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生物反馈治疗加护理干预对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疗效观察

柴秀红;杜丽萍;张华

关键词:出口梗阻性便秘, 生物反馈, 护理干预
摘要:为观察生物反馈治疗加护理干预对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疗效,对我院62例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实施生物反馈治疗加护理干预.评估患者治疗结束时、随访3个月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患者肛管静息压、直肠大耐受量与直肠感知阈值,负性情绪状态[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显示,治疗结束时、随访3个月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8.71% 和93.55%;治疗结束后,患者肛管静息压、直肠大耐受量、直肠感知阈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患者HAMA、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结果表明,生物反馈治疗配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的症状,缓解其负性情绪.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针对性护理在腹部手术患者预防粘连性肠梗阻中的效果观察

    为观察针对性护理在腹部手术患者预防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效果,将腹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2组腹部手术患者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显示,观察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为6.67%,对照组33.3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和胃肠道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针对性护理可降低腹部手术患者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张欣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经会阴吻合器直肠脱垂切除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疗效观察

    为观察经会阴吻合器直肠脱垂切除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的临床效果,将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肛门紧缩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会阴吻合器直肠脱垂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临床相关指标.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73.33%,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功能评分及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经会阴吻合器直肠脱垂切除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效果确切.

    作者:宋敬锋;宋太平;张威;刘瑞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七氟醚在内镜下结直肠息肉摘除术中的应用

    为观察七氟醚在内镜下结直肠息肉摘除术中的麻醉效果,将9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每组45例.七氟醚组采用七氟醚麻醉,丙泊酚组采用丙泊酚麻醉,比较2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显示,七氟醚组总有效率高于丙泊酚组(P<0.05);麻醉前2组患者生命体征心率、呼吸频率以及平均动脉压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2组患者生命体征心率、平均动脉压均在正常范围内,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七氟醚组呼吸频率优于丙泊酚组(P<0.05);七氟醚组苏醒时间、意识消失时间以及恢复定向力时间均短于丙泊酚组(P<0.05);七氟醚组头晕以及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均低于丙泊酚组(P<0.05).结果表明,七氟醚麻醉在内镜下结直肠息肉摘除术中效果确切,可更好地维持动力学指标稳定和减少头晕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可缩短苏醒时间、意识消失时间以及恢复定向力时间.

    作者:温生林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产后便秘的疗效观察

    为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产后便秘的疗效,将产后便秘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药物组,每组4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方案治疗,药物组在给予常规方案的基础上加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产妇大便性状积分情况、排便困难程度;排便困难、疼痛、大便干硬消失时间等指标.结果显示,药物组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为72.50%,药物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药物组在大便性状积分、排便困难程度以及排便困难、疼痛、大便干硬消失时间方面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果表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产后便秘疗效显著.

    作者:邓青芸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结肠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性检测研究

    为研究结肠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性检测结果,选择我院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结肠癌术后感染患者120例,使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标本组织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检测.分析其菌株分布特点、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显示,1)结肠癌术后感染患者120例中,革兰阳性菌56株(46.67%),包括26株表皮葡萄球菌、2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溶血葡萄球菌、其他4株;革兰阴性菌64株(53.33%),包括大肠埃希菌28株、肺炎克雷伯菌9株、铜绿假单胞菌8株、鲍氏不动杆菌8株、其他11株.2)大肠埃希菌属于一种常见的革兰阴性菌,在本次研究中,大肠埃希菌耐药率高的抗菌药物为头孢唑林(100.00%),其次为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89.29%)、红霉素(82.14%)、头孢曲松(82.14%)、庆大霉素(71.43%)、头孢噻肟(67.86%)、头孢他啶(53.57%).结果表明,结肠癌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类型较多,耐药性强,应当对耐药进行密切的监测,从而为抗菌药物的合理选择提供重要的指导依据.

    作者:金海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整体护理干预在肛裂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中的效果观察

    为观察整体护理干预在肛裂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中的效果,将2015年7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肛裂患者74例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对比干预前后肛裂患者的负性情绪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显示,肛裂患者干预后的两项负性情绪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8项生活质量指标的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结果表明,对肛裂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杨彩红;何彩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肠内营养支持联合加速康复护理 应用于胃肠道肿瘤患者中对肠功能和各项指标的影响

    为探究胃肠道肿瘤患者采用肠内营养支持联合加速康复护理对肠功能和各项指标的影响,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胃肠道肿瘤患者11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肠内营养支持联合加速康复护理,对比2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手术前后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评分、心率、血压情况.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手术后焦虑情绪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心率、血压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将肠内营养支持与加速康复护理应用于胃肠道肿瘤患者中,可缓解患者焦虑情绪,促进胃肠功能快速恢复,使各项指标水平保持稳定.

    作者:王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PDCA护理模式用于老年性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效果分析

    为分析研究PDCA护理模式用于老年性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中的效果,将80例老年性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PDC A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健康教育掌握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造瘘口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留置尿管时间、引流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目的掌握、诊疗过程中注意事项掌握以及术后常见并发症与处理掌握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PDCA护理模式用于老年性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疗效显著.

    作者:尹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责任制护理在肛肠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观察

    为观察责任制护理在肛肠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肛肠外科手术患者85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3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患者接受责任制护理,比较2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基础性护理、专科护理、病例管理、安全管理、消毒隔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责任制护理模式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李亚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逍遥散加减治疗产后便秘51例疗效观察

    为观察中药逍遥散加减治疗产后便秘的疗效,将102例产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观察组给予中药逍遥散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福松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临床症状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3%,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每次排便时长、排便间隔时间和周排便次数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中药逍遥散加减治疗产后便秘疗效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冯海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急性胃肠炎的临床表现与心电图检查结果研究

    为分析急性胃肠炎的临床表现,对其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研究.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急性胃肠炎患者44例,分别进行常规心电图及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ST-T段改变及心律失常的检查结果,并对急性胃肠炎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常规心电图检查ST-T段改变、室性早搏、房性早搏的阳性率分别为6.8% 、1.36% 和22.7%;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ST-T段改变、室性早搏、房性早搏的阳性率分别为22.7% 、31.8% 和43.2%;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ST-T段改变及心律失常的阳性率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年龄<40岁的患者ST-T段改变、室性早搏、房性早搏、中重度脱水的占比分别为20.0% 、28.6% 、31.6% 和33.3%;年龄≥40岁的患者ST-T段改变、室性早搏、房性早搏、中重度脱水的占比分别为80.0% 、71.4% 、68.4% 和66.7%;年龄40岁以上患者中重度脱水、ST-T段改变及心律失常的占比高于40岁以下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心电图检查可以明确急性胃肠炎患者是否伴有ST-T段改变及心律失常情况,对于年龄≥40岁且合并中重度脱水的患者,应采取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进行临床监护.

    作者:王正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聚桂醇注射治疗内痔45例疗效观察

    为观察聚桂醇注射治疗内痔的疗效,将Ⅰ 、Ⅱ期出血性内痔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聚桂醇硬化剂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消痔灵硬化剂注射治疗,观察2组患者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愈率为71.1%,对照组治愈率6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9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0%;对照组术后发生并发症2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3.3%,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聚桂醇注射治疗内痔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并且术中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义魁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中医诊治肠易激综合征的现状和展望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胃肠道动力紊乱、精神因素、肠道感染是诱发 IBS 的主要病因 ,腹痛、腹胀、排便异常是此病的主要临床表现[1 ] .IBS在临床上可分为腹泻型、便秘型、腹泻便秘交替型3种类型 ,其中腹泻型在临床上为常见[2 ] .大量研究表明[3] ,IBS 相关性腹痛是由于发生在肠道的末梢神经病变(内脏感觉超敏反应).但是迄今为止 ,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中医认为 ,此病与患者情志失调与外邪内侵密切相关[4 ] .张俊龙等[5]认为IBS 的得病之因,在外多为情志刺激 ,在内则多有脾胃虚弱.肝郁脾虚、肝脾不和是IBS 发病的本质.

    作者:肖小龙;邓竹芸;贺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结肠镜下治疗小儿结直肠息肉50例疗效观察

    为观察结肠镜下治疗小儿结直肠息肉的疗效,将结直肠息肉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结肠镜下手术治疗,比较2组疗效;手术平均时间、手术后平均苏醒时间;治疗前后患儿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术后创面渗血、术后迟发性出血等发生率.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平均时间、手术后平均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相当(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创面渗血、术后迟发性出血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结肠镜下手术治疗小儿结直肠息肉疗效好,可更好地改善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等指标,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买桂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自动弹力线套扎术治疗Ⅲ、Ⅳ度脱垂性环状痔疗效观察

    为观察自动弹力线套扎术治疗Ⅲ 、Ⅳ度脱垂性环状痔的临床疗效,对358例脱垂性环状痔患者施行自动弹力线套扎术(部分患者附加外痔切除术)治疗.结果:随访342例,随访3个月至3年不等.一次性治愈331例,其中204例患者2~3周治愈.发生术后大出血3例,并发直肠下端黏膜环状狭窄6例,并发肛周脓肿1例,切除术后肛缘水肿组织获治愈24例.结果表明,自动弹力线套扎术治疗脱垂性环状痔疗效好、康复快,术后大出血发生率低,但应避免过度套扎所引起的直肠下端黏膜环状狭窄.

    作者:戎放;叶能红;孙优昶;陈旭东;叶绍顺;程权;郑必春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直肠上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Ⅱ~Ⅳ度内痔63例疗效观察

    为观察直肠上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Ⅱ ~ Ⅳ度内痔的疗效,将Ⅱ ~ Ⅳ度内痔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痔疮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直肠上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及各项临床指标的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肛门失禁评分、术后疼痛评分、创面出血评分及肛缘水肿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Ⅱ ~ Ⅳ度内痔采用直肠上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效果显著,具有手术创口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

    作者:杨迪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精细化护理干预在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为观察精细化护理干预在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我院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精细化护理,对比2组患者干预后恢复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体质量增加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大便成形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肠道症状、全身症状、情感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精细化护理应用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可有效减少不良症状的发生,使患者肠道功能迅速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崔付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癌胚抗原及 糖类抗原19-9阳性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

    为探究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与血清癌胚抗原(CEA)及糖类抗原19-9(CA19-9)检测结果之间的关系,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88例病历资料,将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及血清肿瘤标志物CEA及CA19-9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所有研究患者中,术前血清CEA阳性37例,占总数的42.05%,20例CA19-9阳性患者占总数的22.73%.经研究表明,结直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位置、肿瘤类型及肿瘤大小与CEA和CA19-9检测阳性率无明显关系;但CEA和CA19-9检测阳性率与结直肠癌的TNM分期、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及脉管浸润有密切关系(P<0.05);其中结直肠癌患者术前CEA及CA19-9阳性结果与TNM分期、临床分期之间为正相关系(P<0.05).结果表明,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CEA和CA19-9进行检测能够有效预判结直肠癌临床和病理分期,为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提供有效的诊断,为预后康复做出正确的判断.

    作者:李会平;代爱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超声在肿瘤性肠梗阻的定性及定位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为探讨超声在肿瘤性肠梗阻的定性及定位诊断中的价值,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治疗疑似肿瘤性肠梗阻患者48例,采取超声检查,将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超声与术后病理结果的定性率与定位率.结果显示,超声检查肿瘤性肠梗阻的敏感度为95.00%(38/40)、特异度为25.00%(2/8)、阳性预测值为86.36%(38/44)、阴性预测值为50.00%(2/4)、准确率为83.33%,2组方式诊断肿瘤性肠梗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定位诊断肠梗阻部位29例,其中小肠肿瘤13例,大肠肿瘤16例,定位准确率为60.42%(29/48).结果表明,肿瘤性肠梗阻采用超声检查,可尽早有效且无创地确定肿瘤性肠梗阻疾病,且超声检查具备的定性与定位诊断具有临床价值.

    作者:陈道芒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重症胰腺炎合并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预后分析

    为探讨重症胰腺炎合并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预后,将80例重症胰腺炎合并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中西医结合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中医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胰腺水肿消失时间、肠梗阻解除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血尿淀粉酶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组患者的疗效、胰腺水肿消失时间、肠梗阻解除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血尿淀粉酶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胰腺炎合并肠梗阻患者疗效显著.

    作者:张官西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