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Ⅲ期鼻咽纤维血管瘤的手术策略

詹建东;邱前辉;张水兴;东少华;苏小妹

关键词:Ⅲ期鼻咽纤维血管瘤, 鼻咽, 手术策略
摘要:目的 探讨晚期鼻咽纤维血管瘤的手术策略.方法 回顾广东省人民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2009年~2012年以来的10例Ⅲ期鼻咽纤维血管瘤病例.根据Radkowski分期,Ⅲa期,共4例,行内镜下经中鼻道-下鼻道扩大上颌窦后外侧壁入路切除肿瘤;Ⅲb期,共6例,5例内镜下经中鼻道-下鼻道扩大上颌窦后外侧壁入路切除肿瘤,1例行weber-ferguson加睫下切口经上颌窦前壁入路切除肿瘤;有3例患者选择分期手术.结果 1例Ⅲa期残留,4例Ⅲb期残留,其余完整切除.随访13~70个月,3例残留进展,分别是Ⅲa期1例,Ⅲb期2例,其中2例接受二次手术,1例Ⅲa期完整切除,1例Ⅲb期患者仍残留;另外1例Ⅲb期患者因病变广泛,建议行上颌骨外翻术,患者家属拒绝,后来失访.所有患者均无明显的术后并发症.结论 绝大部分Ⅲ期鼻咽纤维血管瘤可以选择经鼻鼻内镜手术方式,部分可以完整除切,对于残留病例,可以选择密切观察,weber-ferguson加睫下切口经上颌窦前壁入路是切除病变广泛的Ⅲb期鼻咽纤维血管瘤的理想选择.
分子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消化道毒物消除的集束化护理在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索分析应用消化道毒物消除集束化护理针对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该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分组护理,对照组均进行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常规护理,研究组则进行消化道毒物消除的集束化护理.将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住院情况、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肠道清洁时间、阿托品化时间以及CHE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住院费用以及住院天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合格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研究的护理满意度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应用消化道毒物消除集束化护理,可以显著提升疗效,有利于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具有较高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潘传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折叠式人工玻璃体体外缓释小鼠神经生长因子

    目的 通过折叠式人工玻璃体(FCVB)对小鼠神经生长因子(NGF)在体外缓释作用的研究,为FCVB能否建成眼内药物缓释系统提供初步实验依据.方法 体外实验在透皮仪中进行,将4mL浓度为3μg/ml的NGF注入FCVB,浸没于含15 mL无菌水的小烧杯中,收集30 min、1、2、4、8和12 h FCVB外的缓释液,用分光光度法制作NGF溶液标准曲线,并检测样品中NGF的浓度,吸收波长定为280 nm.结果 实验数据显示,FCVB能够缓释NGF,并且缓释浓度随时间的延长而增长.结论 FCVB能够在体外物理缓释NGF,并且缓释浓度呈时间依赖性增长.此研究为进一步研究FCVB能否建成眼内药物缓释系统提供依据,同时为临床相应疾病的治疗提供帮助.

    作者:徐宁;安平;李艳丽;蒋瑶祁;贺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血清LDH、TPS、CEA和β2-MG在非霍奇金淋巴瘤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研究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癌胚抗原(CEA)和β2-微球蛋白(β2-MG)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分别采用速率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62例NHL患者、8例淋巴结良性病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LDH、TPS、CEA和β2-MG水平.结果 (1)NHL组血清LDH、TPS、CEA和β2-MG水平明显升高,与淋巴结良性病组和健康体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良性病组和健康体检组比较,四种肿瘤标志物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LDH、TPS、CEA和β2-MG水平在NHL中的高度恶性组、中度恶性组、低度恶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肿瘤标志物LDH、TPS、CEA和β2-MG的检测,对NHL的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陈维;魏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A族链球菌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制备及应用

    目的 建立一种以胶体金为基础的A族链球菌(Strep-A)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方法.方法 以双抗体夹心的原理研制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并对其特异性、灵敏度以及临床应用进行评价.结果 低检出浓度为105 CFU/mL;10 min内即可观察结果;与B族链球菌、D族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无交叉反应;检测229例临床样本,以传统的细菌培养鉴定结果为对照,敏感度为97.30%,特异度为98.06%,kappa值为0.950,一致性检测表明两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该方法方便、快捷,能有效的辅助诊断A族链球菌感染,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的研制为Strep-A进行现场快速诊断与筛查奠定了基础.

    作者:龚成;张晓丽;潘秀华;汤永平;赵肃清;欧阳众;何华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微量接触类生物检材的游离DNA问题分析

    目的 探究接触类生物检材的游离DNA问题,游离DNA和细胞内DNA含量的比例问题,以及游离DNA在法医检验中的影响.方法 对手部、面部和足部的皮肤及口腔粘膜进行模拟微量接触类检材的制备,对模拟检材进行浸泡,对游离DNA进行定量和STR扩增,对剩余检材使用常规程序进行DNA提取、定量和STR扩增,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 实验观察到,78.55%的样品检测到了游离DNA,其中,手部模拟检材的游离DNA检测率为82.1%,脸部模拟检材的游离DNA检测率为82.1%,口腔模拟检材的游离DNA检测率为96.4%,足部模拟检材的游离DNA检测率为53.6%,微量接触类检材中游离DNA量占DNA总量的12.9%.结论 接触类生物检材中提取到的DNA,除了包括细胞内DNA,还存在一定比例的细胞外游离DNA,这为微量接触类检材的DNA有效提取和检验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作者:董会;魏丽;张涛;王晶;李彩霞;刘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食物不耐受与高脂血症的关系

    目的 探讨食物不耐受与高脂血症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522例体检者进行研究,抽血检查血脂水平及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比较食物不耐受阳性和阴性人群中高脂血症的发病情况.结果 该组体检者中高脂血症患者158例(30.1%),食物不耐受阳性的检出率为34.7%,181例.食物不耐受阳性组中高脂血症的检出率为41.3%,75例高于食物不耐受阴性组中高脂血症检出率24.3%,83例,x2=16.37,P<0.01;食物不耐受人群中高脂血症的患病风险较高(OR=2.199, 95% CI:1.496~3.234).结论 食物不耐受阳性人群中高脂血症的患病率高于食物不耐受阴性人群,可依据食物不耐受的检测结果进行饮食管理,减少高脂血症的发病.

    作者:江海霞;裘宇容;王从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基于seminar的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

    该文针对天然药物化学的学科特点,在研究生课堂中开展seminar教学研究.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研究生提出问题,自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启发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该模式在课堂中取得初步成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王国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异丙酚对小鼠海马锥体神经元膜特性和突触后电流的影响

    目的 观察异丙酚对小鼠鼠海马锥体神经元膜特性和突触后电流的影响.方法 用冰冻切片的方法将C57小鼠海马半脑切成300 μm厚度.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海马锥体神经元在异丙酚作用前后动作电位反应、Ⅰ-Ⅴ曲线及突触后电流反应后变化情况.结果 异丙酚明显减少不同刺激强度下胞体动作电位产生的个数,加入异丙酚后使锥体细胞动作电位发放个数由5±3个降至2±1个(P<0.01),而对动作电位幅度无显著影响.异丙酚可改变海马锥体神经元对兴奋性电压刺激的I-V曲线平台期反应,使大电流幅度由1647.63±124.02 pA增加至2955.08± 119.10 pA(P<0.01).异丙酚可降低锥体神经元突触后电流,加入异丙酚前为146.5±25.89 pA,加入异丙酚后为72.8±18.71 pA(P<0.01),20 min洗脱异丙酚后电流幅度恢复至132.1±30.2 pA(P<0.01).结论 异丙酚可降低海马锥体神经元动作电位发放数,改变Ⅰ-Ⅴ曲线兴奋性平台期反应和可逆地降低神经元突触后电流反应.

    作者:傅鸣宇;缪吉昌;李树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钢丝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关节置换术的应用

    目的 探讨钢丝环扎术在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13例72岁以上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中使用钢丝环扎固定术,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钢丝环扎固定术的应用能较好地恢复股骨解剖标志,能提高股骨近端假体稳定性及手术的准确性,与其他材料相比具有经济、方便的优势,值得应用.

    作者:陈巧凤;曾荣东;闻博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CA125下降幅度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致不孕患者术后随访的意义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CA125下降幅度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致不孕患者术后随访的意义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以接受腹腔镜手术的子宫内膜异位症致不孕患者的7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CA125是否下降1/2将患者分为>1/2组及<1/2组,分别在术后3月、6及12月随访,检测自然杀伤细胞(NK)含量,并观察其预后情况.结果 术后6月及12月>1/2组的NK含量显著高于<1/2组(P=0.031,0.023).<1/2组患者的EMS复发及卵巢囊肿破裂发生率显著高于>1/2组(P=0.027,0.033),而1年内妊娠率显著低于>1/2组(P=0.036).两组的卵巢癌变率无统计学差异(0.078).结论 CA125下降幅度与EMS患者的免疫功能有关,且对妊娠、复发及卵巢囊肿破裂等预后因素密切相关.

    作者:杨伟梅;郭赛群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不同龄段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手术前后血压与尿杏仁酸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对比不同龄段肾上腺嗜铬细胞瘤(APC)患者手术前后血压与尿杏仁酸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病灶直径、病程、血压与24 h尿香草基杏仁酸变化.结果 两组均以女性偏多,但两组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以左侧偏多,但分布同样无统计学差异.老年组病灶直径明显大于中青年组(P=0.003),且老年组病程显著长于中青年组(P=0.026).治疗前,中青年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尿杏仁酸均显著低于老年组.术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尿杏仁酸均较自身术前显著降低,且均以中青年组显著低于老年组.结论 直径偏大、病程较长是老年APC的重要特征;手术可显著降低APC患者血压水平及尿杏仁酸的含量.

    作者:林长煜;邢窕思;郭盛锦;叶珩;黄澄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微创腔镜影像系统应用于妇产科临床教学的体会

    以腔镜技术为主要代表的微创外科是21世纪外科学发展的主旋律.将微创外科的理念与实践纳入妇产科的临床教学工作符合教学实际和时代要求.腔镜外科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完善了盆宫腔疾病诊断及治疗的影像资料,提供了真实、生动、直观及多层次的教学素材.与传统临床教学方法相比,微创腔镜影像辅助教学法有助于学生掌握盆宫腔内脏解剖结构及妇产科疾病的病理改变;提高了医学生学习兴趣及主动性.同时,微创外科腔镜影像系统积累的直观真实、可重复的临床诊疗案例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作者:张丽瑞;杨新园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对鼻咽癌Ⅰb区淋巴结是否行预防性放射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 本研究拟分析鼻咽癌患者Ⅰb区淋巴结是否需要行预防性放射治疗,为准确进行颈部放疗靶区的个体化设计,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初步的临床证据.方法 对本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病理确诊的初治鼻咽癌患者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1组进行Ⅰb区淋巴结的常规预防性放疗,1组不给予该区域淋巴结的预防性放疗.观察对比两组之间肿瘤细胞远处转移能力,5年局部无复发生存率、总生存率,放疗急性毒性以及远期毒性之间的差异.结果 两组之间的PR(部分缓解)或者CR(完全缓解)百分率,5年局部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但未行预防性放疗组和预防性放疗组相比,放疗急性毒性以及远期毒性都较低.结论 对特定的鼻咽癌患者Ⅰb区淋巴结不予预防性放疗在不影响患者PR,CR,5年局部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同时,可以减轻放疗所致的急性及远期毒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谭洁媚;李明毅;梁颖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妊娠高血压疾病胎盘组织中hTERTmRNA与NF-κB、survivin表达的相关性

    目的 通过检测不同程度的妊娠高血压孕妇与正常妊娠孕妇胎盘组织中hTERT及NF-κ.B、survivin的表达,探索妊娠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方法 选取2013~2014年的在我院分娩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共计90例,其中正常孕妇30例,足月轻度子痫前期孕妇30例,足月重度子痫前期孕妇30例,采用定量实时RT-PCR的方法检测胎盘中hTERT mRNA的水平,采用Westemblot对NF-κB、survivin表达量的细胞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与正常孕妇的胎盘组织相比,hTERTmRNA在足月重度子痫前期和足月轻度子痫前期的胎盘组织的表达均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孕妇的胎盘组织相比,NF-κ3、survivin在重度子痫前期胎盘的表达显著降低,而轻度子痫前期孕妇的胎盘组织Survivin的表达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重度子痫前期胎盘组织中,hTERTmRNA与NF-κB和Survivin的表达呈负相关系数分别为R1 =-0.793,R2=-0.827,P<0.05.结论 对于轻度子痫和重度子痫的病人,hTERTmRNA表达均显著上升、NF-κB和Survivin的表达均不同程度的下降,推测hTERT及NF-κB和survivin的表达与妊娠高血压的发病过程有密切关系.

    作者:周小娜;刘春城;刘国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HSP90抑制剂对食管鳞癌细胞株TE-1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目的 探讨抑制热休克蛋白90(Hsp90)对食管鳞癌细胞株TE-1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0.25、0.5、1.0、2.0 μmol/L)、不同时间(24、48、72 h)HSP90抑制剂17-烯丙胺-17-脱甲氧格尔德霉素(17-AAG)处理食管鳞癌细胞株TE-1,分别采用MTT法、流式细胞仪及westemblot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及Hsp90、Hsp70、Akt、Fas蛋白表达.结果 17-AAG对TE-1细胞体外增殖抑制率和细胞凋亡率有明显促进作用,并呈现时间-剂量依赖性.17-AAG处理后TE-1细胞Hsp90、Akt蛋白表达明显降低,Hsp70、Fas蛋白表达明显上调.结论 17-AAG可显著抑制TE-1增殖,促进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Hsp90活性、影响其相关信号通路所致.

    作者:陈斯泽;李玉齐;杨曙;莫贤毅;舒阳春;莫凯岚;丁颖;陈雪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冠状动脉内与外周静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与外周静脉两种途径使用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聚集率(PAR)的影响.方法 72例行急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ACS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冠脉内应用组(C组,n=36)和替罗非班外周静脉应用组(V组,n=36).探讨给药后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PAR在组内的变化以及在两组间的差异,并记录两组患者出血不良事件和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组内给药后与给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冠状动脉血样中,给药后1 min C组较V组的PAR降低幅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给药后5 min,两组的PAR降低趋势统计学差异消失(P>0.05);在外周静脉血样中,两组PAR的降低幅度始终相似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血并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内或外周静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均能快速有效地降低冠状动脉局部及静脉内的PAR,冠状动脉途径内直接注射替罗非班后冠状动脉血样内PAR较外周静脉途径给药后冠状动脉血样内下降更明显,两组给药途径均不增加出血风险及血小板减少症等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周罡;王楠;徐盛开;王效浣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超声血流能量图与弹性成像在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比较

    目的 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能量图PDI与弹性成像在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经病理结果证实的92个乳腺肿块,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PDI观察血流特点,同时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对二者鉴别乳腺肿块的效果分别进行评估.结果 PDI诊断乳腺癌的灵敏性、特异性和符合率分别为66.7%、71.4%、69.6%,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癌的灵敏性、特异性和符合率分别为80.6%、85.7%、83.7%,两种方法符合率比较,x2=5.129,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弹性成像在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中准确度高于PDI.

    作者:林剑英;李涛;陈茹;刘观成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类风湿关节炎继发肺间质病变患者激素冲击治疗前后CD8+CD28-T细胞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继发肺间质病变(ILD)患者激素冲击治疗前后CD8+CD28-T细胞的变化与意义.方法 共入选23例RA-ILD患者(A组),选取同期就诊的RA患者25例(B组)、非RA致ILD患者25例(C组)、25例健康人(D组)作为对照.对以上具有甲泼尼龙冲击适应症的A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上述4组外周血CD8+CD28-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白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百分含量变化.结果 与D组比较,A、B及C三组的CD8+CD28-T细胞、IL-10及TGF-β1均明显升高,含量由高至低均表现为A>C>B>D,且四组间任意两组上述三项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A组患者CD8+CD28-T细胞、IL-10及TGF-β1均较治疗前明显降(P<0.05).结论 CD8+CD28-T细胞在类风湿关节炎继发肺间质病变发病过程可能起到重要作用,而甲泼尼龙可显著抑制该细胞活性,有望作为结缔组织病致肺间质病变的病情观察及疗效评价指标.

    作者:吴卫锋;吴洁文;邢窕思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克唑替尼治疗1例晚期ALK阴性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及文献复习

    分子靶向治疗是近年来恶性肿瘤治疗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随着EGFR-TKI靶向药物的出现与临床应用,棘皮动物微管相关类蛋白4-间变性淋巴瘤激酶融合基因(EML4-ALK)相关信号通路,以及针对此信号通路的靶向药物研究成为非小细胞肺癌研究的热点.在ALK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中,EML4-ALK信号通路靶向药物克唑替尼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除EML4-ALK信号通路外,克唑替尼作用机制可能涉及到其他多个信号通路.本文报道1例克唑替尼治疗晚期ALK阴性的非小细胞肺癌短期内取得明显疗效,但该患者终死于多种并发症.现对该病例进行报告并进行文献复习.

    作者:陈雪姣;王朝杰;白冰;温一阳;仓顺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参芩白术丸对脾虚型子宫颈癌术后患者腹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

    目的 从影像学角度探讨参苓白术丸对脾虚型子宫颈癌术后患者腹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方法 对辨证为脾虚的26例子宫颈癌患者使用参苓白术丸,28例对照组患者未使用该药,随访3年,比较两组患者增强CT下的腹腔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存活率.结果 观察组首次发现腹腔淋巴结转移时间间隔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1),转移淋巴结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9),且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36).结论 参苓白术丸有助于延缓脾虚型子宫颈癌术后患者腹腔淋巴结转移的时间,并减轻其侵润程度

    作者:邝爱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分子影像学杂志

分子影像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