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保留脾脏的全腹腔镜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临床研究

何威;王卫东;刘清波;陈坚平;林杰;马靖;叶剑;左海波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症,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脾脏, 腹腔镜手术
摘要:目的 探讨保留脾脏的全腹腔镜下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2011年2月~2014年12月期间接受保留脾脏的全腹腔镜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11例.观察其保脾断流手术前后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并发症以及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等指标,术后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观察再出血率和生存情况.结果 11例患者均在全腹腔镜下完成保留脾脏的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手术时间110~225min,平均157±31m in;手术中出血30~150mL,平均83±37mL.术后住院时间5~14 d(平均9.4 d).患者手术后1周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总胆红素、白蛋白和凝血功能等与手术前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保留脾脏的全腹腔镜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分子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股骨颈骨折的多层螺旋CT与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诊断股骨颈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多层螺旋CT表现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股骨颈骨折头下型16例,经颈型24例,基底型62例;Garden Ⅰ型骨折18例,GardenⅡ型骨折59例,GardenⅢ型骨折19例,Garden Ⅳ型6例.3例股骨颈骨折继发缺血性坏死.结论 多层螺旋CT能全面、准确地诊断股骨颈骨折,对患者治疗方法选择、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木养;黄伟坚;朱裕明;梁勇革;王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褪黑素与乳腺癌雌激素受体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研究褪黑素对大鼠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分析褪黑素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用2月龄清洁级雌性SD大鼠90只,接种大鼠乳腺癌细胞,随机分为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7.5 mg/(kg·d)注射褪黑素组、15 mg/(kg·d)注射褪黑素组,10 d后乳腺癌大鼠荷瘤模型建立成功并取乳腺癌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中雌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 注射褪黑素组的大鼠乳腺癌组织雌激素受体表达指数低于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随着注射褪黑素剂量上升,雌激素受体表达指数进一步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褪黑素能抑制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可能是褪黑素拮抗乳腺癌发生发展的途径之一.

    作者:黄玉钿;陈义忠;周瑞祥;郑曦;薛玉钦;吴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不同类型骨科疾患患者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检测

    目的 分析不同类型骨科疾患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的水平,探讨不同类型骨科疾患患者并发血栓性疾病倾向性.方法 对患有不同类型骨科疾患的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及其他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和白细胞、血小板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组D-二聚体升高程度和异常率高,其次为FIB,其值在各组中从高到低依次为股骨骨折组、胸椎腰椎骨折组、其他骨折组、椎间盘突出组、关节病组,各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异常率股骨骨折组为100%,胸腰椎骨折组94%,其他骨折组88.23%,关节病组64.56%,椎间盘突出组62.63%.结论 除了骨折和手术患者D-二聚体升高明显之外,其他各类骨科疾患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FIB也都普遍升高,提示不同骨科疾患患者都有并发血栓性疾病的倾向,密切观察D-二聚体和FIB水平,警惕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作者:余佩芝;赵丽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移动医疗APP中关于肥胖和Ⅱ型糖尿病及代谢减重手术患教信息质量的调查

    目的 调查中国移动医疗APP中关于肥胖和代谢减重手术患教信息的质量,总结现阶段移动医疗APP中关于肥胖和Ⅱ型糖尿病患教信息质量是否满足患者的需求.方法 在“Apple Store”和“应用宝”应用搜索栏输入关键字“医”,下载相关App共63个,筛选后共28个App用“Silberg scale”和“Abott scale”评测相关患教信息,再与国外移动医疗APP相关患教消息质量的调查结果做对比分析,初步评测现阶段国内APP在相关患教信息的质量.结果 在终评测的28个APP的患教信息得分中,“Silberg scale”量表平均得分为2.96±1.27分,“Abort scale”量表平均得分为1.61±1.08分.内容质量评分为3.85±1.76分.结论 目前中国移动医疗App中关于肥胖和Ⅱ型糖尿病代谢减重手术患教信息在作者认证、信息来源、信息更新方面较国外APP差距较大,肥胖和Ⅱ型糖尿病外科治疗的患教信息质量较差,患教信息缺乏足够的准确性和权威性,信息内容不够全面,且缺乏及时的更新与修改.患教信息内容单一,对外科治疗的描述不够准确,缺乏在手术风险、并发症以及术后生活方式的介绍.

    作者:陈亿;袁祥;胡亦凡;李舍予;张雨薇;王覃;程中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传代次数对人胶质瘤U87细胞系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目的 探索不同传代次数对人胶质瘤U87细胞系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以两种不同传代次数的U87(Ⅰ)、U87(Ⅱ)为研究对象,使用MTT细胞增殖实验、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及Boyden小室侵袭实验分别检测U87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使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U87(Ⅰ)及U87(Ⅱ)的CTHRC1,FOXM1,PLOD2,MMP9,TGF-β,E-cadherin,Slug,Snail,Vimentin,PI3K,p-PI3K,Akt,p-Akt的表达量差异.结果 U87(Ⅰ)较U87(Ⅱ)更容易形成网状结构,有更强的侵袭能力,但在增殖和迁移能力上二者无明显差异.在EMT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上,U87(Ⅰ)中的Snail、Vimentin的表达量较U87(Ⅱ)的高,而E-Cadherin、Slug则较低;在PI3K/Akt通路蛋白表达水平上,U87(Ⅰ)的p-Akt,Akt的表达量均低于U87(Ⅱ),而p-PI3K的表达量却高于U87(Ⅱ),两者在PI3K的表达量上无明显差异;除此之外,U87(Ⅰ)中PLOD2、CTHRC1及MMP9的表达量也明显高于U87(Ⅱ),而TGF-β的表达量则低于后者.结论 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U87细胞在侵袭能力以及多个促癌基因表达上发生了变化,这可能造成分子机制研究的前后结果不一致,降低结果的可信程度,因此研究人员在进行细胞系实验时,应尽可能在短时间内,使用同一批次细胞完成生物学特性、分子机制研究,以减少传代次数对肿瘤细胞系生物学特性以及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济舟;曾宇;宋烨;漆松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超声与磁共振成像对小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诊断价值

    目的 以磁共振成像(MRI)对小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诊断结果为参考,探讨超声对DDH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17例DDH患儿的117个髋关节进行超声和MRI检查,对比超声和MRI对DDH患儿髋关节病变检出的一致性,并对病变程度进行分型,比较两者对病变程度诊断的一致性,后比较超声和MRI对不同年龄诊断的一致性.结果 超声和MRI两种方法对DDH患儿髋关节的骨性结构(髂骨、髋臼骨顶、股骨头)病变检出的一致性好(K=0.901-0.885,P<0.001),对髋臼软骨顶病变检出的一致性差(K=0.093,P=0.151),对髋臼盂唇病变检出的一致性差(K=0.188,P=0.108),对关节囊病变检出的一致性差(K=0.201,P=0.095).超声和MRI对发育不良(GrafⅡa型、Ⅱb型与MRIⅠ型)的髋关节检出的一致性好(K=0.963,P<0.001),对完全脱位(GrafⅢ型、Ⅳ型与MRIⅢ型)的髋关节检出的一致性好(K=0.897,P<0.001),对不完全脱位(GrafⅡc型、D型与MRIⅡ型)的髋关节检出的一致性差(K=0.152,P=0.093).超声和MRI对年龄≤6个月的DDH患儿检出的一致性好(K=0.819,P<0.001),对年龄>6个月的DDH患儿检出的一致性差(K=0.136,P=0.202).结论 超声对于早期DDH的检出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随访观察以及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王娜;关步云;张遇乐;肖伟强;朱莉玲;贺雪华;王雨润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结合直肠粘膜及括约肌折叠术治疗轻度直肠脱垂

    目的 观察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结合直肠粘膜及括约肌折叠术治疗轻度直肠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直肠脱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结合直肠粘膜及括约肌折叠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对2组疗效、复发率及并发症等进行对照观察.结果 治疗组在总有效率、手术时间、术后疼痛、伤口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尿潴留、感染、复发等方面比较优于对照组,术后肛门形态恢复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结合直肠粘膜及括约肌折叠术治疗轻度直肠脱垂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赵云;高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内镜下大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内镜下大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3年7月~2015年6月在我院行内镜下大肠息肉切除术的3157例患者,并对其相关危险因素、息肉相关因素及治疗方式等进行调查分析,同时测定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息肉直径等指标,根据分析结果筛选出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3157例患者中有27例产生了术后迟发性出血症状,发生率为0.86%,迟发性出血多发生在息肉切除后的5~7 d后,平均为5.9±1.8 d,平均年龄为57.8±3.4岁,息肉平均的直径为32.1±3.7mm.经单因素分析显示,与未出血患者相比,出血患者的高血压、年龄、息肉直径及形态、息肉生长位置有显著差异(P<0.05),即为此类症状的危险因素.将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年龄、息肉生长位置为此类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血压、年龄、息肉生长位置为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给予针对性预防措施.

    作者:张凯军;罗毓铭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介入治疗与保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长期疗效对照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与保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长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进行回顾性分组研究.保守组采取保守治疗,介入组采取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前壁心肌梗死和下壁心肌梗死1年生存率、心脏事件发生率、再住院率;治疗前和治疗后1年心功能分级.结果 介入组患者前壁心肌梗死1年生存率明显高于保守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再住院率显著比保守组低(P<0.05);而两组患者下壁心肌梗死1年生存率、心脏事件发生率、再住院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心功能分级差异不显著(P>0.05);介入组前壁心肌梗死者治疗后1年心功能分级显著比保守组好(P<0.05).两组下壁心肌梗死者治疗后1年心功能分级均显著改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介入治疗与保守治疗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长期疗效相似,而前壁心肌梗死的长期疗效来看,则介入治疗效果更好,可提高生存率,降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和住院率,更好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廖成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使用欣母沛的效果

    目的 探讨在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中子宫肌层注射欣母沛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将厚街医院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68例患者分为子宫肌层注射欣母沛组(研究组)31例,未使用欣母沛组(对照组)37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高体温、血红蛋白及血压变化等指标.结果 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平均为107.7±13.2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14.7±28.1 mL.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平均为126.1±16.0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88.6±57.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血红蛋白的变化,研究组变化较小(P<0.05).研究组的术后高体温为36.9±0.43℃,肛门排气时间为18.9±4.56 h,住院时间7.1±0.79 d.对照组的术后体温为36.7±0.42℃,肛门排气时间为19.3±4.40 h,住院时间7.3±0.96 d,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少数患者出现血压一过性升高.术后并发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中使用欣母沛,能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的并发症,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术中用药方法.

    作者:张连民;赵旭;高儒;郑穗瑾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坦索罗辛联合托特罗定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

    目的 探讨坦索罗辛联合托特罗定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漫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符合研究标准的64例确诊为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口服坦索罗辛(0.2 mg,1次/d)联合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托特罗定(4 mg,1次/d)治疗.两组患者于药物治疗前及连续用药12周后进行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比较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及前列腺液中的白细胞数目,评估治疗效果,并在治疗期间评估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情况.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总评分(16.34±4.31)、视觉模拟评分(4.22±1.70)、白细胞数目(7.16±3.35)、排尿症状评分(2.78±1.56)、QOL评分(5.44±2.23)以及用药依从性评分(0.84±0.85)均有下降.大尿流率(19.47±4.69)、平均尿流率(11.91±3.85)显著升高,且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分别为24.16±4.95、6.34±1.62、14.78±4.64、5.78±2.09、8.41±2.67、1.22±0.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坦索罗辛联合托特罗定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能获得更好的疗效,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赖香茂;刘晓萍;曾健文;刘建家;曾少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白介素18、基质金属蛋白酶-2组织抑制剂的含量检测与肾脏损害关系

    目的 检测过敏性紫癜患儿白介素18(IL-18)、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组织抑制剂(TIMP-2)的血清水平,并探讨其与肾脏损害的关系.方法 过敏性紫癜患儿58例,根据临床尿检结果分为单纯性紫癜组30例和紫癜性肾炎组28例,另设健康对照组2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受研对象IL-18,MMP-2以及TIMP-2的血清水平,并统计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单纯性紫癜组IL-18 (t=32.23,P<0.01)、MMP-2 (t=21.29,P<0.05)及TIMP-2(t=16.82,P<0.05)均明显增高,紫癜性肾炎组IL-18(t=91.07,P<0.01)、MMP-2 (t=46.04,P<0.0l)及TIMP-2 (t=9.27,P<0.05)3项指标检出值增高更加明显;紫癜性肾炎组的IL-18(t=8.55,P<0.05)、MMP-2(t=10.36,P<0.05)水平均高于单纯性紫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紫癜性肾炎组与单纯性紫癜组的MMP-2的血清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69,P>0.05).结论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中有较高的IL-18、MMP-2及MMP-2表达;IL-18、MMP-2的表达与患儿的肾脏损害相关.

    作者:胡学文;张国华;吴艳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危重症患者末梢血糖值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比较ICU危重症患者动脉血气血糖和末梢血糖值的可靠性;分析影响动脉血气血糖值和末梢血糖值之间差异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ICU重症患者40例,晨间同时检测患者动脉血气和快速末梢血糖.结果 动脉血气分析和快速末梢血糖检测的血糖值与静脉血生化中的血糖值均高度相关(r=0.952,P<0.01).动脉血气血糖和末梢血糖之前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血气血糖和末梢之间的差异受末梢循环的影响.结论 危重症患者采用末梢血糖测量结果作为控制血糖策略的可靠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末梢血糖测量结果受末梢循环的影响.

    作者:年素娟;任蔚虹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定量动态磁共振增强扫描在星形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定量磁共振动态增强在星形细胞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0名怀疑脑内肿瘤的患者(男32名,女28名)使用GE Signa HDxT 3.0T(Milwaukee)进行定量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对比剂使用非离子型钆对比剂钆双胺,剂量0.2 mL/kg,注射流速3 mL/s.所有患者的扫描原始图像均使用OK软件自动选取感兴趣区,每个病变测量3个层面:中心层面、中心两旁各1/2层面处,取其平均值,计算其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p)及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测量时应尽量避开血管及伪影.结果 35名患者发现颅内有肿瘤,其中28名进行了手术并取病理活检,星形细胞瘤14名,脑膜瘤3名,室管膜瘤3名,转移瘤4名,颅咽管瘤2名,听神经瘤2名.病理结果显示14例星形细胞瘤3例Ⅰ级、4例为Ⅱ级,4例为Ⅲ级、3例为Ⅳ级,定量参数Ktrans值、Kep值、Ve值在Ⅲ级与Ⅳ级的高级别星形细胞瘤均明显高于Ⅰ级与Ⅱ级的低级别星形细胞瘤(P<0.05);Ⅰ级与Ⅱ级,Ⅲ级与Ⅳ级星形细胞瘤之间Ktrans值、Ve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磁共振定量参数Ktrans值、Ken值、Ve值可用于术前区分低级别与高级别星形细胞瘤,也可用于术后评估复发可能性,对于术前进行无创性评价肿瘤病理分级具有临床指导价值.

    作者:何建灵;江治民;蔡亮;张遇乐;刘聪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校企院联合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临床病理实训基地

    现阶段我国的特殊国情及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使得病床数迅猛增加,病理医生缺口巨大.许多医学院校根据市场及医疗需求开设了本科或硕士层次的临床病理学专业,但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及实训基地,导致培养的学生毕业后不能够很好的适应临床工作岗位的需求.病理学实训基地是开展病理学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场所.南方医科大学根据临床病理学专业及其他专业设置的需求,联合学校、医院、企业联合培养模式共建涵盖“教学、科研、实践(服务)”的一体化的“校院企”病理学实训基地.

    作者:赵亮;李品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盆腔良恶性肿瘤鉴别中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值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磁共振检查中定量参数表观扩散系数值在盆腔良性、恶性肿瘤诊断、鉴别中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且经手术病理学检查被确诊为良恶性肿瘤的48例患者作为对象,其中20例良性肿瘤患者作为良性组,28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恶性组,对2组患者磁共振检查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良性组患者肿瘤病变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信号存在多样性,可表现为高、较高、等信号,恶性组患者病变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信号多数表现为高信号;在表观扩散系数值比较上,恶性组显著低于良性组(P<0.05).结论 表观扩散系数值对盆腔病变表现出较高的敏感,该值可为盆腔良恶性肿瘤早期临床鉴别诊断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作者:陈永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两种方法护理卡培他滨致手足综合征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湿润烧伤膏联合分级护理和润肤剂治疗卡培他滨致手足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选取入住我院119例患者,按随机化原则分为两组,润肤剂组于化疗期间予润肤剂涂抹于患肢皮肤,执行常规皮肤护理方案;湿润烧伤膏分级护理组予湿润烧伤膏涂抹患肢皮肤,执行分级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化疗期间手足综合征发生率、反应程度以及手足综合征有效反应率.结果 湿润烧伤膏分级护理组患者化疗期间手足综合征发生率和反应程度明显低于润肤剂组(P<0.05),治疗手足综合征有效率显著高于润肤剂组(P<0.05).结论 湿润烧伤膏联合分级护理可有效地降低卡培他滨致手足综合征的发生和反应程度,治疗手足综合征效果显著,促进化疗方案进行.

    作者:候婷;宋琼;任太娟;何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早期气管切开联合胃造瘘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改善作用

    目的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联合胃造瘘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改善作用.方法 以51例行早期气管切开联合胃造瘘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为观察组,未行胃造瘘术的63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住院2周后的肺部感染构成比及出院时格拉斯哥评分(GCS)的差异.结果 术后2周观察组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肺部感染与营养状况存在正相关性;出院时观察组和对照组大部分GCS值>8分,而在GCS值≤8分中,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联合行气管切开术及胃造瘘术可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重型颅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的肺部感染情况,加强营养支持,改善脑血流量,促进脑功能康复.

    作者:吴毅;谢林辉;刘成辉;陈旭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关于人工耳蜗植入治疗遗传性耳聋的研究进展

    耳聋的致病因素复杂,50%以上由遗传因素所致.遗传性耳聋80%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模式,其中70%~80%为非综合征性耳聋,15%~24%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其余1%~2%为连锁遗传模式.母系遗传性聋发病多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诱发有关,不当用药会造成敏感个体的重度感音性聋.目前发现大约120个耳聋致病基因,包括数个耳聋重点致病基因:GJB2、SLC26A4及线粒体DNA A155 5G突变等.人工耳蜗是一种生物医学工程装置,可以帮助听力障碍人士恢复听力和言语交流能力的.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工耳蜗植入技术已日趋成熟,其临床应用在我国也得到了逐步开展,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疗效.然而,人工耳蜗植入并非适合所有耳聋患者,其适应症还在进一步的总结和探索当中,明确患者的耳聋病因是衡量手术指针的首要因素.本文就应用人工耳蜗植入治疗遗传性耳聋的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作简要介绍.

    作者:李瑜;纳玉萍;郭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敲除TPX2基因可以降低乳腺癌干细胞活性及增加放疗敏感性

    目的 研究TPX2基因对乳腺癌干细胞活性及放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使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TPX2基因在乳腺癌细胞及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使用RT-PCR检测TPX2基因在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使用慢病毒干扰载体建立稳定低表达TPX2蛋白的乳腺癌细胞.平板克隆、MTT试验验证TPX2对乳腺癌细胞生长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敲除TPX2之后对乳腺癌细胞凋亡比率的影响.检测CD44阳性细胞比例、肿瘤球形成能力以及侧群细胞比例,验证敲除TPX2之后对乳腺癌干细胞活性影响.结果 TPX2基因在乳腺癌组织及细胞中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敲除TPX2之后,可以使乳腺癌细胞生长能力减弱并促进细胞凋亡.TPX2敲除后,可以降低乳腺癌干细胞活性及提高放疗敏感性.结论 TPX2为促进乳腺癌细胞生长的一个癌基因,其可通过提高乳腺癌干细胞活性来影响乳腺癌细胞的放疗敏感性.

    作者:黄超有;吴德华;韩铮;朱珊珊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分子影像学杂志

分子影像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