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婷;何玉;何莲;刘美;张露
目的 探讨抑制热休克蛋白90(Hsp90)对食管鳞癌细胞株TE-1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0.25、0.5、1.0、2.0 μmol/L)、不同时间(24、48、72 h)HSP90抑制剂17-烯丙胺-17-脱甲氧格尔德霉素(17-AAG)处理食管鳞癌细胞株TE-1,分别采用MTT法、流式细胞仪及westemblot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及Hsp90、Hsp70、Akt、Fas蛋白表达.结果 17-AAG对TE-1细胞体外增殖抑制率和细胞凋亡率有明显促进作用,并呈现时间-剂量依赖性.17-AAG处理后TE-1细胞Hsp90、Akt蛋白表达明显降低,Hsp70、Fas蛋白表达明显上调.结论 17-AAG可显著抑制TE-1增殖,促进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Hsp90活性、影响其相关信号通路所致.
作者:陈斯泽;李玉齐;杨曙;莫贤毅;舒阳春;莫凯岚;丁颖;陈雪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高血压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病程5年以上)326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老年健康人群320例作对照.对选择对象采用中文版简易智能量表评定认知功能,对两组人群采用对照分析的方法.结果 (1)高血压组患者的简易智能量表得分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高血压组患者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随着血压分级的升高,简易智能量表得分呈下降趋势,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患病率也随之增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3)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病率与高血压分级、LDL-c、OGTT2 h血糖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1)高血压疾病与老年人认知障碍的发生关系密切,并且高血压程度越高,认知障碍越严重;(2)老年人认知障碍与高血压分级、低密度脂蛋白、OGTT2 h血糖等危险因素相关.
作者:罗志贤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钢丝环扎术在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13例72岁以上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中使用钢丝环扎固定术,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钢丝环扎固定术的应用能较好地恢复股骨解剖标志,能提高股骨近端假体稳定性及手术的准确性,与其他材料相比具有经济、方便的优势,值得应用.
作者:陈巧凤;曾荣东;闻博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停跳冠脉搭桥术(CCAB)和不停跳冠脉搭桥术(OPCAB)的优缺点,并对术后3年的随访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总结分析了近8年来我中心的单纯冠脉搭桥手术病例临床资料,包括心脏停跳下单纯冠脉搭桥术88例和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145例,主要比较分析术前常见的危险因素,术中平均远端吻合口数、手术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UC时间、术后住院天数、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术后IABP的使用、术后常见并发症及死亡率等,并对术后3年随访情况进行了分析,内容包括症状、心电图、心功能及死亡率等.结果 术前危险因素中,除年龄和糖尿病外其余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别,OPCAB与CCAB相比较,平均远端血管吻合口数明显减少(3.1±0.9vs3.5±0.9,P<0.001)而手术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ICU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则显著缩短;术后主要并发症(如低心排、IABP使用、肾功能不全)明显减少;术后多巴胺和肾上腺素用量显著减少,而硝酸甘油和硝普钠用量二者无明显差别;术后输血量显著减少,而引流量无明显差别;住院死亡率无明显差别(1.4%vs3.4%,P=0.287).术后3年随访显示OPCAB组EF值显著比CCAB组高(66.1%±7.6%vs 62.0%±10.2%,P=0.043),出现心衰症状的概率OPCAB组也明显高于CCAB组(10.9% vs 28.6%,P=0.012).结论 (1)OPCAB术在术后恢复和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减少方面均明显优于CCAB术.虽然OPCAB手术操作较为困难,但其近期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2)从术后3年的短期随访来看,OPCAB组的心衰症状明显少于CCAB组,反映心功能的指标EF值也显著高于CCAB组.
作者:胡佳心;阮新民;林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索分析应用消化道毒物消除集束化护理针对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该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分组护理,对照组均进行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常规护理,研究组则进行消化道毒物消除的集束化护理.将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住院情况、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肠道清洁时间、阿托品化时间以及CHE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住院费用以及住院天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合格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研究的护理满意度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应用消化道毒物消除集束化护理,可以显著提升疗效,有利于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具有较高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潘传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内的钙化回声与病灶良恶性的相关程度.方法 应用飞利浦IU22超声诊断仪高频率线阵探头对2097例伴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检查,观察并测量钙化灶的形状、边缘、大小等特点,结合其他声像特点对甲状腺的良恶性作初步判断,并与术后或穿刺术后病理进行比较.结果 2097例患者中,单发结节1672例.多发结节(数量32个)421例,合并钙化灶531例,钙化率25.3%,良性结节1748例,钙化率24.9%,形态多以弧形、圆形、块状为主,大直径多大于2 Illm.恶性结节349例,钙化率78.6%,形态多以沙粒样、不规则形为主,其中,沙粒样钙化占51.2%,不规则形钙化占26.9%,大直径多数小于2 mm.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穿刺术后病理证实.结论 甲状腺结节内钙化灶回声与病灶的良恶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对乳头状腺癌的诊断特异性高,对甲状腺结节内钙化回声研究有助于癌性病灶的早期发现,对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邓广初;黄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本研究拟分析鼻咽癌患者Ⅰb区淋巴结是否需要行预防性放射治疗,为准确进行颈部放疗靶区的个体化设计,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初步的临床证据.方法 对本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病理确诊的初治鼻咽癌患者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1组进行Ⅰb区淋巴结的常规预防性放疗,1组不给予该区域淋巴结的预防性放疗.观察对比两组之间肿瘤细胞远处转移能力,5年局部无复发生存率、总生存率,放疗急性毒性以及远期毒性之间的差异.结果 两组之间的PR(部分缓解)或者CR(完全缓解)百分率,5年局部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但未行预防性放疗组和预防性放疗组相比,放疗急性毒性以及远期毒性都较低.结论 对特定的鼻咽癌患者Ⅰb区淋巴结不予预防性放疗在不影响患者PR,CR,5年局部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同时,可以减轻放疗所致的急性及远期毒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谭洁媚;李明毅;梁颖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医学院校的目标是培养专业技能强、素质水平高、科研创新并重的医学生.研究生的管理方式对研究生的管理工作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作者:林伟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对比不同龄段肾上腺嗜铬细胞瘤(APC)患者手术前后血压与尿杏仁酸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病灶直径、病程、血压与24 h尿香草基杏仁酸变化.结果 两组均以女性偏多,但两组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以左侧偏多,但分布同样无统计学差异.老年组病灶直径明显大于中青年组(P=0.003),且老年组病程显著长于中青年组(P=0.026).治疗前,中青年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尿杏仁酸均显著低于老年组.术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尿杏仁酸均较自身术前显著降低,且均以中青年组显著低于老年组.结论 直径偏大、病程较长是老年APC的重要特征;手术可显著降低APC患者血压水平及尿杏仁酸的含量.
作者:林长煜;邢窕思;郭盛锦;叶珩;黄澄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本文通过系统回顾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循环细胞外核酸在胃癌早期诊断、预后评估、治疗监测中的作用,阐述其作为新型生物标记物的可能性,介绍胃癌液相活检的概念由来和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达;李婷婷;雷尚通;刘浩;李国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怀孕中期胎儿孤立型股骨短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收集从2013年6月~2014年6月来我院行超声检查的孕中期(16~27周)孕妇247例.根据测量胎儿股骨长度的结果,分为正常股骨长度组和股骨短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与妊娠结局.结果 232例(93.9%)胎儿股骨长度正常,15例(6.1%)存在孤立型股骨短.股骨长度正常组孕妇的身高、妊娠前体质量以及分娩体质量均高于胎儿股骨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股骨短组孕妇在孕期吸烟的概率高于胎儿股骨长度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股骨短组出现小于胎龄儿、足月低出生体质量、早产的概率均高于胎儿股骨长度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中期胎儿孤立型股骨短会增加发生早产、胎儿足月低出生体质量以及小于胎龄儿的风险.
作者:孙晓燕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的效果,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本研究从2013年12月~2015年04月期间来我院消化内科进行治疗的消化道出血患者共120例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为对照组,采用西药进行治疗,另一组为观察组,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之后比较不同治疗方法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24h止血共4例,占6.67%,48h止血共22例,占36.67%,72 h止血共29例,占48.3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中显效共23例,有效共3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共2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中满意共59例,不满意共1例,满意度为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应该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可靠,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伟彬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从影像学角度探讨参苓白术丸对脾虚型子宫颈癌术后患者腹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方法 对辨证为脾虚的26例子宫颈癌患者使用参苓白术丸,28例对照组患者未使用该药,随访3年,比较两组患者增强CT下的腹腔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存活率.结果 观察组首次发现腹腔淋巴结转移时间间隔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1),转移淋巴结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9),且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36).结论 参苓白术丸有助于延缓脾虚型子宫颈癌术后患者腹腔淋巴结转移的时间,并减轻其侵润程度
作者:邝爱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尿酸下降幅度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冠状动脉介入溶栓术(PCI)后患者预后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尿酸是否下降>30%为界限,收集STEMI并PCI患者分为>30%及<30%两组.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左室射血分数(LEF%)差异;比较1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结果 发病8周及24周时,>30%组患者LEF%均显著高于<30%组(P=0.039).随访1年,两组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及死亡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但<30%组的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30%组(P=0.026).结论 尿酸下降幅度大约30%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小于30%幅度的STEMI行PCI术后的患者,且前者的心梗再发率明显降低,因此尿酸下降幅度与该类患者预后具有密切联系.
作者:施宏建;邓洁红;刘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折叠式人工玻璃体(FCVB)对小鼠神经生长因子(NGF)在体外缓释作用的研究,为FCVB能否建成眼内药物缓释系统提供初步实验依据.方法 体外实验在透皮仪中进行,将4mL浓度为3μg/ml的NGF注入FCVB,浸没于含15 mL无菌水的小烧杯中,收集30 min、1、2、4、8和12 h FCVB外的缓释液,用分光光度法制作NGF溶液标准曲线,并检测样品中NGF的浓度,吸收波长定为280 nm.结果 实验数据显示,FCVB能够缓释NGF,并且缓释浓度随时间的延长而增长.结论 FCVB能够在体外物理缓释NGF,并且缓释浓度呈时间依赖性增长.此研究为进一步研究FCVB能否建成眼内药物缓释系统提供依据,同时为临床相应疾病的治疗提供帮助.
作者:徐宁;安平;李艳丽;蒋瑶祁;贺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肝尾叶与肝右叶的各径线及比值的变化与菲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在我院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变的病例147例及普通健康体检者227人为研究对象,分别测量其肝尾叶上下径、前后径、横径及肝右叶横径、大斜径,计算肝尾叶横径与肝右叶的横径和肝尾叶上下径与肝右大斜径比值,分析其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之间的关系.结果 健康成人肝尾叶与不同程度的脂肪肝病人肝尾叶的上下径、前后径、横径及肝右叶横径、大斜径均在统计学上显著性差异(P<0.05),在各径线中重度脂肪肝>中度脂肪肝>轻度脂肪肝>正常肝脏;轻、中、重度脂肪肝肝尾叶横径与肝右叶横径比值,以及肝尾叶上下径与肝右叶大斜径比值均比较接近,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肝尾状叶与右叶各径线变化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轻重程度密切相关,肝尾叶与右叶径线的(P>0.05)比值变化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轻重程度关系不密切.
作者:严燕琼;马显送;郑韬;何源;邹辉;陈惠恩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与外周静脉两种途径使用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聚集率(PAR)的影响.方法 72例行急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ACS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冠脉内应用组(C组,n=36)和替罗非班外周静脉应用组(V组,n=36).探讨给药后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PAR在组内的变化以及在两组间的差异,并记录两组患者出血不良事件和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组内给药后与给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冠状动脉血样中,给药后1 min C组较V组的PAR降低幅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给药后5 min,两组的PAR降低趋势统计学差异消失(P>0.05);在外周静脉血样中,两组PAR的降低幅度始终相似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血并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内或外周静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均能快速有效地降低冠状动脉局部及静脉内的PAR,冠状动脉途径内直接注射替罗非班后冠状动脉血样内PAR较外周静脉途径给药后冠状动脉血样内下降更明显,两组给药途径均不增加出血风险及血小板减少症等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周罡;王楠;徐盛开;王效浣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中医药专业是我国医学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国家卫生事业发展培养大批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的重任.近几年来,医学院校招生专业及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西医类专业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对中医药专业生源质量的冲击越来越大.本文通过对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近3年的新生开展问卷调查,希冀通过实证的角度发现影响中医药专业生源质量的主要因素并进行归纳总结及分析,为中医药专业如何吸引优秀学生报考提供建议和意见.
作者:谭晓雪;赵智涛;沈双全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脓毒症大鼠心肌损伤病理学及肌钙蛋白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 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内毒素组与对照组各10只,前者经尾静脉注射内毒素7 mg/kg,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药物注射后24、48h分别处死动物,心肌经过处理后,进行病理学镜下形态观察.并通过PCR方法检测心肌细胞cTnⅠ表达量.结果 内毒素组大鼠24 h后心肌细胞缩小,心肌纤维转疏松,注射内毒素48h后心肌细胞周围可见淋巴细胞增多,心肌细胞间隙可见血管扩张,内有红细胞.内毒素注射后24、48 h心肌细胞cTnⅠ表达量明显降低.结论 内毒素血症可引起大鼠心肌细胞病理学改变及cTnⅠ表达降低,是脓毒症大鼠的重要病理生理学改变.
作者:洪澄英;曹静;杜玉洛;李威;彭全洲;刘晓娣;邢窕思;陈怀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术前新辅助化疗已成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标准化治疗方案,随着新辅助化疗在临床治疗中的广泛应用,疗效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能无创、及时、准确、有效的评价化疗疗效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目前临床上通常采用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等方法,同时对非小细胞肺癌生物学因子的研究也在迅速开展.现将各种评价方法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刘超;邓智勇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