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尿毒症甲状旁腺摘除联合自体移植术的护理体会

朱晓英

关键词:尿毒症, 甲状旁腺切除, 自体移植, 护理, 配合
摘要:目的 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甲状旁腺摘除联合自体移植术护理配合及要点探讨.方法 回顾分析15例甲状旁腺切除联合自体移植术患者术前访视、术中护理.结果 15例患者手术成功,安全送入监护病房,症状减轻.结论 对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甲状旁腺切除联合自体移植术实施针对性的术前指导,周密细致的手术配合,是确保手术成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减轻症状的重要保障.
分子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乙肝病毒感染对妊娠及母婴的影响

    我国是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高发地区,全球大约有4亿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而我国约有1.2亿病例,其中约有一半是通过母婴传播形成的,尤其是在乙肝比较流行的地区.本文就与乙肝病毒感染和妊娠相关的几个主要问题包括怀孕对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影响、母婴传播、HBV感染孕妇的相关安全数据以及乙肝病毒携带孕妇的管理进行论述.以期为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张鑫;王金亮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BO理论指导下微创治疗小腿骨折疗效体会

    目的 探讨小腿骨折的微创手术治疗,以便利用小创伤治疗骨折.方法 采用近2年小腿骨i86例,其中采用微创治疗小腿骨折46例作分析,术后早期行功能锻炼,定期复查X光线,监测骨折愈合情况,按骨折愈合情况指导功能锻炼.结果与结论 BO理论提出后,微创治疗小腿骨折是一种有效的固定治疗方法,与传统的AO开放手术相比,减少软组织损伤,减少对骨折局部软组织和骨膜血供的破坏,提供了较理想的组织修复生物学环境,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骨不连和感染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功能康复,临床疗效较为满意.

    作者:罗治国;陈亚洲;张金花;李贵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38例亚急性甲状腺炎结节外科诊治和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提高外科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结节的诊治水平.方法 复习38例亚甲炎的临床诊治和病理资料,重新阅读临床和病理切片、确诊,并对2例合并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加作免疫组化标记,并参考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男3例,女35例,30~60岁28例(73.68%),病程2 d~2年8个月.均以主诉甲状腺肿物/结节而就诊.28例单纯亚甲炎者无(或未记录)临床表现;10例亚甲炎合并结甲肿者均出现过颈前疼痛/压痛、咽喉疼痛、甲亢症状,以及发热、呛咳等.术前临床诊断:亚甲炎症1例(2.63%),疑甲癌2例,甲瘤6例,结甲肿11铡,甲状腺肿物18例;术中冰冻诊断:亚甲炎38例(准确率100%),其中10例亚甲炎+结甲肿(含2例伴微小乳头状癌);病理诊断:亚甲炎28例(73.68%);亚甲炎+结甲肿8例(21.05%);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亚甲炎+结甲肿2例(约5.26%).治疗:38例均行病变甲状腺组织切除术,10例术后适当加用药物治疗,愈后良好.术后有33例随访1年2个月·9年6个月,其中:28例单/双侧亚甲炎者,正常生活、工作,5例双侧亚甲炎+结甲肿者,出现甲功低下需长期服药维持.结论 亚甲炎缓解胲复期患者,多因甲状腺肿物/钴节于外科就诊,易误诊误治.术中进行冰冻切片诊断,对掌控手术切除病变组织范围,避免过治疗,极为重要,且可使治疗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符青云;欧阳小明;黄世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BRMS1通过下调NF-κB核转位抑制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分泌IL-1β

    目的 探讨乳腺癌转移抑制蛋白1(BRMS1)对人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分泌IL-1β的影响和机制.方法 分别取4例RA患者膝关节滑膜组织及1例正常人(normal)膝关节滑膜组织,采用组织贴壁法分离FLS.用慢病毒法过表达BRMS1蛋白.Westem blot检测BRMS1蛋白及核蛋白NF-κB水平,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基中IL-1β水平,免疫荧光检测NF-κB核转位.结果 RA组FLS的BRMS1蛋白表达较N组明显下调,但NF-κB核转位明显增加、IL-1β分泌明显增加.RA组FLS过表达BRMS1后,FLS核蛋白中NF-κ3表达明显减少、IL-1β分泌下降.LPS诱导的NF-κ3核转位和IL-1β表达增加被过表达BRMS1明显抑制.结论 BRMS1可以抑制NF-κB核转位,从而减少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分泌IL-1β.

    作者:钟浩博;孙春汉;马晋;郑少伟;陈楚群;赖伟强;杨剑锋;孙江森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研究进展

    多项研究表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再闭塞率较单纯冠心病患者高,并常继发高血糖、高糖化血红蛋白、高血脂、高尿酸血症、异常凝血指标、慢性炎症反应、肾功不全等,并伴有特异性动脉闭塞特征,这些致病因素直接或间接通过影响内皮功能、平滑肌增生、凝血异常等终导致再狭窄的发生.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治疗过程除积极控制血糖外,还应强化抗栓、强化他汀,选择双联乃至三联的抗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等,标本兼治,多方面降低糖尿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杨文韬;吴晓玲;张培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慢性肾脏病儿童家庭照顾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慢性肾脏病儿童家庭照顾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开展患儿照顾者疾病不确定感领域的干预研究提供一定的实证支持.方法 采用修订版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对患儿家庭照顾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进行测评.结果 慢性肾脏病儿童家庭照顾者疾病不确定感得分为73.81±14.68分,处于较高水平,其中不明确性得分高为34.57±7.08分,其次为缺乏澄清19.12±4.24分,不可预测性得分低为9.39±2.21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居住地、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水平、治疗认知水平的照顾者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文化程度、居住地和治疗方案认知水平是慢性肾脏病患儿家庭照顾者疾病不确定感水平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 慢性肾脏病儿童家庭照顾者疾病不确定感处于较高水平,主要影响因素是文化程度、居住地和治疗方案认知水平.护理人员应根据患儿照顾者不同的社会人口学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减轻照顾者对疾病的不确定感,提高其照护能力,对减少患儿的疾病病死率和复发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徐玲玲;汤玉霞;余淼;宇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SD大鼠腹部磁共振研究中呼吸麻醉的剂量控制

    目的 探讨在7.0T小动物磁共振研究中,呼吸麻醉剂量对实验动物和图像质量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80只130 g左右的SD大鼠,采用2.0 lps氧气加0.5%异氟烷,进行诱导麻醉,待麻醉完全后,移至检查床,按持续麻醉剂量进行分组,分为0.1%,0.15%,0.2%,0.25%四组,每组20只,进行大鼠腹部T2 WI成像.结果 80例实验动物共死亡4只,实验中进行二次麻醉15只,完成实验76只,与A、B、D组对比,C组的安全性及实用性好,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动物腹部实验中,实验动物的呼吸质量直接影响图像的质量,实验的进程及实验结果,对病变的诊断有着直接的影响,适量的麻醉能有效控制实验动物的状态,提高实验的质量,为临床的诊断提供实验保障.

    作者:郭宇;张伟国;方靖琴;杜学松;陈晓;解添;陈金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尿毒症甲状旁腺摘除联合自体移植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 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甲状旁腺摘除联合自体移植术护理配合及要点探讨.方法 回顾分析15例甲状旁腺切除联合自体移植术患者术前访视、术中护理.结果 15例患者手术成功,安全送入监护病房,症状减轻.结论 对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甲状旁腺切除联合自体移植术实施针对性的术前指导,周密细致的手术配合,是确保手术成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减轻症状的重要保障.

    作者:朱晓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系统化护理干预对幻觉-妄想状态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对幻觉-妄想状态住院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幻觉-妄想状态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精神科护理,观察组采用系统护理干预,住院观察6个月,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及自制临床疗效评估量表对两组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在PANSS总分、PANSS阳性分等方面均有明显提高,与入组前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在PANSS总分、PANSS阳性分等方面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系统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住院患者的幻觉-妄想状态,在临床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陈琦;尹竹芳;钟丽珊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腱鞘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

    目的 分析腱鞘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影像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腱鞘巨细胞瘤患者的X线平片及MRI表现,其中6例行X线平片检查,13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X线平片显示局部稍高密度软组织肿块影,邻近骨质未见明显异常或局部侵蚀破坏;MRI表现为耀应部位软组织信号肿块影,在T1WI多呈较低信号,内可见条片状更低信号影,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影,增强扫描强化明显,病灶与邻近肌腱或关节关系密切,局部骨皮质可受侵.结论 腱鞘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作者:侯伟伟;于小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宫腔镜联合超声检查诊治宫内节育器取出困难:附124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宫腔镜取出宫内节育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取器过程中B超监护的重要性.方法 选取常规取器失败病例124例,应用B超监护下宫腔镜定位直视取出宫内节育器,观察疗效及其并发症情况.结果 124例患者宫内节育器在宫腔镜联合B超下一次性取出121例,成功率97.58%,且没有发生术后并发症.结论 宫腔镜联合B超取出宫内节育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一定程度上的推广使用.

    作者:尹道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临床疑难配血相关因素、相应处置措施及临床意义

    目的 通过分析临床疑难配血原因,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以解决临床输血问题.方法 以我院2011年5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00例疑难配血(抗体筛选阳性或交叉配血不合)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输血前相关检查资料,总结分析疑难配血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结果 100例临床疑难配血中,抗体筛选阳性占93.00%,其中以同种抗体、自身温抗体为主,分别占52.00%、27.00%.54例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鉴定中,以Rh血型系统为主,其中Rh单一抗体占68.52%,Rh联合抗体占9.26%.抗体筛查阴性、交叉配血不合主要原因为血型不符或亚型,占5.00%,而血型不符或亚型是ABO 血型亚型、骨髓移植、近期输血影响血型等多种因素综合或单一影响的结果.结论 不规则抗体是导致临床疑难配血的主要原因,需严格行抗体鉴定,建议根据疑难配血情况侧重的选择交叉配血方法及适宜的血液制品,以科学、有效的解决输血问题.

    作者:项嘉亮;黄伟刚;陈炎添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骨关节炎治疗的分子靶点研究进展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中、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大幅升高.如何更好地防治OA正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卫生保健问题.但目前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的不明确,不能有效阻止OA的进展.针对此问题,本文就骨关节炎的治疗靶点及相关的信号通路做一概述.

    作者:丁道芳;杜国庆;李玲慧;宋奕;徐勤光;曹月龙;詹红生;郑昱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抗核抗体谱检测对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 通过抗核抗体谱检测结果对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患者临床诊断进行评价.方法 回顾分析246例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和160例非弥漫性结缔组织病住院患者自身抗体检测结果.结果 在各种弥漫性结缔组织病中抗核抗体谱阳性检出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抗dsDNA抗体阳性率为44.1%,抗Sm抗体阳性率为47%;在混合性结缔组织病中抗UIRNP抗体阳性率达96.4%;在干燥综合征患者中抗SSA和抗SSB抗体阳性率为68.2%和59.1%;在系统性硬化病患者中抗Scl-70抗体阳性率为41.4%;重叠综合征抗dsDNA、抗Sm、抗UIRNP、抗SSA抗体的阳性率为45.4%、18.2%、45.4%、18.2%.结论 抗核抗体谱检测对各种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有重要的鉴别诊断意义.

    作者:张慧娟;梁宗夏;廖少羽;杨海;钟羡;罗伟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细胞原纤毛与骨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纤毛广泛存在于体内的细胞表面,其中“9+0”型纤毛又被称为原纤毛.纤毛在机体发育和调节过程中必不可少,与许多疾病的发病有关,尤其是骨方面.本文就纤毛和原纤毛的结构、调控、作用,及原纤毛在骨发育、骨相关细胞中作用和原纤毛相关骨疾病进行综述.

    作者:杨建波;李飞龙;胡宁;汪长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微波疗法在阑尾炎术后康复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微波疗法在阑尾炎术后康复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阑尾炎术后患者9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予术后24h予腹部微波热疗,对比两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同时观察记录腹胀、切口疼痛及镇痛剂应用、切口脂肪液化及感染等数据.结果 治疗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时,腹胀、切口疼痛、镇痛药物使用、切口脂肪液化及切口感染均比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波疗法可减少阑尾炎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术后快速康复,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练镇飑;项华;周仁实;彭荣胄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简易细胞块和细胞芯片的制作方法及应用价值

    目的 介绍一种石蜡包埋细胞块及细胞芯片的简易制作方法及验证其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临床送检细胞学标本,采用简易方法制作成石蜡包埋的细胞块及细胞芯片,HE染色、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TUNEL检测法验证其应用价值.结果 此方法能简易制作出细胞块及60个点阵左右的细胞芯片,经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及TUNEL凋亡染色证实,染色效果良好,结果可靠.结论 本方法制作的石蜡包埋细胞块及细胞芯片的操作容易,设备简单,细胞形态和抗原保持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曾宇婷;吴共发;林俊汕;郑娜芬;韩静静;黄绮亭;区瑞章;李海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精神分裂症与情感性障碍相互误诊33例

    目的 探讨临床对精神分裂症与隋感性(心境障碍)精神障碍相互误诊的原因.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4月20日~2012年9月10日精神分裂症与情感性精神障碍病例33例,由2名精神科副主任医师及1名资深的精神科主治医师以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进行确认.结果 精神分裂症误诊为情感精神障碍12例(36.36%),情感性精神障碍误诊为精神分裂症21例(63.64%).结论 精神疾病的误诊与精神病症状学了解不深、病史资源调查欠详细、未能将病程演变进行全程分析及三级查房不完善有关.

    作者:吴耀;张春锋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Th17/Treg平衡与葡萄胎严重程度的关系

    目的 探讨Th1 7/Treg平衡与葡萄胎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收集葡萄胎患者60例(轻中重各20例),同时收集20例绒癌患者作为阳性对照,并且收集同龄段的20名健康女性作为阴性对照.对葡萄胎患者继续清宫并获得蜕膜组织,并集采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及蜕膜内Th17细胞及其胞内细胞因子IL-17、IL-23,及其功能因子RORyt的含量;同样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及其胞内功能因子IL-10、TGF-β1及Foxp3的百分含量.结果 葡萄胎患者仅IL-23与正常人无显著性差异,Th17、IL-17及RORyt均显著低于正常人及绒癌患者(P<0.05).绒癌患者TregAL-10、TGF-β及 Foxp3均显著高于葡萄胎患者及正常人(P<0.05).三组间的Th 17/Treg平衡以葡萄胎患者低,显著低于另外两组,三组间差异两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变严重程度加重,葡萄胎患者外周血及蜕膜内Treg数量递增,而Th17及Th1 7/Treg递减;外周血及蜕膜Treg均与病变程度分级呈显著i相关性;而Th17及Th17/Treg均与分级呈显著负相关性,其中相关程度大为Th17/Treg平衡与重度的关系(以上所得r值的绝对值均大于0.7,P值均小于0.05).结论 外周血及蜕膜内Th17细胞减少、Treg增多,从而导致Th1 7/Treg比值变小从而向Treg倾斜,是葡萄胎的一个重要免疫学现象,并且与葡萄胎的严重程度呈显著相关性.

    作者:郭赛群;张颖;王丽峰;邱文山;温都苏;谭春燕;杨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

    目的 本研究在于探讨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择期行PCI的CAD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60例,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组60例.在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分别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 media thickness,IMT)、斑块面积(plaque area,PA).结果 常规及强化他汀治疗组中的颈动脉IMT、PA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CI术后1个月:IMT,OR=0.62,95%CI(0.13-3.05),P=0.015;PA,OR=0.78,95%CI(0.09-1.69),P=0.041;PCI术后6个月:IMT,OR=0.58,95%CI(0.10-2.90),P=0.013;PA,OR=0.70,95%CI(0.11-1.78),P=0.035].结论 PCI围手术期给予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减少了CAD患者颈动脉IMT及PA.

    作者:朱军;王屹;王连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分子影像学杂志

分子影像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