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鼻咽癌Ⅰb区淋巴结是否行预防性放射治疗的临床研究

谭洁媚;李明毅;梁颖

关键词:鼻咽肿瘤, 放射治疗, Ⅰb区淋巴结预防性照射
摘要:目的 本研究拟分析鼻咽癌患者Ⅰb区淋巴结是否需要行预防性放射治疗,为准确进行颈部放疗靶区的个体化设计,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初步的临床证据.方法 对本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病理确诊的初治鼻咽癌患者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1组进行Ⅰb区淋巴结的常规预防性放疗,1组不给予该区域淋巴结的预防性放疗.观察对比两组之间肿瘤细胞远处转移能力,5年局部无复发生存率、总生存率,放疗急性毒性以及远期毒性之间的差异.结果 两组之间的PR(部分缓解)或者CR(完全缓解)百分率,5年局部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但未行预防性放疗组和预防性放疗组相比,放疗急性毒性以及远期毒性都较低.结论 对特定的鼻咽癌患者Ⅰb区淋巴结不予预防性放疗在不影响患者PR,CR,5年局部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同时,可以减轻放疗所致的急性及远期毒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分子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A族链球菌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制备及应用

    目的 建立一种以胶体金为基础的A族链球菌(Strep-A)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方法.方法 以双抗体夹心的原理研制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并对其特异性、灵敏度以及临床应用进行评价.结果 低检出浓度为105 CFU/mL;10 min内即可观察结果;与B族链球菌、D族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无交叉反应;检测229例临床样本,以传统的细菌培养鉴定结果为对照,敏感度为97.30%,特异度为98.06%,kappa值为0.950,一致性检测表明两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该方法方便、快捷,能有效的辅助诊断A族链球菌感染,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的研制为Strep-A进行现场快速诊断与筛查奠定了基础.

    作者:龚成;张晓丽;潘秀华;汤永平;赵肃清;欧阳众;何华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克唑替尼治疗1例晚期ALK阴性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及文献复习

    分子靶向治疗是近年来恶性肿瘤治疗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随着EGFR-TKI靶向药物的出现与临床应用,棘皮动物微管相关类蛋白4-间变性淋巴瘤激酶融合基因(EML4-ALK)相关信号通路,以及针对此信号通路的靶向药物研究成为非小细胞肺癌研究的热点.在ALK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中,EML4-ALK信号通路靶向药物克唑替尼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除EML4-ALK信号通路外,克唑替尼作用机制可能涉及到其他多个信号通路.本文报道1例克唑替尼治疗晚期ALK阴性的非小细胞肺癌短期内取得明显疗效,但该患者终死于多种并发症.现对该病例进行报告并进行文献复习.

    作者:陈雪姣;王朝杰;白冰;温一阳;仓顺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阴道镜宫颈活检联合LEEP术对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评价

    目的 评价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联合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术)对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从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集到我院妇科门诊就诊行阴道镜检查及LEEP术治疗的87例患者.比较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与LEEP术后组织病理结果.结果 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与LEEP术后组织病理总符合率为74.71%.以LEEP术后组织病理结果为标准,阴道镜诊断CIN Ⅰ符合率为57.14%,诊断CINⅡ符合率为73.68%,诊断CINⅢ符合率为89.26%.其中,诊断CINⅢ的准确率高于CINⅠ (P<0.05)及CINⅡ(P<0.05).CINⅡ与CIN 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有漏诊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风险.阴道镜联合LEEP术可实现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正确诊断.

    作者:孙晓燕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折叠式人工玻璃体体外缓释小鼠神经生长因子

    目的 通过折叠式人工玻璃体(FCVB)对小鼠神经生长因子(NGF)在体外缓释作用的研究,为FCVB能否建成眼内药物缓释系统提供初步实验依据.方法 体外实验在透皮仪中进行,将4mL浓度为3μg/ml的NGF注入FCVB,浸没于含15 mL无菌水的小烧杯中,收集30 min、1、2、4、8和12 h FCVB外的缓释液,用分光光度法制作NGF溶液标准曲线,并检测样品中NGF的浓度,吸收波长定为280 nm.结果 实验数据显示,FCVB能够缓释NGF,并且缓释浓度随时间的延长而增长.结论 FCVB能够在体外物理缓释NGF,并且缓释浓度呈时间依赖性增长.此研究为进一步研究FCVB能否建成眼内药物缓释系统提供依据,同时为临床相应疾病的治疗提供帮助.

    作者:徐宁;安平;李艳丽;蒋瑶祁;贺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ACE基因I/D多态性与动脉血栓性脑梗死的关联性研究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位点与动脉血栓性脑梗死的关联性及相关机制.方法 选取动脉血栓性脑梗死患者112例和年龄、性别匹配的对照组180例,采用PCR-AFLP技术对ACE基因I/D位点进行分型.结果 单因素分析提示病例组收缩压水平(138.1±19.7mmHg)显著高于对照组(126.6±20.6mmHg)(t=4.716,P<0.001);病例组舒张压水平(88.9±10.1mmHg)显著高于对照组(79.9± 10.0 mmHg) (t=7.450,P<0.001).病例组中ACE基因I/D位点D等位基因频率和DD基因型频率分布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等位基因:x2=4.953,P=0.026;基因型:x2=6.303,P=0.043).病例组和对照组中ACE基因I/D位点基因型DD携带者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显著高于基因型ID及Ⅱ携带者.结论 ACE基因I/D位点等位基因D可能是汉族人群动脉血栓性脑梗死遗传易感基因.等位基因D可能通过升高个体血压的机制导致动脉血栓性脑梗死发生.

    作者:何深文;李旺英;林南生;刘凯;黄海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停跳与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临床结果及短期随访比较分析:附233例报告

    目的 探讨停跳冠脉搭桥术(CCAB)和不停跳冠脉搭桥术(OPCAB)的优缺点,并对术后3年的随访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总结分析了近8年来我中心的单纯冠脉搭桥手术病例临床资料,包括心脏停跳下单纯冠脉搭桥术88例和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145例,主要比较分析术前常见的危险因素,术中平均远端吻合口数、手术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UC时间、术后住院天数、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术后IABP的使用、术后常见并发症及死亡率等,并对术后3年随访情况进行了分析,内容包括症状、心电图、心功能及死亡率等.结果 术前危险因素中,除年龄和糖尿病外其余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别,OPCAB与CCAB相比较,平均远端血管吻合口数明显减少(3.1±0.9vs3.5±0.9,P<0.001)而手术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ICU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则显著缩短;术后主要并发症(如低心排、IABP使用、肾功能不全)明显减少;术后多巴胺和肾上腺素用量显著减少,而硝酸甘油和硝普钠用量二者无明显差别;术后输血量显著减少,而引流量无明显差别;住院死亡率无明显差别(1.4%vs3.4%,P=0.287).术后3年随访显示OPCAB组EF值显著比CCAB组高(66.1%±7.6%vs 62.0%±10.2%,P=0.043),出现心衰症状的概率OPCAB组也明显高于CCAB组(10.9% vs 28.6%,P=0.012).结论 (1)OPCAB术在术后恢复和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减少方面均明显优于CCAB术.虽然OPCAB手术操作较为困难,但其近期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2)从术后3年的短期随访来看,OPCAB组的心衰症状明显少于CCAB组,反映心功能的指标EF值也显著高于CCAB组.

    作者:胡佳心;阮新民;林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不同龄段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手术前后血压与尿杏仁酸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对比不同龄段肾上腺嗜铬细胞瘤(APC)患者手术前后血压与尿杏仁酸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病灶直径、病程、血压与24 h尿香草基杏仁酸变化.结果 两组均以女性偏多,但两组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以左侧偏多,但分布同样无统计学差异.老年组病灶直径明显大于中青年组(P=0.003),且老年组病程显著长于中青年组(P=0.026).治疗前,中青年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尿杏仁酸均显著低于老年组.术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尿杏仁酸均较自身术前显著降低,且均以中青年组显著低于老年组.结论 直径偏大、病程较长是老年APC的重要特征;手术可显著降低APC患者血压水平及尿杏仁酸的含量.

    作者:林长煜;邢窕思;郭盛锦;叶珩;黄澄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怀孕中期胎儿孤立型股骨短的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怀孕中期胎儿孤立型股骨短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收集从2013年6月~2014年6月来我院行超声检查的孕中期(16~27周)孕妇247例.根据测量胎儿股骨长度的结果,分为正常股骨长度组和股骨短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与妊娠结局.结果 232例(93.9%)胎儿股骨长度正常,15例(6.1%)存在孤立型股骨短.股骨长度正常组孕妇的身高、妊娠前体质量以及分娩体质量均高于胎儿股骨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股骨短组孕妇在孕期吸烟的概率高于胎儿股骨长度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股骨短组出现小于胎龄儿、足月低出生体质量、早产的概率均高于胎儿股骨长度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中期胎儿孤立型股骨短会增加发生早产、胎儿足月低出生体质量以及小于胎龄儿的风险.

    作者:孙晓燕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Ⅲ期鼻咽纤维血管瘤的手术策略

    目的 探讨晚期鼻咽纤维血管瘤的手术策略.方法 回顾广东省人民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2009年~2012年以来的10例Ⅲ期鼻咽纤维血管瘤病例.根据Radkowski分期,Ⅲa期,共4例,行内镜下经中鼻道-下鼻道扩大上颌窦后外侧壁入路切除肿瘤;Ⅲb期,共6例,5例内镜下经中鼻道-下鼻道扩大上颌窦后外侧壁入路切除肿瘤,1例行weber-ferguson加睫下切口经上颌窦前壁入路切除肿瘤;有3例患者选择分期手术.结果 1例Ⅲa期残留,4例Ⅲb期残留,其余完整切除.随访13~70个月,3例残留进展,分别是Ⅲa期1例,Ⅲb期2例,其中2例接受二次手术,1例Ⅲa期完整切除,1例Ⅲb期患者仍残留;另外1例Ⅲb期患者因病变广泛,建议行上颌骨外翻术,患者家属拒绝,后来失访.所有患者均无明显的术后并发症.结论 绝大部分Ⅲ期鼻咽纤维血管瘤可以选择经鼻鼻内镜手术方式,部分可以完整除切,对于残留病例,可以选择密切观察,weber-ferguson加睫下切口经上颌窦前壁入路是切除病变广泛的Ⅲb期鼻咽纤维血管瘤的理想选择.

    作者:詹建东;邱前辉;张水兴;东少华;苏小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胃癌的液相活检

    本文通过系统回顾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循环细胞外核酸在胃癌早期诊断、预后评估、治疗监测中的作用,阐述其作为新型生物标记物的可能性,介绍胃癌液相活检的概念由来和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达;李婷婷;雷尚通;刘浩;李国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参芩白术丸对脾虚型子宫颈癌术后患者腹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

    目的 从影像学角度探讨参苓白术丸对脾虚型子宫颈癌术后患者腹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方法 对辨证为脾虚的26例子宫颈癌患者使用参苓白术丸,28例对照组患者未使用该药,随访3年,比较两组患者增强CT下的腹腔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存活率.结果 观察组首次发现腹腔淋巴结转移时间间隔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1),转移淋巴结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9),且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36).结论 参苓白术丸有助于延缓脾虚型子宫颈癌术后患者腹腔淋巴结转移的时间,并减轻其侵润程度

    作者:邝爱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血尿酸下降幅度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血尿酸下降幅度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冠状动脉介入溶栓术(PCI)后患者预后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尿酸是否下降>30%为界限,收集STEMI并PCI患者分为>30%及<30%两组.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左室射血分数(LEF%)差异;比较1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结果 发病8周及24周时,>30%组患者LEF%均显著高于<30%组(P=0.039).随访1年,两组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及死亡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但<30%组的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30%组(P=0.026).结论 尿酸下降幅度大约30%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小于30%幅度的STEMI行PCI术后的患者,且前者的心梗再发率明显降低,因此尿酸下降幅度与该类患者预后具有密切联系.

    作者:施宏建;邓洁红;刘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CA125下降幅度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致不孕患者术后随访的意义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CA125下降幅度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致不孕患者术后随访的意义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以接受腹腔镜手术的子宫内膜异位症致不孕患者的7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CA125是否下降1/2将患者分为>1/2组及<1/2组,分别在术后3月、6及12月随访,检测自然杀伤细胞(NK)含量,并观察其预后情况.结果 术后6月及12月>1/2组的NK含量显著高于<1/2组(P=0.031,0.023).<1/2组患者的EMS复发及卵巢囊肿破裂发生率显著高于>1/2组(P=0.027,0.033),而1年内妊娠率显著低于>1/2组(P=0.036).两组的卵巢癌变率无统计学差异(0.078).结论 CA125下降幅度与EMS患者的免疫功能有关,且对妊娠、复发及卵巢囊肿破裂等预后因素密切相关.

    作者:杨伟梅;郭赛群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不同影像学方法诊断创伤性膈疝的体会

    目的 通过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两例创伤性膈疝的过程中,得到的经验教训,探讨并寻找价廉的、能方便快捷地、较为准确地诊断创伤性膈疝的方法,同时又要避免因患者不能配合所造成的干扰:如昏迷、烦躁、乱动等.方法 收集两例创伤性膈疝患者影像学及临床、手术资料:一例因值班医师考虑不充分,仅作胸腹部CT平扫+膈肌薄层三维重建;一例经充分考虑后作胸腹部CT检查(平扫+膈肌薄层三维重建)+透视+摄片(留取影像记录).比对两例病例作出的诊断结果,征询临床意见及手术结果.结果 临床反馈意见及手术结果均证实,透视下的诊断结果结合临床能较为快捷、准确地作出诊断,且有其独到的科学性.结论 充分认识膈疝的影像学表现、熟练掌握各种鉴别诊断、认真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对于快捷准确地诊断创伤性膈疝并不难,从而更有效地减少死亡率、降低并发症以及提高治愈率.

    作者:高雷;廖杨;刘杰;熊颖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急诊消化内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目的 观察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的效果,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本研究从2013年12月~2015年04月期间来我院消化内科进行治疗的消化道出血患者共120例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为对照组,采用西药进行治疗,另一组为观察组,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之后比较不同治疗方法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24h止血共4例,占6.67%,48h止血共22例,占36.67%,72 h止血共29例,占48.3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中显效共23例,有效共3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共2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中满意共59例,不满意共1例,满意度为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应该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可靠,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伟彬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芬吗通在行冻融周期胚胎移植子宫内膜发育不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谈论芬吗通在行冻融周期胚胎移植子宫内膜发育不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48例子宫内膜发育不良患者给予芬吗通激素替代治疗方案治疗,对完成移植周期的38例患者根据是否着床成功分为着床组和未着床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和用药后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周期前内膜厚度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着床组用药后9d和移植日内膜厚度均要大于未着床组,但两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着床组要内膜增加厚度大于未着床组,同时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膜增加厚度可能是影像着床成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芬吗通在促进子宫内膜发育不良患者内膜容受性改变方面效果较为理想.

    作者:张曦倩;朱秀兰;董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内毒素血症大鼠心肌病理学及肌钙蛋白表达改变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脓毒症大鼠心肌损伤病理学及肌钙蛋白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 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内毒素组与对照组各10只,前者经尾静脉注射内毒素7 mg/kg,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药物注射后24、48h分别处死动物,心肌经过处理后,进行病理学镜下形态观察.并通过PCR方法检测心肌细胞cTnⅠ表达量.结果 内毒素组大鼠24 h后心肌细胞缩小,心肌纤维转疏松,注射内毒素48h后心肌细胞周围可见淋巴细胞增多,心肌细胞间隙可见血管扩张,内有红细胞.内毒素注射后24、48 h心肌细胞cTnⅠ表达量明显降低.结论 内毒素血症可引起大鼠心肌细胞病理学改变及cTnⅠ表达降低,是脓毒症大鼠的重要病理生理学改变.

    作者:洪澄英;曹静;杜玉洛;李威;彭全洲;刘晓娣;邢窕思;陈怀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甲状腺结节内钙化回声与病变良恶性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甲状腺内的钙化回声与病灶良恶性的相关程度.方法 应用飞利浦IU22超声诊断仪高频率线阵探头对2097例伴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检查,观察并测量钙化灶的形状、边缘、大小等特点,结合其他声像特点对甲状腺的良恶性作初步判断,并与术后或穿刺术后病理进行比较.结果 2097例患者中,单发结节1672例.多发结节(数量32个)421例,合并钙化灶531例,钙化率25.3%,良性结节1748例,钙化率24.9%,形态多以弧形、圆形、块状为主,大直径多大于2 Illm.恶性结节349例,钙化率78.6%,形态多以沙粒样、不规则形为主,其中,沙粒样钙化占51.2%,不规则形钙化占26.9%,大直径多数小于2 mm.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穿刺术后病理证实.结论 甲状腺结节内钙化灶回声与病灶的良恶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对乳头状腺癌的诊断特异性高,对甲状腺结节内钙化回声研究有助于癌性病灶的早期发现,对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邓广初;黄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经腓骨前方外侧入路结合外固定架治疗GustiloⅢ型胫腓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及其疗效

    目的 观察经腓骨前方外侧入路结合外固定架治疗GustiloⅢ型胫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临床纳入GustiloⅢ型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70例,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进行经腓骨前方外侧入路结合外固定架,对照组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观察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并发症等).采用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对手术前后患者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OFAS评分方面,研究组疼痛、功能、对线、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经腓骨前方外侧入路结合外固定架治疗GustiloⅢ型胫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能够减轻对患者的创伤,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

    作者:陈诗强;熊文华;张松生;陈洪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超声血流能量图与弹性成像在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比较

    目的 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能量图PDI与弹性成像在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经病理结果证实的92个乳腺肿块,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PDI观察血流特点,同时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对二者鉴别乳腺肿块的效果分别进行评估.结果 PDI诊断乳腺癌的灵敏性、特异性和符合率分别为66.7%、71.4%、69.6%,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癌的灵敏性、特异性和符合率分别为80.6%、85.7%、83.7%,两种方法符合率比较,x2=5.129,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弹性成像在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中准确度高于PDI.

    作者:林剑英;李涛;陈茹;刘观成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分子影像学杂志

分子影像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