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改良Hyper-CVAD方案诱导治疗中老年pH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继发高血糖的临床研究

叶惠成;刘玉华

关键词:改良Hyper-CVAD, 中老年, Ph阴性,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高血糖
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Hyper-CVAD方案对中老年pH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血糖的影响,并探索血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72例中老年pH阴性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并分为A、B组,各36人.A组给予改良Hyper-CVAD方案诱导化疗,B组给予常规Hyper-CVAD方案治疗,比较化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继发高血糖的情况及化疗后生存状况,并对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结果 对照级第3周末的随机血糖高于观察组(8.03±2.73 mmol/Lvs7.85±2.54 mmol/L),且高于对照组自身第1周末的随机血糖(8.03±2.73 mmol/L vs 7.37±2.19 mmol/L,P<0.05);第4周末两组患者的空腹及随机血糖均高于自身第1周末,且对照组随机血糖显著高于观察组(8.57±3.32 mmol/L vs 8.03±2.59 mmol/L,P<0.05),但两组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继发高血糖比例为22.22%,显著高于观察组的5.56% (P<0.05),但两组复发率、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第4周末空腹及随机血糖均与感染、缓解率、复发率及总生存率呈相关性.两组分别有1 1、14例出现复发,但其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56% vs 38.89%,P=0.458);两组分别有9、12例患者死亡,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00%vs67.67%,P=0.437).结论 改良Hyper-CVAD方案可有效降低中老年Ph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发继发性高血糖的几率.
分子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肺动脉栓塞肺部异常的CT征象及演变特点:附34例报告

    目的 探讨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肺部异常的CT征象及其演变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观察肺动脉栓塞的直接征象即肺动脉充盈缺损,及肺部异常的CT征象,包括肺梗死、“马赛克”征、磨玻璃影、局限性肺气肿、肺不张等,分析病灶的分布、影像特征等,及复查时病灶演变特点.结果 初查CT可见肺梗死累及18名患者,共28个病灶;“马赛克”累及6名患者,10个病灶,磨玻璃影累及12名患者,28个病灶,局限性肺气肿累及5名患者,6个病灶,肺不张累及13名患者,19个病灶.13名患者CT复查,随着肺动脉栓子缩小,绝大部分肺部异常征象消失,仅肺梗死区遗留纤维条索灶.结论 肺梗死、“马赛克”征、磨玻璃影、局限性肺气肿、肺不张等肺部异常是急性肺动脉栓塞常见CT征象,熟悉CT征象及其演变特点将有助于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及治疗效果的评估.

    作者:梁永强;陈锦灿;夏广明;黎瑞芳;郭敬深;崔运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右美托咪定对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作用

    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定与眯达唑仑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重症医学科2013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124例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72 h的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63例)和咪达唑仑组(61例)进行镇静治疗.两组均持续静脉泵注芬太尼0.7~1.5 mg·kg-1·h-1镇静治疗,每隔1 h根据白天及夜间RASS评分调整镇静药物剂量,维持恰当的目标镇静深度;按照ICU程序化镇静流程,镇静目标为白天RASS评分0~-1分,夜间RASS评分-1~-3分.右美托咪定组予右美托咪定(4μg/mL)于初始20 min缓慢静脉泵注0.5~1.0 μg/kg负荷量,继而以0.2~0.7 μg·kg-1·h-1静脉泵注维持,直至获得满意的镇静目标;咪达唑仑组予咪达唑仑(1 mg/mL)2~3 mg负荷量,继而以0.05 mg·kg-1·h-1静脉泵注维持,直至获得满意的镇静目标.记录患者用药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谵妄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结果 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均能使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达到镇静目标,并且镇静效果相似.与咪达唑仑相比,右美托咪定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119.37±47.76 h vs 142.66±43.77 h,t=-2.829,P=0.005),可缩短ICU住院时间(145.08±57.92 h vs 172.00±53.69 h,t=-2.682,P=0.008),并且降低谵妄发生率(9.52%vs 32.79%,x2=10.12,P=0.0015),但显著增加心动过缓发生率(22.22% vs4.92%,x2=7.844,P=0.0051)和低血压发生率(22.22% vs 8.20%,x2=4.699,P=0.0302).结论 右美托咪定用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满意,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降低谵妄发生率,同时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防止心动过缓、低血压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改善危重患者预后.

    作者:陈锦源;赵子贤;李娟红;姚慧文;梁锦堂;黄志文;林福筹;林锦锋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心理督导联合郑氏康复操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住院期间通过积极心理督导强化床上康复运动(郑氏康复操)后康复情况.方法 将65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1),入院时均进行CAT、mMRC评分,采用SAS、SDS评价心理健康状况,评估康复运动量及6 min步行距离,对血气分析及肺功能进行评价;入院当天起两组患者每日均予郑氏康复操的指导,对照组指导完后离开床边不再干预,观察组指导完成后继续在床边督促患者完成整个康复过程;7d后再次对上述指标进行评价,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ECOPD患者观察组康复运动量及6 min步行距离大于对照组,心理健康状况改善程度、CAT评估也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ECOPD患者床边督导每日进行郑氏康复操有利于促进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有利于运动耐力的提高,改善呼吸道症状,进而进一步提高患者康复依从性,患者康复积极性提高,从而能积极主动参与康复.

    作者:谌登红;冼绮云;康芳;张秀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垂体促甲状腺素腺瘤患者预后的关系

    目的 分析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与垂体促甲状腺素腺瘤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53例垂体促甲状腺素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各项检查后均进行常规治疗,治疗前1周内检测血清TSH水平,并根据TSH水平分为Ⅰ组(n=20,TSH<2.5 mU/L)、Ⅱ组(n=33,TSH≥2.5 mU/L).两组均进行至少5年期的随访(或至死亡终期),记录其无瘤生存和总生存情况.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Ⅱ组淋巴结转移率高于Ⅰ组(36.36% vs 10.00%,P<0.05),TNM分期中Ⅲ~Ⅳ期占比高于Ⅰ组(57.58% vs 25.00%,P<0.05),且Ⅱ组治疗前三碘甲腺原氨酸、甲状腺素水平均高于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截至2017年2月,Ⅱ组5年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48.48%、63.64%,低于Ⅰ组80.00%、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风险模型危险因素分析发现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三碘甲腺原氨酸、甲状腺素、TSH水平为影响垂体促甲状腺素腺瘤患者治疗后5年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高TSH水平与垂体促甲状腺素腺瘤患者预后不良有关,临床应积极采取对症措施调控患者TSH水平.

    作者:余南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手术室人员、物品、设备信息智能化管理系统

    目的 通过射频识别技术实现手术室人员、物品、设备信息智能化管理.方法 选择我院接受手术的200例患者,其中100例作为观察组应用射频识别技术,另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人工管理方式,如医护人员与患者身份确认书人工核对、术前设备与物品的准备等方面;观察两组术前准备、物品出入库及术后感染情况,比较两组器械错送、设备使用率、手术频率及费用情况,对比两组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满意度和手术室工作质量.结果 观察组术前准备时间、物品出入库错误率及术后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使用率(99%vs 91%)、日手术量(5.38±1.23台vs 3.17±0.74台),手术费用(5482.38±1231.23元vs7032.49±1536.74元)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6%,医生满意度为94%,护士满意度为97%,手术室工作质量考核评分为92.37±3.13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射频识别有助于实现手术室人员、物品及设备的综合性管理,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及医疗成本.

    作者:阳莉萍;武玲玉;陈美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改良Hyper-CVAD方案诱导治疗中老年pH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继发高血糖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改良Hyper-CVAD方案对中老年pH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血糖的影响,并探索血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72例中老年pH阴性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并分为A、B组,各36人.A组给予改良Hyper-CVAD方案诱导化疗,B组给予常规Hyper-CVAD方案治疗,比较化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继发高血糖的情况及化疗后生存状况,并对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结果 对照级第3周末的随机血糖高于观察组(8.03±2.73 mmol/Lvs7.85±2.54 mmol/L),且高于对照组自身第1周末的随机血糖(8.03±2.73 mmol/L vs 7.37±2.19 mmol/L,P<0.05);第4周末两组患者的空腹及随机血糖均高于自身第1周末,且对照组随机血糖显著高于观察组(8.57±3.32 mmol/L vs 8.03±2.59 mmol/L,P<0.05),但两组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继发高血糖比例为22.22%,显著高于观察组的5.56% (P<0.05),但两组复发率、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第4周末空腹及随机血糖均与感染、缓解率、复发率及总生存率呈相关性.两组分别有1 1、14例出现复发,但其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56% vs 38.89%,P=0.458);两组分别有9、12例患者死亡,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00%vs67.67%,P=0.437).结论 改良Hyper-CVAD方案可有效降低中老年Ph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发继发性高血糖的几率.

    作者:叶惠成;刘玉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羊膜腔穿刺对母婴HBV垂直传播的meta分析

    目的 母婴乙肝病毒垂直传播已成为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的主要途径,本研究分析乙肝病毒感染的孕妇进行羊膜腔穿刺是否增加母婴垂直传播的风险.方法 搜索1990年1月1日~2016年3月15日之间在Pubmed、Embase、谷歌学术和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中所有关于乙肝孕妇行羊膜腔穿刺对母婴垂直传播影响的相关英文或中文文章,根据纳入剔除标准对文章进行筛选,然后对文章治疗评分,后有4篇文章纳入,共有3997孕妇,其中实验组167名、对照组3830名,使用Review Manager Version 5.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荟萃分析结果显示,进行羊膜腔穿刺术与不行羊膜腔穿刺术两组婴儿HBsAg阳性率无明显差异(R2=1.37,95% CI:0.70~2.69,P=0.36).当孕妇是HBV-DNA≥107 copies/mL、HBeAg阳性时,进行羊膜腔穿刺术后胎儿宫内感染风险增加(R2=9.54,95% CI:3.52~25.85,P<0.0004;R2=3.41,95% CI:1.05~11.13,P=0.04).结论 孕妇HBV-DNA≥107 copy/mL和(或)HBeAg阳性时将增加母婴垂直传播的风险.

    作者:李桃源;何京;卢永平;梁旭竞;HOCHERBerthold;陈友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创新实践能力在医学类本科生综合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社会越发需要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医学人才.目前大多数教育者虽已意识到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对于培养医学生综合能力的意义,但由于长期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以及师生对实习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少有成效.本文通过简述创新实践能力在综合能力培养中的作用以及目前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的方法,旨在提高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奠定基础.

    作者:张静;孙晓敏;刘华熙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螺旋CT在外伤性腕骨脱位或骨折-脱位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腕骨外伤性脱位、骨折并脱位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经临床资料证实的腕骨脱位或腕骨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分析X线检查、CT(包括轴位、MPR及VR重建)在腕关节脱位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经临床随访确诊的48例患者中,多排螺旋CT诊断准确率为100%,X线准确率为70.83%,CT与X线在腕关节脱位的检出方面存在显著差异(x2=4.5,P<0.05).X线上漏诊的病例中,10例因未能发现舟骨、三角骨的细小骨折导致.本组中X线中4例误诊,其中以豌豆骨脱位误诊率较高.结论 X线对于腕关节脱位发现率较高,但是对于腕骨细小骨折的发现能力不足,螺旋CT的MPR、VR重建能清晰显示腕骨移位、骨折等,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影像学支持.此外,X线对于脱位存在误诊多与患者伤后处于被动姿态有关.

    作者:许新明;林婉韶;庄志雄;马光俊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M2型丙酮酸激酶在肿瘤细胞中的多功能性

    丙酮酸激酶是葡萄糖代谢的关键限速酶.它主要有4种同工酶形式,L型、R型、M1型和M2型.M2型丙酮酸激酶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当中.肿瘤细胞对葡萄糖的代谢主要是通过有氧糖酵解的形式来完成,这一过程中M2型丙酮酸激酶起着关键限速酶的作用,同时在肿瘤细胞增殖过程中也起着调控信号转导的作用.M2型丙酮酸激酶为肿瘤细胞的增殖提供了能源和物质基础,它可以作为早期检测肿瘤的生物标记物.深入了解M2型丙酮酸激酶在肿瘤中的作用及机制可以为肿瘤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管明秀;管明华;张颖超;周云丽;郑大勇;王宝占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广东地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eHSP90α的表达水平及意义

    目的 探讨eHSP90α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在本院住院的广东籍冠心病患者101例及对照组31例,收集病情资料,检测外周血eHSP90α含量.分析外周血eHSP90α含量与冠心病患者病情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eHSP90α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1).不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eHSP90α含量高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92.17±23.63 ng/L vs 15.84±15.83 ng/L,P<0.01),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外周血eHSP90α含量高于不合并心衰发生的患者(93.04±22.94 ng/L vs 81.49±20.44 ng/L,P<0.05).冠心病合并Ⅳ级、Ⅲ级心衰患者外周血eHSP90α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158).结论 血中eHSP90α含量与广东地区冠心病患者病情相关,进一步深入研究也许可作为冠心病病情血学标志.

    作者:吕自明;蔡凯;李巧汶;李健洪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鼻腔扩容术对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睡眠主客观症状的影响

    目的 探讨鼻腔扩容术对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睡眠主客观症状的影响,为鼻腔扩容术在OSAHS中应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择56例于我院耳鼻咽喉科行鼻腔扩容术的OSAHS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多导睡眠监测结果与鼻堵量表、嗜睡量表及鼾声量表评分.结果 鼻腔扩容术后OSAHS患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较术前降低(12.3±4.0 vs 6.3±1.7,P<0.05),平均血氧饱和度(80.6%±11.3% vs 88.1%±14.4%)以及低血氧饱和度(71.2%±10.7%vs 79.8%±13.5%)均增加(P<0.05);鼾声量表评分(5.7±1.6分vs 3.2±0.7分)、鼻堵量表评分(8.9±2.0分vs 2.8±0.7分)及嗜睡量表量表评分(12.1±2.7分vs 5.6±1.5分)较术前下降(P<0.05).结论 鼻腔扩容术在缓解OSAHS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严重程度及改善OSAHS患者睡眠打鼾、鼻堵及白天嗜睡症状方面效果明显,对OSAHS患者的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洪卫都;沈志忠;曹飞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宫颈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与Ki-67阳性指数的相关性

    目的 研究宫颈低度上皮内瘤变(CIN Ⅰ)与细胞增殖指数(Ki-67)阳性指数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妇科门诊100例宫颈活检诊断为宫颈低度上皮内瘤变的患者,同时检测免疫组化Ki-67,未经任何治疗,半年后病理活检及免疫组化检测Ki-67.前后病理及免疫组化Ki-67结果比对,统计患者的转变情况.结果 首次宫颈活检诊断为CIN Ⅰ的患者有100例,同时检测患者Ki-67阳性指数.将100例CIN Ⅰ患者按Ki-67阳性率分为3个区间,阳性率小于3%的88例,3%~10%的10例,大于10%的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阳性率小于3%的患者第2次活检病理显示病情基本无进展,3%~10%的10例患者有8例发展为CINⅡ,大于10%的2例患者全部发展为CINⅢ.结论 Ki-67阳性指数直接决定宫颈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患者的转归,阳性指数越高越容易发展为CINⅡ或CINⅢ.

    作者:黄敏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妊娠合并重症肺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3月~2016年10月入住我科的妊娠合并肺炎患者共18例,其中未行气管插管9例,重症肺炎气管插管9例.分析其临床症状、体征、入院生化及感染指标、住院时间、孕妇及胎儿结局等.结果 两组患者怀孕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分娩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1.1次vs0.7±0.7次,P=0.038),成功分娩次数高的患者插管率更低;插管患者孕周更少,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6±6.9周vs33.1±5.1周,P=0.078);肺炎患者血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偏低,但是插管组与未插管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组ICU住院时间为11.6±8.7 d,未插管组2.8±1.6 d,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插管组无孕妇死亡,插管组死亡2例(2/9).结论 妊娠失败次数越多,感染肺炎后插管率越高.孕中期感染肺炎病情可能更重.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低的肺炎患者可能插管风险更高.妊娠合并肺炎气管插管患者ICU病房住院时间更长,死亡率高.

    作者:廖广园;高元妹;杨嘉琳;徐文婷;徐仲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丝氨酸消旋酶和D构象氨基酸氧化酶的生物信息学与功能分析

    目的 D-ser作为一种重要的神经胶质细胞递质,其合成与代谢依赖于丝氨酸消旋酶(SR)和D构象氨基酸氧化酶(DAO),SR及DAO基因与精神分裂症密切相关,本研究目的为阐明精神分裂症患者SR及DAO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方法 从精神分裂症血液中克隆到SR及及DAO基因,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序列分析结果表明,SR及DAO基因分别编码340个和347个氨基酸的多肽,与健康人、猿、猴的同源性在96%以上;预测SR及DAO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6.57 KDa和39.47 KDa,理论等电点分别为6.11和6.36.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发现,SR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的线粒体中,DAO蛋白主要定位于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中,提示此两种蛋白在细胞中主要发挥合成与代谢作用.结构与功能分析发现,SR蛋白有1个结构域,DAO蛋白含有2个结构域和一个链接区.结论 推测SR及DAO在真核细胞的蛋白质合成与代谢等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

    作者:平军娇;高永双;吴勇;杜宝国;蒋廷云;钱刚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经脐单部位微型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经脐单部位微型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实用性及操作简便性.方法 本院自2015年开始实施经脐单部位微型腹腔镜下TAPP术共71例,随机抽取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10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疼痛、切口美观满意度、阴囊血肿、切口感染率、抗生素使用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经脐单部位微型腹腔镜下TAPP术中全部使用巴德3D Max补片修补,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补片规格不一.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成功.经脐单部位微型腹腔镜下TAPP组在手术时间(单侧40±5 min vs 50±5 min,双侧60±5 min vs 100±5 min)、术中出血量(单侧5±2 mL vs 10±2 mL,双侧8±2 mLvs 20±2 mL)、术后切口疼痛、切口美观满意度、抗生素使用率(单侧21.5% vs 0%,双侧100%vs 0%)、术后住院时间(3±1 d vs 8±1 d)明显优于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组(P<0.05),切口感染率及阴囊血肿基本相同.随访2±0.5年,期间无疝复发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脐单部位微型腹腔镜下TAPP术,解剖清晰,操作简单,具有临床操作可行性、安全性、实用性及简便性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鹏;曾宪良;林文;戈娟;叶祝芹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应用Cabrol手术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根部病变

    目的 Cabrol手术由Cabrol C教授于1981年首创,但至今关于该术式用于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的报道并不多.本研究对我中心近7年来应用Cabrol术式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根部病变的病例进行总结.方法 2009年1月~2016年12月,共有47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在我中心接受Cabrol手术治疗.所有病例术前均经心脏彩超及主动脉增强CT检查确诊.对其根部病变应用Cabrol技术处理,弓部病变采用半弓置换或全弓置换.对所有病例的相关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总共纳入47例患者,其中6例为单纯Cabrol手术,13例为Cabrol+右半弓置换,28例为Cabrol+孙氏手术.总的30 d死亡率为10.6%(5/47).住院期间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率25.5%(12/47),有12.8%(6/47)的病人需要接受连续肾脏替代治疗.中位住院时间为25.5 d(15~128 d),随访时间6~36月.结论 Cabrol手术用于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病人根部处理安全有效,术中部分技术细节需要注意.

    作者:于长江;杨珏;李欣;范瑞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2002~2015年住院患者病种分析

    目的 分析医院前10位病种从而为疾病的预防和医院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提取医院2002~2015年住院患者病案首页信息并使用IBM 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影响健康状态和与保健机构接触的因素和肿瘤稳居前2位病种且呈现上升趋势,消化系统疾病和循环系统疾病位居全院病种的第3、4位.2002~2015年前10位病种占比呈现下降趋势,从2002年的88.0%下降至2015年的83.8%,呈现病种多方面发展.结论 危害人群健康的主要为肿瘤疾病,需各相关部门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控管理,对居住环境的安全监测,个人需加强运动,合理饮食,从而提高全民的健康意识.

    作者:陈莉雅;常清贤;裘毓雯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提高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唇腭裂效率的方法

    目的 分析临床病史结合唇腭部常规三切面、上牙槽突横切面、其他特殊切面与三维超声配合胎儿不同体位对提高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唇腭裂效率的协助作用.方法 对我院2014年9月~2016年12月7000例中孕期(孕20~24+6周)胎儿行颜面部超声筛查,超声检查前常规询问病史,以规范化常规三切面、上牙槽突横切面作为筛查切面,有异常时应同时采集胎儿张口时和闭口时的二维图像,后采集三维图像,与引产或分娩后患儿颜面部结果进行对照,比较各种方法对提高产前超声诊断唇腭裂畸形的效率与准确率的作用.结果 7000例胎儿超声共检出唇腭裂27例,经引产和分娩证实唇腭裂29例,其中常规三切面组检出胎儿唇腭裂畸形20例,产前超声漏诊9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69%;常规三切面、上牙槽突横切面、其他特殊切面加三维超声组产前超声检出胎儿唇腭裂畸形27例,产前超声漏诊2例,产前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3%;对比两种方法在唇裂合并腭裂病例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超声医师检查前常规采集病史,检查时准确识别胎儿唇鼻部腭部正常结构和声像图特征,掌握常规三切面、上牙槽突横切面和其他特殊切面的手法和技巧,仔细观察胎儿唇鼻结构和张口闭口运动,同时应用三维超声表面成像模式,将会提高唇腭裂畸形的超声诊断率,给临床医生及孕妇提供可靠的信息.

    作者:邱燕生;毛羡仪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综合性护理措施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临床治疗中的护理干预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12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将128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血液流变学、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0.6% vs 75.0%,P<0.05),观察组退烧时间(4.5±0.8 d vs 6.6±1.2 d)、肺部啰音消失时间(4.9±0.8 d vs 7.3±1.2 d)、住院时间(6.5±1.3 d vs 10.2±1.6 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全血低切黏度(7.12±0.83mPa.s vs 8.79±1.23 mPa.s)、血浆粘度(1.53±0.46 mPa.s vs 1.78±0.52 mPa·s)及聚集指数(1.84±0.24 vs 2.24±0.27)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79.7% vs 93.8%,P<0.05).结论 综合性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冯淑芳;冯美英;黄春辉;曹建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分子影像学杂志

分子影像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