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龄段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手术前后血压与尿杏仁酸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林长煜;邢窕思;郭盛锦;叶珩;黄澄

关键词: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血压, 尿杏仁酸, 手术治疗
摘要:目的 对比不同龄段肾上腺嗜铬细胞瘤(APC)患者手术前后血压与尿杏仁酸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病灶直径、病程、血压与24 h尿香草基杏仁酸变化.结果 两组均以女性偏多,但两组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以左侧偏多,但分布同样无统计学差异.老年组病灶直径明显大于中青年组(P=0.003),且老年组病程显著长于中青年组(P=0.026).治疗前,中青年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尿杏仁酸均显著低于老年组.术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尿杏仁酸均较自身术前显著降低,且均以中青年组显著低于老年组.结论 直径偏大、病程较长是老年APC的重要特征;手术可显著降低APC患者血压水平及尿杏仁酸的含量.
分子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影像学方法诊断创伤性膈疝的体会

    目的 通过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两例创伤性膈疝的过程中,得到的经验教训,探讨并寻找价廉的、能方便快捷地、较为准确地诊断创伤性膈疝的方法,同时又要避免因患者不能配合所造成的干扰:如昏迷、烦躁、乱动等.方法 收集两例创伤性膈疝患者影像学及临床、手术资料:一例因值班医师考虑不充分,仅作胸腹部CT平扫+膈肌薄层三维重建;一例经充分考虑后作胸腹部CT检查(平扫+膈肌薄层三维重建)+透视+摄片(留取影像记录).比对两例病例作出的诊断结果,征询临床意见及手术结果.结果 临床反馈意见及手术结果均证实,透视下的诊断结果结合临床能较为快捷、准确地作出诊断,且有其独到的科学性.结论 充分认识膈疝的影像学表现、熟练掌握各种鉴别诊断、认真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对于快捷准确地诊断创伤性膈疝并不难,从而更有效地减少死亡率、降低并发症以及提高治愈率.

    作者:高雷;廖杨;刘杰;熊颖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冠状动脉内与外周静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与外周静脉两种途径使用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聚集率(PAR)的影响.方法 72例行急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ACS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冠脉内应用组(C组,n=36)和替罗非班外周静脉应用组(V组,n=36).探讨给药后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PAR在组内的变化以及在两组间的差异,并记录两组患者出血不良事件和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组内给药后与给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冠状动脉血样中,给药后1 min C组较V组的PAR降低幅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给药后5 min,两组的PAR降低趋势统计学差异消失(P>0.05);在外周静脉血样中,两组PAR的降低幅度始终相似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血并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内或外周静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均能快速有效地降低冠状动脉局部及静脉内的PAR,冠状动脉途径内直接注射替罗非班后冠状动脉血样内PAR较外周静脉途径给药后冠状动脉血样内下降更明显,两组给药途径均不增加出血风险及血小板减少症等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周罡;王楠;徐盛开;王效浣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ACE基因I/D多态性与动脉血栓性脑梗死的关联性研究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位点与动脉血栓性脑梗死的关联性及相关机制.方法 选取动脉血栓性脑梗死患者112例和年龄、性别匹配的对照组180例,采用PCR-AFLP技术对ACE基因I/D位点进行分型.结果 单因素分析提示病例组收缩压水平(138.1±19.7mmHg)显著高于对照组(126.6±20.6mmHg)(t=4.716,P<0.001);病例组舒张压水平(88.9±10.1mmHg)显著高于对照组(79.9± 10.0 mmHg) (t=7.450,P<0.001).病例组中ACE基因I/D位点D等位基因频率和DD基因型频率分布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等位基因:x2=4.953,P=0.026;基因型:x2=6.303,P=0.043).病例组和对照组中ACE基因I/D位点基因型DD携带者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显著高于基因型ID及Ⅱ携带者.结论 ACE基因I/D位点等位基因D可能是汉族人群动脉血栓性脑梗死遗传易感基因.等位基因D可能通过升高个体血压的机制导致动脉血栓性脑梗死发生.

    作者:何深文;李旺英;林南生;刘凯;黄海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Orem自理与心理护理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Orem自理理论和心理护理在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3年12月入住我院放疗科的140例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分级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Orem自理和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焦虑与抑郁不良情绪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 经过4~6周Orem自理和心理护理干预后,实验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焦虑和抑郁不良心理状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97.1%)明显高于对照组(73.3%),P<0.05.结论 对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进行Orem自理和心理护理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减少胃肠道反应的发生.

    作者:侯婷;何玉;何莲;刘美;张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基于seminar的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

    该文针对天然药物化学的学科特点,在研究生课堂中开展seminar教学研究.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研究生提出问题,自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启发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该模式在课堂中取得初步成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王国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对鼻咽癌Ⅰb区淋巴结是否行预防性放射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 本研究拟分析鼻咽癌患者Ⅰb区淋巴结是否需要行预防性放射治疗,为准确进行颈部放疗靶区的个体化设计,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初步的临床证据.方法 对本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病理确诊的初治鼻咽癌患者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1组进行Ⅰb区淋巴结的常规预防性放疗,1组不给予该区域淋巴结的预防性放疗.观察对比两组之间肿瘤细胞远处转移能力,5年局部无复发生存率、总生存率,放疗急性毒性以及远期毒性之间的差异.结果 两组之间的PR(部分缓解)或者CR(完全缓解)百分率,5年局部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但未行预防性放疗组和预防性放疗组相比,放疗急性毒性以及远期毒性都较低.结论 对特定的鼻咽癌患者Ⅰb区淋巴结不予预防性放疗在不影响患者PR,CR,5年局部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同时,可以减轻放疗所致的急性及远期毒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谭洁媚;李明毅;梁颖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HSP90抑制剂对食管鳞癌细胞株TE-1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目的 探讨抑制热休克蛋白90(Hsp90)对食管鳞癌细胞株TE-1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0.25、0.5、1.0、2.0 μmol/L)、不同时间(24、48、72 h)HSP90抑制剂17-烯丙胺-17-脱甲氧格尔德霉素(17-AAG)处理食管鳞癌细胞株TE-1,分别采用MTT法、流式细胞仪及westemblot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及Hsp90、Hsp70、Akt、Fas蛋白表达.结果 17-AAG对TE-1细胞体外增殖抑制率和细胞凋亡率有明显促进作用,并呈现时间-剂量依赖性.17-AAG处理后TE-1细胞Hsp90、Akt蛋白表达明显降低,Hsp70、Fas蛋白表达明显上调.结论 17-AAG可显著抑制TE-1增殖,促进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Hsp90活性、影响其相关信号通路所致.

    作者:陈斯泽;李玉齐;杨曙;莫贤毅;舒阳春;莫凯岚;丁颖;陈雪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中医药专业生源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医药专业是我国医学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国家卫生事业发展培养大批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的重任.近几年来,医学院校招生专业及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西医类专业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对中医药专业生源质量的冲击越来越大.本文通过对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近3年的新生开展问卷调查,希冀通过实证的角度发现影响中医药专业生源质量的主要因素并进行归纳总结及分析,为中医药专业如何吸引优秀学生报考提供建议和意见.

    作者:谭晓雪;赵智涛;沈双全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内毒素血症大鼠心肌病理学及肌钙蛋白表达改变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脓毒症大鼠心肌损伤病理学及肌钙蛋白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 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内毒素组与对照组各10只,前者经尾静脉注射内毒素7 mg/kg,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药物注射后24、48h分别处死动物,心肌经过处理后,进行病理学镜下形态观察.并通过PCR方法检测心肌细胞cTnⅠ表达量.结果 内毒素组大鼠24 h后心肌细胞缩小,心肌纤维转疏松,注射内毒素48h后心肌细胞周围可见淋巴细胞增多,心肌细胞间隙可见血管扩张,内有红细胞.内毒素注射后24、48 h心肌细胞cTnⅠ表达量明显降低.结论 内毒素血症可引起大鼠心肌细胞病理学改变及cTnⅠ表达降低,是脓毒症大鼠的重要病理生理学改变.

    作者:洪澄英;曹静;杜玉洛;李威;彭全洲;刘晓娣;邢窕思;陈怀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停跳与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临床结果及短期随访比较分析:附233例报告

    目的 探讨停跳冠脉搭桥术(CCAB)和不停跳冠脉搭桥术(OPCAB)的优缺点,并对术后3年的随访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总结分析了近8年来我中心的单纯冠脉搭桥手术病例临床资料,包括心脏停跳下单纯冠脉搭桥术88例和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145例,主要比较分析术前常见的危险因素,术中平均远端吻合口数、手术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UC时间、术后住院天数、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术后IABP的使用、术后常见并发症及死亡率等,并对术后3年随访情况进行了分析,内容包括症状、心电图、心功能及死亡率等.结果 术前危险因素中,除年龄和糖尿病外其余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别,OPCAB与CCAB相比较,平均远端血管吻合口数明显减少(3.1±0.9vs3.5±0.9,P<0.001)而手术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ICU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则显著缩短;术后主要并发症(如低心排、IABP使用、肾功能不全)明显减少;术后多巴胺和肾上腺素用量显著减少,而硝酸甘油和硝普钠用量二者无明显差别;术后输血量显著减少,而引流量无明显差别;住院死亡率无明显差别(1.4%vs3.4%,P=0.287).术后3年随访显示OPCAB组EF值显著比CCAB组高(66.1%±7.6%vs 62.0%±10.2%,P=0.043),出现心衰症状的概率OPCAB组也明显高于CCAB组(10.9% vs 28.6%,P=0.012).结论 (1)OPCAB术在术后恢复和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减少方面均明显优于CCAB术.虽然OPCAB手术操作较为困难,但其近期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2)从术后3年的短期随访来看,OPCAB组的心衰症状明显少于CCAB组,反映心功能的指标EF值也显著高于CCAB组.

    作者:胡佳心;阮新民;林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胃癌的液相活检

    本文通过系统回顾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循环细胞外核酸在胃癌早期诊断、预后评估、治疗监测中的作用,阐述其作为新型生物标记物的可能性,介绍胃癌液相活检的概念由来和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达;李婷婷;雷尚通;刘浩;李国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血清LDH、TPS、CEA和β2-MG在非霍奇金淋巴瘤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研究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癌胚抗原(CEA)和β2-微球蛋白(β2-MG)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分别采用速率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62例NHL患者、8例淋巴结良性病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LDH、TPS、CEA和β2-MG水平.结果 (1)NHL组血清LDH、TPS、CEA和β2-MG水平明显升高,与淋巴结良性病组和健康体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良性病组和健康体检组比较,四种肿瘤标志物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LDH、TPS、CEA和β2-MG水平在NHL中的高度恶性组、中度恶性组、低度恶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肿瘤标志物LDH、TPS、CEA和β2-MG的检测,对NHL的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陈维;魏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妊娠高血压疾病胎盘组织中hTERTmRNA与NF-κB、survivin表达的相关性

    目的 通过检测不同程度的妊娠高血压孕妇与正常妊娠孕妇胎盘组织中hTERT及NF-κ.B、survivin的表达,探索妊娠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方法 选取2013~2014年的在我院分娩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共计90例,其中正常孕妇30例,足月轻度子痫前期孕妇30例,足月重度子痫前期孕妇30例,采用定量实时RT-PCR的方法检测胎盘中hTERT mRNA的水平,采用Westemblot对NF-κB、survivin表达量的细胞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与正常孕妇的胎盘组织相比,hTERTmRNA在足月重度子痫前期和足月轻度子痫前期的胎盘组织的表达均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孕妇的胎盘组织相比,NF-κ3、survivin在重度子痫前期胎盘的表达显著降低,而轻度子痫前期孕妇的胎盘组织Survivin的表达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重度子痫前期胎盘组织中,hTERTmRNA与NF-κB和Survivin的表达呈负相关系数分别为R1 =-0.793,R2=-0.827,P<0.05.结论 对于轻度子痫和重度子痫的病人,hTERTmRNA表达均显著上升、NF-κB和Survivin的表达均不同程度的下降,推测hTERT及NF-κB和survivin的表达与妊娠高血压的发病过程有密切关系.

    作者:周小娜;刘春城;刘国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肝尾叶与右叶径线及比值变化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系

    目的 探讨肝尾叶与肝右叶的各径线及比值的变化与菲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在我院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变的病例147例及普通健康体检者227人为研究对象,分别测量其肝尾叶上下径、前后径、横径及肝右叶横径、大斜径,计算肝尾叶横径与肝右叶的横径和肝尾叶上下径与肝右大斜径比值,分析其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之间的关系.结果 健康成人肝尾叶与不同程度的脂肪肝病人肝尾叶的上下径、前后径、横径及肝右叶横径、大斜径均在统计学上显著性差异(P<0.05),在各径线中重度脂肪肝>中度脂肪肝>轻度脂肪肝>正常肝脏;轻、中、重度脂肪肝肝尾叶横径与肝右叶横径比值,以及肝尾叶上下径与肝右叶大斜径比值均比较接近,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肝尾状叶与右叶各径线变化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轻重程度密切相关,肝尾叶与右叶径线的(P>0.05)比值变化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轻重程度关系不密切.

    作者:严燕琼;马显送;郑韬;何源;邹辉;陈惠恩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血尿酸下降幅度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血尿酸下降幅度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冠状动脉介入溶栓术(PCI)后患者预后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尿酸是否下降>30%为界限,收集STEMI并PCI患者分为>30%及<30%两组.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左室射血分数(LEF%)差异;比较1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结果 发病8周及24周时,>30%组患者LEF%均显著高于<30%组(P=0.039).随访1年,两组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及死亡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但<30%组的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30%组(P=0.026).结论 尿酸下降幅度大约30%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小于30%幅度的STEMI行PCI术后的患者,且前者的心梗再发率明显降低,因此尿酸下降幅度与该类患者预后具有密切联系.

    作者:施宏建;邓洁红;刘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异丙酚对小鼠海马锥体神经元膜特性和突触后电流的影响

    目的 观察异丙酚对小鼠鼠海马锥体神经元膜特性和突触后电流的影响.方法 用冰冻切片的方法将C57小鼠海马半脑切成300 μm厚度.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海马锥体神经元在异丙酚作用前后动作电位反应、Ⅰ-Ⅴ曲线及突触后电流反应后变化情况.结果 异丙酚明显减少不同刺激强度下胞体动作电位产生的个数,加入异丙酚后使锥体细胞动作电位发放个数由5±3个降至2±1个(P<0.01),而对动作电位幅度无显著影响.异丙酚可改变海马锥体神经元对兴奋性电压刺激的I-V曲线平台期反应,使大电流幅度由1647.63±124.02 pA增加至2955.08± 119.10 pA(P<0.01).异丙酚可降低锥体神经元突触后电流,加入异丙酚前为146.5±25.89 pA,加入异丙酚后为72.8±18.71 pA(P<0.01),20 min洗脱异丙酚后电流幅度恢复至132.1±30.2 pA(P<0.01).结论 异丙酚可降低海马锥体神经元动作电位发放数,改变Ⅰ-Ⅴ曲线兴奋性平台期反应和可逆地降低神经元突触后电流反应.

    作者:傅鸣宇;缪吉昌;李树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进展

    术前新辅助化疗已成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标准化治疗方案,随着新辅助化疗在临床治疗中的广泛应用,疗效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能无创、及时、准确、有效的评价化疗疗效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目前临床上通常采用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等方法,同时对非小细胞肺癌生物学因子的研究也在迅速开展.现将各种评价方法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刘超;邓智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急诊消化内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目的 观察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的效果,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本研究从2013年12月~2015年04月期间来我院消化内科进行治疗的消化道出血患者共120例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为对照组,采用西药进行治疗,另一组为观察组,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之后比较不同治疗方法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24h止血共4例,占6.67%,48h止血共22例,占36.67%,72 h止血共29例,占48.3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中显效共23例,有效共3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共2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中满意共59例,不满意共1例,满意度为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应该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可靠,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伟彬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甲状腺结节内钙化回声与病变良恶性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甲状腺内的钙化回声与病灶良恶性的相关程度.方法 应用飞利浦IU22超声诊断仪高频率线阵探头对2097例伴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检查,观察并测量钙化灶的形状、边缘、大小等特点,结合其他声像特点对甲状腺的良恶性作初步判断,并与术后或穿刺术后病理进行比较.结果 2097例患者中,单发结节1672例.多发结节(数量32个)421例,合并钙化灶531例,钙化率25.3%,良性结节1748例,钙化率24.9%,形态多以弧形、圆形、块状为主,大直径多大于2 Illm.恶性结节349例,钙化率78.6%,形态多以沙粒样、不规则形为主,其中,沙粒样钙化占51.2%,不规则形钙化占26.9%,大直径多数小于2 mm.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穿刺术后病理证实.结论 甲状腺结节内钙化灶回声与病灶的良恶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对乳头状腺癌的诊断特异性高,对甲状腺结节内钙化回声研究有助于癌性病灶的早期发现,对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邓广初;黄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超声血流能量图与弹性成像在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比较

    目的 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能量图PDI与弹性成像在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经病理结果证实的92个乳腺肿块,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PDI观察血流特点,同时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对二者鉴别乳腺肿块的效果分别进行评估.结果 PDI诊断乳腺癌的灵敏性、特异性和符合率分别为66.7%、71.4%、69.6%,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癌的灵敏性、特异性和符合率分别为80.6%、85.7%、83.7%,两种方法符合率比较,x2=5.129,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弹性成像在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中准确度高于PDI.

    作者:林剑英;李涛;陈茹;刘观成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分子影像学杂志

分子影像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