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卫彤;王欢华;古衍
目的 探讨脓毒症大鼠心肌损伤病理学及肌钙蛋白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 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内毒素组与对照组各10只,前者经尾静脉注射内毒素7 mg/kg,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药物注射后24、48h分别处死动物,心肌经过处理后,进行病理学镜下形态观察.并通过PCR方法检测心肌细胞cTnⅠ表达量.结果 内毒素组大鼠24 h后心肌细胞缩小,心肌纤维转疏松,注射内毒素48h后心肌细胞周围可见淋巴细胞增多,心肌细胞间隙可见血管扩张,内有红细胞.内毒素注射后24、48 h心肌细胞cTnⅠ表达量明显降低.结论 内毒素血症可引起大鼠心肌细胞病理学改变及cTnⅠ表达降低,是脓毒症大鼠的重要病理生理学改变.
作者:洪澄英;曹静;杜玉洛;李威;彭全洲;刘晓娣;邢窕思;陈怀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肝尾叶与肝右叶的各径线及比值的变化与菲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在我院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变的病例147例及普通健康体检者227人为研究对象,分别测量其肝尾叶上下径、前后径、横径及肝右叶横径、大斜径,计算肝尾叶横径与肝右叶的横径和肝尾叶上下径与肝右大斜径比值,分析其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之间的关系.结果 健康成人肝尾叶与不同程度的脂肪肝病人肝尾叶的上下径、前后径、横径及肝右叶横径、大斜径均在统计学上显著性差异(P<0.05),在各径线中重度脂肪肝>中度脂肪肝>轻度脂肪肝>正常肝脏;轻、中、重度脂肪肝肝尾叶横径与肝右叶横径比值,以及肝尾叶上下径与肝右叶大斜径比值均比较接近,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肝尾状叶与右叶各径线变化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轻重程度密切相关,肝尾叶与右叶径线的(P>0.05)比值变化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轻重程度关系不密切.
作者:严燕琼;马显送;郑韬;何源;邹辉;陈惠恩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该文针对天然药物化学的学科特点,在研究生课堂中开展seminar教学研究.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研究生提出问题,自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启发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该模式在课堂中取得初步成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王国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谈论芬吗通在行冻融周期胚胎移植子宫内膜发育不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48例子宫内膜发育不良患者给予芬吗通激素替代治疗方案治疗,对完成移植周期的38例患者根据是否着床成功分为着床组和未着床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和用药后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周期前内膜厚度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着床组用药后9d和移植日内膜厚度均要大于未着床组,但两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着床组要内膜增加厚度大于未着床组,同时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膜增加厚度可能是影像着床成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芬吗通在促进子宫内膜发育不良患者内膜容受性改变方面效果较为理想.
作者:张曦倩;朱秀兰;董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的效果,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本研究从2013年12月~2015年04月期间来我院消化内科进行治疗的消化道出血患者共120例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为对照组,采用西药进行治疗,另一组为观察组,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之后比较不同治疗方法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24h止血共4例,占6.67%,48h止血共22例,占36.67%,72 h止血共29例,占48.3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中显效共23例,有效共3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共2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中满意共59例,不满意共1例,满意度为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应该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可靠,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伟彬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分子靶向治疗是近年来恶性肿瘤治疗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随着EGFR-TKI靶向药物的出现与临床应用,棘皮动物微管相关类蛋白4-间变性淋巴瘤激酶融合基因(EML4-ALK)相关信号通路,以及针对此信号通路的靶向药物研究成为非小细胞肺癌研究的热点.在ALK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中,EML4-ALK信号通路靶向药物克唑替尼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除EML4-ALK信号通路外,克唑替尼作用机制可能涉及到其他多个信号通路.本文报道1例克唑替尼治疗晚期ALK阴性的非小细胞肺癌短期内取得明显疗效,但该患者终死于多种并发症.现对该病例进行报告并进行文献复习.
作者:陈雪姣;王朝杰;白冰;温一阳;仓顺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停跳冠脉搭桥术(CCAB)和不停跳冠脉搭桥术(OPCAB)的优缺点,并对术后3年的随访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总结分析了近8年来我中心的单纯冠脉搭桥手术病例临床资料,包括心脏停跳下单纯冠脉搭桥术88例和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145例,主要比较分析术前常见的危险因素,术中平均远端吻合口数、手术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UC时间、术后住院天数、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术后IABP的使用、术后常见并发症及死亡率等,并对术后3年随访情况进行了分析,内容包括症状、心电图、心功能及死亡率等.结果 术前危险因素中,除年龄和糖尿病外其余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别,OPCAB与CCAB相比较,平均远端血管吻合口数明显减少(3.1±0.9vs3.5±0.9,P<0.001)而手术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ICU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则显著缩短;术后主要并发症(如低心排、IABP使用、肾功能不全)明显减少;术后多巴胺和肾上腺素用量显著减少,而硝酸甘油和硝普钠用量二者无明显差别;术后输血量显著减少,而引流量无明显差别;住院死亡率无明显差别(1.4%vs3.4%,P=0.287).术后3年随访显示OPCAB组EF值显著比CCAB组高(66.1%±7.6%vs 62.0%±10.2%,P=0.043),出现心衰症状的概率OPCAB组也明显高于CCAB组(10.9% vs 28.6%,P=0.012).结论 (1)OPCAB术在术后恢复和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减少方面均明显优于CCAB术.虽然OPCAB手术操作较为困难,但其近期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2)从术后3年的短期随访来看,OPCAB组的心衰症状明显少于CCAB组,反映心功能的指标EF值也显著高于CCAB组.
作者:胡佳心;阮新民;林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能量图PDI与弹性成像在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经病理结果证实的92个乳腺肿块,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PDI观察血流特点,同时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对二者鉴别乳腺肿块的效果分别进行评估.结果 PDI诊断乳腺癌的灵敏性、特异性和符合率分别为66.7%、71.4%、69.6%,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癌的灵敏性、特异性和符合率分别为80.6%、85.7%、83.7%,两种方法符合率比较,x2=5.129,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弹性成像在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中准确度高于PDI.
作者:林剑英;李涛;陈茹;刘观成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本文通过系统回顾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循环细胞外核酸在胃癌早期诊断、预后评估、治疗监测中的作用,阐述其作为新型生物标记物的可能性,介绍胃癌液相活检的概念由来和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达;李婷婷;雷尚通;刘浩;李国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位点与动脉血栓性脑梗死的关联性及相关机制.方法 选取动脉血栓性脑梗死患者112例和年龄、性别匹配的对照组180例,采用PCR-AFLP技术对ACE基因I/D位点进行分型.结果 单因素分析提示病例组收缩压水平(138.1±19.7mmHg)显著高于对照组(126.6±20.6mmHg)(t=4.716,P<0.001);病例组舒张压水平(88.9±10.1mmHg)显著高于对照组(79.9± 10.0 mmHg) (t=7.450,P<0.001).病例组中ACE基因I/D位点D等位基因频率和DD基因型频率分布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等位基因:x2=4.953,P=0.026;基因型:x2=6.303,P=0.043).病例组和对照组中ACE基因I/D位点基因型DD携带者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显著高于基因型ID及Ⅱ携带者.结论 ACE基因I/D位点等位基因D可能是汉族人群动脉血栓性脑梗死遗传易感基因.等位基因D可能通过升高个体血压的机制导致动脉血栓性脑梗死发生.
作者:何深文;李旺英;林南生;刘凯;黄海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从影像学角度探讨参苓白术丸对脾虚型子宫颈癌术后患者腹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方法 对辨证为脾虚的26例子宫颈癌患者使用参苓白术丸,28例对照组患者未使用该药,随访3年,比较两组患者增强CT下的腹腔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存活率.结果 观察组首次发现腹腔淋巴结转移时间间隔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1),转移淋巴结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9),且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36).结论 参苓白术丸有助于延缓脾虚型子宫颈癌术后患者腹腔淋巴结转移的时间,并减轻其侵润程度
作者:邝爱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联合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术)对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从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集到我院妇科门诊就诊行阴道镜检查及LEEP术治疗的87例患者.比较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与LEEP术后组织病理结果.结果 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与LEEP术后组织病理总符合率为74.71%.以LEEP术后组织病理结果为标准,阴道镜诊断CIN Ⅰ符合率为57.14%,诊断CINⅡ符合率为73.68%,诊断CINⅢ符合率为89.26%.其中,诊断CINⅢ的准确率高于CINⅠ (P<0.05)及CINⅡ(P<0.05).CINⅡ与CIN 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有漏诊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风险.阴道镜联合LEEP术可实现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正确诊断.
作者:孙晓燕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穿刺易出现并发症的肺部炎性假瘤的影像学特征,为提高CT引导穿刺安全性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15例穿刺导致并发症(A组)及32例未出现并发症(B组)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点,比较比较两组差异.结果 A组以女性为主,而B组以男性为主,两组性别构成有统计学差异(P=0.036);A组以青年为主,B组以中年为主,两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A组病程显著短于B组,假瘤体大直径显著大于B组(P=0.033),且CT值显著低于B组(P=0.009).A组以左肺假瘤为主,而B组以右肺稍多,两组好发肺侧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39);A组多数无完整包膜,而B组多数有包膜(P=0.021).A组有纵膈淋巴结肿大患者稍多,而B组大多数无淋巴结肿大(P=0.029).A组多数假瘤呈不规则外形,但B组多数呈圆形或接近圆形,外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A组假瘤多数呈不均匀密度,而B组大多数呈均匀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结论 对于发病时间较短的青年女性肺部炎性假瘤患者,尤其是发生于左肺、瘤体直径较大、外形不规则、密度不均匀、CT值偏低、包膜不完整,伴有纵膈淋巴结肿大者,应警惕CT引导穿刺所致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肖力;腾云;揭海嫦;林桃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异丙酚对小鼠鼠海马锥体神经元膜特性和突触后电流的影响.方法 用冰冻切片的方法将C57小鼠海马半脑切成300 μm厚度.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海马锥体神经元在异丙酚作用前后动作电位反应、Ⅰ-Ⅴ曲线及突触后电流反应后变化情况.结果 异丙酚明显减少不同刺激强度下胞体动作电位产生的个数,加入异丙酚后使锥体细胞动作电位发放个数由5±3个降至2±1个(P<0.01),而对动作电位幅度无显著影响.异丙酚可改变海马锥体神经元对兴奋性电压刺激的I-V曲线平台期反应,使大电流幅度由1647.63±124.02 pA增加至2955.08± 119.10 pA(P<0.01).异丙酚可降低锥体神经元突触后电流,加入异丙酚前为146.5±25.89 pA,加入异丙酚后为72.8±18.71 pA(P<0.01),20 min洗脱异丙酚后电流幅度恢复至132.1±30.2 pA(P<0.01).结论 异丙酚可降低海马锥体神经元动作电位发放数,改变Ⅰ-Ⅴ曲线兴奋性平台期反应和可逆地降低神经元突触后电流反应.
作者:傅鸣宇;缪吉昌;李树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两例创伤性膈疝的过程中,得到的经验教训,探讨并寻找价廉的、能方便快捷地、较为准确地诊断创伤性膈疝的方法,同时又要避免因患者不能配合所造成的干扰:如昏迷、烦躁、乱动等.方法 收集两例创伤性膈疝患者影像学及临床、手术资料:一例因值班医师考虑不充分,仅作胸腹部CT平扫+膈肌薄层三维重建;一例经充分考虑后作胸腹部CT检查(平扫+膈肌薄层三维重建)+透视+摄片(留取影像记录).比对两例病例作出的诊断结果,征询临床意见及手术结果.结果 临床反馈意见及手术结果均证实,透视下的诊断结果结合临床能较为快捷、准确地作出诊断,且有其独到的科学性.结论 充分认识膈疝的影像学表现、熟练掌握各种鉴别诊断、认真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对于快捷准确地诊断创伤性膈疝并不难,从而更有效地减少死亡率、降低并发症以及提高治愈率.
作者:高雷;廖杨;刘杰;熊颖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从T细胞免疫角度评价甲苯磺酸索拉非尼(多吉美)治疗原发性肝癌(HCC)患者的疗效评价.方法 将肝癌患者分为多吉美组与对照组各30例,在治疗前、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分别检测HCC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及其细胞因子白介素10(IL-10)及转化生长因子b1 (TGF-b1)含量的检测;检测其甲胎蛋白(AFP)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含量;计算12月随访月的存活情况.结果 (1)治疗6个月后,两组上述3者的水平已较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12月后下降更为显著(P<0.05).在组间比较方面,治疗12个月后,多吉美组Treg、 IL-10及TGF-b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多吉美组在治疗第6个月时已明显低于对照组;(2)随访期内多吉美组的AFP及AL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P=0.000,0.001);(3)相关性分析发现,Treg、IL-10及TGF-b1三者之间与呈正相关性;以上这三者当中的任意一者,与AFP及ALT均呈正相关性;(4)随访的12给月内多吉美组2组死亡,而对照组为5人,但两组的死亡例数构成无统计学差异(P=0.067),但多吉美组的12月内平均生存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41).结论 甲苯磺酸索拉非尼可有效抑制Treg及其细胞因子,且降低AFP浓度,这可能是该药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的机制之一.
作者:黄日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尿酸下降幅度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冠状动脉介入溶栓术(PCI)后患者预后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尿酸是否下降>30%为界限,收集STEMI并PCI患者分为>30%及<30%两组.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左室射血分数(LEF%)差异;比较1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结果 发病8周及24周时,>30%组患者LEF%均显著高于<30%组(P=0.039).随访1年,两组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及死亡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但<30%组的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30%组(P=0.026).结论 尿酸下降幅度大约30%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小于30%幅度的STEMI行PCI术后的患者,且前者的心梗再发率明显降低,因此尿酸下降幅度与该类患者预后具有密切联系.
作者:施宏建;邓洁红;刘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经腓骨前方外侧入路结合外固定架治疗GustiloⅢ型胫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临床纳入GustiloⅢ型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70例,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进行经腓骨前方外侧入路结合外固定架,对照组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观察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并发症等).采用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对手术前后患者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OFAS评分方面,研究组疼痛、功能、对线、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经腓骨前方外侧入路结合外固定架治疗GustiloⅢ型胫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能够减轻对患者的创伤,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
作者:陈诗强;熊文华;张松生;陈洪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接触类生物检材的游离DNA问题,游离DNA和细胞内DNA含量的比例问题,以及游离DNA在法医检验中的影响.方法 对手部、面部和足部的皮肤及口腔粘膜进行模拟微量接触类检材的制备,对模拟检材进行浸泡,对游离DNA进行定量和STR扩增,对剩余检材使用常规程序进行DNA提取、定量和STR扩增,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 实验观察到,78.55%的样品检测到了游离DNA,其中,手部模拟检材的游离DNA检测率为82.1%,脸部模拟检材的游离DNA检测率为82.1%,口腔模拟检材的游离DNA检测率为96.4%,足部模拟检材的游离DNA检测率为53.6%,微量接触类检材中游离DNA量占DNA总量的12.9%.结论 接触类生物检材中提取到的DNA,除了包括细胞内DNA,还存在一定比例的细胞外游离DNA,这为微量接触类检材的DNA有效提取和检验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作者:董会;魏丽;张涛;王晶;李彩霞;刘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医学院校的目标是培养专业技能强、素质水平高、科研创新并重的医学生.研究生的管理方式对研究生的管理工作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作者:林伟淳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