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娟
为探讨腹腔镜下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评价,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0例的临床相关资料,并对腹腔镜下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及治疗作出分析评价.结果显示,行右半结肠切除且右侧附件切除3例,行回盲部及右侧附件切除3例,行左侧附件切除8例,行乙状结肠切除且双侧附件切除3例,行全子宫切除(或者Dixon手术)13例.所有患者术后均无复发,无严重并发症.结果表明,腹腔镜下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以及治疗的效果确切,探查范围广泛,且具有微创优势,具有诊断明确及同时实施治疗等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永庆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为观察肛周脓肿切开根治术与单纯引流术的疗效,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肛周脓肿患者1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观察组采用切开根治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引流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疗效、复发率、术后疼痛评分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为81.1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复发率分别为1.11% 和8.89%,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为(3.26±0.69)分,对照组为(5.23±1.32)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4.56±3.50)d,对照组为(20.13±4.25)d,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对肛周脓肿患者采用切开根治术治疗效果显著,具有疗效好、复发率低、创面愈合时间短、患者痛苦小等优点.
作者:付兆亮;白庚申;田世家;尚天宝;马明;王守玲;万文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为探究胃肠道肿瘤患者采用肠内营养支持联合加速康复护理对肠功能和各项指标的影响,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胃肠道肿瘤患者11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肠内营养支持联合加速康复护理,对比2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手术前后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评分、心率、血压情况.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手术后焦虑情绪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心率、血压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将肠内营养支持与加速康复护理应用于胃肠道肿瘤患者中,可缓解患者焦虑情绪,促进胃肠功能快速恢复,使各项指标水平保持稳定.
作者:王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为了解改善直肠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与睡眠质量的护理方式,将直肠癌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全面综合护理组,每组25例.常规护理组用常规方法护理,全面综合护理组用全面综合护理方法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睡眠质量改善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睡眠质量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显示,全面综合护理组在满意度、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睡眠质量改善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生活质量评分、睡眠质量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果表明,直肠癌手术患者实施全面综合护理效果理想,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以及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石惠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为探究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与血清癌胚抗原(CEA)及糖类抗原19-9(CA19-9)检测结果之间的关系,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88例病历资料,将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及血清肿瘤标志物CEA及CA19-9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所有研究患者中,术前血清CEA阳性37例,占总数的42.05%,20例CA19-9阳性患者占总数的22.73%.经研究表明,结直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位置、肿瘤类型及肿瘤大小与CEA和CA19-9检测阳性率无明显关系;但CEA和CA19-9检测阳性率与结直肠癌的TNM分期、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及脉管浸润有密切关系(P<0.05);其中结直肠癌患者术前CEA及CA19-9阳性结果与TNM分期、临床分期之间为正相关系(P<0.05).结果表明,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CEA和CA19-9进行检测能够有效预判结直肠癌临床和病理分期,为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提供有效的诊断,为预后康复做出正确的判断.
作者:李会平;代爱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为观察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肠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应用价值和安全性.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8月确诊为慢性肠炎患者110例,按患者入院进行诊治的先后时间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采用口服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诺氟沙星治疗,比较2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症状(腹痛、大便次数、肛门坠胀、镜检)积分以及治疗半年后2组患者的复发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疗效、各项症状积分及复发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慢性肠炎患者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有效降低复发率,且安全性高.
作者:王效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为观察责任制护理在肛肠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肛肠外科手术患者85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3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患者接受责任制护理,比较2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基础性护理、专科护理、病例管理、安全管理、消毒隔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责任制护理模式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李亚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为观察七氟醚在内镜下结直肠息肉摘除术中的麻醉效果,将9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每组45例.七氟醚组采用七氟醚麻醉,丙泊酚组采用丙泊酚麻醉,比较2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显示,七氟醚组总有效率高于丙泊酚组(P<0.05);麻醉前2组患者生命体征心率、呼吸频率以及平均动脉压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2组患者生命体征心率、平均动脉压均在正常范围内,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七氟醚组呼吸频率优于丙泊酚组(P<0.05);七氟醚组苏醒时间、意识消失时间以及恢复定向力时间均短于丙泊酚组(P<0.05);七氟醚组头晕以及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均低于丙泊酚组(P<0.05).结果表明,七氟醚麻醉在内镜下结直肠息肉摘除术中效果确切,可更好地维持动力学指标稳定和减少头晕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可缩短苏醒时间、意识消失时间以及恢复定向力时间.
作者:温生林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为观察肛瘘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全面系统护理服务的效果,将72例肛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给予全面系统护理服务,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比较2组患者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焦虑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显示,观察组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肛瘘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全面系统护理服务可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冯瑞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为观察聚桂醇注射治疗内痔的疗效,将Ⅰ 、Ⅱ期出血性内痔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聚桂醇硬化剂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消痔灵硬化剂注射治疗,观察2组患者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愈率为71.1%,对照组治愈率6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9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0%;对照组术后发生并发症2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3.3%,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聚桂醇注射治疗内痔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并且术中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义魁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为观察针对性护理在腹部手术患者预防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效果,将腹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2组腹部手术患者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显示,观察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为6.67%,对照组33.3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和胃肠道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针对性护理可降低腹部手术患者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张欣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为分析研究PDCA护理模式用于老年性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中的效果,将80例老年性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PDC A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健康教育掌握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造瘘口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留置尿管时间、引流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目的掌握、诊疗过程中注意事项掌握以及术后常见并发症与处理掌握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PDCA护理模式用于老年性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疗效显著.
作者:尹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为观察中药逍遥散加减治疗产后便秘的疗效,将102例产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观察组给予中药逍遥散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福松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临床症状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3%,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每次排便时长、排便间隔时间和周排便次数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中药逍遥散加减治疗产后便秘疗效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冯海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为探讨重症胰腺炎合并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预后,将80例重症胰腺炎合并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中西医结合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中医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胰腺水肿消失时间、肠梗阻解除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血尿淀粉酶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组患者的疗效、胰腺水肿消失时间、肠梗阻解除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血尿淀粉酶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胰腺炎合并肠梗阻患者疗效显著.
作者:张官西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为观察产后痔患者采用硫酸镁联合红外线照射进行针对性护理效果,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5月我院产后痔患者8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硫酸镁联合红外线照射进行针对性护理,对比2组患者产后痔水肿评分、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SF-36).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痔水肿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2h、24h、48h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F-36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产后痔患者采用硫酸镁联合红外线照射进行针对性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痔水肿,减轻疼痛,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丽萍;齐学宏;王云云;郑长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为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产后便秘的疗效,将产后便秘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药物组,每组4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方案治疗,药物组在给予常规方案的基础上加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产妇大便性状积分情况、排便困难程度;排便困难、疼痛、大便干硬消失时间等指标.结果显示,药物组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为72.50%,药物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药物组在大便性状积分、排便困难程度以及排便困难、疼痛、大便干硬消失时间方面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果表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产后便秘疗效显著.
作者:邓青芸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为探究肛周脓肿检测中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对其诊治的临床意义,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肛周脓肿患者50例(观察组)和健康体检者50名(对照组),比较2组白细胞总数与分类计数、CRP和FIB含量.结果显示,观察组检出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及FI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RP与FIB含量呈正比关系(P<0.05).结果表明,检测中外周血CRP、FIB含量对肛周脓肿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意义,在控制肛周脓肿感染的同时对凝血功能进行更好的监测,以便及时地进行抗栓治疗,使体内F IB含量有效降低,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曹影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为观察整体护理干预在肛裂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中的效果,将2015年7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肛裂患者74例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对比干预前后肛裂患者的负性情绪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显示,肛裂患者干预后的两项负性情绪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8项生活质量指标的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结果表明,对肛裂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杨彩红;何彩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为观察生物反馈治疗加护理干预对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疗效,对我院62例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实施生物反馈治疗加护理干预.评估患者治疗结束时、随访3个月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患者肛管静息压、直肠大耐受量与直肠感知阈值,负性情绪状态[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显示,治疗结束时、随访3个月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8.71% 和93.55%;治疗结束后,患者肛管静息压、直肠大耐受量、直肠感知阈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患者HAMA、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结果表明,生物反馈治疗配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的症状,缓解其负性情绪.
作者:柴秀红;杜丽萍;张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为分析急性胃肠炎的临床表现,对其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研究.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急性胃肠炎患者44例,分别进行常规心电图及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ST-T段改变及心律失常的检查结果,并对急性胃肠炎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常规心电图检查ST-T段改变、室性早搏、房性早搏的阳性率分别为6.8% 、1.36% 和22.7%;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ST-T段改变、室性早搏、房性早搏的阳性率分别为22.7% 、31.8% 和43.2%;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ST-T段改变及心律失常的阳性率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年龄<40岁的患者ST-T段改变、室性早搏、房性早搏、中重度脱水的占比分别为20.0% 、28.6% 、31.6% 和33.3%;年龄≥40岁的患者ST-T段改变、室性早搏、房性早搏、中重度脱水的占比分别为80.0% 、71.4% 、68.4% 和66.7%;年龄40岁以上患者中重度脱水、ST-T段改变及心律失常的占比高于40岁以下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心电图检查可以明确急性胃肠炎患者是否伴有ST-T段改变及心律失常情况,对于年龄≥40岁且合并中重度脱水的患者,应采取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进行临床监护.
作者:王正玲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