)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 % (20/3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中药口服联合中药液保留灌肠治疗早期肛周脓肿疗效显著,且费用更加低廉,能明显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小平;闫骁春;杜小莉;陈显韬;祝琦 刊期: 2017年第06期
近年来, 我国肛肠类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这与现代人们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的改变有很大关系.部分肛肠类疾病发病比较隐匿,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而电子肠镜技术的发展,对痔疮、息肉、肛乳头瘤及结直肠癌等肛肠疾病的诊断,尤其是对结直肠癌的诊断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内镜检查已经成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的金标准.研究表明,多数早期结直肠癌能够治愈,早期治愈率可达90%,晚期治愈率不足10%.本研究为了探讨电子直乙结肠镜检查在肛肠疾病早期筛查及诊疗中的作用,对我院1541例行电子直乙结肠镜检查患者中的肛肠疾病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继君;彭雪松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张小元,主任医师,甘肃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甘肃省名中医,全国中医肛肠名专家.从事肛肠病诊治和研究工作3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擅长诊治环状混合痔、复杂性肛瘘、习惯性便秘、直肠脱垂等疑难杂症.尤其在治疗肛瘘术后难愈性创面方面,采用辨证内外施治,屡获良效,颇有建树.本文就张小元教授治疗肛瘘术后难愈性创面的经验进行总结,旨在为临床同道提供名医的丰富经验和前瞻性理念.
作者:胡春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直肠前突多见于经产妇,目前治疗多以加强直肠阴道壁为主,手术较为复杂.为探讨直肠前壁黏膜缝合加内括约肌侧切治疗轻中度直肠前突的可行性及疗效,笔者采用直肠前壁黏膜缝合加内括约肌侧切治疗直肠前突12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晓卫;辛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成人直肠脱垂往往以手术治疗为主.自1912年Maschowitz报道以来, 直肠脱垂的手术方法有很多种,并各有其优缺点,但没有哪种方式适用于所有病例,手术方法众多反映了人们对手术疗效的不满意和发病机制上认识的差异.为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我科收治的15例成人直肠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治疗成人直肠脱垂的手术方式.
作者:努尔波力·吐尔逊;黄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为观察PPH治疗痔的临床疗效,总结PPH术后并发症防治措施,回顾2013年7月至2016年9月我科行PPH治疗的60例痔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疗效,并就并发症防治措施进行总结.结果显示,本组60例患者均治愈,平均手术时间95 min,住院时间10 d.术后吻合口出血2例.随访6个月至2年,均无复发.结果表明,注意PPH操作细节可提高手术疗效,术中细节的改进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官伟军;梁家允;罗明海 刊期: 2017年第06期
慢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胃肠病,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临床很常见,涉及到各个学科,与现代饮食结构、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各种心理、社会因素是分不开的.便秘病程大于6个月,称之为慢性便秘[1].流行病学显示,便秘与年龄、性别、饮食、职业、情绪等多种因素有关.美国国立卫生机构调查显示全世界便秘的患病率为2%,我国的便秘患病率高达3.7%,通常发达国家的发病率要高于发展中国家[2].本文就慢性便秘的新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作者:汤天旭;王贺智;李国文;刘剑 刊期: 2017年第06期
我院对肛肠病术后便秘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效果显著,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2016年1月至6月,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中医医院收治肛肠病术后排便不畅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30~75岁,平均52岁.对照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28~72岁,平均49岁.中医辨证分型:观察组热秘32例,血虚肠燥型16例,气机郁滞型12例.对照组热秘35例,血虚肠燥型14例,气机郁滞型11例.2组患者年龄、病情、中医辨证分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鲁玉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为比较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与复方角菜酸酯乳膏在肛裂治疗中的应用疗效,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肛肠科收治的82例肛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在三黄洗剂外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外用,对照组给予复方角菜酸酯乳膏外用,总疗程为14 d.观察临床疗效,比较2组患者的肛门疼痛评分、便血评分情况.结果显示,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8%(36/41)和78.0%(32/4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 d肛门疼痛、便血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果表明,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治疗肛裂,可明显缓解肛门疼痛、便血的症状,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海玲;陈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为观察中药剂量递减式方案降低慢性功能性便秘复发率的临床疗效,将2014年5月至2017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收治的 90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加聚乙二醇4000散剂方案,观察1组使用传统中药方案,观察2组亦使用传统中药方案,但方法采用递减式(2周后剂量递减,再2周后剂量再递减).观察和评价各组患者用药前后便秘情况和临床评分;观察各组患者停药后2周及6个月的总有效率.结果显示, 停药后2周的各组便秘临床评分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2组停药后6个月与对照组及观察1组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2组在停药2周后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及观察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在停药6个月后的总有效率为76.7%(23/30),与对照组的40.0%(12/30)及观察1组的50.0%(15/30)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果表明,采用中药剂量递减式方案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能够降低患者远期复发率.
作者:余胜;程德华;余晓琪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为了探讨结直肠息肉患者经结肠镜治疗后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和效果,将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医院肛肠科,采用结肠镜治疗的10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康复情况及满意度调查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康复情况及出院后满意度调查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观察组采用的经结肠镜切除结肠息肉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科学,康复时间短、护理效果好,复发率低,治疗费用低,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赵永存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环状混合痔的治疗一直是临床难题.传统的环状混合痔切除手术,因手术创伤大,术后肛管狭窄发生率高等因素几乎被淘汰,而现代的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费用高、术后肛门坠胀、吻合钉裸露、吻合口出血等并发症较多.本研究采取母痔切除加子痔注射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满意,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华洪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为了观察生物补片对低位单纯性肛瘘创面修复的临床效果,探讨新型生物活性材料在肛瘘治疗中应用的可能性.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二科收治的120例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试验组采用生物补片瘘道内口填塞术,对照组采用肛瘘切除术.分别对2组患者术后第1、3、7、14天的疼痛及创面分泌物情况,以及术后第3、7、14天创面愈合百分比情况进行比较,并记录2组患者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显示,2组患者在治愈率和术后肛门功能恢复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3天和第7天,试验组疼痛评分及创面分泌物的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第7、14天,试验组的创面愈合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创面愈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 结果表明,生物补片瘘道内口填塞术可减轻肛瘘术后疼痛,有效地减少创面分泌物,促进创面愈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作者:冯文哲;石鹏;雷彪;柴小琴 刊期: 2017年第06期
近年来,笔者将药物熏蒸治疗仪用于肛门病术后患者,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98例患者中,男48例,女50例;年龄16~70岁.其中痔术后53例,肛周脓肿术后17例,肛瘘术后28例.方法:患者术后均采用药物熏蒸治疗仪治疗.药物组成及用法:荆芥30 g,黄柏30 g,苦参60 g,金银花30 g,大黄60 g,花椒60 g,川芎30 g,枯矾45 g,冰片9 g,水煎0.5 h后,患者清晨排便后坐于熏蒸治疗仪上熏蒸20 min,然后常规创口换药.
作者:刘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为探讨经腹会阴联合手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OOC)的疗效,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6年10月于我科行经腹会阴联合手术治疗的62例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资料,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直肠前突和直肠黏膜内脱垂.腹部手术:术中均行Pfannenstiel切口(腹部横行半月状切口),均应用补片消除盆腔入口,15例患者加行网膜成形术覆盖补片,2例直肠内套叠患者加行直肠固定术,24例患者在补片下加以垂直缝合.会阴手术:29例患者行经肛门直肠前突修补和直肠黏膜内脱垂手术,16例行经阴道肛提肌成形术,17例行黏膜烧灼折叠术.结果显示,本组62例患者中,治愈47例(75.8%),好转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2%.术后4个月下腹不适、会阴下坠2例,为盆腔包裹性积液所致;术后第6年排尿困难、腰部不适1例,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示肾盂扩张,予以手术解除左侧输尿管因粘连而导致的狭窄,术中证实不是补片压迫所致.结果表明,经腹会阴联合手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安全可行,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作者:马林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 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不断加大,患病率逐年上升.目前西医对此病只是对症治疗,尚无特效方法,临床效果欠佳,病情易反复,且有不良反应,中医药对此病有较好的疗效,尤其对改善症状、控制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有很大优势.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常见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之一,根据罗马Ⅲ标准,可分为腹泻型、便秘型、腹泻便秘交替型、未分型4个亚型,其中IBS-D为多见,占40%~45%[1].据统计,IBS的发病率在呈逐年上升趋势,已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普遍重视.尽管该病不危及人的生命,但由于其慢性、反复性的特点,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经济带来严重影响,已经成为影响现代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病症.本病的治法较多,主要有西医及中医治疗,目前西医治疗本病主要以止泻、止痛等药物对症治疗,配以调整肠道菌群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或肠道黏膜保护剂的药物,以缓解IBS-D症状和维持治疗.尚无一种药物或单一疗法对此病完全有效.中医治法包括中药内服和外治法,中医药治疗通过辨证论治、专病专方等独特方法,不仅能改善患者症状,且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较少.本文主要从中药、针灸、穴位敷贴、中西医结合治疗等几个方面展现中医治疗IBS-D 的现状, 就近10年来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关会娟;刘春强;邓蕴儿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为了评估腹部无切口经肛门拖出标本类NOTES术在低位直肠癌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将2013年10月至2016年11月于北京市仁和医院肛肠科行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30例患者分为类NOTES组和传统组.类NOTES组(10例)采用经肛门拖出标本类NOTES术,传统组(20例)采用传统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类NOTES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结果显示,2组患者术中标本环周、上、下切缘癌细胞残留均为阴性,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感染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TNM分期,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个月肛门功能Wexne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Wexner评分,类NOTES组(8.7±0.8)分,高于传统组(7.7±1.3)分,P=0.03;术后6个月、12个月,2组患者Wexne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2组患者肛门功能已基本正常.结果表明,经肛门标本拖出类NOTES术治疗低位直肠癌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疗效相当,该术式切实可行,近期疗效满意.
作者:杜建清;申旭海 刊期: 2017年第06期
2008年11月至2016年9月,浙江省奉化市人民医院肛肠外科对56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行经腹前切除术(Dixon术),疗效满意,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6例,男27例,女29例;年龄46~90岁,平均76岁.均经内镜和病理学检查,诊断为中低位直肠癌,肿瘤下界距肛缘距离5~9 cm.TNM分期:Ⅰ期2例,Ⅱ期32例,Ⅲ期22例.
作者:裘小鸣;应佩秀;江幸儿;缪武状;丛继伟;周健 刊期: 2017年第06期
肛周脓肿及肛瘘术后创面大、开放,易受大便等污物的侵袭,创面容易感染致水肿、疼痛、创面愈合缓慢甚至不愈合.近年来,本研究对肛肠病术后创面采用自拟中药熏蒸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闫秋芳;闫守月 刊期: 2017年第06期
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云南省昆明市延安医院呈贡新区医院普外科,采用改良混合痔剥扎术治疗以隆起肿痛为症状、病理类型呈血栓型混合痔患者273例,取得满意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朱兆武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