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肛瘘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全面系统护理服务的效果观察

冯瑞华

关键词:肛瘘, 围手术期, 护理
摘要:为观察肛瘘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全面系统护理服务的效果,将72例肛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给予全面系统护理服务,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比较2组患者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焦虑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显示,观察组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肛瘘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全面系统护理服务可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精细化护理干预在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为观察精细化护理干预在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我院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精细化护理,对比2组患者干预后恢复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体质量增加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大便成形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肠道症状、全身症状、情感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精细化护理应用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可有效减少不良症状的发生,使患者肠道功能迅速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崔付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生物反馈治疗加护理干预对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疗效观察

    为观察生物反馈治疗加护理干预对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疗效,对我院62例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实施生物反馈治疗加护理干预.评估患者治疗结束时、随访3个月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患者肛管静息压、直肠大耐受量与直肠感知阈值,负性情绪状态[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显示,治疗结束时、随访3个月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8.71% 和93.55%;治疗结束后,患者肛管静息压、直肠大耐受量、直肠感知阈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患者HAMA、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结果表明,生物反馈治疗配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的症状,缓解其负性情绪.

    作者:柴秀红;杜丽萍;张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中医诊治肠易激综合征的现状和展望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胃肠道动力紊乱、精神因素、肠道感染是诱发 IBS 的主要病因 ,腹痛、腹胀、排便异常是此病的主要临床表现[1 ] .IBS在临床上可分为腹泻型、便秘型、腹泻便秘交替型3种类型 ,其中腹泻型在临床上为常见[2 ] .大量研究表明[3] ,IBS 相关性腹痛是由于发生在肠道的末梢神经病变(内脏感觉超敏反应).但是迄今为止 ,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中医认为 ,此病与患者情志失调与外邪内侵密切相关[4 ] .张俊龙等[5]认为IBS 的得病之因,在外多为情志刺激 ,在内则多有脾胃虚弱.肝郁脾虚、肝脾不和是IBS 发病的本质.

    作者:肖小龙;邓竹芸;贺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血常规检验在炎症性肠病诊断中的价值

    为分析血常规检验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将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9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设为观察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6例,克罗恩病患者24例),同期体检的90名健康人群设为对照组,均进行血常规检验,并对各项指标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显示,2组血常规检验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比容(MCV)高于活动期(P<0.05),克罗恩病缓解期Hb、平均血小板体积(MPV)、MCV高于活动期(P<0.05);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白细胞计数(WBC)低于克罗恩病活动期(P<0.05),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血小板计数(PLT)低于克罗恩病(P<0.05).结果表明,血常规检验可为炎症性肠病的早期诊断及活动性判定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徐君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直肠上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Ⅱ~Ⅳ度内痔63例疗效观察

    为观察直肠上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Ⅱ ~ Ⅳ度内痔的疗效,将Ⅱ ~ Ⅳ度内痔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痔疮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直肠上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及各项临床指标的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肛门失禁评分、术后疼痛评分、创面出血评分及肛缘水肿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Ⅱ ~ Ⅳ度内痔采用直肠上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效果显著,具有手术创口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

    作者:杨迪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重症胰腺炎合并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预后分析

    为探讨重症胰腺炎合并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预后,将80例重症胰腺炎合并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中西医结合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中医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胰腺水肿消失时间、肠梗阻解除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血尿淀粉酶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组患者的疗效、胰腺水肿消失时间、肠梗阻解除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血尿淀粉酶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胰腺炎合并肠梗阻患者疗效显著.

    作者:张官西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聚桂醇注射治疗内痔45例疗效观察

    为观察聚桂醇注射治疗内痔的疗效,将Ⅰ 、Ⅱ期出血性内痔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聚桂醇硬化剂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消痔灵硬化剂注射治疗,观察2组患者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愈率为71.1%,对照组治愈率6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9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0%;对照组术后发生并发症2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3.3%,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聚桂醇注射治疗内痔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并且术中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义魁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癌胚抗原及 糖类抗原19-9阳性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

    为探究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与血清癌胚抗原(CEA)及糖类抗原19-9(CA19-9)检测结果之间的关系,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88例病历资料,将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及血清肿瘤标志物CEA及CA19-9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所有研究患者中,术前血清CEA阳性37例,占总数的42.05%,20例CA19-9阳性患者占总数的22.73%.经研究表明,结直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位置、肿瘤类型及肿瘤大小与CEA和CA19-9检测阳性率无明显关系;但CEA和CA19-9检测阳性率与结直肠癌的TNM分期、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及脉管浸润有密切关系(P<0.05);其中结直肠癌患者术前CEA及CA19-9阳性结果与TNM分期、临床分期之间为正相关系(P<0.05).结果表明,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CEA和CA19-9进行检测能够有效预判结直肠癌临床和病理分期,为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提供有效的诊断,为预后康复做出正确的判断.

    作者:李会平;代爱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肛周脓肿切开根治术与单纯引流术的疗效比较

    为观察肛周脓肿切开根治术与单纯引流术的疗效,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肛周脓肿患者1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观察组采用切开根治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引流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疗效、复发率、术后疼痛评分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为81.1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复发率分别为1.11% 和8.89%,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为(3.26±0.69)分,对照组为(5.23±1.32)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4.56±3.50)d,对照组为(20.13±4.25)d,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对肛周脓肿患者采用切开根治术治疗效果显著,具有疗效好、复发率低、创面愈合时间短、患者痛苦小等优点.

    作者:付兆亮;白庚申;田世家;尚天宝;马明;王守玲;万文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自动弹力线套扎术治疗Ⅲ、Ⅳ度脱垂性环状痔疗效观察

    为观察自动弹力线套扎术治疗Ⅲ 、Ⅳ度脱垂性环状痔的临床疗效,对358例脱垂性环状痔患者施行自动弹力线套扎术(部分患者附加外痔切除术)治疗.结果:随访342例,随访3个月至3年不等.一次性治愈331例,其中204例患者2~3周治愈.发生术后大出血3例,并发直肠下端黏膜环状狭窄6例,并发肛周脓肿1例,切除术后肛缘水肿组织获治愈24例.结果表明,自动弹力线套扎术治疗脱垂性环状痔疗效好、康复快,术后大出血发生率低,但应避免过度套扎所引起的直肠下端黏膜环状狭窄.

    作者:戎放;叶能红;孙优昶;陈旭东;叶绍顺;程权;郑必春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七氟醚在内镜下结直肠息肉摘除术中的应用

    为观察七氟醚在内镜下结直肠息肉摘除术中的麻醉效果,将9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每组45例.七氟醚组采用七氟醚麻醉,丙泊酚组采用丙泊酚麻醉,比较2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显示,七氟醚组总有效率高于丙泊酚组(P<0.05);麻醉前2组患者生命体征心率、呼吸频率以及平均动脉压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2组患者生命体征心率、平均动脉压均在正常范围内,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七氟醚组呼吸频率优于丙泊酚组(P<0.05);七氟醚组苏醒时间、意识消失时间以及恢复定向力时间均短于丙泊酚组(P<0.05);七氟醚组头晕以及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均低于丙泊酚组(P<0.05).结果表明,七氟醚麻醉在内镜下结直肠息肉摘除术中效果确切,可更好地维持动力学指标稳定和减少头晕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可缩短苏醒时间、意识消失时间以及恢复定向力时间.

    作者:温生林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超声在肿瘤性肠梗阻的定性及定位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为探讨超声在肿瘤性肠梗阻的定性及定位诊断中的价值,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治疗疑似肿瘤性肠梗阻患者48例,采取超声检查,将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超声与术后病理结果的定性率与定位率.结果显示,超声检查肿瘤性肠梗阻的敏感度为95.00%(38/40)、特异度为25.00%(2/8)、阳性预测值为86.36%(38/44)、阴性预测值为50.00%(2/4)、准确率为83.33%,2组方式诊断肿瘤性肠梗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定位诊断肠梗阻部位29例,其中小肠肿瘤13例,大肠肿瘤16例,定位准确率为60.42%(29/48).结果表明,肿瘤性肠梗阻采用超声检查,可尽早有效且无创地确定肿瘤性肠梗阻疾病,且超声检查具备的定性与定位诊断具有临床价值.

    作者:陈道芒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改善直肠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与睡眠质量的护理方式探究

    为了解改善直肠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与睡眠质量的护理方式,将直肠癌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全面综合护理组,每组25例.常规护理组用常规方法护理,全面综合护理组用全面综合护理方法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睡眠质量改善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睡眠质量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显示,全面综合护理组在满意度、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睡眠质量改善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生活质量评分、睡眠质量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果表明,直肠癌手术患者实施全面综合护理效果理想,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以及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石惠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

    为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将70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2组腹部手术患者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2组患者满意度.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发生粘连性肠梗阻1例(2.86%),对照组患者发生粘连性肠梗阻8例(22.86%),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2.26±1.93)分,对照组为(75.63±4.06)分,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预防粘连性肠梗阻效果显著,并且可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王聚全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经会阴吻合器直肠脱垂切除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疗效观察

    为观察经会阴吻合器直肠脱垂切除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的临床效果,将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肛门紧缩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会阴吻合器直肠脱垂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临床相关指标.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73.33%,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功能评分及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经会阴吻合器直肠脱垂切除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效果确切.

    作者:宋敬锋;宋太平;张威;刘瑞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整体护理干预在肛裂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中的效果观察

    为观察整体护理干预在肛裂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中的效果,将2015年7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肛裂患者74例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对比干预前后肛裂患者的负性情绪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显示,肛裂患者干预后的两项负性情绪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8项生活质量指标的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结果表明,对肛裂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杨彩红;何彩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PDCA护理模式用于老年性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效果分析

    为分析研究PDCA护理模式用于老年性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中的效果,将80例老年性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PDC A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健康教育掌握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造瘘口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留置尿管时间、引流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目的掌握、诊疗过程中注意事项掌握以及术后常见并发症与处理掌握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PDCA护理模式用于老年性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疗效显著.

    作者:尹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肛周脓肿检测中外周血 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含量对其诊治的临床意义

    为探究肛周脓肿检测中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对其诊治的临床意义,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肛周脓肿患者50例(观察组)和健康体检者50名(对照组),比较2组白细胞总数与分类计数、CRP和FIB含量.结果显示,观察组检出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及FI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RP与FIB含量呈正比关系(P<0.05).结果表明,检测中外周血CRP、FIB含量对肛周脓肿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意义,在控制肛周脓肿感染的同时对凝血功能进行更好的监测,以便及时地进行抗栓治疗,使体内F IB含量有效降低,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曹影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针对性护理在腹部手术患者预防粘连性肠梗阻中的效果观察

    为观察针对性护理在腹部手术患者预防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效果,将腹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2组腹部手术患者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显示,观察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为6.67%,对照组33.3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和胃肠道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针对性护理可降低腹部手术患者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张欣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永久性结肠造口术后护理中延续性服务的实施及预后评价

    为了解永久性结肠造口术后护理中延续性服务的实施及预后,将78例永久性结肠造口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服务组和延续性服务组,每组39例.常规服务组采用常规护理,延续性服务组采用延续性服务,比较2组患者满意度;护理前后生存质量分值水平、自我形象紊乱评分、卡氏评分;患者和家属对永久性结肠造口意义认知、造口自我护理技能及永久性结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显示,延续性服务组患者满意度为100%,常规服务组为76.92%,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续性服务组在生存质量分值水平、自我形象紊乱评分、卡氏评分、患者和家属对永久性结肠造口意义认知、造口自我护理技能以及永久性结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常规服务组(P<0.05).结果表明,永久性结肠造口术患者实施延续性服务效果理想.

    作者:石学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