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长江;杨珏;李欣;范瑞新
目的 探讨颈动脉超声相关指标、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检测110例冠心病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颈动脉超声、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n=40)、2支病变组(n=37)、3支及以上病变组(n=33),同时根据超声颈动脉检查分为颈动脉轻度狭窄组(n=42)、中度狭窄组(n=46)、重度狭窄组(n=22),选取同期健康查体人员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4组患者血压、动态动脉硬化指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冠状动脉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不同冠脉病变支数、不同颈动脉狭窄程度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的比较,3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对照组(P<0.05),重度颈动脉狭窄组>中度狭窄组>轻度狭窄组>对照组(P<0.05);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冠心病各组间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积分及冠脉评分在各组间的比较,3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1支病变组>对照组(P<0.05),重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轻度狭窄组>对照组(P<0.05);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冠脉病变支数、颈动脉狭窄程度均呈正相关(r=0.72,0.65,P<0.05),斑块积分、冠脉评分均与冠脉病变支数、颈动脉狭窄程度均呈正相关(r=0.88,0.19,0.42,0.31,P<0.05).结论 颈动脉超声相关指标及动态动脉硬化指数能够客观反映患者动脉硬化程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程度,早期对冠心病的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客观可靠的依据.
作者:王萍;周成礼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在磁共振T2Flair序列范围下扩大切除脑胶质母细胞瘤并辅助放化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6年1月我科41例在唤醒麻醉下进行颅内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其中17例MRIT2Flair序列范围下扩大切除的脑胶质母细胞瘤的患者,剩余24例作对照组为T1增强像下切除的脑胶质母细胞瘤的患者.所有病例手术过程中应用术中神经导航结合DTI、皮层电刺激、术中超声、术中肿瘤荧光造影等多种辅助手段,术后病理均确诊为胶质母细胞瘤(GBM).采用德国Brainlab放疗计划系统分别勾画出术前、术后MRIT1增强病灶及T2Flair范围,进行图像融合,比较术前术后体积,明确肿瘤T1增强切除范围及T2Flair切除范围,所有患者随访至2017年1月,术后病人均行同步放疗及辅助化疗.结果 对照组24例病例T1增强病灶均全部切除,术后无患者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另外17例T2Flair像扩大切除患者中,7例T2Flair切除0~10%,4例T2Flair切除10%~25%,6例T2Flair切除25%以上;所有病人随访至2017年1月,17例T2Flair切除GBM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0.45月,对照组24例病例切除GBM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5.37月,两组有统计学差异(x2=6.16,P=0.013).T2Flair切除范围0~10%组,10%~25%组,25%以上组,各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20.16月,45月,33月,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唤醒麻醉下应用术中神经导航结合DTI、皮层电束刺激、术中超声、术中肿瘤荧光造影等多种辅助手段有效保障了颅内GBM患者的手术安全性,提高了T1增强像的病灶全切率,可以大安全范围完成了T2Flair的扩大切除;T2Flair的扩大全切除可明显延长GBM患者的生存期,但并非T2Flair像切除越多越好,切除程度之间无明显生存差异.
作者:周辉;鲁明;贺小军;赖名耀;邓星海;卢建侃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与垂体促甲状腺素腺瘤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53例垂体促甲状腺素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各项检查后均进行常规治疗,治疗前1周内检测血清TSH水平,并根据TSH水平分为Ⅰ组(n=20,TSH<2.5 mU/L)、Ⅱ组(n=33,TSH≥2.5 mU/L).两组均进行至少5年期的随访(或至死亡终期),记录其无瘤生存和总生存情况.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Ⅱ组淋巴结转移率高于Ⅰ组(36.36% vs 10.00%,P<0.05),TNM分期中Ⅲ~Ⅳ期占比高于Ⅰ组(57.58% vs 25.00%,P<0.05),且Ⅱ组治疗前三碘甲腺原氨酸、甲状腺素水平均高于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截至2017年2月,Ⅱ组5年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48.48%、63.64%,低于Ⅰ组80.00%、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风险模型危险因素分析发现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三碘甲腺原氨酸、甲状腺素、TSH水平为影响垂体促甲状腺素腺瘤患者治疗后5年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高TSH水平与垂体促甲状腺素腺瘤患者预后不良有关,临床应积极采取对症措施调控患者TSH水平.
作者:余南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分析脂多糖在创伤性颅脑损伤(TBI)炎症反应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6年12月期间佛山市南海区第三人民医院脑科和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TBI患者86例,并按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分为3组:轻度组33例、中度组24例、重度组29例;并且选取同期来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28例作为对照组.通过ELISA方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清中TNF-α、IL-6、IL-1β,GREISS法检测一氧化氮含量.结果 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患者入院时的血清TNF-α浓度均有升高,其中第3天为高,第5、7天已逐渐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患者入院时的血清IL-6浓度均升高,其中第5天为高,第7天已开始降低,仍高于对照组;TBI严重分级与血清IL-6浓度(r=0.925,P<0.05).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患者入院时的血清IL-1β浓度均升高,第1、3、5天缓慢增加,第7天增加更加显著,重度组升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轻度组和中度组(P<0.05).TBI严重分级与血清IL-1β浓度(r=1.267,P<0.05).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患者入院时的血清一氧化氮浓度有升高,其中第3天为升高较明显,第5、7天已逐渐降低,仍高于对照组;TBI严重分级与血清一氧化氮浓度(r=0.847,P<0.05).结论 脂多糖在TBI患者体内存在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血清中TNF-α、IL-6、IL-1β、一氧化氮浓度变化与TBI程度密切相关;如果浓度持续保持较高水平,这就说明脑组织损伤严重,预后效果不佳.
作者:樊友道;尹海斌;张旺明;黄鸣;周金菊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改良Hyper-CVAD方案对中老年pH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血糖的影响,并探索血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72例中老年pH阴性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并分为A、B组,各36人.A组给予改良Hyper-CVAD方案诱导化疗,B组给予常规Hyper-CVAD方案治疗,比较化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继发高血糖的情况及化疗后生存状况,并对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结果 对照级第3周末的随机血糖高于观察组(8.03±2.73 mmol/Lvs7.85±2.54 mmol/L),且高于对照组自身第1周末的随机血糖(8.03±2.73 mmol/L vs 7.37±2.19 mmol/L,P<0.05);第4周末两组患者的空腹及随机血糖均高于自身第1周末,且对照组随机血糖显著高于观察组(8.57±3.32 mmol/L vs 8.03±2.59 mmol/L,P<0.05),但两组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继发高血糖比例为22.22%,显著高于观察组的5.56% (P<0.05),但两组复发率、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第4周末空腹及随机血糖均与感染、缓解率、复发率及总生存率呈相关性.两组分别有1 1、14例出现复发,但其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56% vs 38.89%,P=0.458);两组分别有9、12例患者死亡,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00%vs67.67%,P=0.437).结论 改良Hyper-CVAD方案可有效降低中老年Ph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发继发性高血糖的几率.
作者:叶惠成;刘玉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Cabrol手术由Cabrol C教授于1981年首创,但至今关于该术式用于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的报道并不多.本研究对我中心近7年来应用Cabrol术式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根部病变的病例进行总结.方法 2009年1月~2016年12月,共有47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在我中心接受Cabrol手术治疗.所有病例术前均经心脏彩超及主动脉增强CT检查确诊.对其根部病变应用Cabrol技术处理,弓部病变采用半弓置换或全弓置换.对所有病例的相关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总共纳入47例患者,其中6例为单纯Cabrol手术,13例为Cabrol+右半弓置换,28例为Cabrol+孙氏手术.总的30 d死亡率为10.6%(5/47).住院期间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率25.5%(12/47),有12.8%(6/47)的病人需要接受连续肾脏替代治疗.中位住院时间为25.5 d(15~128 d),随访时间6~36月.结论 Cabrol手术用于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病人根部处理安全有效,术中部分技术细节需要注意.
作者:于长江;杨珏;李欣;范瑞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eHSP90α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在本院住院的广东籍冠心病患者101例及对照组31例,收集病情资料,检测外周血eHSP90α含量.分析外周血eHSP90α含量与冠心病患者病情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eHSP90α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1).不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eHSP90α含量高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92.17±23.63 ng/L vs 15.84±15.83 ng/L,P<0.01),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外周血eHSP90α含量高于不合并心衰发生的患者(93.04±22.94 ng/L vs 81.49±20.44 ng/L,P<0.05).冠心病合并Ⅳ级、Ⅲ级心衰患者外周血eHSP90α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158).结论 血中eHSP90α含量与广东地区冠心病患者病情相关,进一步深入研究也许可作为冠心病病情血学标志.
作者:吕自明;蔡凯;李巧汶;李健洪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在功能性不稳踝关节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本院收治的踝关节损伤者45例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收治的45例患有其他足部疾病(排除踝关节损伤)患者为对照组.对各组患者进行MRI检查,并通过测量轴向踝指数、踝间指数、踝距指数观察患者距骨和腓骨位置.结果 经MRI检查结果显示,研究组中检出距骨软骨损伤的有16例,软骨骨折伴周围组织水肿的有8例,腓骨肌腱损伤有11例,韧带损伤有7例,跟腱断裂有3例.研究组轴向踝指数(11.15±1.14 vs 7.69±1.88)、踝距指数(88.94±10.21 vs 84.32±10.39)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踝间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检查对关节软组织损伤,尤其是韧带、肌肉、肌腱、软骨等具有较高敏感性.功能性不稳踝关节损伤患者存在距骨内旋现象,但腓骨在踝穴内的位置未发生改变.
作者:曹欣荔;马光俊;欧忠耿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临床治疗中的护理干预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12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将128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血液流变学、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0.6% vs 75.0%,P<0.05),观察组退烧时间(4.5±0.8 d vs 6.6±1.2 d)、肺部啰音消失时间(4.9±0.8 d vs 7.3±1.2 d)、住院时间(6.5±1.3 d vs 10.2±1.6 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全血低切黏度(7.12±0.83mPa.s vs 8.79±1.23 mPa.s)、血浆粘度(1.53±0.46 mPa.s vs 1.78±0.52 mPa·s)及聚集指数(1.84±0.24 vs 2.24±0.27)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79.7% vs 93.8%,P<0.05).结论 综合性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冯淑芳;冯美英;黄春辉;曹建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术式的选择及手术切除范围的确定急需一种原位的、实时的诊断技术来评估肿瘤的浸润深度、转移情况以及外科手术切缘有无癌残留.利用多光子成像技术,多光子显微镜能够提供实时的胃肠道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学信息.多光子成像技术具备无需外源标记组织、对胶原极其敏感、对组织的光损伤小和穿透深度深等特点,其可能应用于胃肠道肿瘤的光学活检.本综述从肿瘤浸润深度、转移情况和外科手术切缘有无癌残留等相关研究角度,旨在综合概述多光子成像技术用于评估胃肠道肿瘤光学活检的可行性以及探讨多光子成像技术可观的发展前景.
作者:董小玉;刘秀敏;刘张苑珠;严俊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D-ser作为一种重要的神经胶质细胞递质,其合成与代谢依赖于丝氨酸消旋酶(SR)和D构象氨基酸氧化酶(DAO),SR及DAO基因与精神分裂症密切相关,本研究目的为阐明精神分裂症患者SR及DAO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方法 从精神分裂症血液中克隆到SR及及DAO基因,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序列分析结果表明,SR及DAO基因分别编码340个和347个氨基酸的多肽,与健康人、猿、猴的同源性在96%以上;预测SR及DAO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6.57 KDa和39.47 KDa,理论等电点分别为6.11和6.36.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发现,SR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的线粒体中,DAO蛋白主要定位于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中,提示此两种蛋白在细胞中主要发挥合成与代谢作用.结构与功能分析发现,SR蛋白有1个结构域,DAO蛋白含有2个结构域和一个链接区.结论 推测SR及DAO在真核细胞的蛋白质合成与代谢等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
作者:平军娇;高永双;吴勇;杜宝国;蒋廷云;钱刚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规范胶质母细胞瘤(GBM)的病理取材方式,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的病理信息.方法 我们规范GBM病理取材方式为“七分法取材”,即由术者在术中对对GBM瘤块的“中心、前方、后方、内测、外侧、上方、下方”共7个位置进行取材.本研究共纳入了40例经“七分法取材”的GBM患者,我们分别对各个位置取材的肿瘤组织进行原代细胞培养,免疫组化检测7个位置取材组织的IDH1蛋白、MGM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肿瘤中心取材的肿瘤组织100%培养出了肿瘤细胞,细胞呈长梭形、迁移快、增殖较块;T1增强像以外其他位置取材的肿瘤组织原代细胞培养成功率为60%,细胞呈圆钝形、迁移慢、增殖慢,两种细胞在细胞形态、细胞学功能上存在明显差异.IDH1蛋白在7个位置表达情况存在差异的病例为10例,比例为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MGMT蛋白在7个位置表达存在差异的病例为12例,占比为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 7个位置取材的组织中均可培养出肿瘤细胞,并且IDH1及MGMT蛋白的表达也存在差异.中心取材的肿瘤组织虽能准确反映肿瘤的病理学级别,但是考虑到GBM高度异质性故需综合考虑其他位置取材的组织病理及分子病理特征,才能更准确地反应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故七分法取材较传统的病理取材对GBM的病理诊断更有指导意义.
作者:俞磊;漆松涛;易国仲;李志勇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H型高血压(HHT)患者血尿酸水平与主动脉顺应性的关系.方法 以102例HHT为观察组,106例非HHT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病史、血脂、肾功能、肝功能等指标差异,测量肱动脉血压并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功能与主动脉顺应性,并分析各指标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高频进食海鲜(> 1000 g/d,20 vs 11)、高血压家族史例数(21 vs 10)、尿酸水平(437.28±129.32 μrnol/L vs 339.58±117.89μnnol/L)、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9.65±4.82 μmol/L vs 10.38±3.19 μmol/L)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左室收缩及舒张末期直径射血分数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收缩压、主动脉僵硬指数高于对照组,但舒张压、主动脉张力及膨胀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海鲜摄入量及尿酸与主动脉张力及膨胀性指数均呈负相关,而前两者与僵硬指数正相关(P<0.05).结论 H型高血压患者尿酸水平高于非H型高血压患者,且尿酸及海鲜摄入量与主动脉顺应性下降相关.
作者:黄焯明;肖林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定与眯达唑仑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重症医学科2013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124例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72 h的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63例)和咪达唑仑组(61例)进行镇静治疗.两组均持续静脉泵注芬太尼0.7~1.5 mg·kg-1·h-1镇静治疗,每隔1 h根据白天及夜间RASS评分调整镇静药物剂量,维持恰当的目标镇静深度;按照ICU程序化镇静流程,镇静目标为白天RASS评分0~-1分,夜间RASS评分-1~-3分.右美托咪定组予右美托咪定(4μg/mL)于初始20 min缓慢静脉泵注0.5~1.0 μg/kg负荷量,继而以0.2~0.7 μg·kg-1·h-1静脉泵注维持,直至获得满意的镇静目标;咪达唑仑组予咪达唑仑(1 mg/mL)2~3 mg负荷量,继而以0.05 mg·kg-1·h-1静脉泵注维持,直至获得满意的镇静目标.记录患者用药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谵妄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结果 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均能使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达到镇静目标,并且镇静效果相似.与咪达唑仑相比,右美托咪定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119.37±47.76 h vs 142.66±43.77 h,t=-2.829,P=0.005),可缩短ICU住院时间(145.08±57.92 h vs 172.00±53.69 h,t=-2.682,P=0.008),并且降低谵妄发生率(9.52%vs 32.79%,x2=10.12,P=0.0015),但显著增加心动过缓发生率(22.22% vs4.92%,x2=7.844,P=0.0051)和低血压发生率(22.22% vs 8.20%,x2=4.699,P=0.0302).结论 右美托咪定用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满意,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降低谵妄发生率,同时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防止心动过缓、低血压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改善危重患者预后.
作者:陈锦源;赵子贤;李娟红;姚慧文;梁锦堂;黄志文;林福筹;林锦锋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扫描发生对比剂渗漏致静脉炎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选取以往50例磁共振扫描发生对比剂渗漏致静脉炎患者回顾性分析.随机将25例行常规护理的静脉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另25例静脉炎患者采用有效护理措施分为试验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 vs 19%,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5%vs 22%,P<0.05).结论 有效的护理措施对磁共振扫描发生对比剂渗漏致静脉炎患者作用突出,能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可推广使用.
作者:梁英林;伍秀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母婴乙肝病毒垂直传播已成为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的主要途径,本研究分析乙肝病毒感染的孕妇进行羊膜腔穿刺是否增加母婴垂直传播的风险.方法 搜索1990年1月1日~2016年3月15日之间在Pubmed、Embase、谷歌学术和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中所有关于乙肝孕妇行羊膜腔穿刺对母婴垂直传播影响的相关英文或中文文章,根据纳入剔除标准对文章进行筛选,然后对文章治疗评分,后有4篇文章纳入,共有3997孕妇,其中实验组167名、对照组3830名,使用Review Manager Version 5.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荟萃分析结果显示,进行羊膜腔穿刺术与不行羊膜腔穿刺术两组婴儿HBsAg阳性率无明显差异(R2=1.37,95% CI:0.70~2.69,P=0.36).当孕妇是HBV-DNA≥107 copies/mL、HBeAg阳性时,进行羊膜腔穿刺术后胎儿宫内感染风险增加(R2=9.54,95% CI:3.52~25.85,P<0.0004;R2=3.41,95% CI:1.05~11.13,P=0.04).结论 孕妇HBV-DNA≥107 copy/mL和(或)HBeAg阳性时将增加母婴垂直传播的风险.
作者:李桃源;何京;卢永平;梁旭竞;HOCHERBerthold;陈友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锥型束CT及窦道造影评价茶多酚对放射性颌骨骨髓炎术后窦道愈合的效果.方法 收集放射性颌骨骨髓炎术后伴有口腔黏膜窦道的患者30例,随机分2组,每组各15例.窦道分别每日予复方茶多酚含漱液(实验组)或生理盐水(对照组)局部冲洗及含漱,每3周使用锥型束CT行窦道造影成像,计算窦道体积变化.MTT法检测茶多酚对人永生化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系的增殖影响.结果 治疗12周后,实验组的窦道缩小情况优于对照组(5.40±4.15 cm3 vs 8.12±5.47 cm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84,P=0.043).CCK-8法检测发现,经120 mg/L茶多酚的处理后,人永生化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系的增殖速率高于无处理的对照组(0.162±0.030 vs 0.075±0.017),具有统计学意义(F=5.783,P=0.017).结论 茶多酚可能通过促进口腔黏膜上皮增殖,加快放射性颌骨骨髓炎术后窦道的愈合.
作者:罗敬中;黄柏隆;刘奕;徐秋荣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3月~2016年10月入住我科的妊娠合并肺炎患者共18例,其中未行气管插管9例,重症肺炎气管插管9例.分析其临床症状、体征、入院生化及感染指标、住院时间、孕妇及胎儿结局等.结果 两组患者怀孕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分娩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1.1次vs0.7±0.7次,P=0.038),成功分娩次数高的患者插管率更低;插管患者孕周更少,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6±6.9周vs33.1±5.1周,P=0.078);肺炎患者血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偏低,但是插管组与未插管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组ICU住院时间为11.6±8.7 d,未插管组2.8±1.6 d,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插管组无孕妇死亡,插管组死亡2例(2/9).结论 妊娠失败次数越多,感染肺炎后插管率越高.孕中期感染肺炎病情可能更重.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低的肺炎患者可能插管风险更高.妊娠合并肺炎气管插管患者ICU病房住院时间更长,死亡率高.
作者:廖广园;高元妹;杨嘉琳;徐文婷;徐仲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射频识别技术实现手术室人员、物品、设备信息智能化管理.方法 选择我院接受手术的200例患者,其中100例作为观察组应用射频识别技术,另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人工管理方式,如医护人员与患者身份确认书人工核对、术前设备与物品的准备等方面;观察两组术前准备、物品出入库及术后感染情况,比较两组器械错送、设备使用率、手术频率及费用情况,对比两组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满意度和手术室工作质量.结果 观察组术前准备时间、物品出入库错误率及术后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使用率(99%vs 91%)、日手术量(5.38±1.23台vs 3.17±0.74台),手术费用(5482.38±1231.23元vs7032.49±1536.74元)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6%,医生满意度为94%,护士满意度为97%,手术室工作质量考核评分为92.37±3.13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射频识别有助于实现手术室人员、物品及设备的综合性管理,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及医疗成本.
作者:阳莉萍;武玲玉;陈美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涡轮机联合微创拔牙器械法与传统拔牙法在下颌低位阻生智齿拔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比较分析其优缺点.方法 选择需要拔除的下颌低位阻生智齿82例,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实验组为微创拔牙器械结合高速涡轮牙钻拔牙法,对照组为传统拔牙器械拔牙法.比较两组的断根率、拔牙窝不完整率、牙科畏惧症发生率、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张口受限度方面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均为一期愈合,而对照组有4例因感染致延期愈合;实验组的断根率为7.3%,而对照组为22%;实验组拔牙窝不完整0例,对照组拔牙窝不完整18例;实验组的牙科畏惧症发生2例,对照组发生5例.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后张口受限度更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拔牙法相比,涡轮机联合微创拔牙器械法在下颌低位阻生智齿拔除术中可达到无痛、安全以及微创的目的,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张兆强;褚洪星;盘杰;孙翔;贾搏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